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强说课稿韩丽娟压强说课稿一、课题分析1、本节的地位及作用: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2、教材结构分析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2、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3、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b、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
3、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4、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金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 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2、学生已具
4、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迫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3、学生的思维障碍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三、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
5、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3)学会自主选择器材,体验探究。(4)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5)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雪地里行走,脚很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的脚不但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这是为什么? 2.同学们观察过自己的书包带子吗?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
6、子好,为什么? 3.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说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产生?引入课题。 2、压力的教学教材没有给压力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压力。为了借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设计了一个实验,书放在气球上,问:气球的形状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引导,这个力的施力物是哪个物体,哪个是受力物,力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从而给出压力概念。并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3、压强的教学提
7、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情预设: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引导工作,为引入演示实验做好铺垫。 )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或猜想还与其他什么因素有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所以,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受力面积相同,研究压力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再控制压力相同,研究受力面积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选用器材:海绵一块,木盒一个,书本和笔袋等。(设计意图:单个木盒和木盒加笔袋分别放在海绵上所产生的压力大小不同,但把单个木盒和木盒加笔袋的受力面积相同,因此,可以比较出压力的大小对压力效果的
8、影响;把同一个木盒平放与立放能保证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得出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参照课本实验。 (a)把单个木盒平放在海绵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b)把笔袋叠加在海绵上面的木盒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c)把单个木盒竖放到海绵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收集证据:图(a) 、 (b)受力面积相同,但压力不同,图(b)受到的压力大,产生的形变大,作用效果明显。图(a) 、 (c)压力相同,但受力面积不同,图(c)的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形变大,作用效果明显。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作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
9、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探究方法也很多。如选择的器材第一种用海棉、肥皂;第二种用肥皂、图针、钉子。第三种用手压钉子两端。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实验展示,由学生们的探究结论,经由老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3、压强的计算公式: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
10、: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 2(帕),且 1 帕=1 牛/米 2,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4、压强知识的应用了解压强知识的应用,将它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受力越大,压强越大,老师介绍每一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损坏,如:砝能承受的压强 6106pa,松木是 5106pa,花岗岩(120-260)10 6pa。请学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坏物体表面(增大压强)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体表面被破坏(减小压强)的?分析各用什么方法增大,减小压强的。四、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受知识分析引入新课时设置的问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使人感到本节设计有一种图融的美。最后根据板书对本课时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评价课堂中学生所进行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