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零件分类成组方法,分类是成组技术的基础,分类的依据是零件的相似性,分类的结果是形成零件族(具有某些属性的零件集合)。根据不同的分类目的,采用不同的相似性标准,可以将零件划分为具有不同属性的零件族。一般可将零件分为设计族、加工族或管理族等。(1)设计族 分类标准包括零件功能、几何形状、材料、加工方法及工艺特征等,主要用于零件图样检索、设计合理化及标准化、CAD等。(2)加工族 分类标准包括零件几何形状、加工工艺、材料、毛坯类型、加工尺寸、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等,主要用于成组加工、设备布置、成组工艺设计、成组夹具设计、CAM等。,(3)管理族 分类标准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生产批量、制造指令停留时间
2、、工装种类及复杂程度、加工复杂程度等,主要用于成组生产管理,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和负荷的平衡,拟定制造指令的替换方案,及建立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等。目前,将零件分类成组常用的方法有:视检法、编码分类法和生产流程分析法。(1)视检法 由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人员通过对零件图样仔细阅读和判断,把具有某些特征属性的一些零件归为一类。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适于零件品种较少、结构简单的场合。,(2)编码分类法 根据零件特征、按照一定的相似性标准直接采用编码进行分类的方法。实质:让零件编码与各零件族特征矩阵逐个的匹配比较,若零件编码与某一零件族特征矩阵相匹配,则该零件就归属于此零件族。合理确定各零件族相似性标准是用分类
3、编码法获得满意结果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分类目的对零件族中的零件的相似性内容和相似性程度要求不同。如设计族侧重零件结构功能等方面;加工族除考虑结构功能之外,还应考虑工艺属性方面。难点:相似性标准的确定。标准太高,零件难以汇集成组,且容易掩盖实际存在并可利用的相似性;,标准太低,归属同一组的零件数量增多,零件间差异性增大,从而妨碍零件相似性的利用。制定零件相似性标准的方法有特征码位法、码域法及特征位码域法等三种。(1)特征码位法 在编码中选用一定数量的特征码位来制定分类的相似性标准,将特征码相同的零件归属于同一零件族。图 表示特征码位法的零件分类,其中a表示OPITZ系统的特征码位为1,2,6,7,
4、规定的代码分别为0,4,3,0,凡是零件编码相应的特征码位的代码与其相同的均可归属于同一零件族;图b列出了符合上述相似特征要求的几个零件的简图及其编码。,特征码位法a)特征码位 b)零件简图及编码,(2)码域法 在编码中选用较大数量的特征码位来制定分类的相似性标准,允许编码虽不相同,但具有一定零件特征相似性的零件仍可归属于同一零件族内,即适当放宽每一码位相似性特征的范围,从而适当地扩大了成组的零件种数。图示给出了OPITZ系统的零件编码和码域法分类的相似性标准相似性特征矩阵的示例。该矩阵规定了每一码位的码域,如果零件的每码位代码均在相应码位的码域内,则该零件属于该零件族。,码域法a)零件简图及编码 b)零件组特征矩阵,(3)特征位码域法 特征码位法和码域法的有机结合,既抓住了零件的主要特征,又适当放宽了相似性要求,兼顾了两者的特点,分类效果更好。图示为用特征位码域法制定的特征矩阵。与前相比,由于仅关注第1、2、6、7码位的特征相似性,故将允许有更多种数的零件进入零件族。也可以看做是码域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它对各码位都规定了相应的码域,只是对非特征码位放宽到全码域,即放宽了对非特征码位的相似性要求。,特征位码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