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高考四项能力培养的体会,二十二中 孟梅,北京卷36题,07年,08年,09年,10年,高考文综4项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高考精神不变能力立意,内容:,一、解读“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目标二、常见北京卷“描述和阐释事物”题目分类三、“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备考和训练,1、“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涵义。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侧重于对地理概念和地理术语的把握程度。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侧重于对地理规律、原理、成因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描述和阐释处在两个不同的思维层面上,前者是指对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状态的描
2、述;后者是对地理事物形成的影响因素或成因等问题的解释说明。,一、关于“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目标解读,2、四项能力考查目标的排序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即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 “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是考生临场解题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答案的正确率。,一、关于“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目标解读,高考北京卷近2年地理客观题、主观题难度统计,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是能力备考的重要指标。,对近几年北京卷地理试
3、题的成绩分析: 从难度系数看,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四项能力中数据反映较难的一类试题。 从区分度看,高分考生在此能力上与低分考生拉开了较大距离,有较好的区分度。 从提升潜力来看: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从试题特点看,强化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考查是近年北京卷命题特色之一。,一、关于“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目标解读,二、常见北京卷“描述和阐释事物”题目分类,07-09年北京卷36题的知识内容构成统计,2010年北京卷地理学科知识内容构成统计,2008 2010年 北 京 卷 典 型 题 目 举 例,常见的“描述阐释类”地理试题:,1、地形区、气候类型的判读2、等值线形态特征的描述3
4、、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4、地形(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5、气候(气温、降水)特征的描述6、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7、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8、区域自然资源特征的描述 9、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分析10、气候特征的成因分析11、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的成因分析12、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的成因分析 13、地震、泥石流、滑坡的成因分析 ,自然地理部分:,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2、农业生产的特点描述3、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特点的描述4、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描述5、工业生产的特点描述6、工业地域类型、工业区的特征描述7、交通运输的特点描述8、旅游资源的特点描述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比较10、农业、工
5、业、城市、交通、旅游、救灾物资储备库、商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分析 ,人文地理部分:,常见的“描述阐释类”地理试题:,二、常见北京卷“描述和阐释事物”题目分类,备考的重要目标能力备考:,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前提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核心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得分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基础能力。,三、“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备考和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地理思维过程的训练解题思路习惯方法,“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训练的实质:,审题审到位,知识技能落实到位,表达到位,能力 知识积累 思维训练,三项能力的关系:,(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能
6、力的训练,信息源,图,文,题,图像资料“名例双收”,设问“瞻前顾后”,楷体字资料,范、动、问、结、分,途径:根据学生问题,设计平时训练通过有效的解题体验,扭转不良审题习惯,(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6分),(1)图中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景观)。,问题:不按要求答题丢问,例1:(09年)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北京卷36题,(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3)举例说明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2)列举图中的旅游资源,图中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景观)。,图中旅游资源有:帝王陵墓、寺庙、遗址、石刻、森
7、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帝王陵墓、寺庙、遗址、石刻人文旅游资源(景观):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北京卷常见试题指导用语(动词):,描述 、指出 、说出、简述 、分析 、说明,关注指导用语(动词)=答题要求,常见试题指导用语(动词),常见试题指导用语(动词),常见试题指导用语(动词),常见试题指导用语(动词),(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训练,一轮复习的核心任务,夯实主干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案例分析中构建答题的思维模板。,“调动运用知识”的前提,“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的技能准备,(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训练,夯实主干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网络,对于考试时
8、准确、快速调用相关知识是非常有效的。,利用地理术语或地理原理建构模板,(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训练,在案例分析中构建答题的思维模板。,如:在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过程中,构建描述“地理位置”、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水系、水文)”、“气候特征(气温、降水)”的答题模板。,如:在人文地理复习过程中,构建分析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的区位模板。,(三)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困惑:在地理答题中能够把握信息、知识到位、模板完善,但是不能准确的得到所有的分数。,提升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得分能力),运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达,按要求答题形成答案,教材中的语言最规范,四个结合形成答案,3、
9、根据材料和我国某地区略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5分),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温24.5。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问题:答案丢点答案啰嗦,例2:根据材料和我国某地区略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 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 7月平均气温24.5。,河流流量较大1,流量的季节变化大1,有春汛1和夏汛1,有结冰期1。,问题:答案丢点答案啰嗦,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径流量的大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汛期出现的时间,区域图先定位,纬度位置,有无结冰期,河流流向,有无凌汛,含沙量大小,(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分),(4)由于构造下沉(地质构造形成地堑),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例3:(09年)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范、动、问、结、分,小结:描述阐释能力的训练,一轮细水长流,重视地理智能的积累,二轮专题强化,形成有效的解题体验。随时根据问题,设计针对性纠错练习。,审题到位是前提,知识牢固是基础;规范地理术语,降低答题风险;做到四个结合,灵活运用应变,综合题提高得分能力的方法:,复习方法:,不妥之处 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