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综合说明1.1 可研编制过程及依据1.1.1 项目区地理位置*市*区二*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市区以北,*河东侧,包括二*沟小流域及其附近的其它 3 条小支沟,其径流经北郊防洪沟流入*河后汇入黄河。地理位置为东 经 109 o 52 49 109 o 55 57 , 北 纬 40 o 42 55 40 o 46 01 , 东西最长直线距离为 3.5km,南北最长直线距离为 5.6km,土地总面积为16.2km2,水土流失面积为 14.8 km2。1.1.2 编 制 过 程二*沟小流域位于*市区以北,区 内 沟 壑 纵 横 、 地 表 破 碎 , 水土 流 失 较 为
2、严 重 , 对 市 区 人 民 的 生 产 生 活 造 成 了 严 重 影 响 。 *市*区政府一直都想彻底治理该流域,为有一个科学、合理地治理该流域的依据,*市*区水利局于 2005 年 4 月委托我院编制 *市*区二*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接受委托后我院即派设计人员进行现场实地踏勘,对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和图件,并按照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其它相关规范,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特点,初步确定了各项治理措施及其位置、规模等,并对- 2 -工程进度、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做了较为详细的安排。经过全体设计人员的共同能
3、力,于 2005 年 5 月中旬编制完成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市*区水利局。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市水务局、*区水利局、*区水保站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对报告中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及专家批评指正。1.1.3 编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有: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57721995) ;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4531996)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157741995) ;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96) ;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 (SL73.62001) ;6、 水
4、 利 建 设 项 目 经 济 评 价 规 范 ( SL72 94) ;7、 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8、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9、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2002 年修订本) ,国家发展委员会、建设部;10、 *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999 年) ;11、 *自 治 区 黄 河 流 域 *市 黄 土 高 原 水 土 保 持 规 划 ( 1985年 ) ;12、 *市 城 市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建 设 工 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 3 -( 2001 年 ) 。1.2 项目建设概况1.2.1 项目建设环境项目区位于大青山土石山区,区内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坡向多变
5、、岩石裸露。其海拔多在 11391563m 之间,相对高差 424m,坡度多在 1030 度之间,土壤为灰褐土。气候特征为典型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 6.6,多年平均降水量 309.9mm,年平均蒸发量为 21002342mm,平均日照时数为 3065h,10有效积温为 2652,6 级大风日数约为 47 天。项目区位于*市青山区北部山区,行政区划属*区新城乡银家窑子村。总土地面积 16.2km2,总户数 320 户,总人口 842 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 522 人,人口密度 52 人/ km2,人均土地1.92hm2。2004 年国民生产总值 26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6、入 1400 元。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为 14.8km2,占总面积的91.4,以水蚀、风蚀和水风复合侵蚀为主。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3000t/km2a,每年流失土壤约 4.86 万 t。项目区内水土保持设施十分薄弱,没有任何治理措施,只有现状的草地和疏林地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但作用很小、效果很差。1.2.2 项目建设目标和规模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 81.1;效益周期年内拦泥 4.43 万 t,拦蓄径流 15.16 万 m3;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 74.1;- 4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项目效益充分发挥后增加到 1800 元,增加 400元。项目实施后,新增综合治理面积 120
7、0hm2,其中:营造乔木林150hm2,灌木林 350hm2,封育 700hm2;修建 网围栏 18.0km,沟头防护工程 2.0km;修筑谷坊 10 座,小型淤地坝 2 座,作业路 10km;设置宣传碑 1 座,标志牌 2 个。1.2.3 治理措施布设、实施进度土层较厚的缓坡地带种植水土保持侧柏林和山杏林;阴坡、半阴坡营造沙棘林;坡顶、阳坡、半阳坡营造耐旱、耐脊薄的柠条林;天然草场和疏林地实施封育治理并修建必要的围栏;处在发育阶段的侵蚀沟道修筑高标准的沟头防护工程;在流域面积较小且土料充足的支毛沟内修建谷坊群和小型淤地坝;干 支 沟 内 不 行 洪 的 沟 道 一 侧 修筑作业路;在项目区交
8、通要道或沿线醒目的地方设置宣传碑和标志牌。本项目建设期为 1 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0km2。项目建设共需动 用 土 方 28.46 万 m3, 浆 砌 石 76.40m3, 混 凝 土 162.00m3;需 要 苗 木 89.27 万 株 , 种 籽 1.5t; 投 入 人 工 52.91 万 工 时 , 机 械 施 工量 1.35 万 台 时 。1.2.4 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情况工程建设总投资为 233.53 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 70.74 万元,林草措施投资 117.53 万元,封育治理措施投资 15.25 万元,独立费用16.79 万元,基本预备费 13.22 万元。单
9、位防治面积投资 19.46 万元/km2。- 5 -本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为争取国家支持的公益性项目,因此投资全部为国家投资。项目建设需国家投入 233.53 万元。1.3 经济评价及结论建设期内项目总投资 233.53 万元,形成固定资产 218 万元,项目维护每年需运行费 7 万元。当各项治理措施发挥效益后,每年可拦蓄径流 15.16 万 m3,拦蓄泥沙 4.43 万 t,年经济效益可达 51.97 万元。当 i7时,经济评价结果为:经济净现值为 97.22 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 11.36;经济效益费用比为 1.36。从以上结果看,各项指标在国民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10、如果考虑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带来的间接效益,其效益更加可观。而且该项目在技术、社会、环境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各级政府人民群众对此也非常重视,建议应尽快实施。- 6 -2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条件2.1.1 地貌、地质1、地貌类型及特点项 目 区 位 于 大 青 山 土 石 山 区 , 区 内 沟 壑 纵 横 、 地 表 破 碎 、 坡 向 多变 、 岩 石 裸 露 。 其 海 拔 在 1139 1563m 之 间 , 相 对 高 差 424m, 坡 度多 在 10 30 度 之 间 。 由 于 地 面 坡 度 较 大 , 植 被 覆 盖 度 较 低 , 造 成 项目 区 内 水 土
11、 流 失 严 重 , 大 小 沟 壑 密 布 , 沟 壑 长 度 达 35.6km, 沟 壑 密度 达 2.2 km/ km2。2、土壤及植被(1)土壤项目区地带性土壤为灰褐土,根据灰褐土的分布特点和发育阶段,又可分为粗骨灰褐土和碳酸盐灰褐土 2 个亚类。 粗骨灰褐土亚类:是灰褐土带内发育在坚硬基岩风化的残、坡积物上的幼年土壤。主要特点是分布广,遍布整个流域山地的顶部、阳坡上部和陡峭阴坡,侵蚀作用强烈,成土过程晚而弱,植被稀少,以针茅、百里香、羊草为主,覆盖度为 2030,腐殖质层极薄,均- 7 -小于 10cm,并含有 50以上的砾石。该土类应严禁放牧,以营造水土保持灌木林为主,待植被恢复后
12、,也只宜作小畜的辅助牧场。 碳酸盐灰褐土亚类: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坡,以及阴坡下部,母质大多为残积、坡积物,部分为黄土和黄土状物。该区养分含量较高,表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3.67,全氮 0.222,速效氮29.8PPm,速效磷 4.3PPm,速效钾 138PPm,土层厚度 50cm 以上,多为灰黄棕或灰棕色壤质土,下部较上部深暗,质地变细,结构加强。该土类应以封山育林,营造乔、灌木植物为主。(2)植被项目区地带性植被属于中温型草原带典型草原亚带,以中旱生和旱生类植物为主。本区内荒山比例大、降水少、风沙多、相对湿度低、森林资源差、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缺乏骨干因素。主要乔灌木有杜松、山榆、山樱桃
13、、黄刺梅、蒙古扁桃等。主 要 草 本 植 物 有克 氏 针 茅 、 隐 子 草 、 狐 尾 草 、 羊 草 、 冷 蒿 等 , 草 层 平 均 高 度 19cm,盖 度 18 , 暖 季 平 均 5 亩 饲 养 1 个 绵 羊 单 位 , 冷 季 平 均 11 亩 饲 养1 个 绵 羊 单 位 。3、地面坡度组成项目区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坡面陡峭、沟道狭窄。总土地面积16.2km2。其中:坡 度 在 5 度 以 下 的 土 地 面 积 有 141hm2, 占 总 土 地 面 积的 8.7 ; 坡 度 在 5 15 度 之 间 的 土 地 面 积 有 489hm2, 占 总 土 地 面 积的 30
14、.2 ; 坡 度 在 15 25 度 之 间 的 土 地 面 积 有 523hm2, 占 总 土 地 面 积的 32.3 ; 坡 度 在 25 35 度 之 间 的 土 地 面 积 有 337hm2, 占 总 土 地 面 积- 8 -的 20.8 ; 坡 度 在 35 度 以 上 的 土 地 面 积 有 130hm2, 占 总 土 地 面 积 的8.0 。 ( 详 见 表 2 1)项目区由于位于大青山土石山区内,坡面较陡、土质较差,且无人居住,因此境内无任何耕地。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表 21坡 度 组 成 结 构35o 合 计项目区总面积hm2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
15、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二*沟 1620 141 8.7 489 30.2 523 32.3 337 20.8 130 8.0 1620 1004、区域地质本区地质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片麻岩和第四纪沉积的松散土所组成。变质岩为基底,其上覆盖着厚度和岩性不一的第四纪松散土。地层情况自老到新,分述如下:(1)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片麻岩。以花岗片麻岩和角闪石云母片麻为主,构成了整个地台的基底。在本区内,片麻岩主要出露在主沟道两岸山坡。(2)第四纪松散土。以古代沉积的卵石、黄土、一般粘性土和近代河流洪积冲积的亚砂土和卵石为主分布在河漫滩和阶地上。2.1.2 气象、水文1、气象项目区地处中温带,属于
16、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本区气候总- 9 -体特征是:一、风沙日多、降水量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温差大、无霜期短、灾害性天气频繁;二、日照时间长、光资源丰富、热量充足,可满足大多数温带植物的生长需要;三、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一年中 70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 69 月,但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根据附近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表明,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 6.6,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38.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7.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309.9mm,年最大降水量为 678.4mm(发生在 1958 年) ,年最小降水量为 151mm(发生在 1965 年) ;年蒸发量为21002342mm
17、(2 0cm 蒸 发 皿 观 测 数 值 ) ;平 均 年 日 照 时 数 为3065h, 年 均 太 阳 辐 射 总 量 为 620 千 卡 /cm2, 10 有 效 积 温 为2652 , 无 霜 期 为 130 140 天 ; 多 年 平 均 风 速 为 4.2m/s, 历 年 最 大风 速 为 24m/s, 冬 季 北 风 居 多 , 夏 季 则 以 西 北 风 为 主 , 6 级 大 风 日数 约 为 47 天 。 ( 具 体 详 见 表 2 2、 表 2 3)项目区气象特征表表 22气 温( )项目区年最高年最低年平均10积温()年 日照 时数( h)无霜期(d)年 均辐射量(千
18、卡 /cm2)大风日数(d)平均风速(m/s)二*沟 38.4 37.6 6.6 2652 3065130140 620 47 4.2项目区降水特征表表 23项目面积(km 2年 降 水 量 (mm) 雨季(69 月)降水量- 10 -区 ) 最大量 年份 最小量 年份 多年平均 (mm)二老虎沟 16.2 678.4 1958 151 1965 309.9 2482、 水 文( 1) 地 表 水二 *沟 为 山 溪 性 河 流 , 其 径 流 汇 入 北 郊 防 洪 沟 后 经 *河 退 入 黄河 , 因 此 该 河 沟 为 黄 河 水 系 。 其 特 点 是 水 量 分 配 不 均 , 6
19、 9 月 径 流量 占 全 年 径 流 量 的 70 以 上 , 多 年 平 均 径 流 量 为 64.8 万 m3。 项 目区 内 的 各 条 山 沟 的 径 流 以 季 节 性 洪 水 为 主 , 来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由于本地区的暴雨强度大、历时短,流域及河道的比降又较陡,因此形成的洪水具有峰高量小、陡涨陡落、来势比较凶猛的特点。 (二*沟小流域不同频率洪峰流量具体详见表 24)项目区不同频率洪峰流量表 24项目区 流域面积(km 2) 不同频率洪峰流量(m 3/s)P=20% P=10% P=5% P=3.3% P=2%二*沟 16.254.8 102.8 158.3 187.3 240.42、 地 下 水项 目 区 潜 水 属 上 更 新 统 至 全 新 统 ( Q3 Q4) 潜 水 , 含 水 组 含 水层 厚 度 10 30m, 单 位 涌 水 量 300 500m3/dm, 水 位 埋 深10 40m, 矿 化 度 小 于 0.5g/L, 经 检 测 全 部 指 标 符 合 级 饮 用 水 和 矿泉 水 标 准 。 其 主 要 靠 北 部 山 区 地 下 水 的 侧 向 径 流 补 给 , 初 步 估 算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