1、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摘 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性。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考虑结合人才培养特点,紧紧围绕职业特色开发体育课程体系,积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特点,可将学生职业体能分为流动对外交往、静态站姿、静态坐姿、工场操作四种类型。根据高职学制和教学安排特点可采用渗入式、“基础+选项”体育俱乐部等课程模式。 关键词 就业导向;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6-0021-03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且体育课程设置一直以来延续本科院校
2、模式,因此高职院校目前还缺乏明确的体育教育指导性目标1。根据、国务院(20077号文件)和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相关精神,以“学生本位、健康第一、就业导向、职业实用”为指导思想,加强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把学生自主锻炼和学生职业岗位体能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具有“职业体育能力”,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既符合高职学生未来需要,也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2。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身体素质特征元素开发体育课程体系,积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主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一、课程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各种不同岗位对其体能提出不同要求,即要求劳动者不仅具有较高的职业专项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体能,两者有机结合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因此高职体育课程改革除了考虑健康属性外,还要考虑职业属性。高职院校体育既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的目标任务,又要考虑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导向性、实用性特色,增强融入对未来职业相适应的特色职业体能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树立职业体育意识,增强学生适应未来岗位所需的相关体育能力。 二、课程改革实施 (一)科学定位 回顾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
4、999-2008)为统一阶段:“三统一”,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考核项目。主要开设田径(短跑、长跑、跳远等)、篮球(运球、行进间投篮等)、足球(运球、传球等)、民族传统体育(24式太极拳)等项目。第二阶段(2008-2009年)统分改革阶段:一年级体育课程仍然是“三统一”,二年级是选修项目,分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艺术体操、传统养生等8门选修项目。由于新校区启用,体育场馆、田径场地等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从客观上促进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步伐。第三阶段(2009-至今)为稳定进行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稳步前进,但是与其他学科建设相比落后很多。 考虑到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和师资情况及
5、地理环境等诸多要素,以及各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对体育课程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多类体育课,把素质拓展训练逐步引入课堂,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探索职业体能新思路,实现体育与工作及生活三位一体化融合3。 (二)合理分类 高职专业门类繁多,考虑每一类岗位对体能的要求是不现实的。笔者在2012年暑假到学生实习基地集中的苏锡常等企业,面对面接触调查近200人,并通过电话连线的形式了解学生约30人,在取得大量资料信息的基础上统计分析,提出“体能素质型”的概念。这是在研究职业岗位对体能特点的要求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根据各专业特点及对学生体能素质要求分成四大类,详
6、见表1。 (三)课程模式 为实现就业导向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配套的模块化教学思路。阶段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基础理论为主(含理论知识、基本体能、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健康的心理素质等);阶段二:以培养学生的准职业身心体能素质为主,结合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选择与准职业素质密切相关的体能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提高岗位职业体育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高职院校的学制和教学周期安排及教学时数的特点,体育教学拟主要采用以下三种课程设置模式。 “渗入式”模式。教师在完成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准职业”岗位工作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与未
7、来职业密切相关的特殊身体素质要求和岗位实用性体育理论的培养。教学模式是一节基础课、一节选项课,这样合起来正好是一次体育课。如文秘专业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外交往能力,最适宜开展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形体、游泳等运动。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 “基础+选项”模式。一年级体育课为“基础课”(按大纲规定内容),二年级为“选项课”,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选修体育课程。“基础”是指第一阶段的基础性技能和知识,所有学生(特殊身体缺陷的学生除外)都必修此课,体育锻炼的原则、基本锻炼方法、体育保健等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内容全部安排在一年级。基
8、本体能是“跑跳投”:“跑”为50米跑、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跳”为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立定跳远中任选一项;“投”为铅球、标枪、铁饼、链球中任选一项。二年级以“准职业”为导向,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项目。基础理论和基本体能放在一年级,基本体能和基础理论的储备,有利于二年级选修课的顺利开展。这种模式比较适合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 不论是“基础+选项”模式还是“渗入式”模式,学生应达到的考核要求都没有变,标准是统一的,只是所学的内容有“时间”分配差异。 “体育俱乐部”模式。这种模式适合身体素质很好的学生,起点高,融合快,是一种以校际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实用性
9、体育课程模式。如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除具备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协调性等能力外,还应具备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这对体能的要求也很高。对于这些特殊群体,平时要注重加强平衡能力练习,尤其是要加强前庭功能的适应性训练,最适宜开爬楼梯、篮球、爬绳、足球、摔跤、爬杆、单双杠等运动。这种模式能调动学生团结协作、自主练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 对于模式选择,建议新生进校一个月后,进行基本素质测试,直接达标的,按“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中等的按“基础+选项”模式教学;剩下的按“渗入式”模式教学。这样因材施教,易于解决分层教学问题。对于选项,先职业导向,再兴趣导向,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教师的主导地位
10、要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晖,曹素琴,徐欣.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改革J.成人教育,2012(1):111-112. 2盛立强.基于行动导向的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0(15):19-22 3曾永忠,董伦红,赵苏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4):124-128. Analysis on Occupation-orient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ase of Lian
11、yun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ANG Xing-sheng (Lianyun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bj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with a distinct employment-oriented consider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12、curriculum reform in gene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elements, develop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losely centering around the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career service for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
13、cs of their employment post, students vocational fitness can be divided into dynamic external exchanges, static standing posture, static sitting posture and factory operation. In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ing and teaching arrangement, it is feasible to adopt the following curriculum modes, like the infiltration mode, the “base + option” sports club. Key words employment-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exploration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