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医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各专业使用)兰 州 大 学2010.3前言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是随着核科学技术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这一学科发展迅速,充满活力与生机,现代医学发展的许多方面均与其密切相关。核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核医学是医学科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核医学课程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各专业的核医学理论教学时数如下:核医学课堂授课共计 36 学时,见习 9 学时,实习两周(80 学时) 。核医学大课授课学时安排表内容 学时数1 绪论、核物理基础及仪器 3 学时2 电离生物效应及放射卫生防护 3 学时3 放射性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核
2、素显像技术 3 学时4 神经系统显像 3 学时5 消化系统显像 3 学时6 骨关节系统显像 3 学时7 泌尿系统功能测定及显像 3 学时8 内分泌系统功能测定及显像 3 学时9 心血管系统显像 3 学时10 呼吸系统显像 3 学时11 体外放射分析 3 学时12 放射性核素治疗 3 学时合计 36 学时核医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6 学时,1.5 学分) 一、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使医学生对核医学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掌握临床核医学影像和功能的诊断方法以及核素治疗的应用,熟悉各种检查和治疗的实施步骤,了解与之相关的核物理及放射防护知识。 二、 课程基本要求 1. 重点掌
3、握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骨骼系统各章节脏器显像的基本原理、适应症、临床意义及影像分析,体外分析的原理及临床意义,核素治疗的基本原理、适应症及禁忌症。 2. 熟悉核医学检查的方法、步骤,以及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 了解核医学的发展史和最新核医学的进展。 三、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一)绪论、核物理基础及仪器1. 掌握核医学的定义、临床核医学和实验核医学的范围和内容,了解国际核医学的发展历程和我国核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 掌握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放射性核素、稳定核素、核衰变规律与半衰期、放射性活度等概念。掌握带电粒子、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了解原子和原子结构。3
4、了解不同类型的核医学仪器基本原理、结构及质量控制(二)电离生物效应及放射卫生防护1. 了解电离辐射对机体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分类2. 掌握放射卫生防护的三大原则和内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3. 熟悉放射卫生防护的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三)放射性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1掌握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与方法学特点,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基本类型:体内示踪实验和体外示踪实验。2掌握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定义及方法学原理,显像的类型与特点: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 ,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阳性显像和阴性显像,介入显像。3掌握图像分析要点。4明确核医学影像的特点。了解放射性核素
5、显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显像条件的选择及图像的质量评价(四)中枢神经系统显像 1. 掌握脑血流显像的基本原理、显像方法、影像特点、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2. 了解脑代谢显像和脑受体显像的原理与方法,适应症和临床应用 3. 熟悉脑脊液间隙显像的原理与方法,适应证和临床应用。4了解血脑屏障功能显像的原理与方法、适应证和临床应用。(五)消化系统 1. 掌握肝胶体和肝血池显像的原理、方法、显像剂和临床应用 2. 了解肝内肿瘤的阳性显像 3. 了解肝胆动态显像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4. 了解消化道出血和胃排空检查 (六)骨、关节系统 1. 掌握骨静态显像(局部和全身)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骨显像的影像特点及
6、临床应用,骨显像与 X 线显像相比的主要优缺点。 3. 了解骨动态显像的原理和方法 4. 了解骨断层显像和骨关节显像的原理方法 (七)泌尿和生殖系统 1. 掌握肾图、肾动态显像的基本原理、图像分析、临床应用及评价 2. 常见几种异常肾图的临床意义;肾图介入试验的临床意义3. 熟悉肾小球滤过滤率(GFR)、肾血浆有效流量(ERPF)测定的原理、显像剂、方法和临床应用 4. 了解肾静态显像的原理,显像方法,适应证,图像分析及临床意义。5、了解膀胱显像、阴囊血流及血池显像(八)内分泌系统 1. 掌握甲状腺功能测定仪的原理及甲状腺吸碘功能的测定方法 2. 掌握甲状腺显像的原理、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7、3. 掌握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 4. 掌握肾上腺皮质显像和肾上腺髓质显像的原理、影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5. 熟悉正常人及各种疾病的吸碘率值的变化以及相对应的甲状腺疾病的类型 6. 了解甲状腺素抑制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7. 了解甲状腺动态显像以及甲状腺亲肿瘤显像的原理和方法 8. 了解 TRH 测定和 TRH 兴奋试验的临床应用(九)心血管系统 1. 掌握心肌灌注显像(运动和静息、再分布)的原理、显象剂、方法、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2. 了解血池静态显像和放射性心血管显像的原理、显象剂、方法、影像特点和临床利用 3. 了解心血池振幅图和时相图的分析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4. 掌握心脏负荷试验(运动负
8、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的原理及方法。掌握心肌细胞活性测定的方法及原理。5. 了解亲心肌梗塞灶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十)呼吸系统 1. 掌握肺显像(通气和灌注)的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2. 熟悉肺显像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肺显像常用的显象剂 (十一)体外分析技术 1. 掌握体外放射分析技术在肿瘤标志物和甲状腺激素测定中的应用 2. 熟悉体外放射分析技术(放射性和非放射性)的分类和条件 3. 了解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实际操作 4. 了解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质量控制 5. 了解体外放射免疫分析在其它脏器和系统的应用 6. 了解生物素和亲和素在体外放射分析中的应用(十二)放射性核素治疗 1
9、. 掌握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2. 掌握甲状腺亢进、甲状腺癌转移灶以及功能性自主性甲状腺瘤的 131 碘核素治疗的原理、方法、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3. 熟悉 153Sm-EDTMP 治疗骨转移癌及放射免疫治疗 4. 熟悉血液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 32P 治疗 5. 了解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 6. 了解敷贴及放射性胶体治疗 四、 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见习一: 1. 参观核医学科室的三区分置,操作,废物处理及放射防护设备 3. 掌握甲状腺功能测定,肾图仪的操作步骤,以及各自的临床应用 见习二: 1. 参观 SPECT 机房及配套设备 2. 了解 SPECT
10、 常规操作步骤及图像处理技术 3. 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相表现及各种常规疾病异常影像的分析(以幻灯形式)见习三 1. 参观核医学实验室,实验设备 2. 了解体外放射分析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关键步骤五、 其他课程的关系 1. 掌握人体的生理学和各种疾病的病理学,各种内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 2. 了解各种核药学的药理特性及制备方法,了解核物理基础和放射防护知识 六、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核医学(第 6 版) 李少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核医学(供 8 年制及 7 年制等临床医学专业用) 张永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要参考书: 临床核医学 潘中允、朱承谟、赵惠杨主编,原子能出版社; 简明核医学(第二版) 潘中允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核医学(案例版) 陈绍亮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Nuclear Medicing James H.Thrall,M.D Harvey A.Ziessman,M.D (Second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