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成员分赴东北稻区开展调研当前东北水稻长势情况 4 月至 6 月中旬,东北稻区基本气象要素对水稻生长不利。4 月上旬至 5 月上旬出现低温和多雨天气,育秧、插秧期推迟 710 天;5 月中下旬至 6 月中旬持续阴雨和低温寡照,致使秧苗生长缓慢,分蘖期延后。各地调查分析,6 月末水稻生育进程比正常年晚 35 天,部分地方达到 7 天以上;叶龄少0.51.0 叶,分蘖率低 10 个百分点左右。另外,由于阴雨天气较多,为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条件。当前东北水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育期延后,分蘖数量不足;二是生长量不够,有效分蘖少;三是病虫害发生早,冷害发生威胁大。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技
2、术意见水稻生长已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加强田间管理,以弥补前期生长不足,促进亩穗粒数增多、结实率提高和千粒重增加,有利于提高单产水平。一坚持湿润灌溉,增温促蘖护胎进入分蘖盛期以后,稻田水层管理应以浅为主,每次灌水水层达 3 厘米左右即可,待蒸发渗漏后,由浅变湿、变干后,再灌第二次水,如此反复。浅、湿、干间歇灌溉,能达到增温、受光、供氧作用,促进分蘖生长和提高根系活力。抽穗开花期保持 3 厘米以下浅水层,促进开花受精,提高结实率。盐碱地适当晚洒水,防止后期早衰。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地块,可不建立水层、保持湿润,以利改善土壤通透条件。二鉴于生育期推迟的现状,要以水调温,防范低温冷害。
3、如遇 17以下低温,一定要灌 1015 厘米水层,防止障碍性冷害发生。在井灌区应采取设晒水池、延长灌水渠、渠道覆膜等井水增温技术,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避免井水直接进田,延迟水稻生育。三分类追施穗肥,保穗增粒从幼穗分化至抽穗结束,水稻吸收氮素量较大,施穗肥能够促进枝梗和颖花数增多,达到穗大粒多的效果。但是基肥和分蘖肥是否充足,水稻前期生长基础差异和地域及品种的不同,在施穗肥的时间和数量要有所不同,应分类进行。1 黑龙江,施穗肥前增施接力肥,时期为 11 片叶品种,于 7 叶露尖,12 叶品种与 8 叶露尖,施用量为全年总施氮肥量的 10%20%,肥料品种为硫铵;穗肥在出现“拔节黄” ,即 1
4、1 片叶品种于 10.5 叶出现前,12 叶和 13 叶品种于 1112 叶出现时施用,氮肥量占全年总量的 20%,钾肥量占 50%。在吉林,每亩 5 公斤尿素分别于 7 月5 日和 7 月 15 日各施一半,前期施肥较多的推迟到 7 月 15 日每亩施 2.5 公斤尿素;超级稻于 7 月 5 日左右每亩追肥 5 公斤钾肥和 3公斤二铵。2 辽宁稻区,提倡穗肥两次施入:a 一次在抽穗前 20 天左右,b 一次在抽穗前 10 天左右,两次合计用氮量不超过总氮量的 30%。前期生长量不足、分蘖数欠缺的田块首次氮肥施用量占总氮量的 15%20%,同时施入占总钾量 50%的钾肥b 第二次氮肥施用量占总
5、氮量的 5%10%;前期生长过猛,封行过严的田块在抽穗前 10 天左右时施用,施用氮肥量占总氮量的15%左右和钾肥量占总钾量的 50%。c 粒肥: 粒肥一般掌握在抽穗前 5 天左右,按总氮量的 5%10%用保粒增重施用粒肥可提高光合速率,加快灌浆速度,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但必须是在出现缺肥现象时施用。叶浓绿、长势过旺的稻田追施粒肥容易引起贪青晚熟和引发穗茎稻瘟病的发生。因此,一定要考虑土壤条件、水稻长势和气候因素,慎重施用粒肥。 。四防治病虫害,重点预防稻瘟病根据当前水稻的长势和后期可能出现的不利气候条件,各地要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重点防治稻穗茎瘟、二化螟和稻水象甲。1.穗茎瘟。要保证喷施两次预防药剂,一次在水稻孕穗未破口期,一次齐穗扬花期,间隔 10 天左右,每亩用 20%三环唑 100克或 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 100 亳升或克温散 100 毫升,对水 5060 公斤于午后 4 点喷雾。2.二化螟。8 月初在二化螟二代卵孵化高峰期,每亩用 18%杀虫双水剂 200 克或 90%杀虫单 50 克对水 50 公斤喷雾或对水 100公斤泼浇。3.稻水象甲。8 月初防治新生代成虫,每亩用稻丰乐 50 毫升或地虫克星 50 毫升,对水 50 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