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监控要点一、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 米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为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二、现代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涉及的主要工程现代建筑中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有水库水利大坝、 桥梁、高层及超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等。三、大体积混凝土主要的特点体积大,实体最小尺寸大于 1m ,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准备1 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完善,
2、 施工方案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一经批准,大体积混凝土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监控。2 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大体积混凝土主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 因此在材料选择上、 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1)原材料优选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 施工单位技术和试验部门要提前与商混站取得联系,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有效控制。( 1) 泥: 为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产生,选择水化热相对较低的P.S42.5 矿渣硅酸盐水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 2
3、) 粗骨料: 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 1% 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化热的产生,降低混凝土温升。( 3) 细骨料:采用细度模数大于 2.3 含泥量不大于3% 的中粗砂,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减少混凝土收缩。(4)粉煤灰:根据当地实际,可采用ii级粉煤灰。( 5) 外加剂 : 掺加的减水剂及纤维膨胀剂。 每批外加剂进场后,由施工单位实验部门同商混站一起对外加剂的品种、 包装、 重量等指标进行复查,并同生产供应单位一起对外加剂进行取样、送检,确保外加剂质量符合相关
4、要求。施工时要求商混站设专人负责添加外加剂,确保外加剂添加量正确。2)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了按照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 进行设计外,还需遵守以下规定:( 1 ) 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2) 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 175kg/m3 。(3) 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 ;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 ;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 50% 。(4)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5) 砂率宜为3842%。( 6 ) 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 10L/m33)混凝土制备搅拌混凝土前, 施工单位实
5、验室人员必须到搅拌室检查配合比是否设置正确。严格按照规范对到场的混凝土进行取样试验。4)混凝土的运输大体积混凝土方量一般都较大,为保证混凝土的顺利浇注,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辆。 当混凝土出现离析需要添加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小于120s 。运输途中严禁向混凝土中加水。五、冷凝管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除采取掺加高性能减水剂、粉煤灰等外加 剂措施减少水化热外,还必须在混凝土内部布设冷凝管,确保大体积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1 .冷凝管布设房屋建筑筏板基础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用 内径DN20DN32的镀锌 钢管作冷凝水管,端头攻丝,并以弯管接头和直管接头
6、连接。 水管冷却 法的排列方式一般采用 矩形和梅花型两种,冷凝管的间距层间距为 1.0m,水平间距为1.5m。连接时应牢固,弁缠好冷胶带防漏水,将冷凝管与钢筋固定牢固以 防止混凝土灌注、捣固时影响造成失效。在冷凝管的进出水口各设置 一道阀门,以控制进水的方向和流量。2 .水管冷却的通水方式冷凝管通水必须选派专人负责。混凝土灌注完毕表面初凝后即开始 通冷却水,保证从进水口进入的水是冷水(常温水),进出水口每8小 时交换一次,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比较均一,降低温度裂缝出 现的可能性。冷凝水通水4天以上,直到出水口水温降到常温为止。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1、施工段的划分除根据设计后浇带的设置方式需
7、划分为两(几)个施工段外,其 余部位不得出现施工缝。2、混凝土的浇筑( 1)一般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多台泵施工,输送泵(地泵)或车载泵(天泵) ,或两种泵组合施工。要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浇注方向。( 2 )为便于散热,混凝土浇筑时采用“ 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 分层浇筑、 一次到顶 ” 的浇筑工艺。 根据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 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 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 循序推进 , 以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 同时可解决频繁移
8、动泵管, 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为保证质量, 重点注意以下几点:筏板抗渗磴采用磴灌车运至现场连续浇筑。磴灌车运送过程中慢速转动,卸料前筒体要加速运转2030s 。基础筏板整体性要求高,根据泵送硅流动性大的特点,做到多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必须保证上、下层砼在初凝前结合好 ,严禁形成施工缝,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特别是冬期施工尤其重要。 一般在混凝土浇筑时的 自然坡段上设置56 台插入式振捣器, 2 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24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从斜面下端开始,插点逐渐上移,间距不大于 30cm 。机械振捣做到“快插慢拔” , 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应
9、上下抽动,以使振动均匀,每点振动时间一般为20s30s,但还应视 磴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分层浇注,振动棒应插入下层 510cm ,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一般电梯井砼较厚,首先浇筑电梯井加厚部分,4h 左右后再浇筑剩余部分 。大流动性砼的浇筑和振捣后, 砼表面泌水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 。砼表面水泥浆较厚,要进行处理,先初步按设计标高用刮尺刮平,然后 在初凝前加 24cm 的石子 均匀撒在混凝土表面,用木抹子打磨压实,闭合收水裂缝,经 6 小时左右,再用塑料薄膜和草袋(麻袋或棉被) 覆盖。 砼硬化前进行二次收面, 使早期出现的干缩裂缝得到弥合。筏板混凝土浇注时
10、应同时按规范制作混凝土强度和抗渗试块,以备检验。七、大体积混凝土温控1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指标的确定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大体积混凝土的各项温控指标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 )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 50 ;2 )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 25 ;3 )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 2.0 /d 。4 )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 20 。5 .温控检测设备1、对大气温度的监测采用水银温度计,2、对混凝土表层及内部的温度监测,可采用 JDC-2 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6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试布置原则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
11、最高温升、 里表温差、 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 ,总之 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 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能反映大体积混凝土各部位的温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 )平面形状中心;2)平面形状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3)主风向部位。4)局部板厚不一样的部位,如电梯井等。5 )一般 50100m2 设置一个测温点。6 )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 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510 厘米处,另外在空气,混凝土中部各埋设1 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混凝土内部的温度。7)预埋温度传感器时,用钢筋做支撑物,将测温线按照
12、纵向测温点距离绑扎在支撑物上, 温度传感器与钢筋之间做隔热处理。 传感器的插头留在混凝土外表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湿、保持清洁。为便于操作, 留在外面的导线长度需大于 20CM 。 测温线位置进行编号做好标志,便于查找。4.混凝土测温1 ) 混凝土测温频率。在混凝土浇筑完毕 6 小时后开始测,前 4 天每 2h 测温一次, 5-14 天每 4-6h 测温一次,后期可12h 测温一次。测温必须按编号顺序进行, 并按事先准备好的表格记录所测数据; 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 2 次。2 ) 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3)测温过程中若发现温差超过20 时,
13、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温差。4)确保测温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配备专职 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 。对测温人员先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 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八、 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1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待混凝土终凝后立即对其采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升温,为防止砼和外界温差过大造成混凝土裂缝,浇筑混凝土约 6h (二次收面后)后必须采取保温措施。 特别是冬期施工保温保湿措施尤其重要, 可采取如下保温措施: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塑料薄膜上覆盖两层麻袋(或棉被) ,作保温层,并确保该两层麻袋干燥,减小对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影响。已升高的温度不易散失,有效缩小内外温差;在麻袋上再加盖塑料薄膜一层。2 、 为确保保湿养护工作的质量, 项目部需设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3 、 保湿养护期间, 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及麻袋的完整情况, 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4 、 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 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 时,可全部拆除。精品资料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