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生科技战略重点的分析与政策建议本文对民生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的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全民健康科技工程(大力推动心理健康建设与心理调试工作、大力推进营养学干预,尤其是科学推进新菜篮子工程、根本改造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力支持非西医疗法的研究和普及),公共安全科技工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及食品安全检测,生态环境科技工程中的水污染问题,防灾减灾科技工程中的地震预测预报问题。 关键词:民生科技;全民健康;食品安全;水污染;地震预报 中国科技论坛2008 年第 1 期发表了周元等人的一组文章:中国应加强发展民生科技,由此开始了“民生科技” 的理论探讨。学术界主要研究了民生科技的内涵、特征和范围
2、,民生科技对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民生科技的理论渊源和发展,民生科技的应用现状和问题,促进民生科技应用的相关政策建议等。总起来说,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关于民生科技的战略重点、创新机制、应用机制和政策建议尚比较简单。 2011 年 7 月 15 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 期间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公共安全、提升环境质量、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并提出,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已成为“十二五 ”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经验归纳法与理论演绎法、规范分析法分析民生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和重点项目,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3、、关于全民健康科技工程 人的健康取决于心理情绪、食物营养、活动运动、疾病防治等因素,当然也还和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因素有关系。目前提高健康水平方面的科技安排尤其是科技项目,重点都放在医疗上,其他方面都不到位,比如疾病预防只是一般地被提到而远没有被重视到应有的程度,健康知识的运用和科学生活方式的推动只限于效果有限的单纯的宣传和倡导,心理情绪问题没有被提到,加强体育科技研究开发,建立强身健体科技公共服务网络的提法也值得研究。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指出,“实际上,从维持人类健康的意义上,医疗只占很小一部分。据研究,医疗只能解决 8%的健康问题,” 。2因此,全民健康科技工程需要全面展开。 1. 大力推动心
4、理健康建设与心理调试工作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首要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另一方面,心理情绪失调也是身体不健康的重要原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心理情绪状态关系极大,甚至感冒的发病都与精神状态有关。解决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问题离不开心理学、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与运用。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市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人际矛盾、官民矛盾和社会不公现象十分普遍,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时有发生,传统的思想工作消失,使得社会适应、心理情绪、心理健康乃至精神疾病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我国每年过劳死人数达 60 万,
5、每年有 225 万人自杀,自杀死亡者高达 25 万-28.7 万人。突出地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建设与心理调试工作十分必要。 首先,要强化医疗部门和医生的心理调试职责。应支持心理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充分发挥职能,综合性医院要成立心理科或设专职心理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承担心理卫生工作的职能,倡导卫生学术组织和心理学社会学学术组织开展卫生心理研究。尤其重要的是,要赋予各科临床医生对患者实施心理帮助的职能,并且通过具体制度和考核体现出来,以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医生要牢记自己的责任是: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2当然,这项工作取得最佳效果,以推动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为前提。 其次,要建立健
6、全心理精神卫生和社会思想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培训。除支持部分医学院校开办心理精神卫生专业,非心理精神卫生专业设立心理精神卫生课程外,各级政府要有计划地对医务人员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最后,要形成思想工作、心理健康建设、心理调试的社会工作体系。要在学校、企业、社区、机关、监狱等系统,设立专业心理干预(不只是心理咨询)机构或者配备专业的心理教育人员(不是被动工作的心理咨询师),落实党政群团工作人员以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能,设立社区心理精神疾病康复机构,以形成社会心理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把经常性教育本文对民生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的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全民健康科
7、技工程(大力推动心理健康建设与心理调试工作、大力推进营养学干预,尤其是科学推进新菜篮子工程、根本改造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力支持非西医疗法的研究和普及),公共安全科技工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及食品安全检测,生态环境科技工程中的水污染问题,防灾减灾科技工程中的地震预测预报问题。 关键词:民生科技;全民健康;食品安全;水污染;地震预报 中国科技论坛2008 年第 1 期发表了周元等人的一组文章:中国应加强发展民生科技,由此开始了“民生科技” 的理论探讨。学术界主要研究了民生科技的内涵、特征和范围,民生科技对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民生科技的理论渊源和发展,民生科技的应用现状和问题,促进民生科技应用的相
8、关政策建议等。总起来说,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关于民生科技的战略重点、创新机制、应用机制和政策建议尚比较简单。 2011 年 7 月 15 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 期间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公共安全、提升环境质量、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并提出,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已成为“十二五 ”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经验归纳法与理论演绎法、规范分析法分析民生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和重点项目,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关于全民健康科技工程 人的健康取决于心理情绪、食物营养、活动运动、疾病防治等因素,当然也还和食品安全、生态环
9、境等因素有关系。目前提高健康水平方面的科技安排尤其是科技项目,重点都放在医疗上,其他方面都不到位,比如疾病预防只是一般地被提到而远没有被重视到应有的程度,健康知识的运用和科学生活方式的推动只限于效果有限的单纯的宣传和倡导,心理情绪问题没有被提到,加强体育科技研究开发,建立强身健体科技公共服务网络的提法也值得研究。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指出,“实际上,从维持人类健康的意义上,医疗只占很小一部分。据研究,医疗只能解决 8%的健康问题,” 。2因此,全民健康科技工程需要全面展开。 1. 大力推动心理健康建设与心理调试工作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首要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
10、,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另一方面,心理情绪失调也是身体不健康的重要原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心理情绪状态关系极大,甚至感冒的发病都与精神状态有关。解决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问题离不开心理学、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与运用。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市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人际矛盾、官民矛盾和社会不公现象十分普遍,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时有发生,传统的思想工作消失,使得社会适应、心理情绪、心理健康乃至精神疾病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我国每年过劳死人数达 60 万,每年有 225 万人自杀,自杀死亡者高达 25 万-28.7 万人。突出地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建设与心理调试工作十
11、分必要。 首先,要强化医疗部门和医生的心理调试职责。应支持心理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充分发挥职能,综合性医院要成立心理科或设专职心理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承担心理卫生工作的职能,倡导卫生学术组织和心理学社会学学术组织开展卫生心理研究。尤其重要的是,要赋予各科临床医生对患者实施心理帮助的职能,并且通过具体制度和考核体现出来,以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医生要牢记自己的责任是: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2当然,这项工作取得最佳效果,以推动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为前提。 其次,要建立健全心理精神卫生和社会思想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培训。除支持部分医学院校开办心理精神卫生专业,非心理精神卫
12、生专业设立心理精神卫生课程外,各级政府要有计划地对医务人员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最后,要形成思想工作、心理健康建设、心理调试的社会工作体系。要在学校、企业、社区、机关、监狱等系统,设立专业心理干预(不只是心理咨询)机构或者配备专业的心理教育人员(不是被动工作的心理咨询师),落实党政群团工作人员以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能,设立社区心理精神疾病康复机构,以形成社会心理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把经常性教育导、一般性知识传播、针对性心理疏导与突发事件后的精神抚慰相结合。对社区医生,要明确规定其疾病预防和心理疏导的职责,只有他们尽到相应职责,才能予以财政拨款。 1. 大力推进营养学干预,尤其
13、是科学推进新菜篮子工程 医学界公认,膳食营养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新的研究发现,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基因表达出现有利的变化!3然而,目前中国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富贵病” 急剧增加,肥胖人的比例也不比其他国家少,此外,营养不均衡从而营养不良的问题比较突出,高脂肪、高盐、偏食、过多食用加工食品和煎炸类食品等问题都比较严重。虽然不少居民尤其是一些城市居民了解不少营养学常识,但真正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充分注意饮食结构合理化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非常小。如果我们不能高度重视饮食结构的科学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将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并且为此消耗巨大的卫生资源。 例
14、如蔬菜问题。蔬菜食用与十几种癌症和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便秘等疾病有关。长期以来,营养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要求每人每天平均食用 500 克蔬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用 300-500 克蔬菜,而一些调查表明,我国人均每天食用蔬菜在 226-284 克之间,根据日常生活观察,这些调查统计都有可能高估。本课题调查的结果表明超过 70%的人达不到 300 克的最低标准(见表 1)。蔬菜的食用不足,与多数人对食用蔬菜的必要性、对健康的必要性、科学精神、心理因素及菜的适口性有关。在心理方面,有英国科学家认为,儿童对“垃圾食品”钟爱而不喜欢吃菜,很重要的因素是儿童独特的心理特点,孩子会形成心爱食
15、品的“视觉原型 ”:依靠小饼干、儿童食品、加工食品和牛奶来断奶的婴儿日后更可能喜欢薯片、白面包等“米色碳水化合物”,而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和其他各种非米色食品的婴儿长大后会更喜欢这些健康食物。蔬菜的适口性大不如从前,这与化肥和生长激素的使用及其相应的生长周期缩短、追求产量而忽视品质的新品种有关。,天然食物的适口性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例如,由于高产品种的普遍使用,加工饲料及饲料中添加剂、生长激素和药物的使用,生长期缩短,以及注水等原因,使肉的味道和质量受都严重影响。目前,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面临的问题不是吃不上,而是如何吃得放心,吃得好。菜篮子工程主要注重保供应、保安全,还未把菜篮子产品的质
16、量放到突出的地位。 科学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并非仅靠科普宣传就能明显奏效,还需要有组织性的居民生活干预、饮食业的科学整顿以及食物适口性的改变、财力资助等。因此,完全有必要开展“饮食科学化推进工程” 。具体形式和措施可有: 要求公共媒体对饮食科学化的一些重要问题经常重复; 对家庭主妇和厨师进行饮食科学化轮训; 在学校进行饮食科学化知识讲授; 要求社区医生了解居民家庭的饮食习惯并加以饮食科学化的说服; 检查食堂和饭店餐馆对其不科学的烹调方式进行批评教育; 对低收入家庭孕妇和婴儿发放鱼、蛋、肉和蔬菜食品券。(人的大脑发育主要是在三岁之前,婴儿的成长关系民族的智力水平。) 大力宣传足量食用蔬菜的必要性
17、,推动婴幼儿养成食用蔬菜的习惯,培育适口性强的新品种尤其是营养价值更为重要的叶蔬类蔬菜新品种,通过经济手段控制生长激素的使用; 多角度注意和改进肉食和粮食的适口性; 不要着意鼓励农产品深加工。 1. 根本改造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长期以来,体育部门一直围绕“增强体质 ”开展群众体育工作,学校体育课也以竞技项目为主要内容。但“提高健康素质” 与以往的 “增强体质”是有所不同的。“增强体质 ”一是促使体格健壮,主要表现为提高体能,二是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而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 不一定具有非常健壮的体格和很高的体能,只是没有“虚弱的状态” 和完美的体格;健康比体质多出的含义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的
18、完好状态,以及没有疾病。 国内外体育界早都认识到了体育应为促进健康服务。我国中小学还把体育课改成了体育与健康课。但问题是,目前的体育运动、“全民健身计划 ”和体育课是否能否有效地实现 “促进健康”的目的呢?回答可能不是肯定的。 比如,( )目前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设立的体育科研所,基本上都是从事为高水平竞技服务的研究,针对运动与大众健康的研究较少,相对投入也很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体育体制使竞技体育处于绝对优势,从而导致了资源配置偏差。4()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增强体质, 树立锻炼身体的意识 ,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 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提高人际交往能
19、力 ; 充分关心自己的健康, 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课程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的教学大纲规定健康教育课时只占 1/9,其余都是传统体育课的竞技项目,与现代人理解的保健活动相距甚远。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讲的健康,还是通过体育锻炼和增强体质来促进健康,并不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健康。() 目前经济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工具效能的提高, 使大多数劳动岗位不再需要高体能的繁重劳动, 社会需要的人首先不是健壮的人而是健康的人。当前青少年学生“文明病” 在蔓延,健康状态在下降,而体育课程并没有顺应现实,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未能承担起有效促进学生健康的重任。()最重要的是,现行的体育课乃至体育运动是否
20、真正促进了群众的身体健康?笔者历来认为,体育运动的实质就是娱乐活动,不仅没有健康意义,也没有多大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人事部编辑的职称外语考试教材,曾经有一篇文章详细阐明了这一点)。观察和思考可以发现,竞技体育运动不仅不会增强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反而会损伤其身体,就算是学校开运动会,不管是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还是陪看的其他人,对身体都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现代医学已经很明确,甚至多数群众也已接受这种观念:促进身体健康的运动只是“适当运动” ,是与不同疾病相对应的不同运动形式。在大学,教学内容以运动项目为主,有的还不顾学生体能差异做同一的高强度运动。体育课以考试为目的,成绩以考试来决定,考试只强调学
21、生身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使学生在生理、心理出现了超负荷运转,直接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传统的高校体育课教育,冲击了大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和发展。5 因此,体育运动、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课必须予以根本改造。具体措施可有: “体育 ”概念要将“体育运动”发展为“ 身体培育”;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取消对各类运动会的大额投入;要取消对体育明星的奖励,大幅减少对运动员培养的投入; 基层单位,包括学校不搞强制性和半强制性的运动会及其仪式;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应是体育+健康,健康常识教育如营养、疾病防治、安全常识教育等应占一半左右课时;体能训练要因人制宜; 中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应是课堂健康知识学习+课内体育教
22、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堂健康知识学习时数占课内教学的 40%-50%,课堂健康知识学习要讲授精神卫生与心理调试、营养与食物知识、疾病防治常识、疾病防治的健身运动方式、医疗救护、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等内容;初中、高中统一安排; 中学升学不搞体能测试,大学录取新生时运动员和运动成绩不予加分; 大学要在课程表中取消体育课,只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必修讲座课、军训课,开展一些自愿参加的讲座、健康咨询,引导开展自愿参加的课外健身活动; 体育科研应加强健身科技研究开发,建立健身科技公共服务网络; 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 应改为“全民健康活动”。要整合体育、卫生、教育等多个部门和相关组织的资源,集健康教育、科学健身、
23、医疗保健等于一体,由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广实施;4将卫生主管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体育主管部门合并为卫生保健部门,统一负责医疗卫生和全民健身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与实施。6 1.4 大力支持非西医疗法的研究和普及 当前,疾病治疗和研究以西医为绝对主体,中医基本被边缘化,民间疗法更难以登上“科技” 大雅之堂。然而,西医虽然仪器诊断较为客观、急救和抗传染效果确切,但也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如对很多疾病的治疗其实都无能为力,像感冒、慢性胃炎、颈椎增生之类的许多疾病,虽然医生可能会开很多药,但西医其实没有办法治疗。一些经常使用的疗法如化疗、放疗则备受质疑。包括一流医院在内,长期以来的误诊率就是在 50%上下,
24、中国每年约有 20 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每年医疗事故死亡20 万人。另外,西医疗法费用高昂,副作用大。之下,中医药能解决不少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从整体和系统的视角、着眼于人的机体出发诊治疾病,相对于从局部入手、着眼于化学方法诊治疾病的西医,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中医的阴阳平衡、寒热调节、经络穴位、辩证施治以及改善生命自组织能力的辩证法原则,其优越性远非西医所能及。很多中医疗法实施简便,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因此西医诊疗绝不能取代中医独特的疾病防治的理论和方法。 更需要重视的还在于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或使用自然植物的绿色疗法。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全球死亡患者中有
25、1/3 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由于用药不当而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已经 10倍于传染性疾病夺去的生命,我国对药物和手术的更是滥用骇人听闻,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是医疗最商业化的美国的 10 倍,平均每年每人要“挂 8 瓶水” ,而国际平均是 2.5 瓶-3.3 瓶。历史上,美国、以色列有多次资料记载:医生罢工导致当地或全国死亡率大幅下降,甚至高达 50%。那些被医生宣判死刑而长期不死的人,大部分是不相信医院疗法的人。相比之下,不仅中医的针灸、推拿、自我按摩、刮痧、火罐等等基本没有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具有惊人的疗效,还有很多不被称为“医” 的简易方法在民间流传,而患者对其疗效言之凿
26、凿,例如芹菜籽治疗高血压、土豆汁治疗很多重大疾病,还有洗脚、撞大树等等。 但我国医疗科研和实践仍把焦点对准药物和西医疗法。我国全民健康科技行动提出的目标是整个“十一五” 期间只研制 30-50 种新药,但实际上在前些年药品上市惊人大泛滥的基础上,目前每年批准新药还是愈百种,仿制、改剂型药是新药的 8 倍左右,药品品种让人眼花缭乱,仅抗菌药物就有 1000 多个品种、数万个产品,但疗效有改进的药物寥寥无几(药监局称,2010 年批准的抗生素类药未见新作用类型和新靶点的),只是有些“新药” 的价格比老药贵过百倍,比成本高几十倍;关于西医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大多数其实也只是垃圾。相比之下,中医
27、疗法和绿色疗法的研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科书、治疗指南和门诊实践中,中医疗法往往消失,民间疗法更不用提。中医研究也往往不规范,比如人员分散,样本小,时间短,其实验疗效缺乏第三方监督,有益的研究成果也往往得不到确认而被淹没。中医研究存在一些困难如由于其方剂复杂多变而具体机理难以阐明,需要更多的组织与支持才可能解决。鉴于以上原因,政府的医疗科技政策应有较大转变: 地方政府科技项目应不对新药研制予以资助;大比例减少对西医新疗法研究的资助,不对学究式西医疗法研究资助; 科技项目应大力支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实验,特别是研究制定重大疑难杂症的综合治疗方案; 支持非药物绿色疗法的规范研究和推广,注重研究的
28、规模化、组织化; 应对民间疗法纳入科技研究资助和医疗研究组织范围,对有一定影响的民间疗法,不轻易用“欺骗” 、“不科学”的帽子加以压制,而应通过正规的大规模研究验证其实效、适用范围和治愈率等等; 鼓励建立中药药材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和国有中药流通集团; 从医保政策上扶植中医疗法、绿色疗法和民间疗法; 高度重视疾病预防,直接干预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实施全民廉价体检,科技立项要突出疾病预防、社会生活科技干预。 2、关于公共安全科技工程中的食品安全 我国每年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据统计,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事件、自然灾难、生物侵害导致的损失占 GDP 的好几个百分点,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负面效应
29、还包括对人们的心理、社会安定、旅游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夺去了大量的生命。完善公共安全科技体系,包括(1)公共安全技术知识系统。(2)公共安全技术装备系统。(3)公共安全技术管理系统。(4)公共安全技术研究系统。 但最值得探讨的食物安全问题。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死亡数万,食品污染导致 5 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有估算在 200 万以上。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尽管我国和我市食品抽样检测合格率超过 90%,但 10%的不合格率也十分严重,况且合格的也不一定是较优的,因此需予以高度重视,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控制及食品安全检测。 2.1 食品安全源头控制 第一,大力推广无
30、害化生产技术 近几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下降,但仍有几个百分点,而农药危害很大。因,政府应大力推广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无污染施肥技术、化学农药低残留使用技术,提高肥料使用效率技术和有机肥无害化处理技术。实际上无公害生产技术非常多。例如有人指出无公害蔬菜病虫农业防治技术 9 类,无公害蔬菜病虫物理防治技术7 类。 7 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要注重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夯实提高产品安全的基础。菜、果、茶、肉、奶、鸡、水产品等都应大规模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要科学制定菜篮子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大力宣传培训,建立生产档案,并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
31、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第二,大力研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激素、兽用抗生素替代技术。 2009 年绿色和平组织公布了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进行的常见蔬菜和水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检测报告称,该组织在三地超市抽检的 45 个蔬菜和水果样品中,有 40 个检测出共 50 种农药残留。个别样品中还含有国家严令禁止销售的高毒农药。虽然残留不等于不合格,有关部门声称合格就是安全的,但实际上没有超过规定标准的农药残留不等于没有一定的不显著不迅速的不良影响。目前,农药的利用率总体上只有 30%多,其余经飘移而污染土壤、水等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高科技、低残留,污染轻的无公害农药不但开发生产成本较高,施
32、药条件和技术要求也都较为严格,见效相对缓慢,得不到农民的青睐。另外,一些无公害生产基地,由于缺少无公害型的农用生产资料作为技术保障,产品质量名不符实。 因此,研制与开发新型替代无公害的农药等生产资料是当务之急。要加快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型农药和生物农药, 研制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正常诱导或抑制作用的生长调节剂,研制环境友好型缓释控释肥、生态型有机无机混合肥和生物肥料,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这是无公害蔬菜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物质保障。7为降低此类农药等生产资料产品的成本及销售价格,对于高效安全低残留的农药等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可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同时建立专项扶持基金,用于支
33、持安全安全农用生产资料的技术研发及推广。 努力控制添加剂的使用 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滥用抗生素),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曾有在面粉中超限量 5 倍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超标准 20 多倍的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等),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使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包子增白;用矿物油使大米、饼干增亮等),是目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滥用的三大主要问题。2011 年 4 月 23 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已发现了 151 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质名单。 问题是,非滥用的添加剂是否有害健康?权威性
34、观点和生产部门及其专家认为没有危险,这种观点值得怀疑。比如,癌症的发生一般是多因素长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不像传染病那样立竿见影;能证明过量使用会使人体中毒或致癌,但不能说明不过量使用就没有慢性损害或致癌作用;既然超范围使用有害,就说明不超范围使用也可能有害。美国公共健康杂志披露:1974 年到 1997 年间,对10 个西方国家调查发现,在 9 个国家中大脑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和运动神经元紊乱等)的死亡率增长了 2 倍。研究人员认为,丧失天然属性的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合成化学物质及农药污染是主要元凶。因为在被研究的 10 个国家中,只有日本居民的大脑疾病死亡率没有增加,而日本人
35、大量食用天然食物。但当日本公民移居到西方国家,在大量食用加工食品,特别是美式快餐后,发病率就超过了日本国内的整体发病率。8我国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赵霖教授说,食品添加剂是人类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异物 ”,对人体是否有害,需要数年、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长期跟踪观察。 鉴于此,我们既要遏制添加剂的滥用,也要限制添加剂现行法律框架内的使用: 首先,要倡导食用天然食品。要告诉消费者,消费的安全和身体的健康重于食品的“色、香、味” ,合规的加工食品在相当的程度上,也是垃圾食品,应尽量食用绿色食品。其次,要不断研制可靠性更高
36、的添加剂,替代有一定风险的添加剂。再次,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有关添加剂的法规,从严控制添加剂的使用。最后,要切实加强添加剂的检测和违规惩罚,并且是重罚。 第四,严格控制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关于转基因食物危害的动物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不胜枚举。从国内外对转基因生物的研究来看,转基因食品具有以下潜在危险:营养价值降低;可能对人类有毒性;可能引起人类致癌致畸或基因突变;可能产生过敏综合症;可能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可能损害人的免疫系统;有的危及生命的繁衍,三代之后可能无法繁殖;人和动物体内,可能培养出功效最强的、抗菌素也无法杀死的超级细菌;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如果出现无法治疗的并广泛传播的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时,其后果不堪设想;转基因生物可以杀死很多生物,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可能使抗毒野草蔓延为患,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种子掌握在外国手里可能使我严重受制于人。欧洲环境科学2011 年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用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喂食老鼠,从 19 次 90 天的动物实验数据中得出评估是:43.5%的雄鼠肾异常;30.8%的雌鼠肝异常;29.7%的雄鼠骨髓异常;22.8%的雌鼠骨髓异常!结论: 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