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9—2012年).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26162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9—2012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9—2012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9—2012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9—2012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9—2012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年)、安徽省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提纲等节能规划,参考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年),结合合肥市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制定本规划。一、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现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部分解决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中的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电力照明等能源需求问题。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合肥市积极贯彻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产业化应用及降低建筑能耗的方针,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与成效。(一)资源调查深入细化。在已有的太阳能与浅层地能的资源分布认识上,合肥市对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展开了更

2、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依据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合肥站(58321)得到的大量合肥市典型气候年等观测数据,完成了合肥市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太阳能气象数据分析报告;2008 年,完成了合肥市典型气象年太阳辐射评价报告。合肥太阳能资源有如下特点: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2100h 左右,日照百分率为 48%。夏末 8 月,是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多年平均为 247.6h,日照百分率为 60%;早春 2 月,是日照时数最少的月份,多年平均为 135h,日照百分率为 40%左右。3 月由于气旋活动开始频繁,云系增多,是日照百分率最低的月份。2.年太阳总辐射的总量平均为 4444.91 MJ/m2,最高年份

3、可达 5000 MJ/m2,少数年份可能低于 4200 MJ/m2。正常评估合肥市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数在 4200-5400MJ/(m2?a)之间,资源丰富程度为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所规定的第三级。从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看,除 6 月中旬的梅雨季节外,全年太阳能资源较为稳定,反应在一年中各月日照时数大于 6h 的天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全年均值为 3.09。3.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市区汽车保有量增加,大气透明度逐年下降,太阳能资源效能缓慢下降。但只要利用技术合适,仍然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2003 年,安徽省 327 地质队在安徽省地质勘探院的支持下,完成了合肥地热资源大地电磁测深(MT)勘探;

4、2005 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327 地质队、安徽工程勘察院针对合肥市地下热水完成了安徽省合肥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2009 年度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立项中将合肥地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列入资源调查重点。合肥浅层地能资源有如下特点:1.浅层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土壤温度相对恒定,几乎不受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再生迅速,可循环使用。浅表层年平均温度为 1722,每百米的温升大约为 3.5。地表下 5m 以下地温一年四季随外界环境的变化波动很小,约等于当地年平均气温,可分别在冬夏两季提供较高的蒸发温度和较低的冷凝温度。2.浅层地热能储量巨大。据专家测算合肥市域地区按 7000 平方公里计算,每年可开

5、采浅层地热能的资源量相当于 1.4 亿吨标准煤。 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二)高新产业蓬勃发展。2008 年,合肥市发展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生产企业 20 多家,太阳能热利用行业产值 10 多亿元,年产太阳能热水器 100 多万台,已形成集生产、研发为一体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基地,生产和应用规模处于地级市全国前列。其中美菱太阳能与荣事达太阳能在太阳能光热利用生产与技术开发上走在市场的前列;合肥泰格基于分体式太阳能光热应用技术研究,产业快速增长。太阳能光伏利用企业在逆变器研究及生产方面已经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与竞争格局,光伏年产值达 20 亿以上。同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源热泵及相关产品

6、生产企业 10 多家。正在编制的合肥市 2009-2015 年工业节能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以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能源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力争达到国内领先;特别是在太阳能产业方面,要支持阳光电源、景坤新能源、派雅新能源、国轩高科、美菱集团、荣事达集团等太阳能企业快速发展;支持肥东新城经济开发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工业园建设,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努力打造合肥市光伏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我市的科研优势,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引进多晶硅提纯先进生产工艺,降低光伏电池的制造成本,研制价格低寿命长的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大面积材料与器件,建设非晶硅薄膜太阳能产业化及光伏发电应用项目;巩固我市太阳能热

7、水器产品的研发水平、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壮大我市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总体规模。地源热泵利用技术研发与技术储备力量雄厚,在多个大型公共建筑上都有规模化应用。安徽绿寰地能空调公司等企业在地埋管技术、热泵主机研发都有技术上的新突破。2008 年,土壤源地源热泵装机能力达到 80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科研创新成效显著。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20 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依托中科院太阳能行动计划,成立的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研究发展中心暨太阳能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科研创新。下表为近年来国家省部级资助的太阳能光热与光伏建筑应用的科研项目。合肥工业大学教育

8、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被列入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111 计划”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安徽省新能源利用与节能省级实验室;主持承担国家 973、863、重点基金等国家及地方科技项目 500 余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委托项目 300 余项。中心在太阳能电池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 的配套装置研发、能量转换技术与装置的研究开发、光伏系统专用高效配套装置的研究开发、风能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风-光-柴-蓄复合能源发电技术及并网 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功率高压节能技术与关键控制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各类新能源与节能高新技术产品及其配套生产工艺、生产用测试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开发等方 面处

9、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05 年合肥市进行了 3 个项目的节能试点:合肥城建投资建设的新建居住建筑“缤纷南国”小区节能 50%;安徽皖能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2 幢 28 层住宅楼4 万多 m2 “贵都花园”节能 50%住宅项目;公共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鸿路大厦”。同时,在肥科研院所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研究上都巨大进展。依托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编制了合肥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组织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空气源节能空调研发工作。(四)建筑应用推广迅速。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年,以建设部批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节

10、能省地型产业化研发中心”为契机,合肥市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在相关标准规范的支持下,太阳能、浅层地能在合肥大剧院、金星花园、富广大厦等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扶持研发的风光锂电绿色照明系统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并在汶川地震灾区成功应用,引起广泛关注。我市蜀山开发区积极试用风能太阳能路灯系统,仅一条次干道,年节约电费就达 19 万元继 2007 年合肥市科学家园小区列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后,琥珀名城、两淮豪生国际大酒店、滨湖合肥科技创新展示中心等建筑相继采用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形式。截止 2008 年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小区)面积 50 多万平方米,累计推广太

11、阳能热利用产品约 920 万平方米,光伏电池功率1.5MWp,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面积 70 多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常规能源约 20 万吨标准煤。合肥阳光电源 700KWp 等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完成示范项目申报工作。节能项目硕果累结,合肥大剧院、星里海顿公馆、科学家园、东海花园、安徽农大节能监管系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一批试点示范工程,已成为推动我市乃至全省大型公建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建设的典型和样板。通过试点示范,带动了一批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节能技术的转化、示范引导和成果扩散作用日渐凸显。(五)政策标准保障有力。合肥市积极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

12、展,制定了地方资源特色的鼓励性和扶持性政策,也采取了相应的限制落后技术发展、鼓励建筑建设企业设计开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引导物业管理公司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维护、保养机制。编制并出台实施了合肥市“十一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合肥市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建筑业能源消费统计制度的通知、合肥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和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出台合肥市商贸业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合肥建筑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年以来实施的合肥市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

13、强我市建筑节能施工质量和验收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政策和措施。汇集编撰的合肥市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手册以特定章节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质量监督政策与工作流程。合肥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暂行办法也相应对冬季集中供热采暖中应用可再生能源进行了相关要求。2009 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在标准规范上,制定出台了合肥市“十一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实施细则、合肥市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实施细则、合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实施细则和合肥市居住节能建筑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4、等多项规划政策。同时发布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与应用图集、地源热泵地下施工图集等图集规范,有力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正在制定中的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 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 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合肥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实施细则都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供了标准规范上的保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建筑面积总体上看可再生能源占建筑用能的比例低,在市区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建筑不到 32%。二、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期间,国家在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我市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迅速发展。豆丁紫琪整理发布

15、http:/ 年,建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2007 年,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等多项推动下的示范政策。(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日趋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太阳能热水器从简单直接系统发展到集中式采集供热水系统、集中式采集分散式供热水系统;建筑物太阳能采暖、被动式太阳房等系统可适应复杂气候条件;太阳能光伏利用从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展到薄膜太阳电池。(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范日益完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

16、规范(GB50366-2005)、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 号)、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标准(DB34854-2008)、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5-2009)等一批技术标准规范颁布实施,为可生能源建筑应用提供了良好技术保障。2009 年,住建部批准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局部修订条文。2007 年,合肥市发布了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标准(围护结构部分)等建筑节能技术规范及太阳能光热利用及地源热泵建筑应用图集,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打好了坚实的基

17、础。(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需求稳步增长。合肥市目前正处在工业化飞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领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领域,随着城镇化发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1.29 亿平方米,既有民用建筑面积约 1.08 亿平方米,目前全市城镇太阳能热水系统和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面积都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已应用太阳能光热建筑面积 920 万平方米,应用浅层地能建筑面积约 70 万平方米,有良好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基础。合肥市地处夏热冬冷地区,没有城市集中供暖强制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热环境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合肥出现了近三个月的采暖期。新增的建筑面积

18、要供暖,必须采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浅层地热资源,因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潜力巨大。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步伐,迅速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促进建筑节能快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原则为又快又好地实现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目标,工作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的建筑特点、建筑使用人群、地质条件等状况,选择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及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针对推广应用中的问题,及时加以分区分类指导。二是坚持市场推动原则。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的同时,以建筑用户作为市场消费

19、者,重点刺激建筑用户的可再生能源应用需求,推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产品开发,建立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市场拉动机制。三是坚持科研领先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开发为目标,着力提升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全市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形成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提供强有力技术保障。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2009-2012 年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完成项目建设、配套能力建设、科技研发能力建设。1. 项目建设方面。在政府资金补助的推动下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000 多万平方米,其中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

20、积 750 万平方米左右,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 250 万平方米左右。2. 配套能力建设方面。出台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管理政策 9 项;出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规范 5 个左右;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检测机构45 个,能耗监测数据点 40 多个;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设计咨询服务机构 10 个以上。3. 科技研发能力建设。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学研平台,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5 个,在合肥科学城高创科技孵化基地内培育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新技术孵化项目 10 个左右,争取建设 2 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豆丁紫琪整理发布http:/ 2012 年,全市新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 750 万平方米

21、,占当年新建民用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 35%以上。累计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2000 万平方米以上,年替代常规能源约 4 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 10.5万吨,二氧化硫 340 吨。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 600 万平方米;推广太阳能电池板功率 3.5MWp;推广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面积 80 万平方米;建立 5 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立 2 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业基地,建设 20 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完善 15 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能设计、节能咨询、节能评估等服务机构表。(二)2009 年度目标。1.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强制推广 12

22、 层以下居住建筑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完成新建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 300 万平方米,浅层地能建筑面积 35 万平方米;示范完成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节能改造 20 万平方米;建设太阳能建筑光伏发电 1.0MWp。2.配套能力建设方面。增加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职责,建立起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完善即将出台的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 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 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内容;调研并出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产业激励措施。3.科技研发建设方面。明确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科技支撑技术单位;依据科研方向定向建设相应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热工设计、监理、验收科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