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石桥二高中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 9 月月考高一物理科试卷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第 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 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8 题为单选,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9-12 题为多选。 )1、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大项的比赛,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竿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旋转方向时2、下列有关于运动学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A.匀速运动就是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B.加速度反映速度增加的大小C.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D.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一定不等3、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4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7m/s B. 5m/sC. 5.5m/s D. 6m/s4、某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时,其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火箭在 时间内向下运动B.火箭在 时间内加速度最大C. 时间内,火箭一直向上运动2D. 火箭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一个物体从静止
3、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 秒内与第 秒内位移大小之比为 ,在走完第 米时与走完第 米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6、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 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 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 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 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7、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 A,B,C 三点.已知经过 A 点的速度为 ,AB段的长度为 4m,AB 段和 B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和 .则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B. 物体经过 B,C 两点的速度为
4、 和C. 物体经过 AB 段的时间为 2sD. BC 段的长度等于 AB 段的长度38、动车是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 所用时间是 ,通过第二个 所用时间是 ,则A.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 ,接下来的 内的位移为B.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 ,接下来的 内的位移为C.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 ,接下来的 内的位移为D.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 ,接下来的 内的位移为9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t2表示时刻,称为第 2 s 末或第 3 s
5、初,也可以称为 2 s 内B t2 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 3 s 内C t0 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 2 s 内或前 2 s 内D tn1 t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 n1) s 内10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值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和初速度方向相同B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负值C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D只有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才取正值11、物体 A、B 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中的 A、B 所示.在的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 A 的加速
6、度不断增大,物体 B 的加速度不断减小B. 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断减小C. 两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D. 两物体的平均速度都大于412、如图所示,图中每一个图都有两条图线,分别表示一种直线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 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 12 分,每空 2 分)13、(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假如电源频率是 时,它每隔 s 打一个点.(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则打
7、A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3)若当时电网中交流电的频率变为 ,但该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做实验的这个同学测得的物体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4)若先打 O 点,则加速度的方向 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14 题 14 分,15 题 14 分,16 题 12 分.要有必要的步骤、公式和文字说明,只写答案不得分).14、 (14 分)汽车以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 2s 速度变为,假设刹车过程车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1)刹车后 2s 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8、2)刹车后 8s 内前进的距离.15、(14 分)一辆汽车从 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 2s 内经过相距27m 的 A、 B 两点,汽车经过 B 点时的速度为 15m/s。如图所示,求:(1)汽车经过 A 点的速度大小;(2)A 点与出发点间的距离;(3)汽车从 O 点到 B 点的平均速度大小16、(12 分)一列汽车车队以 的速度匀速行驶,相邻车间距为 ,后面有一辆摩托车以 的速度同向行驶,当它与车队最后一辆车相距 时刹车,以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摩托车从车队旁边行驶而过,设车队车辆数 足够多,问:(1)摩托车最多与几辆汽车相遇?摩托车与车队中汽车共相遇几次?(2)摩托车
9、从赶上车队到离开车队,共经历多少时间?(结果可用根号表示)6大石桥二高中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 9 月月考高一物理科试卷答案一、1-8、 BCDCB BDA 9、 BC10、 ACD11、BC12、 AD 1、答案 B解:A、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不能看作质点,否则就没有转动了;故 A 错误; 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帆船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茫茫大海可忽略不计,能把它当作质点.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 C、跆拳道比赛中要注意运动员的动作,故不能看作质点;故 C 错误; D、研究铅球的旋转方向时,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旋转可言了,故 D
10、错误; 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解析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当作质点.根据这个条件进行判断.2.答案 C解析选项分析:A 项,匀速运动就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故 A 项错误。B 项,加速度是反映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 B 项错误。C 项,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于研究物体运动没有影响时,可以将它看作质点;同理,物体的形状、大小对于研究物体运动有影响时,哪怕这个物体再小,也不可以将它看作质点;所以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故 C 项正确。D 项,虽然两者是不同的物理量,但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物体
11、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73.答案详解 D解析:问题求解: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而言,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得到前半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瞬时速度为 ,后半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所以整个过程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 D 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4.答案 C解:AC、在 时间内火箭的速度为正值,说明速度方向向上,仍在上升.故 A 错误,C 正确.B、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据图可以知道, 中斜率的绝对值最大,即加速度最大.故 B 错误.D、由图看出,在 时间内图线的斜率最大,则火箭的加
12、速度最大,据图可以知道加速度为 ,故 D 错误.本题是选不正确的是,所以 ABD 选项是正确的.解析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根据速度图象读出速度的正负,分析火箭的运动.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由数学知识求出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数学知识求出最大的加速度大小5.答案详解 B解析:问题求解:物体在第 秒内与第 秒内位移分别可以表示为 ,则 ,而在走完第 米时与走完第 米时有方程 ,解得 ,可知在走完第 米时与走完第 米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故 B 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6、答案 B8解析:选项分析:A、B 项,已知在
13、位移-时间图像中,线段的斜率大小可表征速度大小。由图可知,小时内,甲的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大于乙对应图像的斜率,因此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且二者均为直线段,加速度均为零,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C 项,由图可知, 小时内,甲的位移为 ,乙的位移为 ,因此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 C 项错误。D 项, 小时内甲的路程为 ,乙的路程为 ,两者不相等,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7.答案 D解:根据题意令物体在 A 点的速度为 ,在 B 点的速度为 ,在 C 点的速度为 ,则根据题意有: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计算得出: , 故 BC 错误;加速度为: ,故 A 错误;又 知:,所以
14、D 选项是正确的.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解析:分别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求出 B、C 点速度和时间,根据加速度定义求解加速度,展开讨论列式计算分析可以求出的物理量即可.98.答案 A解析:问题求解:在两个 内,动车组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和 ,又因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两个中间时刻所隔时间为 ,所以加速度为,下一个 内的平均速度为 ,位移为 。故 A 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9 答案 BC解析 时刻和时间分别对应于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和一个线段。 tn是时刻,可表述为第n s 末或第( n 1) s 初; n s 内不等于第 n s 内, n s 内是
15、指从 0 n s 末共 n s 的时间;第 n s 内是指从( n1) s 末至 n s 末共 1 s 的时间,故 A、D 均错,B、C 正确。10 答案 ACD解析 只有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才会做加速运动,所以 A 正确;若规定初速度方向为负方向,则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所以 B 错误,C、D 正确。11BC解:AB、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以知道,A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减小,故 A 错误,B 正确;C、根据位移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A、B 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所以 C 选项是正确的.D
16、、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 ,结合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 A 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大于 ,B 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 ,故 D错误.所以 BC 选项是正确的.10解析:速度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12.答案详解 AD解:A、由加速度图象可以知道:加速度方向为负值,且加速度不变,即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为负,也表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B、由加速度图象可以知道:加速度方向为负值,且加速度不变,即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为正,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C
17、、由加速度图象可以知道:加速度方向为正值,且加速度不变,速度为负,应做负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 C 错误;D、由加速度图象可以知道:加速度方向为正值,且加速度不变,即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为正,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所以 AD 选项是正确的.解析:因为两个图象表示一种运动,所以可以看根据加速度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看速度时间图象是否正确即可判断.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 13. .答案交流 0.025 0.34 0.39 偏小 向左或由 D 指向 O解:(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假如电源频率是 时
18、,它每隔 打一个点.(2)因为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两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得:11,(3)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偏离 ,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 得测量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小,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4)因为从 O 到 D 相邻的计数点位移逐渐增大,所以纸带向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左或由 D 指向 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交流; 0.025 (2)0.34; 0.39;(3)偏小;(4)向左或由 D 指向O.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9、公式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 A 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根据加速度公式,结合频率变化,导致周期的变化,从而确定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最后由位移间距关系,进而确定加速度的方向.三、计算题14. (14 分)答案详解解:(1)刹车后 2s 内的位移为:.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2) 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刹车后 8s 内的位移等于 5s 内的位移为: .12答:(1)刹车后 2s 内前进的距离为 ,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2) 刹车后 8s 内前进的距离为 .解析:(1)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刹车后 2
20、s 内的位移,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刹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后的位移.15、(14 分)答案(1) 12 m /s (2)48 m (3)7.5 m/s解析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汽车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 m/s 13.5 m /s,而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有 即 2 12 m/s(2)由 2 ax 得 a 1.5 m / ,同理 2 a ,代入数值得 48 m(3)汽车从 O 点到 B 点的平均速度 m/s 7.5 m /s16.答案详解(12 分)(1
21、)当摩托车速度减为 时,设用时为,摩托车行驶的距离为 ,每辆汽车行驶的距离都为 。则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 2 分,代入数据可解得: , 2 分13摩托车与最后一辆汽车的距离 ,因此可得摩托车最多与 辆汽车相遇,摩托车与汽车相遇的次数为 次。 2 分(2)设摩托车追上最后一辆汽车的时刻为 ,最后一辆汽车超过摩托车的时刻为 。则可得: S 0 +v1t =v2t-1/2 at2 和 即为该方程的两个解,摩托车从赶上车队到离开车队共经历的时间为 4 分解析:问题求解:(1)根据运动分析,在摩托车速度减为 的过程中,求出该过程摩托车走过的位移 ,再求出在此过程汽车行驶的距离 , 与 以及 之差即为摩托车超出最后一辆汽车的距离,再结合汽车间相邻车间距,可求得摩托车最多与几辆汽车相遇以及摩托车与车队中汽车共相遇的次数。(2)根据运动分析,摩托车从赶上车队到刚好离开车队均满足摩托车的位移等于最后一辆汽车的位移,列出符合运动方程 S0 +v1t =v2t-1/2 at2,该方程的时刻分别对应着摩托车追上最后一辆汽车的时刻和最后一辆汽车超过摩托车的时刻,这两个时刻之差即为摩托车从赶上车队到离开车队共经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