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课题 2 溶解度(第一课时)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探讨课例韶关市第九中学朱丽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氯化钠溶解的实验探究形成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涵义的认识。难点:通过实验条件的
2、改变,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三、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学生为韶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学生。学生经过大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化学的能力与经验,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并且学生的自觉性、知识、技能水平较高,具备实验探究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但由于不是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程度把握还是不是很准确,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有一定的弹性,表现在将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放在课后能力提升习题中。四、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 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
3、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让学生归纳出饱和不饱和之间的转化规律,最后通过讨论引出结晶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 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的状态问题。五、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讨论法六、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28 小组,每小组2 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1 个(各装250mL水)、钥匙、 1 g NaCl两份(预先称好)1 gKNO3 三份、 5ml 注射器,酒精灯、火柴、试管两支。七、教学过程教学过
4、程点评激趣设境,问题导入以生活事例作导语,师生互动:小明爱喝糖水,他想如果一杯水中放许许多多的糖下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去,是不是就能得到很甜很甜的糖水,他的想法对吗?食盐是我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着力创设快乐课堂。1 欢迎下载表 1. 氯化钠溶于水精品文档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 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5mL水中加入1gNaCl,搅拌( A 溶液)继续加入1gNaCl,搅拌( B 溶液)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再加 5mLH2O,搅拌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课件演
5、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NaC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投影方案,交流共享。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上台展示,投影学生记录的现象,学生上台进行表述。学生完成下表的实验: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步骤在 5mL水中加操作入 1gNaCl,搅拌( A 溶液)现象结论继续加入再加 5mLH2O,搅1gNaCl ,搅拌拌( B 溶液)( C 溶液)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2. 硝酸钾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 ( 5mL)的水中呢?阅读使学生关注、重视P33-34 ,“一定量”这个要素。(活动
6、与探究)确定实验方案(可以用图表示)充分发挥教师“引”操作现象结论在 5mL水中加入31gKNO,搅拌再加 1gKNO,搅拌3加热再加 1gKNO,搅拌3冷却。2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学生进行实验,并且进行实验现象的记录。学生交流讨论完成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且学生交流与讨论分析实验中的溶液属于饱和不饱和溶液。学生运用所学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派代表上台展示。知识,分析现象【自主与思考】上述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溶液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依据是什么?(1) 室温下, 在 5mL水中加入1gNaCl,振荡形成的是溶液,依据是;继续加入1gNaCl,振荡成的是溶液,依据是。再加入5m
7、LH2O,振荡,原来的溶液变为溶液,依据是。(2) 室温下,在 5mL水中加入 1gKNO3,振荡形成的是溶液,依据是;再加 1gKNO3,振荡形成的是溶液,依据是;加热时,原来的溶液变为溶液,依据是。学生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 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一般有两种方法:观察溶液底部有无的溶质;若有则为液。溶液底部若无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另加入,若则溶液饱和。话锋一转,激发探究请依据所学判断上述溶液中的状态。【自主与思考】上述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溶液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依据是什么?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溶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1) 室
8、温下, 在 5mL水中加入 1gNaCl,振荡形成的是溶液,据是;继续加入1gNaCl,振荡成的是溶液,依据是。再加入5mLH2O,振荡,原来的溶液变为溶液,依据是。(2) 室温下,在 5mL水中加入 1gKNO3,振荡形成的是溶液,依据是;再加 1gKNO3,振荡形成的是溶液,依据是;加热时,原来的溶液变为溶液,依据是。依 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巩固新知。阅读理解,形成概念增补结论,领悟涵义你能总结出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依据吗?小组交流总结规律: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一般有两种方法:观察溶液底部有无的溶质;若有则为溶液。溶液底部若无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另加入,若则
9、溶液饱和。【温馨提示】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3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我会解读】综合实验与定义我觉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的关键点要注意123当堂练习【巩固与提高】1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减少 B 溶液质量增大C 固体质量不变D 溶质质量增加 .练习,反馈新知,2. 能 证 明 20 时 某 一 硝 酸 钾 溶 液 已 达 到 饱 和 的 方 法 是 巩固所
10、学。()A向 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B向该溶液里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过滤并称量,固体的质量不变C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根据下列问题,自学书本P34-351、 你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么转化吗?2、 你知道如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吗?【知识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在活动与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通常 有以下转化关系:得出结论上作加()、一般()温度文章,为轻松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剂、加入( ) 、一般( )温度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和实验探究的晶体,你完成化的方法做了学案。很好过
11、渡。【知识点三】结晶及结晶方法1 结晶: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2 结晶方法:( 1)(例如)( 2)(例如)辨析:结晶与过滤的区别【巩固与提高】KNO饱和溶液的温度由80 降温到 20 ,下列4某密闭容器内的3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不变B 溶液仍饱和C溶液质量不变D变成不饱和溶液5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 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练习,反馈新知,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巩固所学。小结与归纳:总结与收获反思与评价。4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生活中的 “食盐是我们熟悉的
12、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引入探究。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围绕两个学生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第一个实验通过改变溶质溶剂的质量,形象地让学生认识到“一定量”,第二实验通过温度的改变,引起饱和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关系为学习结晶做好铺垫,层层递进, 一环扣一环, 教学设计比较严谨。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改进课本实验,将用量降低既符合节约环保原则也能保证实验效果更节约时间。习题设置上用学生实验中做的几次实验判断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既充分运用了课堂资源也让学生能对当场学的知识进行反馈和巩固。每个知识模块都穿插了习题,体现了讲练结合,但是学案设计上不够简洁,呈现的内容较多,可以做适当的简化。但本节课仍有不足处,与借班老师的沟通不足,导致学案不能提前发放,学生要在课堂上花时间阅读学案导致学生的实验时间较长,后面的内容讲得略为仓促。5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6 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