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推荐].doc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16951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推荐 专业:历史(师范)班级:历史09-1任课教师:王海玲姓名:许鸿智学号:09064060122成绩: 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第一。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制约这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很规模。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办教育必须有一定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持和保障,但假如说,如果人们的生存都成问题那么又有什么人会去从事教育了,就像原始社会,人们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某些简单的经验,也没有出现职业化的教师和专门的学校,所以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社会里,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一般劳动者是没有机会接收教育的,而且,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都有很慢。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存在更多的剩余产品,这就是许多人能够有时间接收教育,职业化教师也随之产生,到近现代这种,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生产力制约这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很规模。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这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培养什么样的人也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举个例子说明,在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里教育不培养劳动者,比如说中国培养的是官绅阶层,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教育只要培养劳动者,这不就说明了生产力水平对教育规格的制约作用。 (3)生产力的发展对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对其有制约作用。比如说开设什么样的学校,设立什

3、么样的专业,各级学校,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的多少都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简单来说,教育是一项花钱的行业,要以经济基础为前提,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对教育的速度、规模、规格和结构都有制约作用。 2、经济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 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么教育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且教育的发展要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以上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这才人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的结构,经济

4、的发展促进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第二: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个体的生命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一个人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他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现实的知识形态要通过艰巨而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和革新实践以及其技术的推广、经验的总结和提升都需要

5、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联合,因此,大力的发展教育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日益科学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他的生产力的提高与古代生产不同,只要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和数量和拖延劳动时间,而是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在生产和改革中的创造性。 总之。教育在当代被人们一种投资,一种人类资本,是提高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人们很强调知识在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育投入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二、教育与政治关系。 第一。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社

6、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1)、一定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那个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而且教育的发展变革也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变革。当新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代替旧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式,就会或迟或早的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新教育。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2 和需要。 (3)、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谁掌握政权谁就掌握教育的指导权,谁就支配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在社会生活里统治阶级总是把教育引向对于其有利的方向。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

7、育权。在一个社会里,哪些人能接受教育,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结果如何,豆油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为了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特定社会的教育结构也是由该社会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决定的。 可见,教育的性质、宗旨,领导权与受教育权,甚至教育的内容、结构与管理体制都是受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制约的。因此,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第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指导一定的社会舆论和规范,积极影响人,引导人,培育年青一代的政治理念和

8、品德,以促进和保障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和路线的巩固和发展。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对它的认同感,以此积极参加政治,监督政治的能力,通过教育进行的,传播文化,训练思想,为一定的社会秩序的稳定创造重要的条件。 2、教育通国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设立专门的培育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个国家是否民主,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政体,也与该国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联,文化素质越高,民主意识越高,因此,要加强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

9、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政治力量。 学生在学校这块土地上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对于政治的看法,以此,对政治有了自己的看法,以此来推动自己对政治的主张,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 1、教育是文化传递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人类文明是由人类一代一代不间断的传承下来的,而其中所最重要的途径是教育,通过教育人类可以把几千的人类3 文明传承下来,但是教育又不仅仅是只有传播的功能,对于不同的文化,教育是有它的筛选功能的,那些文化中的糟粕就没有被传承下来,教育只是传承了历史上人类所创造的积极文明。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文化知识始终是教育的主

10、要资源。文化知识的发展水平和丰富程度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丰富程度。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首先,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教育促进个人的发展,必须受到特定的文化模式所制约。其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谐等等。 3.文化传统越久,对教育传统变革的制约性越大。我国的文化传统既有极大的包容性,也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既有许多积极的内涵,也具有不少消极的因素。使我国传统的教育价值取向呈现出重德轻术、师道尊严、读书做官等倾向,在教育的思维方式上也显示出重演绎轻归纳、重既定知识的接受,轻创造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等特征。第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

11、文化的传递。 人类社会从愚昧与野蛮走向文明与开发,是文化的教化结果。学校教育古往今来一直发挥这重要的作用,一直承担着传递文化的重要功能,文化只有通过教育传递,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的发扬光大。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教育为了有效的传递文化,必须对文化有一定的选择,他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教育的文化选择既要符合社会政治制度的要求,也要符合人们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他的保持和积累,更在于他的更新和创造。教育把人们已有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深厚兴趣。高等学校对于促进文化发展居于重要作用。教育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

12、,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补充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也成为文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教育的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于合理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重视发挥教育的功能。 第二篇: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简述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教育受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所制约,同时教育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

13、用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素的重要因素 (4)教育可生产新科学知识 2.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二、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

14、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a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特定的背景;b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第三篇:教育文化传播功能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教育文化传播功能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摘要。教育本身就是使人文化的过程,文化的特征和文化

15、的结构使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对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治阶级通过教育的文化传播输出统治理念和思维模式,并使这种理念和思维模式合理化。在经济上,各个地区通过知识和技术的传播相互影响和促进。然而作为教育的功能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的,政治和经济对文化传播的制约性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文化传播;意识形态;生产力 教育有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他们彼此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是和谐的,不是平均的。这三个功能在某一时期为了某种需要,会把某种功能极度扩张甚至占领导地位,这就会使这三个功能不和谐甚至分裂,从而产生严重后果。比如若把教育的政治功能推向极致而忽视其经济、文化功能,就会产生类似“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16、若把经济功能引向顶点而忽视其他两点,也会产生教育的功利主义。若把文化功能作为主导而忽视政治与经济,也会使教育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这不利于教育自身的发展,并最终会被社会所忽视。所以,教育必然会被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影响,渗透。但这并不是说教育的这三个功能没有主次。因为教育过程本身是使人文明开化的过程,是价值传输的过程,也就是使人文化的过程。所以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更多的是从教育的文化功能上实现的,但政治经济也制约着文化功能。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或者说生活样式,是由某种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形成的,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他通过艺术,民俗,制度而体现和反映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审美

17、情趣与行为准则。文化在一定的社会中有其特定的特征和结构,这些特征和结构也就成为影响政治和经济重要因素。 1.文化的特征 (1)文化特征特别是其基调是由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2)文化由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生活方式是一种渗透形态的文化,它通过具体生活影响和渗透到其他个体生活中。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游离形态的文化,它通过统治阶级或集团的价值取向影响个体,但这种影响不是具体的,是抽象的游离于个体生活或思维方式之外的。(3)文化对生活的奠基作为感性的,原始的,偶然的源泉,依托并体现人的主观理念,创造出艺术形式,思想体系,思维模式和思维惯性。(4)文化一经产生就通过社会

18、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传承与发展。 2.文化自身的结构 (1)文化是由其特定的群众、阶级及其代言人和阶级代言人主张、认同、发扬、维护和传播的,具有群众特性,因此就会产生社会总体文化的结构分层。(2)文化由有政权的统治阶级及其联盟的理念、理论、理想,价值立场作为标准,这样文化就可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3)文化由不同群体在生产关系中拥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和剩余价值多少影响程度也不同。占有资料多的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趋向更已成为主流文化。占有资料少的群体文化则更已成为亚文化。 二、文化传播功能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教育文化传播功能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也是先通过文化对教育的塑造,在教育中形成某种文化传统,思

19、维模式,价值取向,理论,进而通过教育达到政治和经济目的。 1.文化对教育的塑造 人的个体与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有被动性,有感受、联想、创设、论证、沟通、传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相对独立性。这种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得以形成、应用、传承的推动力量,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反映,并成为教育内容形成的必然环节和重要因素。 文化的个性即民俗性,时代性和国别性是教育传统得以形成并区别其他文化的重要因素。它是长期在某一区域,个体间相互磨合逐渐形成的与其他群体不同的文化形式。这一文化在这一地区内传承发展,同时也被外来文化影响并影响着外界文化,最终在广大地区形成相似的文化范式。文化的共性自

20、近代以来不断增长,并因此在某一时间内,一定的范围和层次上,形成一致的内容、机制、国家主权及其意识形态,并且作为引导和制约某种文化主权的支配力量形成多样化的教育文化。 2.文化传播对政治的影响 (1)政治思想泛化。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集团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和地区,必然会把其政治理念上升到理论高度,并证明其理论和自身统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必要性,进而把这种理论作为最高理论,使这种理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但若仅是这样只能在政治学科上占主导地位,并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统治阶级就要通过教育广泛传播其政治理念,这就是这种理论或者说这种政治文化传播到社会各处,取得社会范围内的意识形态的一致性,进而就上升为一切学术

21、和知识的科学,左右整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在转制社会,统治者的这种政治理论就成为衡量一切知识的标准:符合其意识形态要求的称之为科学,不符合的称之为谬论。并且这种判断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也能被广泛认同。这就是教育通过文化传播实现的政治目的。例如,国民政府时期的“党化教育”和日伪占领区的“奴化教育”,其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知识上和精神上控制广大中国民众,为一党专政和日军的侵略战争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并使之合法化。但是令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痛心的是,他们的理念还没有通过教育传输出去就被作为主流文化的广大爱国志士扼杀在摇篮里。这也说明即使作为统治者,若其政治理念是不合理的,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不能

22、促进国家发展的,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就不能自然的成为主流文化被人民所接受。 (2)专制化与民主化。教育可以使政治民主化,但前提是施教的人要有民主意识,并且用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方法和充满民主色彩的语言施教。这样才能影响学习者并使之成为民主的人,也就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相反,若是施教者的思想是专制的,并用专制的形式,专职的方法和语言施教,那么学习者则是专制的,在政治上也只能是促进专制。不同的是,民主化可以是少量的人影响多数的人而专制化必须是多数人强压少数人。中国两千年封建史,思想上几乎没有任何本质性变化,这就是因为人们一直接受的是专制的教育。家庭、社会以及私塾和学院的先生、博士都用的是专制的方法

23、和内容对子女和学生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可能出现民主的思想和理念,即使个体出现这种意识也会迅速的被家庭和社会甚至自己所否定。到了近代特别是杜威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来到我国传播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思想,对我国教育思想影响十分巨大。在他走后,1922年我国制定新学制,开始实施儿童中心的教育。有些学校还开始尝试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陈鹤秦提倡活教育,晏阳初推广平民教育都是受杜威的影响。在这样背景下接受的是民主性教育,政治思想和理念也必然是民主的。这也是通过跨文化传播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实现的。 3.文化传播对经济的影响 (1)促进教育消费。消费者为购买教育这一服务,必然要支付一定

24、的货币。现在,知识爆炸,一个人若是不一直接受教育就会落伍。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就要不断接受教育,并且接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更为广泛与多样。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促进了人们为教育的消费,比如图书,学校周边餐饮,住宿,学习设备工具等等,进而也促进了这些生产部门的发展,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也可以说是人们为了获得某种文化知识的消费,是教育以文化为载体促进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世界各国交流越来越密切,致使与技术的跨文化传播也越来越广泛,留学现象已经不再陌生这也带动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留学群体在异国的消费也或多或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促进经济增长与阻碍经济增长。文化不仅传播某种意识形态业传播某种技能技术。

25、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各个部门都大量需要掌握某种技术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当教育适合社会发展并且三个功能相互协调时,人们通过学习成为高级劳动者就能促进经济发展。反之教育无法通过文化的传播对劳动力进行高水平的培养,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比如政治为本的教育和功利主义的教育或是专治的教育。知识和技术不仅是在通过某一国家和地区内传播促进经济发展,还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互融合文化交流进行传播。例如洋务派的留学教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的教会教育,以及著名的“庚款兴学”,虽然这些教育很大一部分是被动地接受外来文化和技术,但客观上也带来了西方的民主意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当时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相当

26、重要的作用。 三、政治与经济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对政治经济虽有很大影响,但不容忽视他们是相互影响的。 1.文化传播受政治影响 教育的文化传播很大程度上与政治有关,统治阶级为宣扬其理论的正确性必然会选取有利于自身的意识形态加以概括提炼,是指上升为理论,对文化的选择也必然是选能充分证明其理论正确性的内容作为教育内容。这也是政治对文化功能的制约。在民主社会政治的这种制约性会弱化,但并非不存在。在专制社会,统治阶级甚至会使用暴力加强对文化选择与传播的制约。这是在一国内部统治阶级为稳定政权的必然选择。在世界范围内,政治上落后地区的文化必然受到政治上先进地区文化的影响并被同化。典型的就是希

27、腊文化。公元前8世纪中期开始的荷马时代及此后数百年,希腊古典时期的文化发展到顶点,成为古代地中*化最杰出的代表。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征服希腊,开始了外族人统治希腊的长期历史。但希腊文化非但没有随之灭亡反而极深地影响了罗马文化。并且在希腊化时期,希腊文化由亚历山大的军队传播到埃及、中东和中亚地区。许多学者为了更好地学习希腊文化专门到希腊学习。 2.文化传播受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或者有优势地位的阶级必然也会要求在政治上享有某种特权,这一群体就会极力要求通过对政治的影响而影响到文化的传播。在殖民时期这一现象尤其明显,官商勾结在那时是取得利益最大化一种正常手段。但并非所有在经济上有优势的国

28、家或群体都能够通过政治进行文化输出。 四、总结 不同文化观念通过舆论,政策,纪律,道德和主要社会群体的意识或心理对教育发生作用。这种意识或心理通过教育传播出去对政治和经济又有影响作用,它们之间是螺旋式的影响。每一次相互冲击都会使教育,政治和经济有所前进。同时历史文化、域外文化对现时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他们起到了跨时间和时空文化传播的作用。 从文化传播的现实意义来说,政治目的的实现,政治理念的渗透,经济共同体的共同消费意向的形成都离不开在教育的文化传播。但是这种传播并不是仅仅是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播。从宏观来说教育传承一个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文化思想。从中观来说,教育传承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学校,机

29、构的文化。从微观来说,教育传承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家族的文化。这三种文化是有差异的甚至在某些时候也会矛盾,这就需要受教育的人自己进行文化选择,但其选择的结果,仍是在各个方面通过教育对其能力、智利培养了之后的选择,所以是对这三种文化的综合选择,只是由于某种文化的强化会使这种文化成为受教育者主要选择的文化。所以,教育所传播的是一种综合文化,并且这时的文化传播已经不是单纯的空间的传播,还有时间纬度,是时空的结合体。但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还是最终由主流文化指导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振天.大学社会批判:知识,政治与道德j.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21, 9.3-8.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

30、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244-350. 3王承绪译,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4. 4刘进田.文化哲学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74-125. 第四篇。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从引发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割裂。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中,协调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和前进的步伐,使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政治

31、、文化体制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保障,文化体制改革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实际上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二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

32、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这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政治体制改革,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战略意义: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力保证;政治体制改革为现代化提供新动力;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冲破既得利益集团;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政企彻底分开;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建设有效政府;政治体制改革有利

33、于中国企业以一流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参与全球竞争。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力保证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具有正相关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能够为推动民主政治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他们能够推动社会的必要分化,有助于提高各阶层的知识水平,这是民主化的一个社会基础;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民众从传统意义上的“臣民”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公民意识的觉醒是实现民主化的一个前提条件;再次,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规则和秩序,而法治和秩序恰恰是民主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政治体制改革为现代化提供新动力对中国社会发展来说,过去近30年改革和发

34、展使中国社会具备了步入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战略基础和社会条件。纵观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政治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也只有在这个层面上,一国的现代化才能持续。原因在于,有效的体制是现代化的前提,有效的体制包括有效的经济体制、有效的政治体制、有效的文化体制和有效的社会体制,而有效的政治体制是一个核心问题。因此,为了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第五篇: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关于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常常把文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

35、,热衷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文化视为花钱的事业,甚至于认为文化建设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情,对文化发展采取漠不关心以至于规避的态度。 2021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宣传文化部门开展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课题研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研究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2021年课题组依据2021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统计验证,获得了较为完整、翔实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2021年,国家统计局根据2021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从2021年起,文化产业统计已纳入统计部门的经常性工作。 据统计,20212021年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36、年平均增长速度(现价)为22%,其中法人单位的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现价)为23.3%,高于同期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现价, 18.4%)近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服务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现价, 19.4%)近4个百分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文化体制改革奉献给全社会及宏观管理部门的一份“厚礼”。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传承和传播文化的载体,早已跨越了单一的纸张时代,文化载体的多元化、多样性,把多业态的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业、建筑装饰业、信息业、包装业等门类较多的相关产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在文化资源的挖掘、

37、保存、开发和利用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从生产到传播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前端链接各类装备制造业(如广播电视、电影、演艺、考古、印刷等设备生产),后端对接各类电子设备制造业(如电视机、计算机、手机、阅读器等终端设备生产),文化内容(如新闻、资讯、影视、动漫、游戏、演艺)已成为信息业、旅游业的“血液”,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正在改造提升建筑、装饰、包装等传统产业,如果将民族文化元素或符号,经过创意设计植入建筑、装饰和包装材料及旅游纪念品,将会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随着立体视觉产业的兴起,立体视频的采集、制作、播映、显示所需的摄像机、电视机、计算机、手机、银幕等设备必然面临更新换代,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将是巨大的。一旦立体摄像机进入家庭,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文化是无形的,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不再单纯搭台,它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第 21 页 共 2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