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健康教育试题重点.docx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4582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试题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健康教育试题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健康教育试题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健康教育试题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健康教育试题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健康教育重点叶帅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单是没有疾病或虚弱。2.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3.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下,通过内心的判断而发生的一种相对固定的反应。4.健康相关行为:指的是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按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两种。5.效能(efficacy) :是

2、一个人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客观能力,效能可通过观察某人是否能够做出某一行为来进行测量。6.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能力大小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自信心。 7、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8、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9.人际传播:信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其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传播。 10.倾向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

3、。目标行为发生发展的主要内在基础。11.医院健康教育:狭义:医院健康教育泛指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在临床与预防保健实践过程中,伴随医疗保健活动而实施的健康教育。又称患者健康教育。 广义:医院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保健机构为基础,为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成员和医院职工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12.自我传播:又称人的内向传播、人内传播,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 理的过程,如独立思考,自言自语等。13.社会健康也称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个体应该具备参与某些必要的社会活动能力。

4、14.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15.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和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16.健康传播:是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的实质是健康信息的交流与分享。17.社区需求的评估:是在面对人群健康问题时,运用社会学、流行病学和人类学等研究方法,通过系统地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的事实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或

5、推测与此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教育资源可得情况的过程,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即健康教育诊断。18.过程评价:测评的是投入、活动或产出过程,根据项目目标和计划设计,系统地考察项目的执行过程,并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做出结论。19.形成评价:在规划执行前或执行早期对规划内容所作的评价活动,是一个完善项目计划,避免工作失误的过程。包括为制定干预规划所做的需求评估及为规划设计和执行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20.服从阶段: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免受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集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21.促成因素:是指促使某种

6、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22.强化因素: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提供持续的回报或行为的维持和重复提供的激励。主要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等。23.知信行模式: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即知识信念行为。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24.同伴教育: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和过程。问答题:1、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2、卫生宣教、

7、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三者的关系卫生宣教 = 卫生知识普及 + 宣传鼓动健康教育 = 知(知识)+信(信念)+行(行为)健康促进 = 健康教育 + 社会支持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促进作为解决卫生问题的主要战略措施,已得到世界公认。 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 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医务人员和健康管理师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方法与策略。 4.促进健康行为的分类:1)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适量睡眠和积极的休息2) 避开环境

8、危害行为:主动回避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的行为。如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应对紧张事件3) 戒除不良嗜好行为:不吸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4) 预警行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并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发生后的自救。5) 合理利用卫生服务(保健行为):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以实现三级预防,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遵从医嘱、及时就医等。5.知而不行的原因:1)改变不良的行为或生活方式向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转变时,有时需要割舍个人的爱好2)改变不良的行为或生活方式需付出艰苦的行动,尤其

9、是改变一些成瘾行为时3)部分人担心改变某些行为会危及他们的社会关系4)人们担心行为转变的意义不大,尤其是长期有某些行为的老年人5)人们普遍存在着侥幸心理6.促进态度转变的方法:1)、利用促进信念建立的方法,如增加信息的权威性、增强传播的效能、利用“恐惧”、 行为效果与效益等因素2)、利用信息接受者身边的实例,强化对行为已改变者所获效益的宣传,特别有助于那些半信半疑者的态度转化3)、针对那些明知故犯,知而不行者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强化行为干预措施。4)、对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如吸毒)可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如送戒毒所)促其态度转化 7.试述受传者的心理特点。求新(新鲜新奇引人)、求真(真实可信)

10、、求近(与受传者在知识、生活经验、环境空间及需求欲望等方面接近)、求短(短小精悍、简单明了)、求情厌教(要求情感交流,讨厌过多居高临下的说教) 8.试述人际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定义:信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其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传播。 (2)特点:全身心的传播(真正的多媒体传播);全息传播(最真实的传播);以个体化信息为主,针对性强;交流的双方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交流充分,反馈及时。9.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1)传者因素:1)做好健康信息的把关人;2)树立良好的传播者形象;3)加强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 ;(2)信息因素:1)提高信息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2)同一信息,反复强

11、化;3)注重信息反馈。多使用老百姓语言,群众喜闻乐见,如编儿歌、顺口溜、讲故事、民谚;5)利用真人真事、现身说法;6)使用广告语;(3)受者因素:1)受传者的选择性心理:选择性注意、理解和记忆;2)受传者对信息需求的共同心理特征:“5 求”心理;3)受传者接受新信息的心理行为发展过程;4)受传者对信息的寻求与使用:充分了解受者的需要,激发其需求;(4)媒介因素:1)以大众传播为主,辅以对重点目标人群的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2)以人际传播或群体传播为主,辅以健康教育材料如幻灯片、画册、录像片、挂图等作为口头教育的辅助手段;3)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并用,开展综合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

12、促进活动。(5)环境因素;1)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 传播活动的时间、天气、地点、场所、距离、环境布置、座位排列等 ;2)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宏观社会环境,如特定目标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习俗、社会规范;政府决策、政策法规、社区支持力度等都是影响健康信息传播的社会因素;3)充分利用群体心理环境 对受传者有重要影响的周围人对其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等,是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微观社会环境。10.试述社区需求评估的步骤及各个步骤的主要任务。(1)社区诊断:1)评估目标社区和人群的生活质量并明确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2)了解目标社区或对象人群的社会环境(经济、文化、服务、政治和资源等多方面 );3)

13、动员社区或对象人群与健康教育项目;(2)流行病学诊断:确定哪个/哪些个疾病或健康问题对社区人群或对象人群生活质量有最大/较大的不利影响,以及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分布特征及原因推断。(3)行为及环境诊断:1)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和非行为因素,注意隐蔽的行为因素;非行为因素可能影响干预效果;2)建立行为的分类系统,如区分预防性行为和治疗性行为;3)区别重要行为与相对不重要行为;4)区别高可变性与低可变性行为;(4)教育与组织诊断:鉴定出发起和维持行为和环境因素改变的决定因素和强化因素。(任何健康行为都受到三类因素的影响,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1)倾向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

14、,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目标行为发生发展的主要内在基础。包括个人或群体的知识、态度、信念、自我效能认识、以及行为动机和意向;2)促成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3)强化因素: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提供持续的回报或行为的维持和重复提供的激励。主要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等。)(5)管理与政策阶段:管理与政策诊断指的在前四个阶段诊断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一个组织机构内可能促进或干扰健康教育促进项目发展的政策、资源和情景。11.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一)是实现医院功能转变的先导和基础 (二)是改善医患关

15、系和医院的社会公共关系的纽带 (三)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实现对患者的心理保健 .发挥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四)是促进人们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2.试述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每天食盐量超过 10g 者;)超过标准体重 20%,或 BMI 大于 28 者,包括少年儿童;)有吸烟史,每天吸烟 20 支以上,吸烟超过 1 年者;)经常饮酒者,每天饮高度白酒超过 100g 者;)经常接触噪声,情绪不稳定者;)连续口服避孕药物 1 年以上者。 13.试述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内容。13.促进健康的行为特点有:1 有利性:行为表现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 的

16、健康。如不抽烟。2 规律性:行为表现规律有恒,不是偶然行为,如 定时定定量进餐。3 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有自己的个性,如选择运 动项目,但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己行为使之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4 一致性:个体外显行为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 无矛盾。5 适宜性:行为的强度有理性控制。在判断某一个 人的行为是否为促进健康行为时,该行为至少具备 两个以上的基本特征,且第一基本特征必须具备。6 行为动力定型(自动化):经常重复的健康行为 已成惯性,无需投入多少精力就能较好地完成。14.危害健康的行为种类有: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2)致病行为模式(A 型行为模式;C 型行为模式)3)不良疾病行为4)违规行

17、为15.危害健康的行为特点有:危害性;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变异性大;广泛存在;习得性,该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经历中习得,故又被 称为“自我创造的危险因素” 16.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 谁(who?)-传者(传播信息的人或机构) 说什么(says what?)-信息 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at channel?)- 传播途径 对谁(to whom?)- 受者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效果17.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1)强调传播双方都是传播的主体;(2)有反馈的信息交流过程;(3)引入两个传播要素:1)传播符号:信息的载体,人在传播中将意思转换成

18、语言、文字、图画、动作或其他形式的感知觉符号;2)反馈:传播者获知受传者接受信息后的心理和行为反应。18.认知不协调的原因:1)、同一时间存在不同需要及相应的动机冲突;2)、行为条件不具备3)、从众行为;4)、 在获得正确知识之前已经形成某种不利健康的行为5)、认知元素间发生矛盾。19.控制吸烟的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价1)形成评价: 在控烟规划执行前或执行早期对规划内容所作的评价2 )过程评价: 评估控烟健康促进工作中实施各项工作的效率3 )效果评价: 针对控烟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干预变化的时效性,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20.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评价的种类与内

19、容 (需要明白各评价的概念、指标及意义)(1)形成评价:在规划执行前或执行早期对规划内容所作的评价活动,是一个完善项目计划,避免工作失误的过程。包括为制定干预规划所做的需求评估及为规划设计和执行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1.形成评价具体内容2.方法与指标:文献、档案、资料的回顾、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二)过程评价测评的是投入、活动或产出过程,根据项目目标和计划设计,系统地考察项目的执行过程,并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做出结论。1.过程评价的内容:)针对个体的评价内容)针对组织的评价内容 )针对政策和环境的评价内容;)目标人群的满意度 2.过程评价方法:(1)直接观察各项干预活动。(2

20、)社区及目标人群调查。可根据随机原则,在少量目标人群中进行抽样调查、中心地区调查、网络调查、专题小组讨论等。(3)举行项目工作者会议。讨论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对项目进展进行阶段性评估。(4)追踪了解情况。(三)效应评价重点在于规划或规划的某方面对参与者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直接影响。1.效应评价的内容1)倾向因素 2)促成因素 3)强化因素 4)健康相关行为改变情况 (四)结局评价评价健康促进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否实现。结局评价着眼于评价健康教育项目导致的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结局评价内容:1.健康状况:(1)生理指标;(2)疾病与死亡指标;2.生活质量:(1)生活质量指数;(2)美国社

21、会健康协会指数;(3)日常活动量表;(4)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3.卫生经济学评价:主要指成本-效益分析。(五)总结评价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 (一)历史性因素 (二)测试或观察因素 (三)回归因素 (四)选择偏倚 (五)失访偏倚 21.社区需求评估的步骤(1)社区诊断: 社会环境、人群生活质量目的和任务:1)评估目标社区和人群的生活质量并明确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生活质量和健康问题之间有双向影响的关系 )2)了解目标社区或对象人群的社会环境(经济、文化、服务、政治和资源等多方面 )3)动员社区或对象人群与健康教育项目(2)流行病学诊断(三)行为及环境诊断任务:1)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和非行为因

22、素,注意隐蔽的行为因素;非行为因素可能影响干预效果。2)建立行为的分类系统,如区分预防性行为和治疗性行为;3)区别重要行为与相对不重要行为;4)区别高可变性与低可变性行为(四)教育与组织诊断任务:鉴定出发起和维持行为和环境因素改变的决定因素和强化因素。任何健康行为都受到三类因素的影响,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1)倾向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目标行为发生发展的主要内在基础。包括个人或群体的知识、态度、信念、自我效能认识、以及行为动机和意向。 2)促成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3)强化因素:是在行为发

23、生之后提供持续的回报或行为的维持和重复提供的激励。主要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等。(五)管理与政策诊断1)管理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评估(组织内分析和组织间分析)和资源评估。2)政策诊断22.戒烟三步法第一步是戒烟准备: 了解香烟对人体的危害 和戒烟的益处。制定一个戒烟计划:1)找出生理、心理激发期:生理、心理方面诱发吸烟或烟瘾发作的时间、场合2)尽可能多地列出戒烟的理由及戒烟的好处,越具体越好3)选择戒烟的日期:选择一个最空闲的时间作为你戒烟的。 第一天,不要选择繁忙的工作日、休假日或其它纪念日。4)给自己一些适当的奖励,时刻督促自己直

24、到取得最后胜利5)寻找一位不吸烟的朋友或亲人作为你戒烟的支持者,你可以从他那里获得帮助或鼓励。6)选择一些替代品来帮助改变习惯性吸烟动作,如口香糖、牙签等针对嘴上的习惯,铅笔、勺子等针对手上的习惯。7 )签一份戒烟协议,并留一份给你的支持者,以督促你取得戒烟的胜利。第二步开始戒烟:逐渐减量法、突然停止法、尼古丁替代疗法第三步坚持戒烟:半年以上才算戒烟成功23.格林模式( PRECEDEPROCEED 模式内容与思想第一步:社会诊断;第二步:流行病学诊断;第三步:行为与环境诊断第四步:教育生态诊断;第五步:管理与政策诊断;第六步:执行过程评价第七步:近期效果;第八步:中期效果评价;第九步:结局评

25、价特点:.1.从 “结果入手”的程序,用演绎的方法进行推理思考,即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的起因。2. 考虑了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即影响行为与环境的社会因素。 24.请用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理论阐述如何促进医患沟通。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强调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都是传播的主体,传播过程中,在传受双方的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1 分)并引进两个传播要素:传播符号和反馈。(1 分)符号是信息的载体,传播者用符号要表达的意思,有可能不被受传者正确理解 (1 分)。因此,传播者需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反馈信息获知受传者接受信息后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了解信息是否被正确理解。(1 分)在医患沟通中也一样,首先医务人员应该根

26、据患者的特点制作承载信息的“符号”(1 分);其次,即使有前面的步骤,医务人员要传达的信息由于双方专业知识水平的悬殊,还是有可能不被患者理解接受,为保证信息被无误接受,医务人员还应该主动获取反馈信息,了解患者的理解程度。(1 分)运用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指导医患沟通实践,可以增加、促进医患之间的了解和理解,促进医患关系和谐。(1 分)25.试述卫生宣教、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健康教育=知+信+行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支持关系: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手段之一;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健康促进如不以健康教育为

27、先导,则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健康教育如不向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26.试述健康信念模型的要素。(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包括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和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当个体相信对某种疾病有易感性、某种疾病具有严重性,个体才能感到疾病对自身的威胁,进而才可能采取健康行为。(2 分)(2)对行为的益处和障碍的认知,如孕妇相信在孕期口服叶酸确实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并能坚持按时服用。(2 分)(3)社会人口学因素,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等。(1 分) (4)提示因素是指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如大众媒介对叶酸的宣传,医生建议服用叶酸等。提示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28、。(1 分)。(5)自我效能(1 分)27.试述教育与组织诊断的主要任务。教育与组织诊断的任务:鉴定出发起和维持行为和环境因素改变的决定因素和强化因素。任何健康行为都受到三类因素的影响,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1 分)倾向因素:又称前置因素,先于行为,是促使或阻碍行为动机形成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等。(2 分)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实现行为改变所必须的技术和资源,如卫生保健设施、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政策法规的支持程度等,也发生在行为之前 。(2 分)强化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与发展或减弱行为的因素,发生在行为

29、之后。主要包括社会是否支持、同伴的影响、周围人的评价、个人采纳行为后的感受等。(2 分)28.教育与组织诊断内容任务:鉴定出发起和维持行为和环境因素改变的决定因素和强化因素。任何健康行为都受到三类因素的影响,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1)倾向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目标行为发生发展的主要内在基础。包括个人或群体的知识、态度、信念、自我效能认识、以及行为动机和意向。 2)促成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3)强化因素: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提供持续的回报或行为的维持和重复提供的激励。主要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专升本考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