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方向使用)前 言中医内科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系统地阐述和处理内科病证的一门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中医内科学是临床课之首,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与临床各学科课程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内科学的进一步讲授和临床实习,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临床各学科则必须以内科学作基础,才能更好地熟悉本学科的特点和技能,这就是内科学重要性之所在。本教学大纲的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列有三个内容,第一为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第二为中医内科学基础,包括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治疗学的知识;第三
2、为中医内科临证方法和病历书写,各论列 50 个病证,分设概述、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后附文献摘要、现代文献索引等。学时分配:课堂教学 144 学时。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按照本大纲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学时,可适当配合多媒体课件及声像材料,为学生的临床实习做好准备。2总 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内科临证方法。2.掌握中医内科病历书写的格式及内容。3.熟悉中医内科学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及治疗学的特点。4.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的任务及中医内科学的特点。5.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1. 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任务、特点
3、。2. 简介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3. 讲解与分析病因学的特点。4. 讲解与分析病机学的特点。(1) 脏腑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2) 气血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3) 风火湿痰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4) 六经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5) 卫气营血病机、病证概念的及特点。(6) 三焦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5. 分析与讲解分类学与治疗学的特点。6. 分析与讲解中医内科临证方法特点。7.重点讲解中医内科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3感冒【目的要求】1. 掌握感冒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2. 熟悉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3. 了解感冒为临床多
4、发病、常见病及其病因及预后【教学内容】1.介绍四时感冒的临床证候特征,以鼻塞、流涕、咳嗽、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楚、脉浮为主症,并说明四时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2.叙述感冒的病机以风邪为主,冬春秋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3.明确感冒辨证属表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透邪。4.分别讲解三证感冒的症状特点,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法,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法,用银翘散加减;暑热感冒用清热祛湿解表法,新加香薷饮加减。并说明虚人感冒当扶正祛邪。5.简要介绍感冒的调护及进展。【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为主。2.结合临床见习。咳嗽【目的要求】1. 掌握名类咳嗽
5、的辨证施治.2. 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肺通气为主;内伤咳嗽治疗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养正。3. 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4【教学内容】1 介绍咳嗽的概念,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2.分析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内伤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3.讲诉咳嗽的辨治原则,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正。4.重点讲解咳嗽各临床分型的证治方药,外感
6、咳嗽:风寒袭肺证,用疏风散寒宣肺法,三拗汤、止嗽散加减;风热伤肺证,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法,方用桑菊饮加减;风燥伤肺证,用疏风清肺润燥法,桑杏汤加减;若属凉燥证,用温润法,杏苏散加减。内伤咳嗽:肝火犯肺证用平肝清肺降火法,方用泻白散、黛蛤散加减;痰湿蕴肺证,用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郁肺证,用清热化痰肃肺法,清金化痰汤加减;肺阴亏耗证,用滋阴润肺法,沙参麦冬汤加减。5.简介咳嗽的调摄护理。6.综述咳嗽的研究进展。【教学方法】1.以课堂教学为主。2.结合临床见习。3.典型病历开展课堂讨论。哮病【目的要求】1.掌握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哮病发作时区别寒痰、热痰;平
7、时着眼肺、脾、肾的具体辨证。2.熟悉哮病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而实多虚少,标实本虚。3.了解哮病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素,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5逆。【教学内容】1.介绍哮病的概念是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并得要交待哮与喘的区别与联系。2 指出哮病发病的内因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而诱发。3.说明哮病病因主要在肺而关系至脾肾;病理变化是内伏之痰为诱因所触发,以致气因痰阻,痰随气升,气道狭窄而致喘息哮鸣有声。4.讲诉哮病的辨证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发作时辨别寒证、热证及寒包火证;平时辨别肺、脾、肾三脏的亏虚。5.指出哮病以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说明发作时应祛邪利气。寒
8、证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法,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热证用清肺泄热,化痰平喘法,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平时宜分别调补阴阳,肺虚用玉屏风散、桂枝加黄芪汤;脾虚用六君子汤;肾虚用金匮肾气丸等。久病大发作时,上盛下虚者,可参阅“喘证”篇。6.简介哮病的调摄护理。7.综述哮病的研究进展。【教学方法】1.以课堂教学为主。2.结合临床及 CAI 课件。3.典型病例开展课堂讨论。喘证【目的要求】1. 掌握各类喘证的辨证施治。2. 熟悉实喘治疗以祛邪利气为主,虚喘治疗以培补摄纳为主,虚实夹杂者应祛邪扶正并举。63. 了解喘证有实喘、虚喘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关系肾脏。【教学内容】1.介绍喘证的概念,是指由
9、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疾患。 2.分析喘证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外感由六淫引起,内伤由饮食、情志、劳欲、久病引起。有邪者为实;无邪者属虚。实者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肺不主气,肾失摄纳。病位在肺肾,与肝、脾、心关系密切。3.讲述喘证的辨治原则,实喘其治在肺,法以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 以肾为主,法以培补摄纳。虚实夹杂者,祛邪与扶正并举。4.重点讲解喘证各临床分型的证治方药,实喘:风寒闭肺证,用宣肺散寒法,麻黄汤加减;表寒里热证,用宣肺泄热法,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遏肺证,用清泄痰热法,桑白皮汤
10、加减;痰浊阻肺证,用化痰降逆法,二陈汤合三子养亲加减。肝气乘肺证,用开郁降气平喘法,五磨饮子加减。水凌心肺证,用温阳利水,泻壅平喘法,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虚喘:肺气虚证,用补肺益气法,补肺汤合玉屏风散。肾气虚证,用补肾纳气法,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喘脱证,用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法,参附汤加减。5.简介喘证的调摄护理。6.综述喘证的研究进展。【教学方法】1.以课堂教学为主。2.结合临床见习。3.典型病例开展课堂讨论。肺痈【目的要求】 1. 掌握肺痈的治疗大法及各个阶段的具体治法。72. 熟悉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3. 了解肺痈的分期及临床特征。4. 重视溃脓期是病情的顺逆的转折点。【教学内
11、容】1.指出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疮的一种病证、属于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和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2.介绍肺痈的病因及病机。3.讲述肺痈属邪盛正实的一种病证、病程一般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治疗大法始终贯穿一个“清”字,初期,用疏散风热、清肺散邪、方用银翘散加减;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方用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用排脓解毒,方用加味桔梗汤加减;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方用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4.简介排脓解毒,不能早投补敛,以克留邪。5.简介肺痈转归预后及预防和护理措施。【教学方法】1.以课堂教学为主。2.开展课堂讨论。3.结合临床见习。肺痨
12、【目的要求】1. 掌握肺痨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2. 熟悉肺痨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火旺”以及气阴两虚、阴伤及阳的病理变化及其治疗原则。3. 了解肺痨的致病因素为一是瘵虫感染,一是正气虚弱,发病关键为“正虚” 。【教学内容】1.介绍肺痨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四大主证为特点。82.说明瘵虫感染与正气虚弱导致肺痨发病的机理,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并可导致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则阴伤及阳。3.治疗以补虚杀虫为原则、讲述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方用月华丸加减;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用保元汤加减;阴阳两虚:温补脾肾、
13、滋养精血方用补天大造丸加减,阴虚火旺、补益肺肾、滋阴降火,方用百合固金汤合秦芄鳖甲汤;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用保真汤加减;阴阳两虚:温补脾肾,滋养精血,方用补天大造丸加减。【教学方法】1.以课堂教学为主。2.结合临床见习。3.典型病例开展讨论。肺胀【目的要求】1. 掌握肺胀的辨证治疗原则以及各个证型的证治。2. 熟悉肺胀的临床表现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肾心等脏。3. 熟悉肺胀危重证候的处理。4. 了解肺胀的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形成的病因一是久病肺虚,二是感受外邪。【教学内容】1.介绍肺胀的临床表现,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面色紫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则喘脱等危重
14、证候。2.阐明本病辨证属标实本虚之证,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外寒里饮者:温肺散寒,涤痰降逆,方用小青龙汤加减;痰浊阻肺者,化痰降逆,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者: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用越婢加半夏汤;痰蒙神窍者:涤痰开窍,熄风,方用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肺肾气虚者: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用补虚汤合参蛤散,阳虚水泛者:温阳健脾,9化饮利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3.简介肺胀的转归预后及预防、护理措施。4.综述本病的治疗研究进展。【教学方法】1.以课堂教学为主2.综合临床见习3.典型病例讨论痰饮【目的要求】1. 掌握痰饮的分型及辨证论治。2. 熟悉痰饮的病因病机及痰饮的病理性
15、质及发生的病理基础。3. 了解痰饮的基本概念及四种饮证的概念、特点。 【教学内容】1.介绍四种饮证的基本概念、特点、并简要交待古代医家对痰饮的重要论述。2.指出痰饮的病因病机。3.说明痰饮的病理性质总属阳虚阴盛、病理基础是肺脾肾气化失调、阳气不足。4.说明痰饮病证的诊断并鉴别痰饮水湿5.指出痰饮的基本治疗宗旨“当以温药和之” 。6.讲解痰饮的分证论治(1)痰饮:饮停于胃者和中蠲饮,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饮邪化热者治以清热逐饮,用甘遂半夏汤加减;饮留于肠者:治以攻遂水饮用已椒苈黄丸加减。 (2)悬饮:邪犯胸肺,和解少阳,宣利枢机方用柴枳半夏汤加减、饮停胸胁者攻遂水饮方用十枣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气滞
16、络痹者,理气和络,方用香附旋覆花汤加减;阳虚内热者,治以滋阴清热,方用泻白散合沙参表冬汤。 (3)支饮: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4)溢饮:解表化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7.介绍痰饮的转归预后、预防及护理措施。108.简述痰饮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2.结合临床见习。3.开展典型病例讨论。心悸【目的要求】1. 掌握心悸的概念、诊断、辨证及治疗要点、各证候类型的临床表现、治法及常用方药加减。2. 熟悉心悸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及其主要病机类型。3. 了解心悸的基本概念、惊悸与怔忡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内容】1.介绍心悸的基本概念、惊悸与怔忡的区别与联系。2.讲述心悸的
17、证候特点、病因病机。3.说明心悸的诊断,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讲述心虚胆怯者,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加减;心脾两虚者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肝肾阴亏者滋阴补肾,养心安神,方用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心阴不振者,温补心阳,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水饮凌心者,振奋心阳,化气利水理气,方用苓桂术甘汤;血瘀气滞者,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用桃仁红花煎;痰浊阻滞者,理气化痰,宁心安神,方用导痰汤加减;邪毒犯心者,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方用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4.介绍心悸的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摄护理。【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2.结合临床见习,准确熟悉脉象,有条件可辅以声象资料。3.典型病例的讨论。心痛【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