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麦中后期管理小麦生长后期指从抽穗到成熟,包括抽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历时约 40 天左右,占全生育期的 1/6 左右,是产量形成的最后时期,直接影响到收成的高低。但此期常有高温、干旱、风、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并且还经常发生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粘虫、蚜虫等病虫,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因此,必须克服松懈侥幸心理,坚持不懈,继续加强管理,达到粒多粒饱,丰产丰收。一、主攻目标养根护叶,保持根的活力,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协调碳氮营养,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与积累,防止早衰和青干,最大限度地将储存的养分转运到籽粒中去,实现粒多粒饱。二、管理措施1、适时早浇灌浆水小麦生长后期耗水量一
2、般占到总耗水量的 1/3 以上,每亩日耗水量达 1 立方米左右。适宜的土壤水分能保证植株生育后期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这一时期,即使短时间缺水,也会造成叶片暂时凋萎,光合强度迅速下降,呼吸作用上升,消耗已合成的有机物质。浇水时间:在开花后 15 天左右。浇水注意事项:关注天气预报,大风不浇,微风细浇,无风抢浇,禁止大水漫灌,防止小麦倒伏。2、根外追肥对生长正常的麦田,每亩叶面喷施 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50 公斤;对于旗叶叶色变淡、呈现早衰的麦田,加喷 12%的尿素溶液。3、防治病虫害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及时进行防治。对于白粉病、锈病,可用 12.5%禾果利、15%粉锈宁、20%三唑酮等进
3、行防治。对于蚜虫,可用 10%吡虫啉等进行防治。对于粘虫,可用 4.5%氯氰菊酯等进行防治。对于赤霉病,采取“准备在先,防治在天”的原则,一般当小麦扬花株率达到 10%以上,气温高于 15 ,气象预报连续 3 天有雨,或在 10 天内有 5 天以上的降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雾,就开始喷药防治,对重病区,隔 7 天左右再打一次药。喷药时将喷雾器头对准麦穗进行侧喷。可选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 75150 克。无论防病、治虫还是喷叶面肥,用水量一定要足,每亩5060 公斤为宜,药(肥)液要喷均匀。如果病、虫同时发生,可将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同时喷,各用各量,现喷现配,二次稀释。4、适时收获人工收获在小麦蜡熟中后期。机械收获在小麦完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