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 第五章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第六章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第七章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第八章土地供给量预测第九章土地需求量预测第十章 土地利用结构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布局第十二章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论证,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第一节、概念和特性 第二节、目标和任务 第三节、内容和成果 第四节、规划准备,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和特性,一、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各类用地的规模(各部门、各产业、各单位用地) 2.各类用地的布局(时间上、空间上选择区位)二、特性1、整体性规划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2、长期性规划期限一般在10年或10年以上3、战略性总供给与总需求,结构与布局4、控制性纵向控制(下一级规划),横向控制(各部 门用地),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王万茂把其归纳整理为以下三种观点: 1、认为土地规划应当解决土地利用和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全部问题,其依据是土地利用是整个生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利用密不可分,在进行土地规划的同时必须制定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其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利用的规划。持这种意见者认为,土地
3、规划实质上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全面经济规划。,2、认为土地规划应当解决有关土地利用的全部规划问题,土地规划既应解决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组织,也应制定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规划。持这种意见者认为,土地规划就称作土地利用规划。 3、认为土地规划主要是解决在空间上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仅与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其他措施和整个生产组织措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可相互替代。持这种意见者认为,土地规划是在空间上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措施。,笔者认为土地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有一定差异,但两者之间内涵大体一致。总之,可对土地利用规划概括如下: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内,根据国民经
4、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需要,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 土地利用规划最终是通过土地配置来实现的,而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构成土地资源配置的四项要素,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必须研究这四项要素之间的关系,合理组织搭配才能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一、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现状与发展,日本人多地少,日本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国土资源管理与利用工作。日本国土规划包括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基本规划、部门土地利用规划等。其自上而下分为全国国土利用规划、都道府县国土利用规划和市町村国土利用规划三级。 英国土地虽然绝大部分私有,但国家颁布一系列法律,对土
5、地开发利用作出限制和调整 。发展规划对未来20年内土地开发利用的战略方向和重大方案加以描述规定,报请中央政府负责区域规划的环境事务大臣审查批准后实施,每5年进行一次修订。任何人从事土地开发,必须经郡或郡级市议会审查批准,取得“规划许可证”。,美国的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为内政部,主要内设机构有土地管理局 、矿务局 、地质勘探局 、水利政策局 。美国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其社会经济规划中最重要的规划,它有两种形式,即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其土地利用规划包括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三个步骤 。 德国自1965年就成立联邦区域整治委员会,以制度形式要求进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在德国并没有一部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法
6、,只有一部统一的联邦建筑法。德国与土地利用规划有关的规划还有空间计划和国土规划。其空间计划体系由联邦一级的国土建设计划;州一级的州发展计划;全国分成若干个大范围地区的区域计划;各市镇村一级的城市建设管理计划。其国土规划体系一般与行政体系相一致,自上而下分为联邦、州、管理区和县四级。,二、国内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与发展,1、土地规划阶段:1954-1980年 土地规划在我国多年实践表明,它在国营农场地址选择、场部、道路、水利渠系等配置以及地块设计等方面起了一定或者说较好的作用,在巩固人民公社,促进农业的生产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在集体所有制农业企业,土地规划的实际收效甚微。 2、农业土地利用
7、总体规划阶段:1981-1986年,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阶段:1986-199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7号文件,宣布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同年6月25日国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4、多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阶段:1995年开始至今。 普遍接受的观点为:持续土地利用是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维持或提高土地生产力而又不致使土地退化的能力。,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一、目标 通过规划期望达到的目的,一般来讲这些规划应当量化指标,如2010年耕地保有量在19.24亿亩,林地面积为37.46亿亩,牧草地面积为40.30亿亩,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307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9%,土地开发利用率为75%
8、等。二、任务 1.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劳力、资金、土地),重点项目用地的合理布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依据批准的规划,监督各部门的土地利用,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成果,一、内容 一般来讲,应包括下列内容(或规划项目)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2.土地供给量预测 3.土地需求量预测 4.土地利用宏观研究(目标、任务) 5.土地利用结构 6.土地利用布局(地域分区、用途分区) 7.规划论证和实施措施,二、成果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提交下列成果: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
9、19972010) 2.土地利用专项研究报告 3.土地利用现状图(1997)1:10万(市级)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0)1:10万(市级) 5.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2010)1:10万(市级) 6.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2010)1:10万(市级),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目标确定二、南京市城镇存量土地利用研究三、南京市土地供需预测和用地配置研究四、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研究五、南京市土地利用分区研究六、南京市蔬菜基地规划与管理研究,南京市土地利用专题研究,第四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准备,一、 规划编制技术方案与程序二、 基础资料收集与调查三、基础资料整理与分析,一、 土地利用总体规
10、划编制方案与程序 1、规划编制技术方案 2、规划编制程序,1、规划编制技术方案 应包括下列内容: (1)规划目的 (6)规划内容 (2)指导思想 (7)规划方法 (3)规划原则 (8)进度安排 (4)规划期限 (9)规划成果 (5)规划目标,一、规划目的解决土地供需总量综合平衡,保护粮食安全用地,保障经济发展用地,保持生态环境用地。,二、指导思想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根本出发点,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11、三)规划原则1.坚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原则。2.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以节约为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3.坚持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的原则。4.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5.坚持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的原则。,(四)规划期限2006年为规划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五)规划目标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具体目标为,保有足够数量、质量的耕地;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经济发展所需建设用地,最终使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整体最优(满意)的目标。,(六)规划内容1上一
12、轮规划后评价(目标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守法评价)。2综合评价土地利用条件(自然条件、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产业政策、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对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影响,客观评价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数量、质量、开发程度、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益的分析评价)。4.土地利用供需预测(土地供给预测、土地需求预测、城乡土地利用潜力)。5.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明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制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6.拟订规划供选方案(依据战略目标,拟订高、中、低投入,高、中、低产出供选方案)。7.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不同模
13、型参数值求解、不同程度满足规划目标的规划供选方案)。8.土地利用时空配置(各部门用地、各产业用地、各项目用地的区位选择,达到时空配置优化的目的)。9.规划方案可行性论证(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10.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评价和效益分析)。11.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快策、不确定型决策)。12.规划实施计划和措施(年度实施计划、动态监测、规划后评价、政策和制度保障)。,(七)规划方法1.搞好基础调查(收集相关规划资料和图件、核实土地面积数据、摸清土地质量状况、编绘具有现势性的规划底图)2.加强专题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土地利用
14、结构优化方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3.开展多方案比较(结构方案、分区方案、评价方案、目标层次、弹性和动态方案),4.采用多种方法(传统方法、现代方法和前沿方法以及多种规划方法的综合运用:定额法、系数法、目标推算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经济计量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灰色预测法、模糊预测方法,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法、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多目标遗传法等)5.搞好协调衔接(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省市县级规划、土地规划与相关规划)6.实行民主化决策(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听取意见、强化论证)7.突出创新意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吸取和借鉴相关规划编制经验、注重政策和制度创新)
15、,(八)进度安排规划编制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九)规划成果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3.土地利用现状图(2004)(1:10万);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20)(1:10万);5.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图(1:5万);6.专题研究报告;7.相关专题研究图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主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主件包括: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说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是用来组织规划实施,指导土地合理利用的决策性文件,不能写成工作报告和总
16、结,更不能写成技术报告。一般来讲,规划(送审稿)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在正文之前,可有一个简单的导言,介绍规划的目的、规划期限和编制规划的法律依据。,全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在其上一级行政单位中,本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中所处的地位。这部分文字要简练,字数一般超过300字,只介绍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经济内容。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主要简述全区各类土地的数量、利用程度及分布状况,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全局性的,需通过规划解决的),及土地利用的潜力。 (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专题综合而来)。 土地利用长远目标和基本方针 主要叙述针对土地利用上的问题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增长需要所确定的土地利用
17、长远目标,即规划末期在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利用率和开发、保护、整治、综合数量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指标。有条件的可以提出更远一些时间的展望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应遵循的土地利用方针。,表X 各类用地指标平衡表 (xxxx年xxxx年 单位:公顷),土地利用调整指标主要叙述从规划基期到规划末期,各项利用指标增减变化,全区用地结构的变化,以及各类用地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来源、去向)。在以文字进行分类叙述的同时,应把用地指标调整的结果集中在一张用地指标平衡表上,使之一目了然。,用地分区 主要叙述全区划分的用地区类型,各个用地区的主要用途、总面积、分布、以及合理利用各区土地的原则,规定保护管理和限制不
18、合理开发、转用等方面的措施。(整体内容从“土地利用分区”专题研究概括而来)。当前强调土地用途分区及用途管制 。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主要说明在规划的批准后,采用哪些政策和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加以实施。,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说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的一种文件,要求其文字准确、简练。 为了便于政府的审议通过和上级政府的审批以及批准后实施,需要有一个说明,对所制定规划作必要的解释和补充说明。 规划(送审稿)说明,是与规划(送审稿)同时上报上级政府的文件,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一)规划编制的简要过程 准备阶段(领导小组、规划技术指导小组、规划班子)调查研究分别进行有关专题、部门规划编制规
19、划阶段(总体规划)提交评审阶段。(二)规划的目的、原则依据和方法(三)规划中的若干具体问题: 1.基础数据来源:包括土地利用状况、人口、自然及经济等内容。土地利用状况也是最主要的基础数据。 2.部门用地的协调与平衡:协调情况、满足程度、接受程度。 3.不同供选方案的评价和选择:通常在编制规划过程中需要提交2-3个供选方案,供规划领导小组审议。要说明各供选方案需要具备的条件,对比各自的利弊,以及最后选定某个方案的理由。 4.规划的可行性。 5.规划实施的效益估计。,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是规划不可少的主要成果之一。 可利用已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经过修改的分幅图和全县汇总图),
20、编制规划底图和规划成果图。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万-1:1.5万,成果图比例尺一般为1:2.5-1:10万。,规划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为:(以县级为例)(1)县、乡行政界和土地所有(使用)权界线,一般用黑线形符号表示; (2)各种用地区有两种表示方法可供选择: 一种是不同颜色的线形符号表示用地区界线,二是用不同底色表示用地地区的范围,一级区与二级区可用线形符号与底色两者并用的表示方法,以示区别; (3)重点建设项目,如需要表示其概略位置和范围的,可用颜色鲜明的象形符号,示意性地表示其位置。如飞机场,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的城乡居民点、交通网、灌溉渠系、地类界线,以及地
21、形图上的等高线等内容,应概括需要和保持图面协调、清晰的要求,有选择地编入规划图。 (5)县、乡两级规划同步进行的,还要以乡(镇)为单位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但不需要报上级审批。,四、土地利用现状图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未能全面反映规划基期土地利用现状内容的情况下,应把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规划的主件之一,随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主件一起报上级政府,作为对照审核规划内容的依据。 有关规划成果主件范例见“实习指导书”P9-73。,第二节 规划成果附件及其它,一、规划成果的附件 (一)专题研究 1.专题研究报告 如土地利用现状,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土地需求量预测研究;土地利用分区研究;土地环境
22、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研究;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等。 2.有关图件 主要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图。该图件主要表示土地适宜性分类、等级等内容。图件的比例尺,应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一致。,(二)部门用地规划 部门用地规划主要有: 农业用地规划(种植业用地规划,林业用地规划,畜牧业用地规划); 工矿业及居民点(城镇)用地规划; 交通用地规划; 水利建设及水产用地规划等。,二、规划工作总结 工作报告 规划的组织领导、参加人员;规划编制过程、时间;规划内容和方法;完成的主要成果;解决规划出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和经验;工作中的不足及改进意见。,技术报告 编制规划所选择的工作方案及技术路线的阐
23、述;专题研究和编制规划技术方法的选择,及其效果与质量论证;技术上有所创新的,要总结试验效果,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水平进行比较;经验、体会与建议等。,三、规划的有关资料整理 包括规划过程中收集的各种文字和图件资料,以及为开展规划工作而形成的有关文件、方案、计划和编制规划过程中的各种文稿、草图等,一律要按照技术挡案管理的要求,分类整理,编写目录,并装订成册。,第三节 规划成果验收(略),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举例,根据工作需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专项规划。如:开发区用地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大型水库淹没区的移民安置规划等内容。以开发区用地规划简要叙述之 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统计,1992年全国共有
24、开发区2700个,总面积约150万公顷。这些开发区大多建在平地、好地上,而且大部分未能开发,造成大量耕地荒废。1992年后,又有大量开发区兴建,造成了严重不良后果。之所以形成目前现状,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耕地的合理规划利用未跟上,即规划滞后。,一、开发区的含义和类型含义开发区是指在城市政府管辖下,有明确的地域界限,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比较集中地兴办“三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地域。其总目标是:开展对外经济条件合作和技术交流,兴办新产业,开发新技术,增加出口创汇,培养人才,促进本市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类型 按职能:(1)出口加工区:多设在港口,着重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加工业。(2)旅游开发区;
25、(3)商品开发区;(4)综合型开发区:工贸型、科工型、科工贸游型等。按资金来源:国家推动型、外贸主办型、地方自办型三种。按开发度:自由港与保税区,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一般开发区等层次。按审批及政策角度: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等几个层次。按高新技术含量:高新技术型,适用与一般技术型。,二、开发区规模 我国现有开发区面积多偏大。专家建议合理的开发区规模应为1-3平方公里,发展不超过5平方公里。 表 部分国内外开发区用地规模 台湾高雄 0.66 泰国叨甲 1.60 上海闵行 2.10 台湾南樟 1.08 大 连 20.00 宁 波 10.00 台湾台中 0.23 天 津 33.00 福 州 23.0
26、0 新加坡肯特 1.25 青 岛 15.00 广 州 17.0 南朝鲜马山 0.95 南 通 4.60 港 江 14.00 杭州线江 70.00,三、开发区选址选址条件 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它是吸引外资投资的重要条件。主要是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生活居住及环境质量条件。开发区所处城市在区域上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前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要依托所处的城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选址不能远离所在城市。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适宜建设的土地条件。如临江靠海,依山傍水等。选址模式独立式:离主城区较远,呈独立状。多为综合性开发区,有一定规模。边缘生长式:在主城边缘,有依靠,在功能单一,规模较小时能正常、高效运
27、转,开发成本少,周期较短。子城扩展式:开发区位于附近的子城处。(温江跑马场、南充大都会等)。,四、开发区配置 开发区用地配置形态开发区用地形态:可有块状、环带状、带状组团及自由组团等多种形式。块状:呈集中连片的块状。环带状:绕山或绕河呈环带状。带状组团:分期开发的几片地带呈带状组合在一起。开发区边境若与城区相接,为联系方便,多将开发区的长边与城区相接,然后沿着长边分期开发。开发区四周最好有明确标志,可以以铁路、公路、河流等为界。 开发区用地布局 开发区应着重安排好以下用地:1.工业科研用地。其位置应选在对外交通方便,工程与水文地质好,处于开发区下风、下游地段,其布局应集中连片,成组成团,科研和
28、辅助生产用地分片成块集中。2.生活居住用地。其位置应选在与工业科研用地隔离或相邻、向山向水且建设条件较好的地段,其布局应集中成坊,且宜与工业用地长边相接。3.公共福利设施用地。应选在交通方便、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其布置上,属全区性的与成街成坊(小街巷)相结合,属片区性的成坊为主,二表均宜与绿地相结合。,内容(选择下列其中至少一项内容) 1.任选一级行政单位,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研究 2.任选一级行政单位,开展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3.任选一级行政单位,进行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城市及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4.改写任任选一级行政单位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提供对照)改写:根据所学知识
29、和新见解对原稿修改、重组),5.改写名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按送审稿格式改写,参考实验实习指导) 6. 改写任选一级行政单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说明(提供对照)7. 改写任选一级行政单位种植也用地规划或林业规划或城镇及工矿用地规划或水利建设规划。(均需提供原稿件)8. 任选一级行政单位对其现有的开发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理规划,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实习)9. 浅析我国县级土地利用分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0.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回顾及思考(特点,利与弊,今后怎么办?),要求 1.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不抄袭,但可参考借鉴别人资料。 2.字数不少于3000,要求
30、有血有肉,不说空话、套话。 3.报告内容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平时成绩占30%。有关事项 1.实习时间: 2.交报告时间: 3.实习费用:,2、规划编制程序(1)准备工作阶段:(3)规划编制阶段:(3)规划实施阶段:,1.组织准备(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组)2.制定工作计划(组织领导、日程安排、工作分工)3.制定技术方案(规划目的、原则、期限、目标、内容 方法、程序、进度安排)4.收集基础资料(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相关规划 图件资料等),1.上一轮规划后评价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4.规划基础数据预测5.土地供给量预测6.土地需求量预测7.土地利用结构优化8.土地利用
31、布局9.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10.规划方案比较和论证,1.规划投资预算2.规划实施年度计划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4.土地利用跟踪管理(调整、完善),二、 基础资料收集与调查1、基础资料收集(1)土地数量统计资料 具有现势性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2002年)包括:分行政区划单位(市、县、乡)土地总面积和2、3级分类用地面积数据。 相应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10,1:5万,1:1万) 近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土地统计年报和土地统计台帐(小斑卡)(2)土地质量统计资料 土地适宜性评价资料及图件 土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资料及图件 不同地形和坡度下耕地分布状况和图件
32、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资料和图件 农用地定级估价资料和图件,(3)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文本和说明 土地利用现状图(1997)(1:10万市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0) (1:10万市级)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报告和相应图件(4)相关规划的资料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文本和图件(土地局) 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和图件(规划局)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和图件(规划局) 农业发展规划文本和图件(农业局) 林业发展规划文本和图件(林业局) 交通运输规划文本和图件(交通局) 水利规划文本和图件(水利局) 风景旅游规划文本和图件(旅游局) 生态保护建设规划文本和图件(环保局)
33、 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和图件(土地局、地调局) 环境质量报告(环保局),(5)自然条件资料 土壤调查及土壤图(农业局) 地形调查及地形图(测绘局) 水文、水文地质调查及图件(水文站、地调局) 水土流失调查及图件(农业局) 气象资料(降水、气温、风向、风速、生长期、日照、无霜期、灾害性天气如干旱、干热风、霜冻、台风、冰雹)(气象站)(6)社会经济资料 人口资料(总人口、总户数、总劳力、户均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男女性别比、年龄构成、职业构成)(计生委) 经济统计资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收入与支出,外商投资,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
34、邮电通讯业、国内商业、对外贸易、旅游业、金融业、教育、人民生活、工资、卫生和市政建设)(统计局) 经济地理和交通资料(公路、水运、空运等货运量、结构、运输站点、交通线密度),2、野外实地调查 当缺乏现势性强的土地面积统计资料时,需在野外实地进行修测补测土地利用现状图(变更调查);已完成变更调查时,应去野外实地考察当地地形和地物状况,增进对规划地区的了解。,接图表,地形图编号,不同时点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版图2-2 1994年西矿区分类前TM图像,版图2-5 1994年西矿区分类结果图像,版图2-3 2000年西矿区分类前TM图像,版图2-6 2000年西矿区分类结果图像,图35 航片37,图3-
35、6 航片38,图37 航片39,1.比较法,地形图野外修补测方法,2.截距法,3.距离交会法,水土流失,砂仁,基础资料整理方法有常规统计方法、劳伦斯曲线和吉尼 系数等方法。1.土地统计资料整理 内容包括对原始资料的审核和订正,资料分组,汇总加工和绘制图表。 我国耕地面积: 农业部数据20.95亿亩(19969.0万公顷) 国土资源部数据19.5亿亩(13003.9万公顷) 国家统计局14.4亿亩(9567.4万公顷),三、基础资料整理与分析,1.现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984)(2)城镇用地分类(1989)(3)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1)(4)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时期
36、适用)(2002),(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984)一级类有8个,二级类共计46个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如下: 1 耕地 11灌溉水田/12望天田/13水浇地/14旱地/15菜地 2 园地21果园/22桑园/23茶园/24橡胶园/25其它园地 3 林地31有林地/32灌木林/33疏林地/34未成林造林地/35迹地/36苗圃 4 牧草地41天然草地/42改良草地/43人工草地,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51城镇/52农村居民点/53独立工矿用地/54盐田 /55特殊用地 6 交通用地61 铁路/62公路/63农村道路/64民用机场 港口 /65码 头 7 水域 7l河流水面/72湖泊水面/73
37、水库水面/74坑塘水面/ 75苇地/76滩涂/77沟渠/78水工建筑物/79冰川及永 久积雪 8 未利用土地81荒草地/82盐碱地/83沼泽地/84沙地/85裸土地/86裸岩石砾地/87田坎/88其他,(二)城镇土地分类 (1989) 共有10个一级类和24个二级类构成一级类分类如下: 10 商业金融用地 20 工业、仓储用地 30 市政用地 40 公共建筑用地 50 住宅用地 60 交通用地 70 特殊用途 80 水域用地 90 农用地 00 其他用地,(三)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1) 实行三级分类,有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和71个三级类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1 农用地 11耕地 12
38、园地 13林地 14牧草地 15其他农用地2 建设用地 21商业用地 22工矿仓储用地 23公用设施用地 24公共建筑用地 25住宅用地 26交通运输用地 27水利设施用地 28特殊用地3 未利用地 31未利用土地 32其他,(四)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时期)(2002)1、农用地11.耕地12.园地13.林地14.牧草地15.其它农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2、建设用地,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1.城市202.建制镇203.农村居民点204.独立工矿用地205.盐田206.特殊用地,26.交通运输用地 261.铁路用地262.公路用地263.民用机场264.管道运输
39、用地27.水利设施用地271.水库水面272.水工建筑用地,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 311.荒草地312.盐碱地313.沼泽地314.沙地315.裸土地316.裸岩石砾地317.其它,32.其它土地321.河流水面322.湖泊水面323.苇地324.滩涂325.冰川及永久积雪,2.资料统计分组分组时首先要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然后绘制统计表格进行分组。 全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一般定为510个),组限是指一个组的数量界限,分上线和下线,每个组中最大数值叫上限,最小数值称为下限。按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进行统计。,根据20年某市建设用地增量数据进行统计分组 某市历年建设用地增量分组,总标题,
40、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主词栏,宾词栏,说明:(1)按上组线不在内的原则(2)说明每年增加建设用地为100-200公顷居多,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整理1.计算城市化水平、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 2.绘制我国1949-1996耕地、人口、粮食、人均耕地、人均粮食动态变化曲线,我国19491996年间人口、耕地、粮食动态变化曲线 Popul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curve,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三、自然因素资料整理(一)风象资料整理绘制风向频率玫瑰图 某市风向频率资料,风向频率资料整理,(二) 降水量资料整理计算年际降水量差异系数、典型年降水量,某市1987-2003
41、年降水资料,某市降水量频率和变异系数计算表,x,=,频率计算公式:,式中:p频率(%); m数列中某一数值的序号; n数列总项数,重现期计算公式,频率和重现期的关系,式中:p(%)频率; T重现期,标准差计算公式,式中:标准差 N序列中总项数 x某一年的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x,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计算公式,根据上列计算结果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 确定灌溉保证率为50%的典型年的降水量2.某市否需要建设水利设施,四、劳伦斯曲线分析方法 用于测度土地现象在地区上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其方法是把土地现象实地的地区数据累积频率分布曲线与标准分布曲线进行对比,研究两条曲线之间的差异,以达到研究土地现象
42、的目的。 劳伦斯曲线为美国统计学家劳伦斯于20世纪20年代发表了研究集中化的统计方法,提出了用累积频数分析研究问题的曲线。如研究两地耕地使用集中化程度分析。,乙地区作物播种面积累计分布的劳伦斯曲线对于均匀分布直线的偏离大于甲地。 偏宽程度越大,说明耕地使用集中于少数几种作物品种。当分布曲线为A-B-C时说明该地区的耕地只用于种植一种作物,耕地使用绝对集中。 偏宽程度越小,说明耕地使用越均匀,当劳伦斯曲线与均匀分布曲线重合时,说明耕地均匀分布于各种作物中。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相同,为绝对分散型的用地结构。,采取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该方法的实质将均匀分布直线下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S部分)去除劳伦斯曲线与均匀分布直线之间的面积(如图S甲或S乙部分),其比值称劳伦斯系数。 曲线下的面积可用方格法或求积代法量算求出,直角三角形面积可用公式法来得,如图中S的面积为 S= 2020=200 S甲面积量算结果S甲=103 S乙面积量算结果S乙=132 甲地耕地使用集中化的劳伦斯系数为 乙地耕地使用集中化的劳伦斯系数为 计算结果表明乙地耕地集中化程度为0.660,甲地区为0.515,所以乙地区较甲地集中。 集中化劳伦斯系数越接近1,耕地使用越集中,集中化劳伦斯系数越接近于0,耕地使用越,越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