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9 登勃朗峰1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翌日( ) 隧道( )俯瞰( ) 穹顶( )沟壑( ) 妩媚( )巉峻( ) 霓裳( )拾 喝( 拾 级 而 上 )( 拾 起 ) ) ( 喝 酒 )( 喝 彩 ) )2 【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zhu( )然 敞 pn( )颠 b( ) lio( )绕浮 zo( )干 zo( ) ) kun( ) 野粗 un( ) )斑 ln( )波 ln( )ln( ) 言 ) 独 j( )j( ) 说j( ) 傲 )3 【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1)美不胜收:_(2)轻歌曼舞:_(3)交相辉映:_(4)_:纷纷到来;连
2、续不断地到来。(5)_: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6)两个星期来形势的发展真如天际风云,_,表现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特有的复杂关系。(7)早春的天气真是_,刚刚还是风和日丽,现在却雨雪交加。4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_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写上山,用_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_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B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鲁滨逊漂流记 。C本文以朴实而幽默的文笔,如实地记叙了马克吐温登欧洲阿
3、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的经过。D文章对自称“车夫之王”的车夫及车夫朋友的言行举止的描绘,体现了马克吐温一贯轻松幽默的风格。6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27白雪穹顶为什么会随着“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8作者在看到勃朗峰沿途的美丽风光时,由眼前的绚丽色彩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9本文分几部分?每一部分都写了哪些内容?课时作业19 登勃朗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翌日( ) 隧道( ) 俯瞰( )穹顶( ) 沟壑( ) 拾级( )骤然( ) 敞篷( ) 颠簸( )缭绕( ) 浮躁( ) 打嗝(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避暑 歇息 络绎不绝 美不胜收B纳凉 威
4、严 轻歌曼舞 交相辉映C飘浮 畅饮 纷至沓来 瞬息万变D旷野 疾驰 和颜悦色 名幅其实32017临沂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B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 ,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3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C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D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 3D 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42017乐山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
5、项是( )A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B食品安全规划提出,获得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面推行“明厨亮灶” ;严格互联网食品经营、网络订餐等新业态,落实网络平台食品经营资质审核责任。C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乱停乱放、直接骑回家甚至恶意破坏等诸多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D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 2017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B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6、C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D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62017咸宁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 ,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等。D 繁星 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 “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对人生的考虑和感悟”三个方面。72016湖州综合性学习。家住湖州市中心的晓华(化名)
7、同学,家里来了一位中美交流生汤姆。晓华想利用双休日在家长的陪同下带汤姆出去游玩。晓华的家长建议去三个地方(见下图),感受湖州的“山水清丽,文化悠远” 。请你根据下面的图片资料,帮助晓华设计“二日游”行程,并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行程设计合理,有主题;语言表述简洁,有条理;120 字左右。湖笔博物馆 南浔古镇 德清莫干山(湖州市中心) (市中心往东 (市中心往西约 35 公里) 南约 70 公里)2017南充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漓江情韵从维熙4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
8、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
9、,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子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
10、。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那韩愈赞美漓江
11、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 ”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
12、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8文章题为“漓江情韵” ,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4 分)59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 分)10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 。为什么“我”想问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 分)11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 分)12仿照课文平实而真挚的语言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详解61y su kn qin h mi chn n sh sh h h2骤 篷 簸 缭 躁 燥 旷 犷 斓 澜 谰 踞 据 倨3(1)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13、看不过来)。(2)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3)(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4)纷至沓来 (5)名副其实 (6)瞬息万变 (7)变幻莫测4勃朗峰 散文 小说5解析 B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作品。6因为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像“我们”一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7这是登山造成的错觉。因为山路陡峭,有些地方看似不远,但想要到达却很难。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感觉穹顶“愈升愈高” 。8作者由眼前的绚丽色彩联想到肥皂泡,化抽象为具体,想象生动,充满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勃朗峰的风光美景的赞美之情。9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
14、6),写作者徒步登勃朗峰途中所见美景及感慨;第二部分(711),写乘敞篷马车下山时的奇人趣事。【作业】1y su kn qin h sh zhu pnb lio zo g2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D 项, “名幅其实”应为“名副其实” 。3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A 项, “妙手回春”指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不能用来形容画作。4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B 项,成分残缺, “网络订餐等新业态”后面应加上“监管” 。5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 项,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6解析 B 本题是对学生文化、文学常识及文学名著掌握情
15、况的考查。B 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7示例一:第一天,感受湖州悠远的文化。早上去湖笔博物馆参观,了解湖笔传统的制作工艺与悠久的文化历史。下午去南浔古镇,游览“小莲庄”等古迹,领略江南古镇的风貌。当天返回。第二天,感受湖州“清丽山水” 。早上乘车去德清莫干山,感受“云、泉、竹”组成的“清凉世界” 。(行程安排也可以是第一天晚上住宿在南浔。)示例二:第一天,早上出发去德清莫干山,感受“清丽山水” 。晚上住宿在莫干山,领略山顶独特的清凉与美丽的夜景。第二天,先游南浔古镇,感受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有魅力;之后返回湖城,参观湖笔博物馆,了解有着悠久历史的湖笔文化。(行程安排也可以
16、是第一天下午前往南浔,并住宿在南浔。)8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和内容的理解。这需要学生通读全文,然后逐段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文章首段点明了对漓江美景的喜爱;然后写鹦鹉的主人摇船人,通过摇船人的讲述,了解了摇船人的身世,对他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敬佩之情,对他收养一条腿的鹦鹉并与鹦鹉相依为命的精神由衷钦佩。同时摆船夫妇收养残疾婴儿,摇船人赡养养父养母的行为也让作者动容。因此,漓江不但景美,人的心灵更美。只要按照分值写出四点即可。答案 “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摆船夫妇收
17、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写出四点即可)79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中对摇船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了刻画,体现了他的乐观和坚强;为了塑造人物,作者把摇船人放到美丽的漓江环境中,烘托出摇船人性格中阳刚的一面;作者在叙事时处处设置悬念,从鹦鹉的出现到鹦鹉背诵唐诗,再到对鹦鹉主人爱好的猜测,看到摇船人身体残疾时的失落,对摇船人身世的讲述,这些都在设置悬念;对摇船人的态度开始是失落,最后敬佩、感动,这又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回答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条概述即可。答案 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摇船人的乐观阳刚、热爱生活。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
18、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念,吸引读者。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 “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10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这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关键词语对句子进行把握。摇船人是一个残疾人,他的生活怎样?收入多少?生活幸福吗?这一连串问题都涌上来。但是摇船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我”觉得他已经生活得很充实了,如果谈帮助或者什么可能对他来说是一种不尊重,所以“我”又张不开嘴。答案 “我”同情摇船人,
19、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摇船人坚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11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结构上,此段为文章结尾段,应是对上文的总结。内容上,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答。文章首段对漓江的环境描写中充满了对漓江的喜爱之情;结尾除了有对风景的喜爱,更有对坚强、乐观的摇船人的敬佩之情。因此结尾段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在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文章主题。答案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12示例:我应该感谢老师,她教给我丰富的知识,给我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我爱上读书。她还教给我读书的方法,一次次耐心的讲解给予了我信心和勇气,让我从懵懂的少年走到了现在,开始编织美丽的未来。我应该感谢老师,她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自信和谦逊。当我遇到挫折灰心丧气时,是她在我的心田播种希望;当我取得成功一帆风顺时,是她及时开出“骄兵必败”的良方。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心态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