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对信用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 沈丽 朱绪东 刘伟华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金融发展将进入战略调整期, 商业银行股权改革进程继续深化。基于 2005-2015 年国内 28 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 采用双重差分法, 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分析表明,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可以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 并且在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 股权结构改革的政策效果在时间上有 12年滞后期, 其实施效果与银行规模以及资本充足率呈负相关关系。关键词: 商业银行; 股权结构; 信用风险; 双重差分法; 作者简介
2、:沈丽, 女, 山东莱州人,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作者简介:朱绪东, 男, 河南濮阳人,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 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Email:;作者简介:刘伟华, 男, 山东日照人,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 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初期区域金融风险生成机理及防控对策研究” (16BGL052) Impact of Commercial Bank Ownership Structure Reform on Credit Risk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DI
3、D MethodSHEN Li ZHU Xudong LIU Weihua School of Financ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Based on the 2005-2015 data analysis of 28 commercial banks and by adopting DID method,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mpact of China commercial bank ownership structure reform on cr
4、edit risk.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reholding structure reform of commercial bank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redit risk of the equity reform banks, and is still significant under the robustness test; the policy effect of the shareholding structure reform has a lag period of 1 2 year
5、s; and that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shareholding structure reform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bank size, but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Therefore, commercial banks can reduce their risk through implementing shareholding structure reform.Keyword: commercial bank;
6、ownership structure; credit risks;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Method; 0 引言自 2003 年商业银行推行股权结构改革后, 各银行股权结构有了明显变化。例如, 根据 2015 年中国工商银行年报, 中国工商银行在上市初期国家控股 92%, 外资持股 8%, 而到 2015 年国家控股降到 70%左右, 境外法人持股近 24%, 股权结构状况变化显著。李克强总理在 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赋予国有企业更多改革主动权, 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特别是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 国际社会对商业
7、银行信用风险的关注越来越高, 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改进经营管理中改善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而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正在加速暴露, 信用风险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最主要金融风险。2015 年, 大公国际发布报告显示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呈上升趋势但基本可控, 转型变革的大势已经开始, 未来信用风险的管理难度加大。2017 年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显示,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正面临新一轮劣变压力,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压力持续上升, 控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的重要任务。已有研究表明, 合理的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不仅能提高商业银行资
8、产的配置效率, 还能降低银行业信用风险, 促进金融资产良性循环1。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政策的实施, 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具有持久性还是暂时性?影响效果是否有时滞性?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法, 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1 文献综述自 Berle 和 Means2提出现代股权结构理论以后, 学术界基于股权结构理论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化, 并逐渐形成了股权结构对银行风险影响的相关理论。Merton3开创了商业银行风险存在理论的先河, 认为银行股东通过转嫁风险可以降低自己的职责和风险。在此基础上, 更多学者致力于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股权
9、集中度, 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 一些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商业银行, 控股股东会利用控股权从事高风险项目, 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 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 控股股东会通过加强对公司的监管治理, 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二是股权性质, 由于不同股权性质代表的利益追求和治理理念不同, 在国有股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方面也存在差异。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方面, 国外学者大多采用由 Esty13提出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占比。由于我国在违约数据库方面的缺乏, 无法获取我国银行业的相关数据, 因而国内采用者甚少。Blasko 和 Sinkey14在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承担时, 提出使用“Z”值来衡量风险。
10、其基本思路是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取决于银行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资本回报的震荡水平以及用以承担风险所需的资本金水平这三者的相互作用。牛丽娟15基于“Z”值法探析了股权结构与信用风险的关系。但这种衡量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一方面“Z”值法要求的工作量比较大, 另一方面这种度量指标对信用风险前一年的衡量精度较高, 但之前 23年的精度大幅下降。近年来, 不少学者开始采用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余额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霍源源等16在利用 CPV 模型度量信用风险的过程中, 采用了不良贷款率反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然而不良贷款率是事后反映损失结果的指标, 而风险则是损失结果出现的概率, 因而不能准确反映商业
11、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信用风险的偏好。赵璋17在研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和风险行为时, 采用了加权风险资产除以总资产来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 加权风险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是事前指标, 能反映出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结构, 体现银行的信用风险, 是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较好指标。关于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其信用风险影响的研究方法, 近年来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 如杨有振和赵瑞18采用国内 11 家商业银行 2004-2008 年的年度数据, 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 对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信用风险规避的关系展开了分析。程茂勇和赵红19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上市状况以及风险之间的关系。然
12、而已有研究资料主要关于股权结构各要素对信用风险影响的分析, 没有考虑股权结构改革政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对股权改革政策实施前后信用风险发生的变化研究较少。而且已有研究大多没有引入时期变量, 没有考虑股权改革政策实施效果的滞后性, 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已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 2005-2015 年商业银行年度数据, 采用双重差分法, 实证分析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对信用风险的影响。2 模型与数据2.1 模型构建为评估股权结构改革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一种方法是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各解释变量对信用风险造成的影响, 然而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股权改革本身对信用风险的影响。而且同一时期实施的其
13、他经济政策也会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会干扰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衡量。另一种是采用双重差分法, 剥离其他政策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单独考虑股权结构改革产生的影响。双重差分法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政策效果的研究方法。相对于静态分析法, 双重差分法没有直接对比样本在政策前后的均值变化, 而是使用个体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从而判断政策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意义。相对于传统办法, 双重差分法能够避免政策作为解释变量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有效控制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具体方法就是构建实施改革政策的“改革组”和没有实施改革政策的“对照组”, 控制其他变量, 对比政策发生变化
14、后改革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从而分析改革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基于中国银行业面板数据, 选取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 16 家商业银行和大连银行、烟台银行等 12 家城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 在样本期间, 16 家商业银行先后实行了股权结构改革, 因此, 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准自然实验”。具体来讲, 实施改革政策的 16 家商业银行构成改革组, 其他在样本期未实施改革政策的城市商业银行构成对照组, 按照是否实施, 设置 treated 变量, 改革组 treated=1;对照组 treated=0。由于不同商业银行在股权改革政策实施时间上的差异, 按照实施的时间,
15、设置时间变量, 实施前 t=0;实施后 t=1。为了检验股权结构改革的实际效果, 构建交互项“股权改革 (ttreated it) ”, 它是“改革组 (treated it) ”和“改革时间 (t it) ”的交互项。本文构造如下双重差分估计, 检验股权结构改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净影响:其中, 1控制实改革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不同, 0控制时间对改革组和对照组带来的共同冲击, 1是我们真正关心的变量, 反映改革效果的系数。具体解释如下:对于对照组, 即 treated=0 由式 (1) 可得, 股权结构改革前后的信用风险变化分别记为:因此, 在改革前后期间, 对照组的信用风险变动为 0, 反映
16、宏观因素对信用风险的影响。而对于改革组, 即 treated=1, 由式 (1) 可得, 股权结构改革前后信用风险分别记为:可见, 在股权改革前后, 改革组的信用风险变化为 0+ 1。因此, 股权改革政策的“净影响”为 0+ 1- 0= 1, 即交叉项 ttreatedit的系数为 1。如果股权结构改革会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那么 1的符号就是显著为正;反之则为负。这样处理后, 那些影响信用风险的一般性因素如宏观政策等就会被剔除, 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地估计股权结构改革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it为每次回归的误差项。2.2 指标与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主要研究股权结构改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17、但实际上,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还受到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影响, 如银行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资产负债率等, 它们是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部因素, 是本模型的控制变量。加入这些变量是为了综合考虑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波动, 以便充分说明股权结构变化对信用风险的实际影响。主要变量说明如表 1。表 1 主要变量说明 下载原表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信用风险。学术界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研究重点和研究偏好的不同使得指标的选取存在差异。本文选取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率作为衡量信用风险的标准, 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加权风
18、险资产占总资产比率是事前指标, 能够反映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结构, 可以较好地体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另一方面, 可以反映出股东和管理经营者对信用风险的偏好, 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者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为股权结构改革 (ttreated it) , 样本期为2005-2015 年。如果商业银行在当年开始实施或已经实施股权结构改革, 则赋值为 1, 否则为 0。3.控制变量。为了控制其他变量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我们选取了商业银行资产规模 (SIZE) 、资本充足率 (CAP) 、净资产收益率 (ROA) 以及资产负债率 (DA) 作为控制变量。商业银行总资产的对
19、数来代表银行规模, 通常来讲, 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 风险管理技术效果更好, 投资机会越多, 越能将资产配置的风险分散, 降低风险。然而商业银行规模过大会得到政府和监管部门更多的“关照”, 隐性不良资产更多, 反而增加了银行信用风险。资本充足率衡量银行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银行的资本水平越充足, 自有资产在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越大, 商业银行经营者往往会选择更加谨慎的投资策略, 资本充足率体现了商业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 会对公众产生传递信号的用途。净资产收益率衡量银行的盈利水平从而反映银行竞争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 用以衡量商业银行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一般而言, 商业银行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资产负债率
20、是评价商业银行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 也是度量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和信用风险呈反比。2.3 数据来源截止到 2016 年, 国内银行业共有 16 家商业银行“对照组”。16 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来源于锐思数据库以及各银行年报, 12 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从各城市商业银行官方网站中收集。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在 2003 年之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大幅下降, 更多的是国家宏观调控行政手段干预的结果, 而非股权改革的影响, 因此样本时间选为 2005-2015 年。3 实证分析3.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基于 2005-2015 年商业银行年度数据, 对 28 家商业银行主要变量
21、描述性统计, 如表 2 所示。表 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下载原表 从表 2 看出, 样本中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的平均值为 58.85%, 最高是大连银行为 88.5%, 最低是西安银行为 33.45%。说明当年 (2005 年) 大连银行经营策略较为冒险, 西安银行经营较为稳健。资本充足率的平均值为 11.87%, 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3.9%和 30.67%, 分别来源于 2005 年的桂林银行和 2007年的南京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 18.65%, 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54.21%和 45.19%, 且都是来源于西安银行。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 94.14%, 最小值
22、和最大值分别为 86.93%和 113.71%, 分别来源于 2007 年的南京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总体上看, 28 家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大, 说明信用风险水平较高, 而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率也处于较高水平。3.2 双重差分估计在一系列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 我们首先估计股权结构改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直接影响。同时, 考虑到股权改革政策效果可能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 进一步估计了股权改革后几年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同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我们采取双重差分法估计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对信用风险产生的实际影响。回归结果如表 3。表 3 报告了以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率
23、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及检验结果, 从回归结果调整后的 R 看, 所有回归模型拟合良好。以下重点研究股权改革政策对信用风险产生的实际效果。表 3 双重差分估计 下载原表 模型 (1) 是没有考虑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ttreated 的估计系数为-0.010, 并且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表明股权结构改革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然而随着时间的增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有增加的趋势。模型 (2) 是在加入控制变量 DA 后的回归结果, ttreated 的估计结果依然显著为负, 而且 DA 的估计系数也显著为负, 这表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模型
24、(3) 加入控制变量 CAP、SIZE、ROA, 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而净资产收益率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无显著关系。可以看出, 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股权改革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较大的商业银行规模有利于商业银行在股权改革过程中降低信用风险, 而净资产收益率对信用风险无显著影响。在模型 (4) 中, 将股权改革政策影响的历年虚拟变量带入估计方程, 估计了股权改革后四年股权改革影响。可以看出, 在股权改革政策实施的前两年, 各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水平较低, 股权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 在股权改革后的第三年和第四年, 改革政策的效果
25、开始显著。在模型 (5) 中, 剔除了不显著的年份, 只将股权改革实施后第三、四年作为虚拟变量拟合。拟合结果与模型 (4) 中基本一致, 股权改革实施后的第三、四年依然显著。这就说明股权改革政策的实施效果有两年左右的滞后期。对于股权结构改革效果在时间上的滞后性, 主要是因为在客观经济和金融环境下, 商业银行经营者制定的政策不会立即影响到信用风险, 从管理层采取行动到对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需要经过一定时间。3.3 稳健性检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来检验股权结构改革对信用风险影响的一个重要假设是, 如果不存在股权结构改革的冲击, 改革组和对照组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一致的, 并不随时间发生系统性变化。在股权结构
26、改革的过程中, 国家会考虑诸多方面的影响, 那些规模大、群众基础好的商业银行往往被优先选择进行股权结构改革。因此, 在进行股权改革的银行和未进行股权改革的银行之间, 本身信用风险的变化趋势就是不同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检验不同银行之间是否存在系统性差异。除了股权结构改革这一政策变化外, 一些其他政策或随机性因素也可能导致信用风险的变化。为了排除这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设想各个商业银行实行股权结构改革的时间统一提前一年, 如果此时股权结构改革变量仍然为负, 说明信用风险的变化可能来自其他的政策变革或随机性因素, 而不是股权结构改革政策的实施, 如果此时股权结构改革变量并不显著为负, 则
27、说明信用风险的降低来自于股权结构改革。回归结果如表 4。在表 4 中表示股权结构改革时间提前一年的情况。与表 3 相比, 模型 (1) 中股权结构改革这一变量的显著性明显降低, 这就说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降低不是由其他因素导致的, 而是来自股权结构改革。模型 (2) 中, 尽管资产负债率对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率的影响依然显著, 但股权结构改革的显著性明显下降。模型 (3) 中, 检验了资产负债率和资本充足率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发现二者对信用风险的显著性依然较高。这也说明了资产负债率和资本充足率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并不受股权改革政策的影响。模型 (4) 中, 将股权结构改革影响的历年虚拟变量带入估
28、计方程, 估计了 2006-2009 年股权改革政策实施期的显著性水平, 发现在股权结构改革实施的前四年, 商业银行股权改革的效果降低了。这间接表明了信用风险的波动并非来自其他随机性因素, 而是来自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表 4 稳健性检验 下载原表 4 结论与对策建议本文采用国内 28 家商业银行 2005-2015 年的年度数据, 选取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率来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采用双重差分法, 研究了股权改革政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 第一,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并且在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第二, 股权改革的政策效果在时间上有 12 年滞后期
29、;第三, 股权结构改革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呈正相关, 资产规模大和资本充足率高的商业银行更能够控制信用风险。尽管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进行股权结构改革, 然而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开展股权结构改革的进程则相对缓慢, 内部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银行业信用风险持续暴露, 资产质量指标恶化压力增大。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作为国家推进股权多元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方向。基于以上的结论和现实状况, 本文从政府和商业银行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第一, 政府应该加快推进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进程。目前我国银行业整体上仍属于国有控股体制, 然而这种体制却存在一定的缺陷。不
30、仅不利于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而且因政府的呵护易出现大而不强的局面。政府应深入推进落实股权结构改革, 降低在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的持股比重, 促进银行业更加全面健康发展。第二, 商业银行要坚定不移推行股权改革, 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构筑相对制衡的股权结构, 抑制“一股独大”和“搭便车”现象的发生;引进经验丰富的战略投资者, 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股权结构改革政策在实施上有 12 年的滞后性, 商业银行要改善管理, 度过改革的阵痛期;加强资本监管, 适度提高资本充足率,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参考文献1王品.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信用风险的影响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15
31、. 2BERLE AMEANS G.The Modern Corporate and Private PropertyM.New York:Mc Millan, 1932:99-103. 3MERTON RC.Analytic Derivation of The Cost of Deposit Insurance and Loan Guarantees:An Application of Modern Option Pricing Theory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77 (1) :3-11. 4PORTA L, SHLEIFER A, VISH
32、NY R.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J.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9 (3) :222-232. 5BONIN J, HASAN I, WACHTEL P.Bank Performance, Efficiency and Ownership in Transition Countrie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5 (1) :31-53. 6梁洪波, 刘远亮.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信用风险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
33、报, 2012 (6) :45-50. 7MARCUS A, SHAKED I.The Valuation of FDIC Deposit Insurance Using Option-pricing Estimate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4 (4) :446-460. 8PALIGOROVA T.Corporate Risk Taking and Ownership StructureR.Bank of Canada Working Paper, 2010. 9周月书, 韩乔.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信贷行为与经营绩效以江苏省为例
34、J.中国农村观察, 2016 (1) :51-62. 10SHLEIFER A, VISHNY R W.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7 (2) :737-783. 11王涛, 蒋再文.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风险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资产配置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 2011 (5) :33-40. 12BARRYT A, LEPETIT L, TARAZI A.Ownership Structure and Risk in Publicly Held and Privately
35、 Owned Bank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11 (5) :1327-1340. 13ESTY B.The Impact of Contingent Liability on Commercial Bank Risk Tak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7 (2) :189-218. 14BLASKO M, SINKEY J.Bank Asset Structure, Real-estate Lending and Risk-taking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
36、onomics and Finance, 2006, 46:53-81. 15牛丽娟.资本充足率、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 2015 (22) :155-157. 16霍源源, 李江, 冯宗宪.不同股权结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基于宏观经济因素视角J.财贸研究, 2016 (4) :85-94. 17赵璋.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风险行为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3. 18杨有振, 赵瑞.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规避与股权结构: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与证据J.财贸经济, 2010 (6) :33-39. 19程茂勇, 赵红.股权结构、上市状况和风险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13 (3) :11-19. 注释(1) (1) 16 家商业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2) (2) 12 家城市商业银行分别为大连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桂林银行、洛阳银行、日照银行、西安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柳州银行、九江银行、河北银行、江西银行、台州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