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第一部分食用菌栽培的原理及发展状况一、 食用菌栽培的原理及意义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生物约有 200 多万种 它们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这些生物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动物、 植物及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 还包括简单的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 , 没有叶绿体 ,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质为生是异养生物。真菌的营养器官为分枝的丝状体 , 能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些大型真菌可形成子实体 , 俗称菇或草
2、, 有的地方根据它们对人类的作用、 可分为食用菌、 药用菌和毒菌等。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 , 可食部分是它们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 , 如平菇、 金针菇、双抱菇、 香菇、 草菇、 猴头、 银耳、 黑木耳等。中国已查明并记录报导的食用苗约有 360 多种 , 其中只有 10余种现在能够人工栽培。食用菌大多是腐生性真菌 , 生活在死亡的植物体或有机质上 , 分解利用其中的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本质素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副产品 , 如棉籽壳、 锯木后、 麦秸、 稻草、玉米芯、 玉米秸、 花生壳、 棉柴杆、 甘蔗渣、 甜菜渣及粪便等 , 都含有上述有机物质 , 这些有机物很难直接被
3、人利用 , 往往大量堆积腐烂或挠持。近些年来 ,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大大提高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经过人工培养和改造已经能将这些价值很低、难以直接利用的有机养分 , 转变为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食品。二、 食用菌栽培的营养价值及社会效益食用菌是一种味道鲜美, 口感脆嫩 , 营养丰富并兼具食疗价值的天然食品。其食用部分是具有产孢结构的子实体。食用菌中除去7292的水分外 , 在剩下的干物质中, 有 90 97是有机物。据报道, 在 112 种食用苗的干物质中平均含蛋白质25 , 脂质 8,糖类 60 (其中糖 52 , 纤维 8 ), 灰分 7。另外 ,
4、 还有较多的核酸和多种维生素 , 包括维生素 B1(硫胺素 )、 维生素 B2 (核黄素 )、维生亲 B 5(姻酸 )、 维生柬 C (抗坏血酸 )和维生亲 D2(麦角固酵 )等。构成食用菌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齐全。 其中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141。食用菌所含的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食用菌脂肪主要是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食用菌中的麦角固酵是维生素D 的前体物质 , 经紫外线照射后 , 即变成维生素D。在食用菌的糖类中, 含有丰富的糖原(肝糖 )和真菌甲壳索 (几丁质 )。后者是一种很好的食物性纤维(膳食纤维 ), 它能帮助胃肠蠕动 , 预防便秘。同
5、时 , 食物性 (膳食 )纤维还能吸附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 , 并经过肠道排出体外 , 有益于健康。食用菌灰分中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矿物元素 , 其中钾、 磷的含量最高,其次是钙和铁 , 而钠的含量比较少。 食用菌矿物质中丰富的钾对调节人体体液 , 维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用菌中所含的钙、确、 铁矿物质 , 有利子人体成骨造血。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食用菌栽培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已认识到 , 具有真核的多细胞的 ”菌物界 ”,其降解并吸收有机物的能力强 , 生氏发育的速度快 , 在物质转化中有很大的优势因此 , 菌物生产、 植物
6、生产和动物生产 : 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 而且菌物生产在三者中起着综合利用的纽带作用。因此 , 在农业生态系中是深受人们重视的一环。另外 , 食用菌资源丰富, 栽培技术易学易懂, 生产设备可繁可简,生产规模大小皆宜。 栽培食用菌不但适于 ”老、 少、 边”山区人民作为脱贫致富的一项技术 , 也能够作为乡镇企一项重要的产业。中国劳动力资源充裕 , 秸秆资源丰富 , 因而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但能够供应国内人民所需 , 拓展就业渠道 , 而且能够作为名优特产向国外出口创汇。为改进人们的膳食结构、 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做贡献。因此 , 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都是值得重视并加强开发的。第二部分食
7、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实验一食用菌母种的制作技术【实验目的 】1、 学习食用菌母种制作原理2、 学习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技术【方法步骤 】一、 选择菌种1试管种的选择香菇试管种应菌丝洁白, 粗壮 , 整齐 , 菌苔表面平整 , 无或有少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量水珠 , 菌龄 25-30 天; 金针菇试管种应菌丝白色, 平伏 , 浓密 , 无或有少量粉孢子, 菌龄 2227 天。2原种的选择瓶装香菇原种应菌丝洁白, 密集 , 尖端整齐 , 绒毛菌丝旺盛 , 菌龄 3035 天 ; 瓶装金针菇原种应菌丝密集 , 尖端整齐 , 有或无气生菌丝 , 无或有少量粉孢子 ,
8、 菌龄 25 30 天。二、 选择季节和处理场所为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 应避开湿润多雨的季节 , 秋后则较为理想。场所应选择环境洁净、 空气清新、 地势高燥、 远离畜禽栏舍的房舍较为理想。三、 菌种培养将上述长满菌丝的 4 支试管种、 4 瓶原种移至子实体发生较适温度 (香菇 12 18 ; 金针菇 815 )和明亮的漫射光下 , 促进原基、 菌蕾和子实体的发生。选取先生成子 实体的 2 支试管种和 2瓶原种备用。四、 准备培养基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10 支。配方 : 胡萝卜 100 克 , 葡萄糖 20克 , 琼脂 20 克 , 水 1000 克。制作方法 ; 按配方正确称取各种营养物质 ,
9、 将胡萝卜、 去皮、切片 , 加水为料的 5 倍, 文火煮沸 30 分钟 , 用 4 层纱布过滤取汁。加入其它营养物质 , 补水至 1000 毫升。加入团砗的琼脂 , 文火煮沸 , 搅拌至溶解。 将培养基趁热装入试管 , 装入量为试管长度的 1 5,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加棉塞后用牛皮纸包扎, 常规灭菌 , 摆成试管斜面。五、 消毒接种箱将上述培养基10 支、 试管种 2 支或原种2 瓶 , 酒精灯及接种工具放人接种箱, 按每立方米空间10 毫升甲醛溶液与等量或半量的高锰酸钾熏蒸消毒1 小时 , 或用 ”雾消灵 ”,按每立方米3 克, 点燃熏蒸消毒半小时
10、。六、 接种、培养1在无菌条件下, 于酒精灯火焰上操作。打开试管棉塞 , 用接种刀挑取子实体内少许组织, 移接至试管培养基斜面中央, 每支试管种接5 支试管斜面。经适温(1820 )培养 23 周 , 即得到纯菌丝母种。2在无菌条件下, 于酒精灯火焰上操作。打开原种牛皮纸 , 用接种刀挑取子实体内少许组织 , 移接至试管培养基斜面中央 , 每瓶原种接 5 支试管斜面。经适温 (1820 ) 培养 23 周 , 即得到纯菌丝母种。七、 出菇试验这是检验制作的母种达标与否的方法, 在菌株用于生产前必须作出菇试验。 可采用瓶 (袋)栽培的方法 , 在常规栽培菌种时, 同时试栽培 20 50 瓶(袋)
11、新制菌种作为对照, 如出菇期、出菇数量、菇形大小、肉质厚薄、 菌柄长短及菌盖颜色等相比较无多大差异,所制母种即可作为生产用种。【实验思考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1、制作母菌时应如何防止污染, 特别应注意的问题有那些?2、 查阅当前流行菌母种的制作的培养基的配方, 并指出它们在应用时的优缺点。实验二食用菌原种的制作技术【实验目的 】1、 学习食用菌原种制作原理2、 学习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技术【方法步骤 】采用稻草、 棉籽壳、 杂木屑三种原料为主制作培养基和用麦粒制作培养基。试验证明 , 鸡腿菇的菌丝在这几种培养基上都能够正常生长 , 但在以麦粒和棉籽壳为主
12、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各种原种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1)稻草培养基稻草 (切段或粉碎 )60%、 麸皮 25%、 玉米粉 8%、复合肥 5%、 糖 1%、 石灰 1%。(2)棉籽壳培养基 A 棉籽壳 90%、 麸皮 4.5%、 玉米粉 4.5%、石灰 1%。(3)棉籽壳培养基 B 棉籽壳 87.5%、 麸皮 10%、 尿素 0.5%、 石灰2%。(4)棉籽壳培养基 C 棉籽壳 78%、 麸皮 10%、 玉米粉 5%、 复合肥 5%、 糖 1%、 石膏 1%、 维生素 B1 微量。(5)木屑培养基杂木屑 75%、 麸皮 15%、 玉米粉 8%、 糖 1%、石膏粉 1%、 维生素 B1 微量。 (6
13、)麦粒培养基麦粒加水 , 浸泡 10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5 小时 , 加 1%石灰粉煮沸30 分钟 (至无白心 , 而皮不破 ), 稍晾后装瓶。以上培养基的含水量均控制在 60% 65%, 所有培养基均保持自然 pH 值, 按常规方法装瓶 , 塞棉塞 , 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后 , 在无菌箱或无菌室中无菌操作接入母种 , 置于 24 26的温室或温箱中培养。经 30 35 天鸡腿菇菌丝就能够长满全瓶。除固体菌种外 , 鸡腿菇的原种也能够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 制成液体原种。在各母种培养基配方中取消琼脂 , 即可作为液体培养基配方。腿菇菌种的好坏对子实体的产量影响甚大, 应加以注意。 菌株不同 , 菌丝的形态也不完全一样。有的菌株起初是线状的 , 后来逐渐产生气生菌丝 ; 有的菌株起初是棉絮状 , 后来逐渐变成线状 , 色泽为白色或灰白色。好的菌种利用培养料的能力强 , 菌丝生长较快。【实验思考】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验分析 , 试比较不同实用菌原种制作时方法的差异之处。实验三栽培种制作技术【实验目的 】1、 学习栽培制作技术的原理2、 掌握栽培制作的关键步骤【方法步骤 】(1)栽培种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