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_政治论文政治论文近期参加了我县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的初评听课活动,认真听评了同行们的课,并且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我县总体来看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行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提高,现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更新观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大特点。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遵循四个原则: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
2、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同时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但是,通过听课活动发现广大教师对教育改革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新的教育理念。不少教师甚至于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都不能准确把握。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 。新课程改革同样如此完全没有模板可仿,只有靠每一位教师“摸着石头过河” 。因此我认为广大教师应认真学习和吸取最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在教学中树立以下观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
3、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要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观察、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进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二、课本(文本)资源和生成(校本) 资源的选择利用新课程理念的创新推动了教材改革,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新教材不再以学科知识为系统,而是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矛盾,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新教材内
4、容呈现方法更加新颖、活泼,主要采用问题(基于生活)、情境(基于案例) 、体验(基于活动 )等形式。可以说新教材中处处有活动,时时有活动 ,这些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正体现了“内容活动化, 活动内容化” 。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面对教学资源不知如何选择利用。其实并不是教材所有情境内容都适合学生,有时教师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提高解读、分析、整合、驾驭教材的能力, 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中活动要精选巧用, 灵活处理,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 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
5、生生活实际经验的联系和融合,以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之目的。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 “教教材” 。特别是对于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要结合教材灵活地加以处理,为课堂教学服务,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认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广大教师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遵循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原则(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实效性原则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渐进性原则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
6、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以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三、活动课中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 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 因此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要体现出五性: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 体验性,合作性。毋庸置疑 ,活动课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
7、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对活动课进行了尝试, 然而一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 使活动课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用“满堂动”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如教师设计的活动课中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也缺乏一定的难度;而且出示问题后,马上组织讨论,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结果要么因为问题简单易懂、无需讨论;要么因为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无功而返” 。并且学生因没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课堂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 ,往往成了空热闹、假正经。另一种情况是在活动时,学生们往往“各自为政” 。有的学生搞“一言堂”,其他学生一言不发故作
8、沉默状;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偏离主题。这热闹的课堂背后是只“作”不“合” 、只“议”不“思” 、只“说”不“听” 。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进入课堂活动后,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和投入到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去,更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调控。有的像蝴蝶般地穿梭在每个小组之间,看似很忙,实际上大多在摆样子, 装门面 ;有的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 有的正在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学等。有鉴于此,我认为教师首先在设计活动课问题时要适度。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也要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 又不能太难。要放在
9、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 能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有所收获, 有所发展。其次,活动课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竞赛、辩论、调查、模拟表演、访谈、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进行,都必须考虑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种形式必须为这堂课服务, 要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平台。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要提高对活动的指导水平。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
10、话可说,有观点可讲 ,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不能当“甩手掌柜” 。要充分地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并且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对学生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当学生忽略了某些观点的情况下,教师应给以及时提醒。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板书的关系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新课程
11、理念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求得理性认识,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标要求。可以说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 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代替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 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己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思想品
12、德课教学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适度原则和实效原则,要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达到实效。既多媒体材料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制作讲求精益求精, 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特别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当我们纠正以往过于偏重“教教材”的做法时, 也应注意不能走向非常随意地处理教材的极端。因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缺乏必要的知识支撑,是很难产生持久效应的。教材是重要的课堂学习平台,改变过于偏重“教教材”, 倡导“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完全否定“教教材”的作用。因此,对新课程理念我们不能作肤浅的、表层的理解,应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教学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黑板来作为辅助,以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下载此论文:新课程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dx(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