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程学习.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12415014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程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程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程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程学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程学习 第二十四章 24.3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近似计算D 值法24.3.1 计算原理及抗侧刚度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有侧移,梁柱结点有转角,梁柱杆件变形如图 24-9(a)所示,梁柱杆件的弯矩图如图 24-9(b)所示。通常在柱中都有反弯点,高层框架的底部几层可能没有反弯点。近似计算方法是利用柱的抗侧刚度求出柱的剪力分配,并确定反弯点位置,然后梁柱的内力便可迎刃而解。图 24-9 水平荷载下框架变形及弯矩图 柱内反弯点的位置以及柱的抗侧刚度都与梁柱的刚度比有关,或者说与柱端的支承条件有关。图 24-10 给出了几种不同支承条件下的变形和内力情况。图 24-10 支承情况与弯矩图

2、当杆端有相对位移 但无转角时,(图 24-l0a), , ,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可得:式中, 为柱线刚度,h 为柱高。令 则 d 称为柱的抗侧刚度,即单位侧移下的剪力。这种情况下反弯点在柱的中点。 当杆端有相对位移 ,且有转角时(图 24-10b),根据转角位移方程令D 值也称为柱的抗侧刚度,定义与 d 值相同,但 D 值大小与位移 及转角 有关。现推导 D 值如下: 在如图 24-9 所示的框架中,假定框架各层层高相等为 h,并假定 ,各层间侧移 ,取中间结点 B 的力矩平衡 ,则可得 由此可得上式反映了转角与层间位移 的关系,k 为梁柱刚度比,可以得到令 则 值表示梁柱刚度比对柱刚度的影响,当

3、梁柱刚度比 k 值无限大时, 等于 1,所得 D 值与 d 值相等。当梁线刚度相对较小时,k 值较小, 小于 1,D 值小于 d 值。因此, 被称为柱刚度修正系数。 在更为普遍的情况下,中间柱的上下左右四根梁的线刚度不相等,这时取线刚度比值的平均值为 k,即边柱情况下,令 ,可得对于框架的底层柱,由于底端为固结支座,无转角,推导思路类似,过程从略,所得底层柱的 k 值及 值不同于上层柱。现将 k 及 的计算公式归纳于表 24-3 中。表 24-3 k 及 的计算公式上述 d 值及 D 值是在不同条件下的柱抗侧刚度,可利用它们求得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的剪力。用 d 值求解框架内力被称为反弯点法

4、,因为该方法认为柱的反弯点都在中点。反弯点法假定梁刚度无限大,在实际工程中只有 时,才可用反弯点法计算。 用 D 值法求解框架内力时,称为 D 值法,又称为改进反弯点法。反弯点位置不一定在柱中点。D 值法较为精确,也具有更普遍的意义。24.3.2 D 值法 1剪力分配 在利用抗侧刚度作剪力分配时,作了以下两个假定:(1)忽略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的轴向变形及剪切变形,柱的剪力只与弯曲变形产生的水平位移有关; (2)梁的轴向变形很小,可以忽略,因而同一楼层处柱端位移相等。 假定在同一楼层中各柱端的侧移相等,则同层柱的相对位移 都相等,由此可得到第 j 层各个柱子的剪力如下:式中 i 为柱编号, 、

5、分别为第 j 层第 i 根柱子的剪力及抗侧刚度,假定有 m 根柱,总剪力为 , 因为 所以 由此可得到 将 代入前面公式,可得; ;上式即柱的剪力分配分式。 由上面推导过程可见,上式不限于一榀框架中各柱的剪力分配,而可适用于整个框架结构,这时上式中的 为该框架结构第 层的总剪力,m 为该框架结构 j 层所有柱的总数。在采用 D 值法时,将总剪力直接分配到柱往往更为方便而直接,不必经过先分配到每榀框架,再分配到柱这个过程。2反弯点高度比 y反弯点到柱底距离与柱高度的比值称为反弯点高度比,令反弯点到柱底距离为 yh。 在 D 值法中确定柱反弯点位置时,要考虑影响柱上下结点转角的各种因素,即柱上下端

6、的约束条件。由图 24-10可见当两端约束相同时, ,反弯点在中点,当两端约束不相同时, ,反弯点则移向转角较大的一端,也就是移向约束刚度较小的一端,其极端情况见图 24-10(c),图中一端铰结,约束刚度为 0,即反弯点与该端重合。影响柱两端约束刚度的主要因素是: (1)结构总层数与该层所在位置; (2)梁柱线刚度比; (3)荷载形式; (4)上层与下层梁刚度比; (5)上、下层层高变化。在 D 值法中,用下式计算反弯点高度比 y式中, 称为标准反弯点高度比,它是在假定各层层高相等、各层梁线刚度相等的情况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的。、 、 则是考虑上、下梁刚度不同和上、下层层高有变化时反弯点位置变

7、化的修正值。 24.3.3 反弯点法在实际工程中,如果梁的刚度比柱的线刚度大很多( ),则梁柱结点的转角 很小。忽略此转角,把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假设为如图 24-13(a)所示情况,这时可按 d 值分配剪力,称为反弯点法。框架柱剪力分配公式与 D 值法相同,用 取代 即可。用反弯点法计算时,可近似认为除底层柱外,上层各柱的反弯点均在柱中点。由于底层柱的底端为固结,柱上端约束刚度较小,因此反弯点向上移,可取离柱底 2/3 柱高处为反弯点,见图 24-13(b)图 24-13 反弯点法示意 24.3.4 框架内力计算 用 D 值法(或者用反弯点法)求得各柱剪力并确定了反弯点位置之后,梁柱内力可很容易求得。 1由各柱剪力 及反弯点位置 ,计算柱端弯矩。j 层 i 柱上端弯矩,j 层 i 柱下端弯矩,2根据结点平衡计算梁端弯矩之和,再按左右梁的线刚度将弯矩分配到梁端(图 24-14);3根据梁两端弯矩计算梁剪力 ;4根据梁剪力计算柱轴力 。图 2414 梁端弯矩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