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五语下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2010352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语下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五语下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五语下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五语下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五语下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年 月日教学内容梦圆飞天共几课时2第几课时1课型新授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29情。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难 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俄罗斯塔斯社在当天头版头条,报道了中国神舟”5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航天员为了完成使命,飞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外太空工作,探索人类未知的世界,教学资源难免也会有空虚寂寞的时候,这时来自地面

2、的声音可以说是航天员的镇静剂”。航天员可以通过先进的通讯设备与地面保持无间断的联系,向地面报告太空中的所有情况,而地面控制中心则会定时安排航天员的家属与航天员连线沟通,把家人祝福送到他们 身边。1 .查阅有关的航天资料。预习设计2 .预习课文,标好小节号,读准生字,读顺课文。3 .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凛冽 肃然伫立 苍穹 游弋 浩瀚学程设计 一、解读课题,走进课文: 1.齐读课题。2 .简介杨利伟。3 .饱含激动、自豪、骄傲的语气读 课题。告诉全世界 (读课题:梦圆 飞天)激动(1 )激动地(2)自豪地(3)骄傲地4.揣摩课题意思。大声地读读课文, 好好地读,争取把课

3、文读得正确流利。导航策略一、解读课题,走进课文 (3分钟)1 .边出示边讲述:从“嫦娥奔月”到屈原的天问,到敦煌的“飞天”,一直到现代的 航天事业,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始终做着同 一个梦(板),这是一个关于一一飞天的梦。(板)直到2003年10月15日“神舟” 5号发 射成功,这个梦终于圆了!(板齐课题)2 .读题。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课文梦圆飞 天。3 .简介杨利伟。认识这个人吗?(杨利伟中国首位飞入太空的宇航员)4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1 )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 (学生 读课题:梦圆飞天)(2)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 (学生 读课题:梦圆飞天)二、学习新课(一)生字词出示学习单

4、:(1)大声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课文 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描写了哪几个场 面?1 .认读生字词乳白色执行滑坡控制 侨胞 边缘2 .齐读生字词3指名读一正音一让我们一起读, 读出词语的味道来。(二)读通课文1.把课文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举手读难读的部分2 .说说梦圆飞天的意思,是谁圆了谁的 什么梦?3 .找出文中点题的句子。 朗读时注意最后一个标点。(3)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 (学生 读课题:梦圆飞天)5.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相信 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 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二、初读课文(20分钟

5、)(一)生字词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让我们来学习一下 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生字新词)谁来读一读?乳白色 执行 划破 控制侨胞 橘红色 澎湃(出文中重点词语)你能读好吗?寒风凛冽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指苍穹亮如白昼肃然伫立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无限的自豪指名读一正音一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词 语的味道来。(二)读通课文1 .请大家再打开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地 方,再读一遍。(1)组织自己读(2)指名读2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记住这些了吗?一个难忘的日子一一?一个特殊的地方?一个英雄的名字一一?一艘神奇的飞船一一?一次圆梦的壮举一一?3 .教师引读:一一一个难

6、忘的日子 2005年20月15日一个特殊的地方一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个英雄的名字一一杨利伟一艘神奇的飞船一一神舟五号一次圆梦的壮举一一中国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4 .利用上面的要素,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概括 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用 2分钟时间准备,先 同桌说说,然后交流4.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感受?5.浏览感知课文的叙述顺序。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评价杨利伟四、小结联系神舟六号、七号、嫦娥一号的 发射,整体感知课文的内涵。指名概括说说。(师生评价)5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哪几个场面?(根据讨论情况相机板书:“送行一一 发射一一问候一一梦圆”)教师概括课文段落(场面、意义分四个 部分)6 .听了这遍读书之后

7、, 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 意思了吗?谁圆了谁的什么梦?7 .出示学习单:梦圆飞天是什么意思?谁圆了谁的什 么梦?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题目的意 思,请大家把它找出来。出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8 .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三、学习1-5自然段(15分钟)1 .预设1:第二自然段(1)我感到无比激动。中国人为飞天梦想准 备了很多年,终于成功了。(2)我感到无比自豪,因为中国人自己有 了宇航员。2 .预设2:第4自然段。(1)这是杨利伟出征时的一张照片,你们 又是怎样评价他呢?(2)你们觉得,平静的背后,还包含这什 么呢?(激动、自豪、坚定) 3

8、.朗读第4自然段4.齐读1-5自然段。四、小结(2分钟)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感受文中的内涵, 神州五号成功了,六号成功了,七号成功了, 八号的发射是指日可待,相信大家一定会有 更多的收获。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2 .习字册3 .一课一练一至三题“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年 月日教学内容梦圆飞天共几课时第几课时课型新授教学重点难 点教学资源预习设计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2 .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

9、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写在“神六”胜利返航之际古有飞天梦,今由神六圆。也许在过去的五天之中,我们还只能压抑住心中的激 动之情,那么现在,当“神六”成功着陆的一瞬间,当两位宇航员走出机舱向关注他 们的亿万人民展露笑容之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心中无限的喜 悦与自豪。此时此刻,神州大地共沸腾,五湖四海同庆贺。从邓稼先的“两弹一星” 到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多少年的期盼与等待,几代人的不 懈努力,这次近乎完美的太空之旅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 跃。几天来,遨游太空的宇航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虽然两位航天员距 离

10、我们甚是遥远,但有了先进的监控技术,也让我们这些上不了天的人有了身临其境 的感觉。而最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是这次的实际着陆点与预测着陆点相差仅一公里, 这是许多其它航天大国都做不到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向世人证明了我们的 实力。但是,在我们欢呼雀跃之后更应该去深思接下来的道路怎么走,毕竟,我国的科 学技术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不容我们乐观的。作为正在高等学府中深造学 习的大学生,我们面对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要再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类 的话,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由旁观者转变为奋战第一线的科技工作 者。不要再抱怨大学的生活没有动力,没有激情,不要再为虚度时光而寻找各

11、种理由, 我们的身上肩负着推不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能否在十五 年之内实现登月计划的决定权就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也许有人又会说我们所 学的专业与航天科技无关,可是要知道航天技术的进步是需要各类学科的共同支持的, 比如航天燃料的改进,航天器制造材料的创新都是我们可以施展才华的领域。只要我 们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再加上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 经验,有了我们每个人的倾力参与,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必会不断迎来新的辉煌。“神六”的成功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喜悦与激动,更多的是思考与启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已经取得的成绩将被永远的载入史册,但我们并

12、不能在历史光 环的照耀下安逸的过活,祖国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祖国的命运与我们每个人息息 相关,让我们承载着梦想,充满希望和信心,扬帆远航。1 .阅读补充读本的相关文章,继续了解有关的航天资料。2 .进一步读熟课文。学程设计生齐读课题:梦圆飞天。出示学习单: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一读课文的6-15自然段,想一想,在“神 舟” 5号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 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在书旁写写自己的感受。“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 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 似乎可 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学生交流:1.体会到了什么?(人 们的心情紧张极了,激动极了。)2 .哪些词语给了你这

13、样深刻的体 会?(一秒一秒)(绷得紧紧的)(似乎 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3 .人们的心情为什么如此的紧张 呢?(再过几分钟,飞船就要点火起飞 了;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人们已经期盼了太久太久;人们为这次首飞 任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成败就在今天)学生想象:此刻,坐在电视机前正导航策略调整与反思一、复习回顾 (2分钟)1 .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 载中华民族史册的日子。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 船“神舟” 5号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 太空,绕地球环行14周,圆满完成了首飞任 务。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成真了。2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把时间定格在2003年10月15日,一起去

14、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读生齐读课题: 梦圆飞 天。二、学习“发射”场面 (18分钟)1、把书打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课文的6-15自然段,想一想,在“神舟” 5号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 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在书旁写写自己的感受。2.生自读3、刚才,同学们读得投入,写得也很 专注。谁先来说说看,给你印象最深刻的 是?交流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 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心情紧张极了,激动极了。) 特别是哪些词语给了你这样深刻的体 会?(一秒一秒)是的,每一秒都惊心动魄、 扣人心弦;(绷得紧紧的

15、)不仅心绷得紧紧 的,拳头也握得紧紧的, 紧张得手心都出汗 了;(似乎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内心的 紧张激动可想而知。 抓住这些词语,读好这 句话!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同学们,想一想,人们的心情为什么如此的紧张呢?生自由回答(再过几分钟,飞船就要点火起飞了; 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人们已经期盼了太久太久;人们为这次首飞任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成败就在今天) 是啊,这一刻,人们期盼了太久太久!此刻,坐在电视机前正观看着现场直播 的你会想一一此刻,正置身于酒泉卫星发射观看着现场直播的你会想一一此刻,正置身于酒泉卫星发射现场的你会想一 一此刻,作为即将遨游太空的第一位中 国人杨利伟的你会想一一

16、此刻,如果你 就是杨利伟最心爱的儿子,你会想一一“十、九、八、七、六、五、四、二I ”这是十秒倒计时!你觉得这是怎 样的十秒倒计时?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 指苍穹。”生齐读这段话中,哪些词仿佛让你看到 了升空的画面?让你听到了升空的声 音?(烈焰升腾、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 焰、托举、腾空而起,直指苍穹;地动 山摇般的轰鸣声)完成一课一练第五题第二篇短 文分析 “飞行正常!”现场的你会想一一此刻,作为即将遨游太空 的第一位中国人杨利伟的你会想一一此刻, 如果你就是杨利伟最心爱的儿子,你会想一一 期待、信任、祝福、激动、紧张、担 心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 我们再一齐读 一读第六自然段。 “十、九、

17、八、七、六、五、四、三、 二、一!” 这是十秒倒计时!你觉得这是怎样的 十秒倒计时?(紧张的、激动的、兴奋的) 因为倒计时的开始就意味着飞船就要 发射升空了。谁再来激动地倒数这十个数? 指名读,评议:从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中, 老师看出了激动。 这10秒钟,虽短犹长,它牵动着近 14 亿中国人的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期盼、 凝聚的10秒,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让 我们再和总指挥一起10秒倒计时! 生齐读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指苍 穹。” 这是“神舟” 5号升空的场面,相信 一定还有不少同学都划出了这段话。这样,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这段话中,哪些词仿佛让你看到了升 空的画面?让

18、你听到了升空的声音?(烈焰升腾、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托举、腾空 而起,直指苍穹;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 是啊,在描述这升空画面时,作者打 了 一个形象的比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一 引读 想象出了那条巨龙般的橘红色火焰了 吗?对了,读书就要这样,能够边读边想, 把语言文字在我们的脑中变为一幅幅生动 的画面。看到的很壮观,耳边听到的同样震 撼人心:地动山摇般的轰鸣!这声音,这气 势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能读出这气势吗?齐读 “飞行正常!” 同学们,其实文中还有一句很重要的 话被你们忽视掉了, 虽然他只有四个字,但 却非常的铿锵有力,振奋人心。你找到了 吗?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他其实在告诉人们

19、?生自由表达(“神舟” 5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 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无 限的自豪。”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 的心情怎样?(无比的兴奋、喜悦、自 豪)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心 潮澎湃、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 跃、热泪盈眶) 仅仅三分钟的时间,杨利伟便通过电 波告诉指挥控制中心,告诉游弋在浩瀚大洋 上的“远望” 3号测量船,告诉每一个炎黄 子孙一一飞行一一引说:正常 ! 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他其 实在告诉人们? 生自由表达(“神舟” 5号 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载人航天

20、能力的国 家。) “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无限的 自豪。”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 情怎样?(无比的兴奋、喜悦、自豪) 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心潮澎 湃、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热泪 盈眶) 神五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 但不同的人,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让我 们走近他们身边来倾听他们的心声。现在老师就是新闻记者,我来采访大厅中的人群。总指挥李继耐先生,你好!“神舟” 5号发射成功,请你谈一谈现在的感受, 好吗?你好,聂海胜!大家都知道,你也是这 次首飞任务的候选人之一,此时此刻你有什 么话想对你的战友杨利伟说的吗?你好,这位同学,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想

21、说的吗? 同学们,“神舟” 5号发射成功,是我 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跻 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此时此刻,作为一名中 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怎能不充满着澎 湃的激情?怎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 限的自豪呢?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出内心的 激动、喜悦和自豪的心情。 齐读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影像,直 观地感受一下当时神舟飞天的壮观气势。【播放视频】 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 让 我们一起低低地倒计时。引读:10、9、8子一点火!起飞!4、看完录像,我们再来读 6-15自然段,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投入,更有情! 齐读6-15自然段三、学习“问候”场面(17分钟)学习“问候”场面出

22、示学习单:试着读一读第17自然段,想一想, 这段问候该怎样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这段呢?(深情、 激动、声音响亮、充满自豪)如果你是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第 一次听到来自太空的中国宇航员的问 候,你会怎么想?(我们又多了一位新 同行;中国的宇航员,你好,欢迎下次 来我们空间站做客!)如果你是港澳同 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听到这来自 太空的问候,你会说什么呢?(我们的 祖国越来越强大了, 港澳回归,申奥成 功,现在又实现了飞天梦想, 真了不起 啊!希望台湾问题也能早日解决。)1、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 飞行,从200千米外的太空中,不时传来杨 利伟发回的信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全, 距 地

23、面343千米时,杨利伟深情地向地球发回 了问候。自己试着读一读第17自然段,想一 想,这段问候该怎样读?2、你认为该怎么读这段呢?(深情、 激动、声音响亮、充满自豪)指名读、齐读3、如果你是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第一次听到来自太空的中国宇航员的问候,你会怎么想?(我们又多了一位新同行; 中国 的宇航员,你好,欢迎下次来我们空间站做 客!)如果你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 侨胞,听到这来自太空的问候,你会说什么呢?(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 港澳回归, 申奥成功,现在又实现了飞天梦想,真了不 起啊!希望台湾问题也能早日解决。)4、想得真好,同学们,这问候不仅仅 是杨利伟他自己的,也是中国所有航天工

24、作 者的,更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让我们再一次和杨利伟一起深情而又自豪地向全世界 发出我们的问候。齐读5、杨利伟叔叔代表我们向地球发出深 情问候的同时,还兴奋地对儿子说,引读: 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这里的“家”指的 是什么?(地球)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 子的呢?听老师来读一读 19自然段。6、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怎样的感觉? (太空景色真是神奇美妙)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的神奇美妙的?生交流7、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太空中看到 的我们的家。【出示地球图片】同学们看, 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地球,美吗?茫茫太空,多么令人神游向往啊! 你能通过 你的朗读,将这么奇妙的景色给读出来吗? 齐读四

25、、总结全文 (3分钟)1、同学们,“神舟” 5号发射成功了! 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一引读最后一自 然段2、同学们,在继神五发射成功后,2005 年10月12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神舟6号引读最舟-自然段载人航天飞船。神舟6号载着2名宇航员,他 们是聂海胜和费俊龙。2007年的10月24日, 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L号又发射 成功。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 让我们衷心祝愿祖国的航大事业越来越辉 煌!3、最后,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难忘的 日子一一2003年10月15。这一天,我们一一 齐读课题:梦圆飞天。作 业 设 计1 .朗读练习。2 .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

26、行交流。3 .一课一练四、五题及短文。“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年 月日,一 、,共几课时2教学内容星一一地球的孚生兄弟n e1-课型新授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本课5个生字,其中名线之间的 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 课文了解“挛生兄弟”的意思。3 .能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并简要地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 点教学难点: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挛生兄弟”的含义教材开发:课文配有的插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展开合理的想象。相关材料:火星概况:火星(Mars)是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

27、大行星。公转轨道:离太阳227940000千米,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而远的次序计为第四颗,比地球小,公转周期约687天,自转周期约24小时37分。公转周期:约687天.自转周期:24小时37分22秒.行星直径:6794千米.质量:6.4191e20 吨.火星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所以火星有时被称为“红教学资源色行星”。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第一次对火星的探测是由水手 4号飞行器在1965年进行的。人们接连又作了几次尝试,包括1976年的两艘海盗号飞行器火星的轨道是显著的椭圆

28、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16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 (开尔文,温度单位,即从绝对零度 -273.16 C开始的摄氏度)(-55 C, -67 F ), 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 (-133 C, -207 F)到夏日白天的将近 300K (27C, 80 F )的 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除地球,火星是具有最多各种有趣地形的固态表面行星。地球概况:地球形成自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 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 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 6亿年前,每

29、昼夜延长到了 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 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从我们身处地球的视角看来,我们这个行星是非常巨大富饶,为似乎无穷尽的空气所包围的;然而,宇航员从太空看来,地球只是个瘦小的球体,被一层薄薄的仿佛一 吹就散的大气所围绕。对一个空间旅行者来说,在深邃黑暗的空间里的地球,蓝色的 海域、棕色或绿色的陆地与白皑的云是异常醒目的。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行星,距离有1亿5千万千米(9320万英里)。地球绕太阳公转T为365.256个地球日,自转一周为 23.9345小时。地球是太阳系中唯颗有生命定居的行星。它的快速

30、自旋与炽热的馍铁内核产生了足够的磁场,与大气配合保护我们,抵御来自太阳与其他星球的辐射。大气层还保 护我们免遭流星的侵袭,它们中的大多数会在到达地球表前前烧毁。学生经验:后关火星和地球的知识,学生以从课外书上、电视上有所了解,课上可让学生交流介绍。预习设计1 .把课文读三遍,能做到正确、流利。2 .画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抄写两遍。结合课文内容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陨石 熔岩家常便饭逃亡挛生3 .读读有关火星和地球的资料。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与反思“挛生兄弟”指什么人?他们最 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理解“挛生兄弟” ,了解引号的作 用。读词语出示学习单:课文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给课 文划

31、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段(1)由“挛生兄弟”推测 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第二段(2-5 )推想火星上水的两 种来源。第三段(6-8 )阐述地球上能留下 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一、解题。(5分钟)1 .梦圆飞天,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 已迈出了探索宇宙的一大步。在群星璀璨的 太空中,后两个“挛生兄弟”。同学们知道“挛生兄弟”指什么人吗?2 .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科学家 们把火星和地球称为挛生兄弟,这是为什么 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火星一一地球的“挛生兄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3 、教师板书:“挛生兄弟”,理解含义。 随机了解引号的作用。二、初读课文。(8分钟)1 .检查自学情况(1

32、)出示词语:陨石 挛生渺茫彗星熔岩 蒸发裹挟指名读,相机正音(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相互 评议。三、整体感知(21分钟)1 .什么是挛生兄弟?大家见过挛生兄 弟或姐妹吗?他们留给你什么印象?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 想:火星是一个怎样的球体呢?它为何和我 们人类生活的地球称兄道弟呢?并完成补出示学习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 想:火星是一个怎样的球体呢?它为何 和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称兄道弟呢?自主阅读课文,完成补充习题 第三题相互交流是呀,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一一(学生齐读),同样有(学生齐读)同样有一一(学生齐读),同样有 同一(学生齐读)甚至一一(学生齐读)

33、因此,人们说火星是地球的挛生兄 弟呢!充习题第二题。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补充习 题第三题4 .相互交流,教师板书:火星和地球长得非常像当初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火星环境和地球相似火星比地球小,留不住水5 .教师小结:是呀,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一一(学生齐读),同样有-(学生齐读)同样有一一(学生齐读),同样有-(学生齐读)甚至一一(学生齐读)因此,人们说火星是地球的挛生兄弟 呢!四、指导书写(6分钟)1 .出示生字:峡 证熔挟2 .仔细观察这些字,你想提醒同学们 注意什么?3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作业设计课内作业: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4、2 .完成习字册3 .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 课外作业: .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一课一练中的“知识窗”“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年 月日共几课时2教学内容火星一一地球的挛生兄弟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维 目 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挛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3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教学重点难 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挛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教学资

35、源课文插图一课一练上的知识窗预习设计1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新补充读本中的火星地球的“挛生兄弟”助读。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与反思齐读课题观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 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1 .出示学习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 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 科学根据的。2 .出示学习单:读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水来源 的种和第二种猜测。也可向桌间合 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一、问题引路(2分钟)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2 .火星和地球是“挛生兄弟”,可是为什么地球上有水和生命,而火星上却没有呢?二、精读探究(

36、36分钟)(一)学习第二段、1 .指导学生观组关于火星表面情 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2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 读句子“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 ” 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3 .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 说明水来源的推测。4 .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二)学习第三段1 .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卜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 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 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 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

37、。也可 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 用。完成一课一练第四题。交流火星致命的缺陷是指什么?“集体大逃亡”是什么意思 ?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 为什么没能留住呢?有一句话来回答。2 .交流,分析指导(1)完成一课一练第四题。(2)交流火星致命的缺陷是指什么?“集体大逃亡”是什么意思 ?(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 ,写出了 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 挟着”赋予人的性格)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 么没能留住呢?有一句话来回答。3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 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 那么肯 定就不存

38、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 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4 .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 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 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 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看来,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已经 十分渺茫,然而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 仍然可能有水,只要用适当地温度, 就可能 孕育出生命来,让我们一起期盼科学家的新 发现吧!三、拓展延伸(2分钟)如果火星地表卜真的有生命,他们是什 么模样?又是怎样生存的?建议有兴趣的同学从课外书上、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资料, 探究火星的奥秘。作 业 设 计课内作业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完成一课一练

39、第四题。课外作业一课一练第一、第三题。请你给地球的挛生兄弟一一火星设计一张名片。结合课文内容,以火星的自述为题,写一篇关于火星的解说词。|“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年 月日教学内容7.神奇的克隆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重点难 点教学资源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掌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4 .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掌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脉络,初步了解

40、说明顺序和方法。 教材开发:1 .可以结合本课的说明特点,适当介绍一些说明文的写作知识。2 .组织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有关克隆的资料,对照课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编写一则关于克隆的材料,自由拟题。相关材料:1 .作者简介:谈家桢,生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 荣,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逾 60年,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2 .克隆技术大事记: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设想。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1998年7月22日,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克隆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 第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

41、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1999年6月17日,以美籍华人科学家杨向中为首的研究小组利用一头13岁高龄的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小牛。2000年1月3日:美国著名华人杨向东,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公牛耳皮细胞成功克隆 出6头牛犊。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这只恒河猴被命名“泰特拉”。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国 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 5 头克隆猪。学生经验: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 业术语较深奥,五年级学生学习起来

42、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预习设计1 .自主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3 .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4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5 .有条件的话查阅“克隆”的相关资料。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与反思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在教师的讲述中初步感受“克隆” 的神奇魅力。齐读课题。二、质疑,把握文章重点交流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1)什么是“克隆”?(2)克隆神奇在哪里?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2 .认读词语。一模一样克隆例如 马铃薯嫁接 细

43、菌卓有成效饲养效率 濒临诱人3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4 .交流问题:什么是“克隆”,课文哪些语句给 了我们明确的答案?5 .出示学习单:克隆技术“神奇”在哪些地方?找 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克隆技术“神奇” 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四、重点研读,理解“克隆”1.出示学习单:读读课文1 5小节,想想什么是 “克隆”?并画出相关语句。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5分钟)1 .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 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 你 当然愿意再上L个贝多芬。 古希腊有位哲 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 的叶子”,换句话说,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 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

44、是,现在情况却 有了变化,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 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神奇的克隆”。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质疑,把握文章重点(10分钟)1 .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 最想了解些什么呢?2 .学生交流,教师进行归纳:(1)什么是“克隆”? (2)克隆神奇在哪里?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听课义录音, 边听边思考。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8分钟)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2 .出示词语,指名认读。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4 .交流问题:什么是“克隆”,课文哪些语句给了我 们明确的答案?四、重点研读,理解“克隆”(12分钟)(1)学生读读议议,教师小结板书: 无性繁殖。(2)哪些生物天生就具后尢性繁殖的 本领呢?请读读课文的34自然段。(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植物:柳树、马铃薯、仙人掌(剪插、 切片)情境练习,巩固认识“克隆”。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认识“举例子”“下定义” “作比较” 等说明方法。微生物:细菌(细胞分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