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管理第五章,知識管理的組織與行為,學習目標,1.瞭解學習型組織的相關理論。2.瞭解學習型組織的定義。3.瞭解學習型組織的特徵。 4.瞭解學習型組織與知織管理的關係。5.瞭解組織學習的相關理論。,學習目標,6.瞭解組織學習的定義。7.瞭解組織學習的過程。8.瞭解組織學習的型態。9.瞭解何謂資訊生態。10.瞭解何謂知識生態。,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精於創造、獲取以及轉換知識的學習型組織,並藉此修正其行為以反應社會變遷的學習型組織格外重要。,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1.1 學習型組織的定義Senge(1990)認為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 指組織成員能持續擴展並創造其所
2、欲達成結果的能力,並在其中培育出新且具有延展性的思考型態,可以自由培塑出集體性的志向,並透過持續的方式一同學習如何去學習。Senge 提出學習型組織的五大要件: 1.共同願景 2.團隊學習 3.改善心智模式 4.自我超越 5.系統思考學習型組織可同時從事主動和被動的學習,並成為競爭優勢持續性的來源。,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Bennett & O Brien(1994)根據他們對25家成功執行學習型組織的企業所做的調查結果,認為採行學習型組織型態的組織將會是最成功的企業此種組織能將學習、調整及變遷的能力轉換成組織文化,而其所屬的價值、政策、體制及結構等均能支援人員進行學習。學習的成果將有助於工作流
3、程、產品及服務、工作結構與功能、以及管理運作等事項的改進。,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從組織的競爭優勢及策略變遷的觀點來看,Swieringa &Wierdsma(1992)強調學習型組織不只有能力學習,還能夠學習如何學習學習型組織不只變的更有競爭力,更能夠持續維持競爭力。同時他們亦強調學習所帶來的競爭優勢,並提出競爭性的學習型組織(Competitive Learning Organization)作為學習型組織的同意詞。,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Garvin(1993)認為學習型組織擅長創造、取得、傳遞知識,並且配合這些新知識和見解改變行為要成為真正的學習型組織,須明確分辨出:1.意義:學習型組織應
4、定義在一個可用、合理、容易 應用的領域2.管理:要有清楚的實行指導方針,建議可行之道而 不是高遠的理想3.評估:有更好的評估工具可以評估組織學習的速度 與程度。,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是一個精於創造、獲取與轉換知識的組織,能夠運用各種不同的策略,使學習與生活及工作的各個層面互相結合,並且學習活動會不斷的發生在個人、團隊或組織中,導致知識、信念與行為發生改變,能快速的回應大環境的變遷,並使組織學習效獲得最佳化以及創新的組織。,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1.2 學習型組織的特徵周芸薇(2000)歸納為國內學者昌所提出的系統性的問題思考與解決、於學習及運用創造的開放氣候、以創新途徑進實驗、從過去的
5、史及本身經驗學習、學習他人的經驗與實務、透過組織進快速有效的知管、建構組織及成員共享的願景、重新建構組織成員心智模式、真的人性關懷、以及建合作團隊、彈性機動等 。,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Galbraith & Lawler (1993)則認為學習型組織具有八項特色:(1). 組織設計會隨著組織策略和環境而改變。(2). 不斷將組織資源運用於發展技巧和知識,並與全體組 織成員共享。(3). 組織趨於扁平化與行動敏捷。(4). 組織擅長於整合許多任務團隊。(5). 組織與環境中其他組織形成密切的網路連結,可互相 分享學習。(6). 學習的過程和組織整體皆能符合績效要求。(7). 管理者須負責確立並與
6、組織成員溝通清晰的組織願 景。(8). 成員除了被期待做好工作外,還需思考改善工作方式 且持續學習。,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1.3 學習型組織與知織管理 知識管理導入學習型組織2. 學習型組織落實知識管理,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Navis、Dibella與Gould 等人(1995)則將學習與知識連結起來,認為學習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 知識獲取: (2) 知識分享: (3) 知識應用:,課間實例 1,如何從摔跤中學習學習型組織,第二節 組織學習,2.1 組織學習的定義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 Garvin (1993)將組織學習依其理論本體分為六類:心理學
7、與組織發展、管理科學、社會學與組織理論、策略、生產管理及文化人類學等。,第二節 組織學習,後來學者採用社會建構角度,從組織的脈絡來看待學習,而不是將學習由個人層次引伸到組織。另一類,則非以心理認知與社會建構思考框架的主張,而以組織整體為考量的複雜系統觀點,其理論以微觀層次的元素互動,突現(emergency)至宏觀層次的行為現象來說明組織學習的產生。,第二節 組織學習,Simon (1953) 組織學習是一種組織成員循序漸進地重新建構組織問題的過程,其產出即為組織的成果。March & Olsen(1978) 組織在有限理性的限制下,知覺到環境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而使得決策規劃發生變動,而此種選
8、擇行為的改變又直接反應在資訊處理方式上的改變,整個循環過程即為組織學習。,第二節 組織學習,Senge (1990)第五項修練使組織學習成為在1990年代之後管理實務與學術界的熱門話題。Argyris & Schon (1978) 提出組織學習是一種偵測並修正錯誤的過程發現錯誤、發展矯正方案、轉換認知信念、內化成行動依據的循環程序,這個過程就是組織學習。,第二節 組織學習,Armstrong & Foley(2003)以組織文化觀點為基礎,研究提出組織學習機制有四項:1.學習環境:組織是否能創造一個於學習,且讓學習與目標能夠結的環境。2.訂出學習和發展需求:各階層成員能否瞭解組織所發展的學習需
9、求。3.符合學習和發展需求:組織是否有支援成員學習所需、學習是否會影響成員正常運作和是否有人協助工作等,並瞭解成員學習滿意程。4.應用學習於工作上:所學是否學以致用能應用在工作上,以及能對工作成效有所幫助。,第二節 組織學習,組織學習是一種改進的程序,可以提高例行性工作效率及改進技術,也是一種改進的結果,是組織知識的累積,可讓組織調適以應付環境的改變。,第二節 組織學習,2.2 組織學習的過程組織是否可以學習?當然是可以的。組織學習可說是由個人開始,逐漸擴及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團隊之間、團隊與團隊之間與團隊與組織之間的學習過程。,第二節 組織學習,Crossan et al. (1999)提
10、出組織學習包含四個次流程 直覺(intuition) 解說(interpretation) 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 整合(integration)學習發生在個體、團隊與組織層次,且三者互為影響。,第二節 組織學習,組織學習可被視為是一種過程。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組織學習有知識、資訊的傳遞與心智模式的分享等,而這些學習皆由個人層次開始,再經由個人組成的團體繼續相互影響;轉換到團體層次的學習,再由團體層次轉換到組織層次的學習,此種知識與資訊轉換的過程即為組織學習的過程。,第二節 組織學習,2.3.組織學習的型態Watkins和Marsick(1993) 組織學習可能會發
11、生在四個相互依賴的層面包括: 個人(individual) 團隊(team) 組織(organization) 環境(environment),第二節 組織學習,Meyers (1990) 將組織學習類型分成:線性學習(linear learning)非線性學習(non-linear learning)組織處在不同的技術生命週期階段劃分成四種不同的學習類型:(1).創造性學習(2).適應性學習(3).維持性學習 (4).變遷性學習,第二節 組織學習,Fulmer (1994) 依據組織所面臨的環境也提出了組織學習尚可分成三種型態: (1)維持性學習 (2)震撼性學習 (3)預期型學習,課間實例
12、 2,留不住人,留住腦袋,第三節 知生態,3.1 資訊生態Davenport(1997) 將企業內的資訊環境描繪成為一個資訊生態(Information ecology),去探討如何在組織內發揮資訊的最大能。,第三節 知生態,組織的資訊環境內包含: 組織的資訊人員、資訊策、資訊程、資訊架構、資訊政策及資訊文化等構面,這些構面相互影響並營造出組織的資訊環境,圖5-1 企業的資訊生態模型,第三節 知生態,Nardi & ODay(1999) 將資訊生態定義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內,由人員、工作、價值及科技所組成的系統就稱為資訊生態。,第三節 知生態,3.2 知生態陳汀能(2004)效仿Davenpor
13、t(1997)提出的組織資訊生態模式,提出知識生態(Knowledge ecology)的概念,亦即組織將被視為是一個知生態系統,組織內具備相同的存在目標、特定的知能,並分享生存資源(如銷人員分享銷部門的資源與成敗責任)的人員所組成的集合,就稱為知族群(Knowledge Population)。,第三節 知生態,組織擁有同任務特性的知族群 構成組織的知群(Knowledge Community)或稱為組織的知環境(Knowledge Environment)。,第三節 知生態,結合知環境、組織環境及外部環境,構成組織的知生態(Knowledge Ecology)或是稱為組織的知生態系統(Kn
14、owledge Ecological System)。整個組織的知生態包括知環境、組織環境、外部環境三大部分,圖5-2 組織的知生態模型,第三節 知生態,在知生態中,組織內同型的知族群在組織這個知生態系統面相互影響,彼此競爭組織有限的資源。這些族群之間的關係遵循分佈互動競爭演化(Distribution, Interaction, Competition, Evolution, DICE) 模式 。,第三節 知生態,1.分佈 在此階段探討組織內同知族群的分佈態勢,並分析這些同的分佈態勢是否會影響到組織績效。,第三節 知生態,2. 互動 知族群的分佈態勢將會影響到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而同的知族群間的互動亦會造成同的效應。,第三節 知生態,3. 競爭 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之下,知族群將會為爭取有限資源而產生競爭,而競爭則會帶知族群的成長與衰敗的變化。,第三節 知生態,4. 演化 受到競爭的壓,知族群勢必進演化,以調適出最適合目前競爭環境下的知族群,演化的結果也將形成一個新的知分佈結構,造成一個新的知生態。,課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