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6473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师生师恩难忘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之所以设为首课,我想编委会肯定考虑到 9 月 10 日的教师节。新接手四年级 2 班,又早有耳闻四(2)班智商较高,但情商木讷,所以上好这堂课意义深远。课前我搜索、学习了各种渠道的资料,准备打响开学的第一炮。教学一开始,我紧扣师恩难忘课题,让学生读题思考,产生疑问。果然,学生思维活跃,一下子疑问迭起:谁师恩难忘?师恩难忘谁?难忘什么?为什么难忘?老师的恩情是什么?从问题上分析,学生不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识,还渴望明白更深一层次的课文。随后,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师恩难忘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朴实,我将如何开发学生的情商,引导学生去走

2、进它呢?我的目光投向了文中的田老师,一位让作者四十年来一直铭记在心的一位普通老师。他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领,竟2让他的学生如此的尊敬?表面上看,这是一位善讲故事的老师,但将作者感到钦佩的是其会讲故事吗?显然不是。这充其量是田老师的一技之长而已,那作者所谓的“恩”从何来呢?重新梳理了一下课文内容,让我真正明白了作者那份情意来自何处了,这份“恩”来自于田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来自于几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自读课文,你觉得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细细品味,引导学生理解田老师润物细无声高妙的

3、教学艺术,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对学生们深深的爱。短短的四十分钟,就在我与 25 位学生的热烈的互动中圆满结束了。孔子和学生今天教学孔子和学生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问了一个问题:“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问题,因为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但学生回答却五花八门,我惊讶了很久。一直以来,我很少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主要3内容的处置上实行“模糊了解”,导致学生总结能力偏差。学生对课文虽然进行了预习,但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并没有弄懂,不知道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就缺乏为怪了。 为了弥补这

4、种现状,我决定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学生总结、提炼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使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学中,我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从孔子之前的“学在官府”、 “官在官府”的现状,到私塾的建立,到今天的学校。从古至今,由私塾到学校。学生总算明白了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影响。看着学生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如何在“课之外”下功夫?如何提升“课自身”?仍值得深思。语文天地(一)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要求学生积累关于孔子的名言,学生的积累并不多,看来要好好的引导学生了,积累这方面比较弱。阅读课文共有两篇,一篇是现代诗歌爸爸的老师 、另一篇是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 ,学生很喜欢这两篇阅读,因为贴近

5、了孩子们的生活。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15 分钟后,我看学生们学得4很起劲,于是通过问题来检验一下,他们究竟自学的怎样。从检查中,我能够感受到,学生还是比较积极的,但由于刚从三年级升上来,学习方法还有不足,不会把握重点,这还需要我今后在教学中,多引导,让他们很快的适应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第二单元 明月古诗二首鸟鸣涧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描写的是春夜山间异常寂静的景象。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习: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习资料(教材全解)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

6、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几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执不休。有的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春山和春涧中可看出描写的是春天的季节。 ”有的说:“从第一句中的桂花和图上画的枫树叶红了可看出是秋天。 ”5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义。学生们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有的同学说:“原来桂花有这么多种类。不过,我觉得书上最好画出春天才有的景物会好些。 ”其实我觉得他们说的挺有道理的。古诗二首暮江吟借助想

7、像,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教“月出惊山鸟”这诗句,我紧扣“惊”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似乎同诗人一同观山中春夜的月出、鸟鸣,显示出了春涧的极度静谧和纯净之美。在暮江吟一诗中,我启发学生抓住“铺”、 “瑟瑟”等关键词,以及“珍珠”、 “弓”形象的比喻,大胆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想像红日西沉,一弯月牙悄然东升,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感受全诗。让学生把自己就当作诗人,在江边去感受大自然的这份美,闭上眼睛听老师的吟诵,睁开眼睛,结合课件中的图片情景,让自己也置身于这份美当中去。走月亮6这是一篇散文,我觉得很

8、不上,而且,我老是在考虑,怎样才能上好散文呢?翻开这篇文章,我有些犯难了。走月亮这篇文章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画的画卷,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我问:“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老师,我看到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闪一闪的!”“老师,我看到了一条瘦长瘦长的小溪,溪面上银波荡漾;我听到了小溪欢乐的歌声;我闻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走月亮一文不仅

9、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我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境,感受和妈妈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幸福。飞向月球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 1969 年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详细经过,展现了人类在离开地球以后的奇妙变化以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文中知识涉及面广、内涵丰富。7通过这些知识的综合,使学生了解人类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并且在充分讨论阿姆斯特朗等月之后所说的话中,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课上,虽然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很感兴趣,但是了解得还比较

10、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月球的大量有关知识和相关材料,通过了解航天员进入太空的情景,使学生对月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我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登月过程中使自己感兴趣的事。当讲到失重现象时,我随即出示宇航员们在太空中失重的图片,图文结合,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宇航员吃饭的情景时,我讲到宇航员的食物必须在袋子里捏碎,然后注入水,再向挤牙膏那样去吃的时候,同学们哈哈大笑,有的还捂着嘴巴直说“恶心,怎么吃呀!”我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宇航员的困难。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积

11、极性较高,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语文天地(二)8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要求学生积累关于“月”和“明”的四字词语,学生的积累还好,能够把填空题填满。我做了适度的拓展,只可惜这回很令我失望,知道的学生并不多,我只能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阅读部分是个小片段,都是描写“月”的,并且出自名家之手,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边读边感受不同环境下不同的月色之美。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爱我中华在课的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时的情况进行提问,然后归纳总结出问题,问题一是:文中多次提到“五十六”这个数字,它分别被比作什么?问题二是:爱我中华在歌词中出现几次?表达怎样的情感?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较简单,首先我让学生在自由读的基

12、础上用学过的方法解决课文生字新词,并读通读顺课文。接着,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志。我还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多个少数民族,再让学生交流,目的是想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我国的幅员辽阔。课中,有让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9爱国情。从课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从一开始只能读正确,到后面情感投入,朗读也到了一个高潮。最后,让学生在读通、读懂、读会的情况下,仿照课文的“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这部分内容,仿照编写一段话。由于时

13、间关系,就一个小组内的同学这样子说到:“爱我家乡,古朴雅致。爱我家乡,稳重沉着。爱我家乡,神话传说。 ”通过仿写达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整堂课学生的精神是集中的,然而学习的状态却不是饱满的。原因在哪呢?我也是比较纳闷,是不是一上课就抛给了学生不恰当的问题,让他们放不开呢?课的后半段学习状态好多了,在引导学生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时,有的学生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草 原文章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两课时

14、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0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待客 话别)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2开展活动,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A 创设情境,模拟蒙古包外见面握手的场面。B 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说些什么?C 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来到美丽的阳城观光旅游,你们会怎样招待我? 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语言的练习中,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整堂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我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中国结这篇课文思路清晰,课文介绍了中国结的特征,象征意义及许多人喜欢它的原因,弄清了这三个方面也就能大致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