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文 本登记表图 件舟山海洋勘测设计院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2006 年 9 月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文 本舟山海洋勘测设计院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2006 年 9 月i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一条 区划目的.1第二条 区划依据.1第三条 区划目标.2第四条 区划原则.3第五条 区划范围.4第六条 区划成果.4第二章 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4第七条 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4第八条 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5第九条 开发利用现状.9第十条 面临的形势.12第三章 海洋功能分区.14第十一条 海洋功能分区概述.14第十二条 港口航运区.16第十三条 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23第十四条 矿产资源
2、利用区.28第十五条 旅游区.29第十六条 海水资源利用区.30第十七条 海洋能利用区.31第十八条 工程用海区.31第十九条 海洋保护区.36第二十条 特殊利用区.37第二十一条 保留区.40第四章 重点海域划分及主要功能分述.41第二十二条 重点海域划分.41ii第二十三条 六横岛及邻近海域.41第二十四条 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及邻近海域.42第二十五条 中街山列岛及邻近海域.42第五章 实施措施.43第二十六条 区划修编机制.43第二十七条 区划实施.43第二十八条 海域使用管理. .44第二十九条 海洋环境保护.44第三十条 监督检查.44第三十一条 宣传教育.45第三十二条 技术支
3、持.45第六章 附则.45第三十三条 区划效力.45第三十四条 区划附件.45- 1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区划目的为了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陀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与保护;为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法规的制定以及海洋行业规划和各专项功能区划的编制等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近岸海域区位条件、环境与资源状况等自然属性,结合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功能区划技术标准,遵循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和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 ,编制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 ,将全区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4、且具有特定主导功能或者有一定功能顺序的功能区。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对加强全区海洋开发活动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有序发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效益,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全区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条 区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 年)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02 年)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 年)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1998 年)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 (报批稿
5、)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 (报批稿)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84 号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 2 -作的通知 (浙海区20045 号)浙江省沿海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大纲 (2004 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修订)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0 年 4 月)浙江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5 年)舟山市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 年)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20 年)第
6、三条 区划目标为建设普陀“海洋经济强区”战略提供技术保障;为编制海洋经济规划、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海域使用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奠定科学基础;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提供指导;为协调海洋开发利用的各种关系、实现海域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施严格的海洋生态保护政策,控制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提供技术保障。通过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普陀海域海洋空间资源,协调各产业间用海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海域的潜在功能,确保“十一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间重大涉海工程项目的用海需求。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期限为 2006-2010 年,展望到 2020 年。区划具体目标
7、是:在区划期限内(2006-2010 年)基本满足普陀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海需求,促进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严格实施,逐步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到 2010 年实现海域开发利用完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基本控制住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促进普陀区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协调发展。2010-2020 年,严格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实现海域开发利用完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实现海域环境按海洋功能区划达标,促进普陀区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协调发展。第四条 区划原则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参考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和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的成果,- 3 -依据海
8、域使用管理法 、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和国家与浙江省对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结合普陀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具体遵循以下原则:(1)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依据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以及海洋资源再生和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海域功能,实现海域可持续利用。在考虑海洋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兼顾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用海需求。(2)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切实保障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加强海洋环境整治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严格按照海洋功能区划进行涉海活动,禁止违法用海,避免相邻海域功能冲突。 (3)突出重点在全面兼顾、统筹区划的同时,突出重点,解决关键问题。(4)备择性窄优先
9、原则在具有多种功能的区域,当出现某些功能相互不能兼容时,优先安排海洋直接开发利用中资源、环境备择性窄的功能。(5)体现海陆联动发展的同时,重点考虑海域功能注重考虑海陆联动发展的需要,贯穿海陆联动发展的思路,在充分结合陆域功能的规划确定海域功能的同时,重点反映海域功能。(6)前瞻性原则在客观展望未来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自然因素变化的基础上,体现对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前瞻意识,为保持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延续性,提高海洋开发与保护的技术层次和综合效益留有余地,为未来海洋产业需求保留发展空间。(7)可操作性原则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强化与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和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的衔接。作为县区级海
10、洋功能区划,更加细化,可操作性更强。(8)保障国防安全和海上交通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保证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优先用海要求。- 4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保障港口航道及锚地用海需要。第五条 区划范围本区划范围为普陀区辖内所有海域和海岛,地理位置介于 29323015N,1215612314E 之间。鉴于普陀区与相邻市、区的海域行政界线仍在勘界中,区划的界线范围暂按原习惯线界定,普陀区区域界线分别为:北界位于中街山列岛以北海域,与岱山海域相接;南至六横梅散列岛的西磨盘礁以南与象山海域相接;东北至中
11、街山列岛以东的“四姐妹” 、 “二兄弟”礁以东海域与外海相连;西南界位于佛渡岛西面汀子山以西与宁波的穿山半岛相邻,东南至朱家尖东面的东亭山(外洋鞍岛)以东海域。本区划海域总面积 6269.4 km2,还包括部分与海洋开发密切相关的依托陆域。区划重点区域为近岸海域和沿岸。第六条 区划成果(1) 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文本;(2) 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 (3) 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图(全图比例尺为 1:30 万,分图比例尺为 1:10 万和 1:8 万) ;(4) 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报告; (5) 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编制说明。第二章 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第七条 地理概况与区位条件 普陀区位于
12、浙江省东北部,地处东海之滨,踞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交汇处南缘,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因境内佛教胜地普陀山而得名,是舟山市的一- 5 -个市属区。地理位置介于 29323015N,1215612314E 之间。普陀区区域总面积为 6728km2,其中,陆地面积 458.6 km2(含潮间带面积69.77km2) ,海域面积为 6269.4km2。普陀区辖区内大潮平均高潮线以上面积大于或等于 500m2 的海岛共有 454.5 个,占舟山市岛屿总数 1390 个的 32.7%。其中面积大于 10km2 的海岛有 7 个。众多的岛屿,形成了漫长的海岸线,全区岛屿岸线总长度为 831.43km,其中
13、岩质岸线长 604.38km,泥质岸线长 0.40km,人工岸线长 156.44km,砂砾岸线长 22.59km。普陀区区域东西宽约 85km,南北长约 105km,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等辽阔腹地,面向浩瀚的太平洋,地缘优势较强,踞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普陀区是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县区,在全省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第八条 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一)自然环境1、地质地貌普陀区所处的舟山群岛地质构造属闽浙隆起地带东北端,是浙江天台山脉向东北延伸入海出露部分,为海岛丘陵地貌。普陀区岛屿分布呈西南东
14、北走向,南部大岛较多,海拔较高,排列密集;北部以小岛为主,地势渐低,分布稀散。海域自西向东由浅入深。岛上丘陵起伏,一般大岛中央都绵亘山脊或分水岭,滨海围涂造田,呈小块平原,南端桃花岛对峙山为舟山市最高峰,海拔 544.7m。2、气候特征普陀区位于中纬度地带,境内气候受西太平洋、欧亚大陆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海岛气候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年温适中,年、日温差小,空气湿润,光、热、水基本同步,气候资源丰富的特点。但四季都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全年多大风,春季多海雾,夏秋多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 ,加上降水分布不匀,干旱等灾害时有发生。-
15、 6 -3、海洋水文普陀区海域表层多年平均水温在 1719之间,表层水温月平均最高、最低分别出现在 8 月和 2 月,盐度的变化和分布决定于以长江、钱塘江等的陆地径流为主形成的沿岸低盐水和以台湾暖流为主的外海高盐水的盛衰强弱;普陀海域均为半日潮,其中东部邻近外海处朱家尖、鲁家峙等为正规半日潮,其它海区多为非正规半日潮;由于普陀海域岛屿罗列,港湾众多,地形复杂,波浪运动受地形制约,各处波浪分布特征不尽相同。4、海水化学溶解氧表层分布呈块状,底层分布呈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普陀海域的 pH值变化范围在 7.978.59 之间,变幅较大,水平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全区海域表层活性磷酸盐在春季分
16、布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底层则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特征,秋季含量普遍增大,区域差异减少,分布规律同春季;海域活性硅酸盐的水平分布呈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低的特征,变化梯度大,且秋季的浓度大于春季,表层大于底层;无机氮中的硝酸盐水平变幅大,等值线密集,浓度由西向东递减,且秋季明显大于春季,表层多大于底层。亚硝酸盐的分布特征为西低东高,且含量相对较小。5、海洋生物普陀海域微生物的丰度较大;叶绿素 a 的含量西低东高,春季大于秋季;浮游植物的总量明显高于浙江其他地区,且秋季明显大于春季,浮游植物的组成以硅藻为主;浮游动物春季分布呈北低南高的趋势,且明显大于秋季,浮游动物的组成以桡足类为主;普陀海域底栖生物种类明显多于浙中、南部海域,共有 206种,以多毛类为主;潮间带生物丰富,共有 325 种,以藻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主;普陀海域共有游泳生物 369 种,其中鱼类 245 种、甲壳类 95 种、头足类16 种、水母类 9 种,其他 4 种。春季出现的种类数多于夏秋季,冬季最少。6、海洋环境质量由于普陀海域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的入海交汇处,通过江河入海的大陆污染源对普陀海域环境质量影响很大,而本地陆上污染源对其周围海域的影响相对较小。普陀近岸海域环境总体水质状况较差,海域污染程度有加重的趋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