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为了建设新中国1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从艰难中起步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收集到的资料,使学生对建国初期各方面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祖国今天的伟大建设成就。2通过展示资料,提高学生交流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程资源整合文本资源:教科书、教师用书。媒体资源:教师课件、学生汇报学习成果的课件。动态资源:学生陈诉祖国屈辱、贫穷历史时,教师挖掘品德课德育功能。让学生感受祖国今天伟大成就,激发为国出力的愿望。教学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活动引导预案:环节预设 教师引导环节预设 设计意图展示活动花絮激发兴趣回顾探究问题,图片导入。师: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从艰难中起步 ,在学
2、习课文的过程当中,产生了不少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纳成了四点,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一个问题是:东亚病夫的由来。第二个问题是:新中国的建国初期人们吃些什么?第三个问题是:毛主席为什么说“一穷二白”是好事。第四个问题是:解放初期为什么读书不要钱。这次研究性学习是让你们展现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同学们探究问题、整理资料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借机引出同学们探究的问题。探究“东亚病夫”的由来(学生整理资料,汇报学习成果:1介绍东亚病夫的由来。2介绍东亚病夫的含义。 )师:我相信, “东亚病夫的由来”小组搜集的丰富资料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震撼。虽然“东亚病夫”这个称号我们不是第一次听到,但通过探究小组
3、的资让学生明白不能让“东亚病夫”的历史重演,教育学生拒绝毒品,挖掘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料,令我有很大收获,这是从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中获得的。大家听了刚才“东亚病夫的由来”小组的汇报,有什么收获呢?他们在展示过程中,有哪一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看了刚才的展示,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吗?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建国初期,老百姓建国初期,老百姓吃什么?师过渡语:同学们知道建国初期,老百姓吃些什么?你们想知道吗?我们来看看下一个小组的汇报:新中国的建国初期人们吃些什么?。(生结合幻灯片介绍:难以下咽的米糠,当时的人们吃得下这样的米糠。没有营养的野菜没有营养的野菜,看起来一点也不好吃。但在以前已经
4、是美味的食物。像石头一样的土豆,以前的咸菜可以称得上是美味佳肴了,吃不饱的粥水,好看不好吃的腐乳是以前的富人才吃得到的。生: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以前的人吃东西太差了,连猪饲料也是人们的粮食。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体会到了我们国家以前太穷了。 )师:通过这次展示,我们了解到以前的老百姓穷到什么状态。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大家看后会有一些启发。师:建国初期粮食严重不足,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半稀半干”同学们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用一张张形象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建国初期,老百姓的贫困生活状况,化抽象为直观。毛泽东为什么说:“一穷二白是好事?”师过渡语:当时的人民
5、贫困到什么程度呢?70 年代,我们的粮食是严重缺乏的,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白面。看了这些资料展示,当时这个新中国的状态真是一穷二白啊。可是,毛泽东主席却说一穷二白是好事。你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想不想知道?(生汇报学习成果:1 “一穷二白是好事?”时代背景。2展示旧中国的图片。3表演小品“过去与现在” 。4朗诵诗歌卓越领路人 。师:这个小组的展示真精彩。当年毛泽东没使新中国完全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但是在我们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有没有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21 世纪,中国起了什么变化?师:我们从 1945 年到 2007 年,已经历经了 58 年,祖国大地,真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过去没
6、办法完成的事。通过展示收集到的资料,使学生对建国初期各方面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今昔对比,感受祖国今天的伟大建设成就。建国初期人们的经济收入情况。(生:建国初期,钱币的面值有多少?生:建国初期,那个年代不同面值的钱币可以买到什么东西?生:建国初期人们用什么方式挣钱?)师:看了同学们为我们展示的资料,我们了解什么?下面老师给大家展示部分资料,看后大家会明白为什么新中国这么穷:(资料原因: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内战、帝国主义掠夺。国民党政府的掠夺 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购买民族资本家产业,把个体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政府掌握了经济命脉。 )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补充材料,弥补学生汇报资料的不足,让其他同学有更清晰的认识。解放初期,读书要钱吗?(生结合幻灯片介绍:解放初期的学费)师:下面请各学习小组说说在这次活动收获和感受。学生谈自己在活动中收获和感受亦是一种可贵的教育资源。小结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师结合学习小组谈的收获和感受小结整理资料的方法:1)按一定的顺序展示资料。2)根据内容组织语言,介绍简洁明了。3)整合内容相似的资料。4)图文结合,增强生动性。回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和体会整理资料的方法以及重要性,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