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7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件.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6363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7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7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7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7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7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7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考纲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1)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 等问题。(2)封建统治者保护农业生产和 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政权统治,小农,2.表现(1)战国首倡: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征收重税,严禁商人购置土地,压制商人地位等政策。(3)明清时期:继续实行

2、,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经营,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3.松动: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 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如商人参加科举,宋代的榜下“捉婿”之风;唐宋以来,官商分利原则广泛运用,出现盐引、茶引、很多大盐商,地位尊崇。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 的发展。,专卖制度,中唐以来,官商分利,资本主义萌芽,(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之际,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私人海外贸易频繁,海外商品及白银大量涌入中国;但同时殖民势力东来,沿海的倭寇和反朝廷势力比较强大。2.国内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海禁”政策的延续,二

3、者都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的反映。,倭寇,官方主持,广州,海外市场,资本的原始积累,3.国际形势:正当明清易代之际,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国家完成了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型,中西国力兴衰易位已成定局。,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1.产生的条件(1)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普遍提高,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发达的手工业: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发达的商业:商品流通扩大, 大量使用,商业资本活跃。2.产生时间: 。3.产生标志: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

4、。,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白银,明中叶以后,4.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根本因素:腐朽的 。一方面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促使统治者实行一系列抑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措施。(2)资本因素: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资本多用于买田置地而不用于扩大再生产。(3)市场因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国内市场狭小; 。(4)劳动力因素: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5)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的实施。(6)文化因素: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更新、变革。,封建制度的束缚,政府限制海外贸易,国外

5、市场缺乏,重理解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主要表现和评价(1)原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兴衰存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儒家“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2)主要表现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3)评价积极:封建社会的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经济上:有利于

6、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封建社会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制,尤其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海禁政策调整”的内涵,用材料的语言,问题可以置换成开禁的原因及其影响。(2)定时空,找关联:明朝的海禁政策并非一贯的,时开时禁是其特点,总的来说,

7、威胁王朝统治势力的消长是时开时禁的主因。(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海禁政策影响沿海百姓的生计。反映了海禁政策是倭患猖獗的重要原因。反映了开禁政策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反映了开禁政策加速了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答案】 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深化拓展】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本题的问题是中学历史学习的重点,难

8、度不在于“所学知识”,而在于“根据材料”。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是通史性结构,也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都要考虑。(2)定时空,找关联: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但是,封建专制制度却空前强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表现,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落后于欧洲。反映了明清时期的行会制度严重束缚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答案】 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欧洲;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束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货币制

9、度的落后与混乱滞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专制主义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八股取士;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重义轻利、重儒轻贾的价值观念和自我封闭、自我陶醉的文化自大主义的影响。,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试题分析】 第(1)问“做法”根据材料“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回答。“成效”根据材料“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

10、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分析。“目的”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两个角度概括。“经济后果”从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的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进行概括。第(3)问可结合题头“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概括二者的关系。,答案:(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2)观念:利润是

11、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角度二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经贸中心之一【典例2】 (2014全国卷,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试题分析】 清初海禁政策前,“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表明“外国银

12、钱”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结合教材中所学的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基本可以判断A项“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是正确选项。B项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资本市场,故可以排除。C项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进口货物无法冲击,所以中国才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所以C项可以排除。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所以D项亦可排除。答案:A,(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试题分析】 随着清政府统一全国,基本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局面,人民安居乐业。同时,清政府鼓励民众移往人口较少的西南、西北及台湾地区,开垦了大量的土地。另外,自明

13、中后期开始,甘薯、玉米等美洲农作物得到推广,解决了大量下层民众的口粮问题,而清政府在康熙年间推行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取消了丁税,这些措施都鼓励了人口的增加。学生通过对材料一的概括与解读,能够得出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出现了地价上扬、饥民遍地的问题,人地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加剧;同时,由于西南山区、牧区广泛的林地和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加剧了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人口膨胀问题在清代中期就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广泛讨论。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

14、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教材补缺】 新航路开辟给明清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处于近代的前夜1.经济: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甘薯与玉米的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有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了“一条鞭法”等赋税改革。2.外交: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广州十三行,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

15、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是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根源之一。3.文化: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学东渐”开始,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如坤舆万国全图。徐光启等人开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农政全书中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考点即时演练 实战演练夯实基础,1.(2017山东菏泽一模)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反映出() A.南宋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业的繁荣推动农业商品化C.官营商业逐渐成为

16、市场主导D.统治者重视对商业的管控解析:D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个封建王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程度不同,故A错误;农业商品化问题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说的是政府对官营商业的重视,并没有提及官营商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故C错误;据材料“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可知对私商很少压制,均体现政府对商业的管控,D项正确。,2.(2018河南洛阳期末)唐代贵族官僚经商屡禁不止,寺院僧侣也从事商业活动。京师富寺,往往有邸店多处,所入厚利已构成寺院主要财源。这表明当时() A.寺院经济普遍发达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社会主流思潮剧变D.商业活动异常活跃解析:

17、D寺院经济是以寺庙、僧侣、宗教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无法涵盖“贵族官僚经商”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人地位,故B项错误;唐代主流思潮仍是儒学,没有发生剧变,故C项错误;“唐代贵族官僚经商屡禁不止,寺院僧侣也从事商业活动”体现出当时商业活动异常活跃,故D项正确。,3.宋代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这一现象说明()A.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于消失B.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C.“贱商令”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解析:B等级观念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存在,趋于消失

18、说法太绝对,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工商业阶层在宋代、明代也可参加科举考试,这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B项正确;题中提到的是对商人地位贬低的松动,实际上是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一直存在抑商现象,故D项错误。,4.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到:“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这说明明朝嘉靖前的海禁政策()A.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几乎根本没有被实际执行过C.严重阻碍了中外的经济交流D.直接导致了阶级矛

19、盾的激化解析:B材料不涉及税收和政府财政收入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海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官府蒙蔽公法,而且从情理上认为通商是“生理之常”,故B项正确;材料“自来不绝相沿数十百年”,说明海禁并未实际阻止中外的经济交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府与商贩私下达成某种默契,并未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故D项错误。,【新知生成】 明朝的海禁与弛禁明清都有海禁政策,并不等于明清都有闭关政策。以政策分阶段考查,明朝海外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官方海外开放时期转折时期对海外民间社会开放时期,明代所谓的海禁大部分时期都是针对日本的带有经济制裁性质、经济封锁性质的贸易禁运、军事禁运,无论明初的海禁

20、,还是嘉靖时期打击海盗倭寇的禁海都是如此。明初是官方垄断的对外开放,在弊端暴露后,中叶政策调整,平定外来侵扰后,转向对民间社会的开放,海外政策完成了从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转移,即将官方层面的开放下移到民间层面的开放。从政策作用来说,明初的海外开放政策,明后期的海外开放,造就了郑和、郑芝龙等海上英雄人物,并引发明中叶社会内部的深刻变迁,显示了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新的发展变化。这是中国直到明末海上力量并不落后于西方的最好证明。,5.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A.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21、B.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C.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D.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了挑战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规模虽然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但是这一点不是从历史发展趋势看待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实质上是以行政命令干预经济,也不符合“从历史发展趋势看”问题,故B项错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壮大,国内资本主义萌芽也已经有所发展,清朝的这种做法阻断了中国商品经济与世界先进经济因素的交流,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故C项正确;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已经从思想领域开始了反专制,且D项不符合设问作答角度,故D项错误。,6.(2017广东湛江调研)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A.商品经济较快发展B.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C.先进生产力的推广D.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增长解析:D根据材料“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可知谈到了劳动力的剩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情况,故A项错误;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说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故B项错误;同前面论述,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情况,故C项错误;根据“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可知,当时出现了出卖劳力的情况,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