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漓江徒步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漓江徒步旅游课题组 漓江徒步旅游是近两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的发展前景如何,它对漓江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漓江旅游乃至整个桂林的旅游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市委和市政府十分关注、也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现状与成因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是广西旅游的生命线,是中国也是世界的一道靓丽风景,而从杨堤乡到兴坪镇漓江段的奇山秀水则是这道靓丽风景的精华。如贰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大河北风光、美国总统之旅渔村、桂林老八景之一浪石等著名景点尽在其中。近年来,由于锦绣风景的魅力诱惑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杨堤乡到兴坪
2、镇的漓江徒步游渐成气候,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漓江沿岸进行徒步一日游或多日游。目前,漓江徒步游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步行撑竹筏,绝大多数采取这种形式徒步游漓江;二是步行乘游船,范文写作只有少数人,如最近深圳组团采取“徒步一小时,亲密接触漓江”方式游漓江。漓江徒步游的路线主要有四种,一是从桂林乘车到杨堤乡,从杨堤乡到兴坪镇,二是从桂林乘车到草坪乡冠岩,从冠岩到兴坪镇,三是从桂林乘车经阳朔县城到兴坪镇,从兴坪镇到冠岩,四是从桂林乘车经阳朔县城到兴坪镇,从兴坪镇到杨堤乡。 自去年夏天以来,徒步游览漓江的游客与日俱增,据有关部门估计,节假日每天达到五、六百人,多时甚至达到上千人。今年“非典”期间,漓江徒步游
3、的必经路口和渡口封禁,竟有人偷偷地爬过石山游过漓江去实现目的。“非典”解禁不久,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首批组团350人来桂林徒步游漓江。近几年,兴坪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8万人次。漓江徒步游为什么越来越火暴。主要原因: (一)旅客的多样化需求。置身山水,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放松心情,现已成为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追求的一个热点。另有乘游船游过漓江的游客感到漓江美不胜收,但不尽兴,很不自由,于是想投身漓江,亲近漓江,走进“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画意景,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交融、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好情感。 (三)媒介大力宣传。如广东深圳特区一家名叫“驴友”的网站、南方周未.新闻周刊等媒介向游客专门介绍了
4、风景如画的漓江和徒步游览漓江的感受,并特别推介从杨堤乡到兴坪镇30多公里长的漓江最为精华的景区,极具感染力地宣传漓江是桂林山水中的一颗明珠瑰宝,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峭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是世间著名的风景江河。徒步漓江,治性陶情,弃俗绝尘,赏心悦目,令人神往。 (四)旅行社的炒作。如青岛动力巅峰户外俱乐部在网上推出行程7天的“梦幻漓江阳朔徒步游”;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将传统的游览漓江方式改变为乘船与徒步相结合,作为一个品牌与广东广州、深圳、东莞的三个旅行社合作,由于这种新游览方式与深圳游客喜欢亲近自然的心理极为合拍,故能立马成行,思想汇
5、报专题一呼百应。 二、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漓江徒步旅游作为一种自助式的休闲旅游方式,尽管迎合了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也能给沿江农民群众增加一些经济收入,但其本身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安全隐患严重。安全是任何一种旅游方式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徒步旅游同其他旅游方式一样,要确保游客的各项需求和游览的安全有序,必须具备游览的基本条件,而目前漓江徒步旅游线路(杨堤兴坪),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尚不能满足游客游览的安全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没有一条象样的徒步游道路,游客走在陡峭狭窄的田间、山间羊肠小道或没有护栏的河堤上,很容易出现摔伤、扭伤、坠河等安全事故;二是没有固定的码头。除兴坪和杨堤渡
6、口有两个简易的固定码头外,沿途两次渡江都没有固定的码头,游客渡江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给竹筏或渔船违规载客提供了市场。漓江徒步旅游兴起以来,由于有利可图,到今年4月份,杨堤到兴坪段仅20公里的漓江上就有持证渔船240多艘,另有大量的无证渔船,还有竹筏110多张。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目前每天在江面上违规载客的渔船或竹筏多达100多艘次,已出现过多次翻沉事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标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前景堪忧 关于对xx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土地,
7、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近日,笔者对xx特区xx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务工经济的确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生机活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企业对技术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形成农民工相对过剩,失地后进入城镇就业又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范文top100其前景令人堪忧。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现状 2021年,xx乡总人口12510人,农村劳动力694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5.5,劳动力供给总量5528人
8、,从事农业生产人数533人,全乡农村富余劳动力4995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2,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2021人,占全乡富余劳动力人口的40.8。外出劳动力中1635岁的有1546人,3645岁的有407人,46岁及以上的83人;外出务工人口中有男性1058人,女性978人;小学及以下文化1380人,初中文化的有6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有44人。 外出务工主要的原因一是可以直接增加收入;二是可以学习有关专业技术;三是因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铁路建设征地、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地、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出现大量闲散剩余劳动力。按就业流向分: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大部分是省外,小部分流
9、向本省其它地州市、本市其它县、区,本县其它乡镇,其中省外1689人,本省其它地州市219人,本市其它县、区94人,本县其它乡镇34人;按就业分:外出务工时间在5年及以上的有231人,35年的有915人,13年的有510人,1年以下的有380人;按收入水平分(平均月收入):1001元及以上的有347人,8011000元的有610人,501800元的有774人,500元及以下的有305人;按就业行业分:从事采矿业的有101人,从事制造业的有1018人,从事建筑业的有427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的有143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40人,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有102人,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0、的有80人,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25人。返乡农民工有37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规模看,增长较快。1996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50人,到2021年达1866人(其中:常年打工的约800人,季节性打工1066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乡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4,占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65。 (二)从效益看,务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21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务工收入93万元,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比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66元高出4834元。打工收入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从分布看,沿海及大中城市居多。全乡外出务工
11、人员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在沿海地区打工人员1352人,多为年龄在35岁以下且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青年,年人均收入在7000元以上。在省内打工人员347人,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缺乏技能的重体力劳动者,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 (四)从组织形式看,自发外出比重大。全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渠道主要有劳动部门组织输出、能人带动和自发外出三种类型。有组织输出每年在100人左右,占打工人数的5左右;能人带动占外务工人数的20;约有75的属自发外出务工,他们靠“亲带亲,友带友,邻带邻”的形式结伴外出务工,这种形式,组织松散,随意性大,且风险高,维权难。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务工经
12、济在乡镇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但是,无论是组织程度还是输出规模以及经济形式,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输出无序,呈“松散”型。目前,全乡劳务输出仍处在初始阶段,对输出调控、引导不力,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长期固定下来,这部分队伍难以发挥劳务输出的规模效应。 (二)信息不准,呈“盲流”型。县劳动力市场硬件虽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未能启用,加之县就业机构未建立,无相应人员上岗,缺乏对招工企业的实际考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健全,辐射功能不强,未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市场信息联网,县、乡、村信息传递更是周期长、效率低,造成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因缺乏可靠的信息
13、来源,信赖于道听途说和小道消息盲目外出,往往外出一、二个月返回,不仅给输入地造成了社会 压力,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人在用完路费后靠乞讨回家。 (三)素质低下,呈“苦力”型。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只有44人,占外出务工人总数的2.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612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80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67.7;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比重较小,大多从事“苦、脏、累、险”且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劳务报酬每月只在500元800元之间。 (四)维权意识淡,呈“法盲”型。外出务工农民工群体的法律
14、知识欠缺是影响外出务工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而引发的劳务纠纷逐年上升。为数不少的自发性外出务工人员签订生死合同,遇到工伤事故、领不到工资等问题时,因不懂法和缺乏中介机构支持而无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五)资金、人才回归少,呈“外流”型。调查发现,部分人员通过打工积累资本后,在异地经商或办经济实体,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以女性居多)在外地嫁人。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资金的争夺将不可避免,也为今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如何实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的增加了新的课题。 三、对策及建设 务工型经济,强烈呼唤政府因势利导地推进劳动力的双向合理转移,实现输出组织化、基地化,流转有序化、合理化,产业主
15、导化,把外出务工经济培育成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氛围,形成气候。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特别是宣传开发劳务产业,培育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重点宣传和表彰回乡创业和先进典型,着力解决县域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办公经费问题,高频率、多批次地发布劳务信息,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 2、加强引导,促进循环,实现转移。一是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和中介机构,延伸管理服务网络,统筹“输出”和“回引”。二是建立覆盖面广、信息反馈灵、管理科学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容量大、反应快、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服务,疏通劳动力转移渠道。规范劳
16、动力市场,严厉打击制造虚假劳务信息和欺诈为工人员的行为。二是加强劳务协作,建立信息网络,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关系,根据需求输送合格的各类务工人员。四是改进服务模式,开展维权服务,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加快制度与机制创新,促进大创业,做大“面包”。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放低外出人员条件,把城镇建设与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城镇吸纳和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作用,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农民就地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创造条件,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扶贫式培育务工经济。外出
17、务工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依靠借钱外出打工。目前,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中有部分人属绝对贫困人口,虽有外出为工脱贫致富的愿望,但无外出为工需支付的车旅费,政府部门应在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培训师资进行严格审查,对培训资金、培训方式实施全程监控,避免资金被挤占和分割。四是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机制。积极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鼓励他们担任村组干部,开办民营小型企业,推出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和开发。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
18、指导,增强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五是制定有利于民工流动的政策、地方法规,做到输出与回引双赢。 (作者:陈开龙) 于2021年7月24日 压力,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人在用完路费后靠乞讨回家。 (三)素质低下,呈“苦力”型。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只有44人,占外出务工人总数的2.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612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80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67.7;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比重较小,大多从事“苦、脏、累、险”且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劳务报酬每月只在500元800元之间。 (
19、四)维权意识淡,呈“法盲”型。外出务工农民工群体的法律知识欠缺是影响外出务工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而引发的劳务纠纷逐年上升。为数不少的自发性外出务工人员签订生死合同,遇到工伤事故、领不到工资等问题时,因不懂法和缺乏中介机构支持而无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五)资金、人才回归少,呈“外流”型。调查发现,部分人员通过打工积累资本后,在异地经商或办经济实体,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以女性居多)在外地嫁人。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资金的争夺将不可避免,也为今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如何实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的增加了新的课题。 三、对策及建设 务工型经济,强烈呼唤政府因势利导地推进劳动力的双向合理转
20、移,实现输出组织化、基地化,流转有序化、合理化,产业主导化,把外出务工经济培育成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氛围,形成气候。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特别是宣传开发劳务产业,培育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重点宣传和表彰回乡创业和先进典型,着力解决县域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办公经费问题,高频率、多批次地发布劳务信息,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 2、加强引导,促进循环,实现转移。一是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和中介机构,延伸管理服务网络,统筹“输出”和“回引”。二是建立覆盖面广、信息反馈灵、管理科学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容量大、反应快
21、、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服务,疏通劳动力转移渠道。规范劳动力市场,严厉打击制造虚假劳务信息和欺诈为工人员的行为。二是加强劳务协作,建立信息网络,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关系,根据需求输送合格的各类务工人员。四是改进服务模式,开展维权服务,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加快制度与机制创新,促进大创业,做大“面包”。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放低外出人员条件,把城镇建设与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城镇吸纳和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作用,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农民就地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创造
22、条件,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扶贫式培育务工经济。外出务工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依靠借钱外出打工。目前,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中有部分人属绝对贫困人口,虽有外出为工脱贫致富的愿望,但无外出为工需支付的车旅费,政府部门应在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培训师资进行严格审查,对培训资金、培训方式实施全程监控,避免资金被挤占和分割。四是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机制。积极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鼓励他们担任村组干部,开办民营小型企业,推出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鼓励返乡人员承包、建设和开发。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增强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五是制定有利于民工流动的政策、地方法规,做到输出与回引双赢。 (作者:陈开龙) 于2021年7月24日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