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4958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8金陵中学月考)“超级细菌”有“泛耐药性” ,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而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B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 “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D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表明超级细菌为新的物种解析:选 C 抗生素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起诱变作用;抗生素使“耐药性”强的个体得以存活,导致种群中“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2(2018仪征

2、中学 10 月检测)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 a 过程Bb 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 1 和品系 2 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 1 和物种 2解析:选 B 图中 a 表示地理隔离,有些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A 错误;b 表示自然选择,其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 正确;可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不仅仅指基因突变,C 错误;品系 1 和品系 2 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

3、,不一定就形成物种 1 和物种 2 两个物种,需形成生殖隔离,才标志着两种物种的形成,D 错误。3(2018南京三校联考)1979 年科学家对野生大象的种群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地球上大概有 1 300 000 只大象。但到了 1999 年,大象只剩下 700 000 只。另一项调查统计表明,现有 50%的非洲雄象不再长有长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上述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非洲象群中控制长出长牙的基因频率下降C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可使大象的数量回增2D野生大象一旦灭绝,人类将丧失部分宝贵的基因资源 解析:选 A 大象数目的锐减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造成的。4(2017镇江一模)下图为现代生物进

4、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解析:选 C 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表示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5(2017无锡一模)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 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

5、A 基因的频率大于 a 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解析:选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的所有个体而言的,而不是种群内的某些个体;Aa 个体连续自交所形成的群体中,A 和 a 的基因频率相等,都为 50%;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 1。6(2018常州质检)鼠尾草的雄蕊高度特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A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B鼠尾

6、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解析:选 B 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能够通过蜜蜂传粉,有利于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鼠尾草通过蜜蜂携带花粉并将花粉传授到其他的花上,这说明鼠尾草能进行异花传粉,从题中信息不能看出鼠尾草能进行自花传粉;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7(2018泰州中学月考)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 13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岛屿的环境差别是地雀喙进化的内在因素B不同岛屿

7、上地雀种群可能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地雀的喙进化方向C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D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基因型进行选择解析:选 C 生物的进化总是朝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走,环境不断的变化,生物的进化方向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是环境的差别,A 错误。自然选择决定地雀的喙进化方向,B 错误。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C 正确。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表现型进行选择,D 错误。8(2018昆山调研)在一个种群中,AA 占 25%,Aa 占 50%,aa 占 25%。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 aa 的个体减少 20%,AA 和 Aa

8、的个体分别增加 20%,一年后,aa 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 )A23.7% B20%C18.2% D15.6%解析:选 C 假设一开始该种群有 100 个个体,已知其中 AA 占 25%,Aa 占 50%,aa 占25%,则 AA 的个体数为 25 个,Aa 的个体数为 50 个,aa 的个体数为 25 个,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 aa 的个体减少 20%,AA 和 Aa 的个体分别增加 20%,则一年后,AA 的个体数为25(120%)30 个,Aa 的个体数为 50(120%)60 个,aa 的个体数为 25(120%)20 个,所以一年后,aa 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 100%18.2

9、%。2030 60 209(2018启东中学月考)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 a、b、c、d 4 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物种最终进化为 b、c 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b 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 c 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c 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欲判断 d 与 b 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 b 与 d 能否自由交配即可解析:选 D a 物种最终进化为 b、c 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A 正确;b 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 c 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说明它们之间的基因库出现较大的差

10、异,B 正确;c 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C 正确;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 错误。10(2018石家庄调研)下表是某种生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A 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a 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1970 年,该种群中

11、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18%C基因 a 决定的性状是适应该环境的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解析:选 B 分析表中数据,A 和 a 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因此该种群发生了进化;遵循遗传平衡定律的群体中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而表格中基因频率不断变化,因此不能依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 a 的频率不断增大,故其决定的性状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环境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实现的,即对个体进行选择实现的。11(2017常州一模,多选)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B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

12、变化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解析:选 AB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生物进化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个体,且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12(2018无锡、宜兴、镇江三校联考,多选)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 1、2,若干年后,种群 1、2 的后代即使相遇也不能再相互交配产生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种群 1、2 产生不同的变异B生物

13、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C种群 1、2 已产生生殖隔离,成为不同的物种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5解析:选 ABD 变异是种群原来就存在的,是不定向的,环境起到选择作用;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 1、2 的后代即使相遇也不能再相互交配产生后代,说明1、2 种群已经产生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二、非选择题13下图中地雀 A 与地雀 B 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 C 与地雀 A、B 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 1、2、3 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

14、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 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发生改变。(3)若图 2 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甲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基因型 AATT AaTT aaTT乙个体数 196 168 36 400种群甲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种群甲中基因 A 的频率为_。已知表中种群乙

15、每个个体有 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 105 ,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解析:(1)地雀 A 与地雀 B 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表明地雀 A 与地雀 B 属于同一物种,地雀 C 与地雀 A、B 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 C 与地雀 A、B 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因此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 A 和 B,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 A、B 与 C。(2)小岛上地雀 C 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

16、部基因。种群甲中基因 A的频率 0.7。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 202 22 202 12 92 8200400210 4105 80。答案:(1)地雀 A 和 B 地雀 A、B 与 C (2)海洋环境的变化 基因频率 (3)基因库 60.7 8014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

17、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不同,导致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 1、T 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甲箱 乙箱世代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

18、0 96% 66% 65.8%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解析:(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分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7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

19、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 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第十代时,甲箱中 E 的基因频率为 65%,则 e的基因频率为 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 265%35%45.5%。答案:(1)种群 (2)物种(或遗传)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 (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食物的差异与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

20、4)甲 E 45.5%15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 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 a 引种到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 和 c之间形成_,种群 b 和种群 c 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种群 b 和种群 c 是不是同一物种?_。(2)在对植物 b 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0%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和

21、 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变异、_和_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_的。解析:(1)将植物 a 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 a、b和 c 之间会形成地理隔离,种群 b 和种群 c 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2)计算可知,两次调查种群中 D 的基因频率都为 20%,a 的基因频率都为 80%,故尽管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因此,没有发生进化。(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答案:(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不是(2)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8(3)种群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隔离 共同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