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实现 牟红 烟台广播电视台 摘 要: 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属于社会服务型的公益性质的单位。一般来说事业单位收入来源很少, 大多的事业单位经费都是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获得的。由于使用的是国家资金, 很多事业单位就忽视了资金的预算和使用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 导致资金浪费和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时有发生, 这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有很大关系。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实现进行了讨论。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目标; 实现; 作者简介:牟红 (1968) , 女, 本科, 高级会计师, 研究方向:财务会计。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2、的公益性机构, 就算是有些事业单位有一些收费项目, 但是大部分的资金来源还是依靠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是内在的规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已经由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 很多事业单位在保持全额财政拨款的体制结构下, 出现了完全依靠社会独资的事业单位。在这种情况下, 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从我国的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行业和范围来看, 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纯粹提供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 比如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卫生防疫部门等。这些事业单位的职能是完全意义上的对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 属于纯粹
3、的公共服务性质的事业单位;二是不完全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事业单位, 比如一些从事特长教育、影视文化艺术、医疗保健以及体育训练等的单位。这些事业单位一方面为社会提供公共用品, 具有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 但是另一方面它们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 这些事业单位都有市场或者外部经济组织的经济投入, 因此这些单位就会既有为社会提供教育、文化和医疗等公益服务的性质, 也会有以盈利为目的, 满足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属性。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首先要体现其社会公益性, 以提供社会公益产品为目的, 同时也要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可持续
4、发展, 要有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资金支持。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财务管理中同时兼顾公益性和发展性的双重目标, 满足社会对于公益性产品的需求以及私有产品的需要, 坚持双重管理目标相互协调, 互相促进。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虽然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 但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和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也需要进行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决定着其发展的方向, 也会对其创造的社会效益大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 让有限的事业单位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 应该确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1. 事业单位筹资管理目标事业单位要想正常的履行单位职能, 正
5、常开展各项工作, 就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公益需求, 事业单位应该积极的探索和开拓筹资的途径, 扩大资金来源。除了财政划拨资金以外, 还应该积极的利用社会资金来满足资金的需求, 比如学校通过教育投资、接受教育捐款、收取服务费用、获得科研收入、通过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等获得收入等, 甚至可以考虑使用贷款筹资, 比如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但是因为资金的来源不同, 性质不一, 因此筹集资金的使用时间、使用成本、限制条件和风险大小都不相同, 尤其是贷款筹资的风险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事业单位筹资管理的目标是以尽可能低的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来获得最大数量的资金来源。2. 事业
6、单位投资管理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今天, 事业单位有时为了提高服务职能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投资, 取得投资收益, 但是取得收益的前提是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这也是事业单位投资与企业投资的最根本的区别。事业单位的投资包括内部资金管理和外部资金管理。投资方向主要有固定资产的购入、科研设施的投入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只要是投资就有一定的投资风险, 因此事业单位要想实现投资的目标, 就必须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 将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风险作为投资管理的目标。3. 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目标事业单位要想取得一定的收益, 处理增加收入以外, 对成本进行控制也是提高收益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成本水平直接影响收益的高低
7、以及绩效的大小。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 事业单位如果还是仅仅局限在对预算资金进行管理, 达到收支平衡的目标, 这样显然不利于事业单位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因此事业单位要以实现绩效最大化为目标, 努力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 通过对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中涉及资金收支的事项进行分析和研究, 掌握事业单位成本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因素, 按照事业单位内控的要求, 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 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减少资金的支出。4. 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有了社会收益必然会面临资金分配的问题, 资金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内部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对
8、收益进行分配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避免出现平均主义的现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 通过定期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态度进行综合评判, 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然后根据标准奖励先进、惩罚落后, 合理的对收入进行分配。所制定的分配方案应该尽可能的切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 每月末或者季度末进行考核, 让事业单位的员工都有竞争意识和争先创优的意识, 督促他们认真工作, 全身心的投入到公益性的社会职能上来, 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的目标时适当的降低分配成本, 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途径事业单位不应该因为有政府的
9、投入就停滞不前, 不继续发展, 应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时俱进, 放弃以往的粗放型管理模式, 制定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财务管理目标, 要按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 对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 确保编制的预算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加强事业单位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提供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避免资金浪费现象, 努力提供财务管理水平, 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1. 控制资金支出在预算范围内, 将日常支出和经营活动支出区分开来事业单位应该制定严格的资金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 将资金支出由专人负责管理, 设置专用账户进行核算。在资金支出时要区
10、分哪些支出是事业单位的日常支出、哪些是经营活动的支出。要将日常支出作为事业单位的基本工作范围, 合理的调配人员, 避免出现一人多职的现象, 确保资金支出审批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对于涉及到资金支出的经济事项,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 合理的确定支出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全方位的对经济事项的成本、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策略, 以便能够降低成本。比如在通过银行贷款时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 确保事业单位到期能够按时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 减少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财务风险。要严格的按照国家规定编制预算内资金支出的预算, 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资金的支出, 禁止
11、任何形式的透支和超支等。对于没有在事业单位预算内的支出, 也要纳入财政预算中统一进行管理。2. 多渠道筹资、强化财务内部监督单纯的依靠财政投入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多元化的服务所需要的资金, 事业单位要想生存和发展, 就要多渠道筹资, 增加资金的来源, 可以让社会资金参与到事业单位中来。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 尤其是涉及到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形成的收入一定要严格控制, 避免出现事业单位的账外账和小金库等。做好国有国有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盘点,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3. 加强资金收支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要想提高经济效益, 就必须对资金的收支进行内
12、部控制。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支出要以预算为依据, 规范财政专款的使用。在薪酬分配方面, 要完善相关的考评制度, 制定奖惩措施, 让单位职工增强竞争意识和工作意识。对于事业单位获得的活动收入, 应该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核算, 确保专款专用。对于资金支出要经过专门的审批。事业单位要想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财务管理目标, 就要努力的降低成本费用, 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总之,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目标, 通过合理编制预算、加强资金的收支管理、严格会计核算、不断的降低事业单位成本、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金收支的监管等措施, 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参考文献1周峰.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2王丹丹.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纳税, 2017, (8) :34. 3李靖.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当代会计, 2017, (5) :26-27. 4崔春玉.从内部控制角度探究财务管理工作J.商场现代化, 2017, (10) :191-192. 5陈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完善J.中国市场, 2017, (12) :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