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课 程,教师资格认证考试 2008年11月,教学内容,第一节 课程概述 第二节 课程流派 第三节 课程目标 第四节 课程设计 第五节 课程实施 第六节 课程评价,第一节 课程概述,一、课程的一般概念 二、课程的分类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一、课程的一般概念 1、原始含义的课程 课程是学习的范围与进程。 2、狭义的课程 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广义的课程(本书中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 其进程的总和。 它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P128)。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二、课程的分类 1、根据课程任务的角度进行分类 (1)基
2、础型课程注重基础,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2)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3)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进行分类 (1)国家课程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与审定 (2)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与审定 (3)学校课程由学校开发,3、从课程选修的角度进行分类 (1)必修课程 (2)选修课程 4、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进行分类 (1)学科课程分科且多学科并列 (2)活动课程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3)综合课程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综合 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6、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对课程的制
3、约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课程的制约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对课程的制约 4、课程理论的制约,第二节 课程流派,一、学科中心和活动中心课程论 二、人本主义与社会性再造主义课程论 三、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第三节 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的分类 1、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 (1)教育目的 (2)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 2、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 (1)认知领域目标(2)情感领域目标 (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二、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学生的研究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第四节 课程设计,一、什么是课程设计?(概念及意义)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
4、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的概念 (2)教学计划的构成 2、教学大纲 (1)教学大纲的概念 (2)教学大纲的构成 3、教科书 (1)教材与教科书(2)教科书的编排(3)教科书的作用 4、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第五节 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三原则) 2、分析教学任务(P146)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四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
5、的过程与结果,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迁移性原则 (3)生理适宜原则,学生的学习特点 (1)独特性 (2)稳定性 (3)发展性 (4)灵活性,三、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1)合理性 (2)和谐性(3)明确性 2、教师的特征 (1)参与 (2)态度(3)能力(4)交流与合作 3、学校的特点(P148) 4、校外环境(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第六节 课程评价,一、课程评价的概念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2、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三、课程评价的过程 1、课程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1)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2)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3)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2、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P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