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一政史地】第四章_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精品.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375291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政史地】第四章_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一政史地】第四章_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一政史地】第四章_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精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一政史地】第四章_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精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一政史地】第四章_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精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

2、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时。 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经度)在同一时间时刻不同的现象,它是人为规定的。例如:杭州是中午12时,英国伦敦才4时。,2时区的划分。 (1)时区:分区计时制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2)划分法:以中时区为标准向东、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重合,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中时区(零时区):以0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150经度宽的地区。东时区:中时区的东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等。

3、西时区:中时区的西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等。东、西十二区:都以180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0。,3区时。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即区时,又叫标准时。例如:伦敦所在的0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所以伦敦的地方时就是中时区的区时;北京在东八区,东八区的区时就是该区的中央经线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1)区时的计算原则: 东加西减: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减去时差(因为东边时区的区时总是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2)时差的计算原则: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所求地点均为东时区

4、或均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差;所求地点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和(因为相邻两个时区间的区时相差1小时。不同时区的两地,间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当伦敦(中时区)时间为星期日2点时,下列各地的区时和星期为:(1)北京:星期 、 时 (2)纽约(西五区):星期 、 时(3)莫斯科(东三区):星期 、 时 (4)洛杉矶(西八区):星期 、 时,练习:,日,10,六,21,日,5,六,18,4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0,北京的时间是指东经1160处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

5、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实际上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5日界线。 以1800经线为基线,有几处转折的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3)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1、 请仔细观察右图,图中的虚线表示 线,又叫_ 线。东十二区在线的 侧。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要 (填“早”或“晚”)一天。当东十二区是10月5日7点时,西十二区应该是 月 日 点。一艘轮船从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日期要 天

6、,反之要 (填“加”或“减”)天。,试一试:,2、 飞机在北京时间8点从北京起飞,飞行4小时后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降落时乌鲁木齐当地时间是10点整,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北京在乌鲁木齐以东两个时区 B北京在乌鲁木齐以西两个时区 C北京与乌鲁木齐在同一时区 D无法判断,日界,国际日期变更,西,晚,10,4,7,减,加,A,3、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南为温带,这点的地理坐标是 ( ) A23026N,1800E B66034N,1600E C23026N,1800W D66034N,200W,B,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日

7、不停地旋转,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后直射点虽南移但直射点还在北半球,秋分后直射点继续南移但直射点在南半球,冬至后直射点虽北移但直射点还在南半球,表格题阅读太阳直射点变化示意图,完成表格,秋分,9月23日,昼长夜长,6月22日,夏至,昼长夜长,3月21日,春分,昼长夜长,12月22日,冬至,昼长夜长,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时间其分布是不同的,就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来看,它的分布总是从

8、直射点向两侧减小。,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但回归线上只直射一次。,4.昼夜长短的变化:(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夏半年,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夜长昼长,且夜越来越长,夜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夜,夜长昼长,但夜越来越短,冬至,春分,昼长夜长,且昼越来越长,全球昼夜等长,昼长夜长,但昼越来越短,秋分,极夜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

9、扩大,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春分,全球昼夜等长,冬半年,(5)五带的划分:,1、地球上许多地区存在四季变化现象,其中最明显的地区是 ( ) A. 热带地区 B. 温带地区 C回归线附近 D寒带地区,2、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正确的日期是( ) A夏至日 B冬至日 C二分日 D春分日,3、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0N夏至日 B23.50S夏至日 C23.50N冬至日 D23.50 S冬至日,B,C,A,练习:,4、从10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方向变化是( ) A向南移 B先

10、向北移后向南移 C向北移 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D,第四节 日历上的科学,1年、月、日的科学概念。 (1)人们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2)人们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 (3)人们根据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2历法的种类。 (1)阳历: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它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所以又叫公历。置闰方法(闰日):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如:1600年是闰年,1700年、1800年

11、、1900年皆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公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历闰年多出1天安排在2月,平年2月28天,闰年就29天。 (2)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3)阴阳历: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阴阳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置闰方法(闰月):由于地球公转周期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

12、,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农历平年是354天,农历闰年是384天,农历闰年不闰日,而是闰月。,3二十四节气。 (1)节气就实质而言属于阳历范畴,从天文学意义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两等分点相隔15度,时间约隔半个月。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2)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秋暑露秋寒霜降”是二十四节气歌中的一句,其中第二个

13、“秋”指的是( ) A秋至 B秋露 C秋分 D秋种,C,练习:,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球内部结构。 地壳:厚约017 km。 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 2软流层与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约50250 km的范围内,据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产生高温异常,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高温高压的岩浆位于 ( ) A坚硬的岩石底下 B地表下面 C火山底下 D海洋下面,A,3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

14、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4火山。 (1)结构: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组成。 (2)喷发物:有气体、岩浆和火山灰喷发物。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 (4)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5地震。 (1)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 震中距

15、: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2)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3)防震自救的措施。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1大陆漂移说。 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2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3板块与地壳活动。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4板块运动。 (1)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 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裂谷)。

16、(2)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或海岸山脉(例证: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例证: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常见的地形。,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4)等高线重叠处

17、表示悬崖。 (5)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山峰;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9)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洼地。,4地形的变化。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地壳运动: 褶皱一隆起一高山或高原 断层一凹陷一盆地或低地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

18、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它能使地表趋于平坦, 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表现形式:风、流水、波浪、冰川作用,,侵蚀高山削低 搬运,堆积低谷填平,(3)地形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流水侵蚀溶洞;流水冲刷平原和三角洲,风的吹蚀风蚀城堡;冰川的作用角峰和冰斗谷,1、 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是由 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_形成的,普陀岛上的百步沙海滩是由 形成的,黑龙江的五大莲池(属于火山湖)是由 形成的。(填“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2、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角峰众多,主要是( ) (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c)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D)风化作用形成的,C,练习:,3、下列等高线图中所反映地形为山谷的是(单位:米)( ),B,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