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河东盐文化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影响.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52070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河东盐文化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河东盐文化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河东盐文化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河东盐文化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河东盐文化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西省河东“盐文化”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影响 赵婷 运城学院 摘 要: 盐对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音乐文化是其中之一。以河东盐文化及音乐文化为例进行观察, 可见盐文化影响本地音乐文化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盐文化是本地区音乐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二是盐文化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由此可揭示“盐”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以及加深我们对地区音乐文化现象的理解。关键词: 盐文化; 音乐文化; 河东; 作者简介:赵婷, 硕士, 运城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基金:运城学院院级项目“河东盐文化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影响研究” (项目编号:HY-2014003)

2、成果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材料, “盐”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人们对于“盐”的依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生产、加工、运输和传播, 盐不仅对当地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 而且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盐文化”现象“盐文化”在人类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也对包括当地音乐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因盐而起, 因盐而生, 城市的发展也因盐而建。现今的山西运城地区, 就是古代的河东地区, 人们因盐而群居于此, 生存并繁衍至今。运城在春秋时期称“盐邑”, 汉代叫“司盐城”, 宋元时期叫“运司城”, 因向全国各地运盐而叫“运城”从名称上就能看出这座城市的历史作用和重要

3、地位。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学者们对“盐文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广泛的挖掘。目前来看, 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探讨盐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如曾凡英以盐为切入点, 探讨了盐与文化的关系和盐文化的丰富内涵。二是盐文化的区域研究。从区域上看, 在我国, 盐的种类主要有池盐、井盐、海盐和矿盐这四大类, 由此形成了池盐文化、井盐文化、海盐文化和矿盐文化。三是对盐文化基础领域的研究, 主要包括对盐业生产、盐政、盐税和盐法的研究, 如钟文从盐的生产、运销、使用三方面探讨了盐和人们物质生活的相互作用。四是对盐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研究。盐业在封建社会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在我国历史上, 一些城市

4、就是因盐而建, 如咸增强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论述了池盐作为运城城市文化载体的重要性。五是对盐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研究, 如赵丽丽和南剑飞考察了自贡盐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现存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王雪萍探讨了江苏淮盐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等等。六是对与盐业有关的文学艺术方面的探究, 主要包括与盐有关的神话传说、小说、诗歌辞赋、图绘以及与食盐有关的一些习俗等等, 这方面的例子非常多。七是对盐文化产业的研究, 如谷满意探讨了建设和发展盐文化产业的基本途径。整体上看, 目前关于盐文化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研究视角更加多样化。现有研究提出了盐作为文化的精神属性, 认识到了盐文化对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等

5、各方面的影响, 也多少提到了其对于本地区音乐文化的影响。作为两大文化现象, 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一些原始的祭祀活动、诗歌、音乐都是围绕着“盐”而展开的。与盐业息息相关的扬州、自贡、运城等地区, 其音乐文化也都受到盐文化的影响。张传藻认为, 海州五大宫调的发展演变与淮盐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宫修建和曾凡英研究了川南盐业经济土壤中的音乐文化现象, 分析了音乐与盐业劳动的关系。乔兆坤从探求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论的角度研究音乐中所隐含的自然与人文的奥秘, 其中提及南风歌缘“盐南风”而作的传说。刘合心梳理了池神庙的建立过程和南风歌作为盐商们践行的精神载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关于盐文化与

6、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 学者们大都从个案的角度来探讨音乐中体现的盐文化现象。但是, 这些研究一方面数量非常少, 另一方面还鲜见在理论上的提升, 对于盐文化影响音乐文化的机制这个问题, 还没有相关的理论探讨。因此, 本文将主要从“发生”和“传播”两方面, 探讨盐文化对音乐文化的影响机制, 并以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河东池盐为例进行说明, 力图找出河东盐文化同本地音乐文化之间关系的历史渊源。一、河东盐文化与本地音乐文化的本源联系河东盐文化在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盐业生产过程催生了相应的音乐形态和作品;争夺盐池之战中产生了音乐作品和音乐艺术形式;在与“

7、盐”有关的祭祀活动中产生了音乐礼仪活动。(一) 盐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音乐形态有学者认为音乐的起源很有可能是生产劳动, 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劳动给音乐提供了描述内容, 劳动中有节律的呼吸给了音乐以节奏、节拍, 劳动时发出的声音形成了高低起伏的音调。从这样的视角出发, 我们可追溯盐业生产与一些特定的音乐形式和作品的关系。盐的生产是一项复杂的、辛苦的劳作, 需要天时的配合与盐工们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来完成。河东的盐池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天然盐湖, 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年春季, 盐工们都修畦淘沟晒盐, 除掉硝泥这是一项繁重的劳动。风调雨顺尚且如此, 倘若遇到恶劣的气候条件, 刮东北风

8、或是西南风, 则盐苦而不能食用, 就要重新挖出丢弃, 重新注水, 再等待晒盐结束, 还需要整理畦埝。因此, 在这样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 盐工们更需要步调一致地去劳动。为了增强劳动中的集体凝聚力, 人们创作了一些新的音乐形式, 如“劳动号子”;为了抒发劳动情怀,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人们还创作了一些赞颂盐工劳动的歌曲, 如南风歌、击壤歌、咸歌等等。古代关于盐业生产的第一首歌曲是舜帝吟创的南风歌。相传南风歌是舜帝来到解池, 看到南风吹来, 盐结成颗粒, 朝取暮生, 也同大家一起取盐, 一起劳作, 十分辛苦。劳动之余, 舜弹起五弦琴, 吟出了“南风之熏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 可以

9、阜吾民之财兮”。歌词大意是:南风温暖和煦, 可以解百姓之忧愁;南风适合时节, 可以使百姓财产殷实。短短两句描绘了南风吹过盐池的一派景象, 说明了盐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还可以引申出孝悌诚信、崇尚勤勉、传递教化的深层含义。作品中提到的核心词是“南风”人们在盐池里劳作, 时不时刮来南风。有谚语称“南风一吹, 隔宿成盐”, 由此可见时令的重要性。南风歌表现了人们欣喜的表情和朴素的精神理想,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们宽厚的文化胸怀。有古语说“文以载道”, 这首作品承载着远古人们的美好愿望, 展示了一种悠久的文明史, 已被后人解读为一份精神文明财富。因此, 在这种情境下, 我们来探求音乐的本源,

10、并不是寻找第一首歌曲在什么时候产生, 而是要寻找人类最早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而产生音乐的。河东地区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最早的农耕生活从这里开始, 盐又是河东人民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我们从南风歌这首歌曲中看到了盐业的生产活动直接影响了河东人民的风俗民情和道德信仰, 也直接影响了音乐文化的发生音乐不经意间在这种劳动中萌芽并发展。(二) 争夺盐池的战争中产生了军事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争夺盐池的战争, 是黄帝、炎帝与蚩尤之间为争夺河东盐池而进行的激烈战争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相传黄帝战蚩尤时, 征战很久仍然僵持不下, 将士们身心疲惫。黄帝为了激励将士们, 取一种怪

11、兽的皮做战鼓, 用雷池雷兽的骨头做鼓槌, 敲起来声震五百里, 有效地激起了将士们的战斗情绪, 震慑了敌人, 最终黄帝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庆祝这次胜利, 作桐鼓之曲, 共十章。这首乐曲成了最早的战争凯歌。另, 在唐代颇为兴盛的“角抵戏”最早就是在战争中用于军事防御功能的。相传蚩尤头上长角, 攻打其他部落时, 用角抵人, 对方很难攻击到他们。这种攻击人的动作逐渐演变成一种游戏“角抵戏”。起初, “角抵戏”类似一种搏斗、摔跤活动。随着游戏形式的不断演变, 在唐宋时期, “角抵戏”作为一种百戏形式出现在宫廷、瓦舍勾栏之间, 游戏娱乐的意味更加浓厚。可见, “角抵戏”是由远古时期的军事活动发展而来的,

12、 由相互攻击的活动逐渐演变成更具表演性、娱乐性的游戏活动, 是由争夺盐池战争而直接衍生出来的“戏”的形式, 彰显出古代人们的集体智慧和对生命的掌控。而这其中都与盐相关, 由此, 盐文化现象凸显。桐鼓之曲和“角抵戏”, 一个是描述战争胜利的过程和颂扬将士们的无畏精神, 一个是直接由战争的防御动作而演变的百戏形式是标准的盐文化的产物。(三) 关于“盐”的祭祀活动产生了音乐礼仪活动中国的祭祀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关于“礼”的文献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盐人, 掌盐之政令, 以供百事之盐。祭祀, 供其古盐、散盐;宾客, 供其形盐;王之膳馐, 供其饴盐。后及世子, 亦如之。”从中可以看出, 盐是祭祀礼仪活动的

13、用品之一。书中还详细记载了祭祀所用的盐是古盐和散盐, 以及随着宾客身份地位的高低而用不同形态的盐, 以表示其尊贵程度由此可见“盐”这种物质化形态所具有的文化性质。现在的运城河东地区还保留着很多跟“盐”有关系的祭祀活动。如, 2006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锣鼓杂戏就是关于盐神祭祀的一种为了获得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而产生的祭祀礼仪活动。其中流传于河东的锣鼓杂戏关公战蚩尤描写的就是河东人民最崇拜的神关羽战杀蚩尤的传说。传说蚩尤被黄帝打败, 但还是兴风作浪, 危害河东盐池一带人们的生活, 制造旱情。因此, 每逢正月, 临猗县的龙岩寺都要演出锣鼓杂戏以敬神。这种杂戏有自己固定的仪式, 表演

14、中还有迎神摆道、分头祭祖等形式。剧目以军事题材为主, 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这种祭祀活动而迎来顺利景况的美好憧憬。综上所述, 盐文化对于当地音乐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河东盐文化同本地的音乐文化也有着本源的联系。盐不仅是音乐起源的成因之一, 也是本地区音乐活动得以繁荣并延续的重要精神链接。在盐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歌曲南风歌、咸歌, 于军事战争中所作的咸池、定难曲, 以及河东人的祭祀、民俗活动等都是围绕“盐”而展开的。因此, “盐”不仅是物质“盐”, 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由此, 透过这些现象, 可解读到盐文化对音乐文化的深层影响。二、盐的运销与盐商对河东音乐文化传播的作用古代帝王很重视盐池

15、的管理。汉武帝时就设盐都尉, 专门管制盐的生产和运输。之后历代皇帝都用不同的方式掌管着盐池的事务。宋代, 盐的销售权开始下放给商人, 这些盐商拥有了盐的开采权和运输权。有了对河东盐池的一些支配权利后, 盐商的积极性大大增加,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盐业经济的发展, 也繁荣了当地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有民谣记载:“民财何自阜, 北相镇南熏。枣是摇钱树, 盐是聚宝盆。”可见盐是人们财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盐商富可敌国, 在经营盐业之外, 也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对音乐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 盐的运销形成了音乐传播的渠道就本地的蒲剧艺术而言, 作为古老的戏曲艺术之一, 它的传播轨迹同当时

16、盐的运输地区相关联。在唐代, 官府就对河东盐的行销范围作了规定:“西出秦陇, 南过樊邓, 北及燕代, 东逾周宋”这说明, 唐时期池盐的行销范围在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地区。到了明代和清代, 盐的行销范围略有缩小, 但同样包括山西、陕西、河南一带。明朝初期实行了“盐引”制度 (“开中法”) , 让各地的商人输粟支边, 然后让他们到河东的盐池支取所值引盐作为报酬, 从中可获得暴利。在这些商人中, 蒲州的商人因地理位置与盐池很近而能够谋取到更多的利益。因而社会上的“三教九流”都云集于此, 为当地的戏曲发展创造了条件。蒲剧的发源地在今山西、陕西以及河南西部地区, 恰恰是当时盐商们运输盐至周边的晋陕豫

17、三地。而蒲剧又被称为“山陕梆子”, 同现存民间的陕州锣鼓书和河东的锣鼓杂戏同源。其中蒲剧的唱腔旋律、方言结构和用梆子作伴奏乐器等方面体现着这三地艺术的相互融合, 这三地的蒲剧艺人还经常会被邀请一起表演。可见, 盐商在运盐的同时也带出了当地的戏曲艺术, 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二) 盐商对戏曲音乐流传的影响明代“开中法”的实行, 大大调动了盐商们的积极性, 因此河东盐的产量猛增, 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盐商们在其所至之处建会馆, 搭戏台, 请名伶, 还争相创办戏班, 为蒲剧名伶的北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蒲剧戏班有“坤梨园”、“双梨园”、“锦梨园”等, 在晋北地区大量涌现后传入京津

18、辽地区。据记载, 晋商到辽东地区修建庙宇, 酬神祭祀, 壮大戏班子的表演活动队伍。表演的唱腔韵味均来自山西的蒲州梆子。还有些戏班为了迎合当地人的方言口音, 在表演唱腔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改变, 融合了当地的音乐艺术特色。不可否认, 蒲剧的遍布全国与晋商的传播力量是分不开的。这些商人因盐而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所到之处, 立戏班、捧名角。在当时的河东地区, 几乎村村有戏台, 很多戏台还保留至今。戏台的保留也折射出了当时蒲剧艺术的繁荣景象。而晋商对蒲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蒲剧自身也在传播过程中积极吸收当地音乐文化, 与当地民俗、习俗相结合, 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有精神文化价值的戏曲艺术。据考

19、证, 商贾的“贾”字来源于“鹽”, 即有“贾出于盐”的说法, 可得出我国最早的商人就是盐商的认识。这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 古代河东周边各地区对河东盐的使用和依赖促成了山西地区商业的兴盛。而晋商又成了推动本地区音乐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结语本文所探讨的盐文化主要包括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形成于盐的生产、制作、运输和传播过程中。盐文化广泛涉及了社会政治、经济、民族、音乐、民俗等方面, 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也对其他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音乐文化是其中之一。盐文化影响音乐文化的机制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 盐文化是本地区音乐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这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盐

20、文化为古代民歌、歌谣的产生提供了内容载体。盐不仅供人食用, 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是百姓安居乐业的集中体现。击壤歌所唱“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就体现出那种人们在劳作之余边击壤边唱歌而展现出的一种对生活的满足感。其次, 在盐业战争过程中, 盐文化促发了新的音乐文化的发生, 如军事音乐。“轩辕黄帝战炎帝于阪泉, 败蚩尤于涿鹿。”鼓舞士气的桐鼓之歌、军事防御中出现的“角抵戏”等, 都是在争夺盐的过程中出现的音乐形式。第三, 关于“盐”的祭祀活动产生了相应的音乐礼仪文化, 如从祭祀神灵礼仪中萌发的锣鼓杂戏。这些都充分体现出盐文化对音乐文化的影响。第二, 盐文

21、化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这有两个途径:首先, 盐的运销成了音乐传播的渠道。其次, 盐商对音乐文化也起着重要的传播作用。以蒲剧为例, 作为古老的剧种之一, 蒲州的蒲剧艺术正是晋陕豫区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兴盛范围与盐的运销范围大体是一致的;同时, 晋商对蒲剧艺术的推动充分体现了盐商们对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作用。自此, 本文揭示了“盐”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解释了河东盐文化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影响;诠释了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对音乐文化产生作用的深层根源期待这些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河东地区音乐文化现象的理解。注释(1) (1) 曾凡英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载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

22、学版) 2006 年第 1 期, 第 47-52 页。 (2) (2) 见张启耀、曹永光河东池盐生产与盐池文化研究-对明清以来盐池居民群体的分析, 载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 年第 8 期, 第 846-851 页。 (3) (3) 见游建军、康珺井盐文化:自贡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 载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年第 6 期, 第 41-44 页。 (4) (4) 见夏春晖海盐文化论, 载盐城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1 期, 第 1-5 页。 (5) (5) 见钟文盐文化与民众的物质生活-以四川省自贡地区为例, 载青海社会科学2014

23、 年第 4 期, 第 183-188 页。 (6) (6) 见咸增强河东池盐称谓流变考释, 载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 5 期, 第 61-64 页。 (7) (7) 见赵丽丽、南剑飞自贡盐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载盐业史研究2010 年第 1 期, 第 44-52 页。 (1) (1) 见王雪萍文化线路视域下江苏淮盐文化遗产的保护, 载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1 期, 第 134-139 页。 (2) (2) 见谷满意略论建设与发展我国盐文化产业的基本途径, 载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年第 2 期, 第 48-52

24、 页。 (3) (3) 见张传藻淮盐文化与海州五大宫调, 载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年第 2 期, 第 32-35 页。 (4) (4) 见宫修建、曾凡英论文化、生命与盐的关系-兼谈川南盐业经济土壤中孕育的音乐文化, 载曾凡英主编盐文化研究论丛,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08 年版。 (5) (5) 见乔兆坤“韶乐易”与南风歌探幽-浅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论的形成与传播, 载运城学院学报2009 年第 4 期, 第 3-6 页。 (6) (6) 见刘合心池神庙与南风歌, 载中关村2006 年第 7 期, 第118-119 页。 (7) (7) 参见吴同和“解愠阜财”与“内圣外王”-

25、南风歌隐含密码试析, 载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 年第 1 期, 第 71-74 页。 (1) (1) 转引自赵波、秦建华著薰风雍和:河东盐文化述略,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 第 86 页。 (2) (2) 山西统计年鉴, 山西省政府, 1933 年, 第 187 页。 (3) (3) 蒲剧兴起于河东蒲州 (今永济) 一带, 形成于明代永乐年间。 (1) (1) 见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 199“盐法部”。 (2) (2) 参见清代蒋兆魁编纂河东盐法备览卷 6“运商门”。 (3) (3) 见韩晓丽蒲剧音乐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年。 (4) (4) 转引自宫修建、曾凡英论文化、生命与盐的关系-兼谈川南盐业经济土壤中孕育的音乐文化, 载曾凡英主编盐文化研究论丛,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08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