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家访的案例黄石十中 程七兰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十五个年头。 十五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 十五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 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才去家访, 其实那个时候学生从心里是不欢迎你的, 甚至是反对和惧怕你的,家长听到孩子犯了错误,也是很难堪的。在这种情况下,家访的效果可想而知。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带着赞美去家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话人人爱听”,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 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都渴望能得到老师
2、的认可和 表扬。这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明白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心理学常识。我们班有个叫刘铂涛的同学 , 他学习习惯很差 , 上课坐没坐相 , 站没站相 ,老师批评他总和老师顶嘴, 总认为自己没错 .我多次做工作 也不见效。于是,先对学生宣布准备去家访,又说明给他留出一段时 间,好好努力,作出成绩,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他激动地向 我鞠了一个躬,并请我看他的行动。果然他变了。帮助同学,刻苦学 习,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学生的好评。这时,我对他说:“我准备明天到你家去报喜”。他高兴极了。家访时, 在与家长交谈时避免 差字,改用 不太理想 之类 ,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 谈了他近段时间的
3、良好表现:很有步,做错了事,老师批评,能虚心接受并改正;很聪明,只要上课听讲,知识掌握就很好。待家长高兴 时,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鼓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 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 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 “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 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 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人一年来,我 尽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家访 是一- 门学问, 是一 - 门永无止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