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编总论第五章经济法的责任制度和实施机制第一节经济法责任制度一、经济法的法律后果与法律责任(一)经济法的法律后果法律规范结构体系中既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又规定法律后果。人们遵守法律导致肯定式法律后果,包括一般肯定和具体肯定。人们违反法律义务导致否定式法律后果。其中违反强行性规范的一般会导致具体形式的否定。这种否定式后果的构成包括两个相关联的环节,即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所应付出的代价。法律制裁则是由国家机关强制违法行为人履行其应负的法律责任,即强制其付出代价。(二)经济法责任的概念经济法责任,是指人们违反经济法规定的义务所应付出的代价。经济法责任的特征:鲜明
2、的经济性它是国家经济调节中发生的法律责任,是由经济活动和国家经济调节管理活动而引起的。鲜明的社会性这种法律责任直接同社会利益相关。二、经济法责任的形式与制裁方式(一)经济法责任的形式财产和其他经济利益方面的责任:经济法义务违反人给他人造成财产和其他经济利益损害,而应当予以补偿的承担责任的方式。经济行为方面的责任:经济法义务违反人以其经济行为受到某种限制作为代价承担责任的方式。经济信誉责任:经济法义务违反人以其经济信誉受到损失为代价承担责任的方式。经济调节管理行为责任:违反经济法所规定的经济调节管理义务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其经济调节管理行为受到某种限制为代价承担责任的方式。(二)经
3、济法制裁定义:有关国家机关强制经济法义务违反人对其所造成的危害付出代价,以履行其经济法责任。中国现行经济法的责任形式和法律制裁方式体系对于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经济调节管理行为责任和经济调节管理行为制裁。制裁方式包括:责令调整原所下达的计划指标;撤销摊派; 限制或剥夺经济管理资格(经济管理职权) 。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给予经济制裁。如赔偿损失。对于被管理主体:经济(财产)责任和经济制裁。制裁方式包括:罚款,交滞纳金,罚息,征购、征用、减少或停止计划物资供应、没收等;如强制许可使用等。经济行为责任和经济行为制裁。制裁方式包括:强制整顿,强制停业,吊销生产-可编辑修改 -。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强制解散
4、等。经济信誉责任和经济信誉制裁。制裁方式包括:通报批评,撤销荣誉称号等。第二节经济法实施机制一、经济法实施体制(一)经济法的遵守(二)经济法的适用法律适用,指有关国家机关依据实体法规定的行为规则及法律后果,并按程序法规定的程序,对当事人遵守或违反法律的行为及情节进行认定,并决定当事人是否和怎样承担具体的法律后果的活动或指上述活动中的各项制度。经济法的适用机关和适用程序,常常同行政法相似或相同,有时也同民法相同。二、经济法适用机关(一)广义的经济法适用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二)专司经济法实施的机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英国公平贸易局和竞争委员会、德国联邦卡特尔局、日本公正交易委员
5、会。有些国家的专门机构还拥有“准司法权”“准立法权” 。三、经济法适用程序(一)普通行政执法程序各国大都规定了各种行政执法程序,在国家调节管理经济中的许多争议也适用普通行政执法程序。(二)普通司法程序普通司法程序规定在各国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或刑事诉讼法之中。(三)经济法特有的适用程序许多国家的反垄断立法中规定了对于各种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调查、登记、报告、扣押或没收财产或发布其他禁令、起诉、审理、处罚等程序。四、经济法的独立性不在于适用程序的独立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部门法,主要在于它有其特殊的调整对象和任务,不在于必须建立另外一套法律适用程序。法律体系中分立出的部门法越来越多,不可能每一
6、个部门法都建立一套自己的程序法。传统三大诉讼程序已经基本适应各种部门法的诉讼需要。所以,经济适用程序可以在基本适用三大诉讼程序基础上,仅就其特殊性制定某些特别的规定思考题1. 简述经济法责任制度的特点。2. 举例说明经济法法律规范结构体系中的提倡性规范和奖励。3. 简述经济法责任的形式体系。4. 经济法法律适用机关和适用程序有哪些特点?幻灯片 13建议阅读文献-可编辑修改 -。一、著作及教材1. 漆多俊著: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四版),第七章,法律出版社2008年。2. 颜运秋著:公益经济诉讼 : 经济法诉讼诉体系的构建 ,法律出版社 2008 年。3. 石金平著:经济法责任研究 : 以“国家调
7、节说”为视角 ,法律出版社 2013 年。幻灯片 14建议阅读文献二、论文1. 漆多俊:“论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法律科学 1991 年第 5 期。2. 漆多俊 : “论奖励” , 法律与社会 1991 年第 5 期。3. 漆多俊、王新红: “接近司法经济法的诉讼问题” ,载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 (第 7 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年。4. 刘水林:“经济法责任体系的二元结构及二重性”,政法论坛2005年第 2 期。5. 欧阳恩钱: “经济法再分配功能之法哲学证成” ,河北法学2008年第 8 期。6. 王新红:“经济法的可诉性障碍及其克服” ,福建论坛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年第 4 期。-可编辑修改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可编辑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