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岳麓版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 12 课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1. 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虎门销烟1、 17 世纪以来, _ 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2、为争夺广阔的_ 而疯狂扩张。3、以 _为首的西方国家为扭转_,向中国走私_。思考 1 鸦片战争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为什么一直处于出超地位?4、 1839 年 6 月 3 日,林那么徐在_海滩当众销烟。思考 2 英国鸦片走私的目的是什么?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1、内容(1
2、) 开放广州、 _、 _、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 割让 _给英国。(3) 中英双方协定关税。2、此外,列强还取得_权、片面 _ 、居住及 _等特权。3、影响:主权和_ 遭到破坏,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_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提出全面_ 的要求,被 _拒绝。2、经过(1)1856 年 10 月, _联合发动战争。(2)1860 年,攻入 _,火烧 _ ,清政府战败求和。3、结果: 1858 年和 1860 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 增开 _等 11 个城市为通商口岸。(2) 外国商船可在 _各口岸往来。(3) 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 _。(4)
3、 赔偿英法军费各 800 万两白银。4、影响:清政府 _ 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_”,兴起了 _ 。思考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探究一 片 争1、材料“我天朝君 万国,尽有不 神威,然不忍不教而 。故特明宣定例。 国夷商欲 久 易,必当 遵 典,将 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 法。 ” 自新全球史 (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 格勒著 )问题(1) 上面 段文字是林那么徐写 英国女王的信 ( 没有寄出 ) , 封信 明了中国政府的什么立 和 度?(2) 假如女王收到了 封信,她能 足林那么徐的要求 ? 什么?2、材料安得 德森致拉本特函 : “禁烟
4、运 了我 一个 争的机会可以使我 于乘 之余威, 提出我 自己的条件, 迫中国接受。 种机会也 不会再来,是不可能 易放 的。 ” 材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点?最 他 迫中国接受了哪些条件?3、 我 有本土作 的先决条件,又 有百倍于英 的武装, 何却 于 道而来的 兵力 1 万人的英 ?探究二第二次 片 争1、材料“自从条 以来,因我 通商的 展有限而感到的 多失望届 我 当有 要求中英条 的修 我 可以希望, 英、法、美交涉人 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 目前事情的改 。 ” 材料中 “自从条 以来” 指的是什么条 ?根据材料, 你 英国要求修 条 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图中佳士得拍卖
5、行的拍卖品清单,回答以下问题:材料问题(1) 图中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2) 你如何看待把战争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典型例题“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哪项最能说明这一点()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C、协定关税B、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D、赔款 2100 万银元思维流程答案 B解题技巧利用优选法解答程度型选择题(1) 特点:题干的表述不完整,侧重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全面掌握程度,考查比较、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常有“最”、“主要”、“根本”、“全面”等限制条件。(2) 解题思路审清题干要求,分析选项,判断答题角度。排除明显不合题意的选项,结合题干要求,比
6、较余下选项,决定答案。全面掌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掌握历史现象、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知识。变式训练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答案解析】课前准备区【一】 1. 资本主义在西欧2、世界市场3、英国逆差鸦片4、虎门【二】 1.(1)福州厦门 (2) 香港岛 2、领事裁判最惠国待遇租地3、领土完整世界市场【三】 1. 修改条约清政府2、 (1) 英法 (2) 北京圆明园3、 (1) 天津 (2) 长江 (3) 传教 4、权力长
7、技洋务运动思考1、(1)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对外来商品有着强大的抵制作用, 这是根本原因。 (2) 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在欧洲深受欢迎,适销对路;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呢绒等在中国销路狭窄。(3)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限制了西方商品的流入。(4) 中国人民贫困,无力购买外国商品。2、(1) 原因: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提出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2) 影响: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课堂活动区探究一1、 (1) 坚决反对英国走私鸦片。(2) 不
8、能;原因:英国国力强大,不会理会;英国正准备寻机向中国开战,开拓市场;当时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女王并无实权。2、观点: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战争,夺取侵略权益。条件:强迫中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3、 (1)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2) 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不当。(3) 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探究二1、 (1) 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2) 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
9、原料,加强经济侵略。2、 (1)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2) 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掠夺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解题方法探究变式训练C 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此改变。第 13 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 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一】金田起义1、背景(1) 鸦片战争的影响 _大量涌入,冲击了中国传统 _,部分手工业者破产。 _的输入,造成 _大量外流。 _和 _加重了人民负担。(2) 清政府 _腐败,各级 _大肆
10、搜刮人民。(3) 天灾不断,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2、准备:洪秀全创立“3、爆发:1851 年 1 月 11_”。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_村起义,建号 _ 。思考 1 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二】天国兴衰1、建立政权:1853 年 3 月,攻占南京,改称“_”。2、进入全盛(1) 为拱卫天京,主动进行 _和西征。(2)1856 年,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3) 颁布纲领性文件_ 。思考 2 为什么说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3、由盛转衰(1) 天京事变: 1856 年,领导集团发生内讧。(2) 重新振作起用年轻将领_和李秀成。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4、走向失败
11、(1)1863 年,在英、法支持下,_ 分三路围困天京。(2)1864 年,湘军攻破_,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思考 3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历史意义(1) 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 _,动摇了清朝统治的 _。(2) 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 _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_ ,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探究一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 10 年当中,每年从 3 万箱增至 6、7 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 材料三 1846 年 1850 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
12、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2、观察以下图片:材料图一图二问题(1) 分析图【一】图二的主旨各是什么?(2) 史学界一般认为:图一文件违背了经济规律,而图二文件那么顺应了时代潮流。这主要从哪一方面而言?为什么两个文件在当时都不能真正实施?3、材料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 “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其面。他自知智慧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 ” 问题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天京变乱的原因及性质是什么
13、?探究二太平天国运 的失 及影响1、材料下 一位同学的 堂笔 , 了 某一 史事件的不同 价。 据此推断他学 的内容是什么?并 明你的理由。2、 合太平天国运 , 民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名 点 民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 , 推 了中国民主革命的 展; 但是,由于其 局限性,不可能 中国革命走向 利。史料本着“有田同耕,有 同食,有衣同穿,有 同使,无 不均匀,无人不 暖”的理想原那么,将土地分 上、中、下三 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天朝田 制度信息“有田同耕,有 同食,有衣同穿,有 同使,无 不均匀,无人不 暖”反映了太平天国要建立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是拜上帝会教 中
14、平等思想的反映。主 平均分配土地, 明太平天国要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民土地所有制, 示了太平天国运 反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性,反映了 民 要求 得土地的 烈愿望。“将土地分 上、中、下三 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明太平天国的土地分配 行 平均主 , 是无法 的空想,因 它不符合社会 展 律, 背 民小私有者的本性,不能 民的生 极性。价 通 文本 料可以帮助我 理解天朝田 制度所 的理想社会,使我 既看到其革命性,又能了解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迁移 用 天朝田 制度 定:“凡当收成的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那么 国 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 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式。” 突
15、出表达了()A、 底的反封建思想B、 的平均主 思想C、空想社会主 思想D、以人 本的人文关 思 流程审题答案 B判断 在分配上,体现绝对平均主义信息 “余则归国库”、“通天下式”结论 A、 C、 D三项与绝对平均主义无关,故排除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题眼” ,亦即“有效信息” 。如例题中的“余那么归国库”“通天下式”就是有效信息。抓住“题眼”再联系所学知识,便可轻松答题。【答案解析】课前准备区【一】 1.(1)外国商品经济结构鸦片白银战费赔款(2) 吏治官吏2、拜上帝会3、金田太平天国【二】 1. 天京 2、(1) 北伐 (3) 天朝田亩制度3、 (2) 陈玉成4、 (1) 曾国
16、藩 (2) 天京 5、(1) 纲常名教政治基础(2) 资本主义资政新篇思考1、(1) 鸦片战争后, 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激化了社会矛盾。(2) 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激增,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人民负担加重。(3) 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赔款分摊到人民身上,各级官吏借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导致人民生活更加困苦。(4) 总之,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2、(1) 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剥削制度、等级制度和几千年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定,特别是土地制度的规定,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
17、土地所有制,具有强烈的革命性。(2)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财产,违背了农民小私有者的本性,无法调动其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具有空想性。3、 (1) 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 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 争权夺利, 贪图享乐;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 (2) 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太平天国。课堂活动区探究一1、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自然灾害严重。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2、(1) 图一: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绝对平等、均匀的理想社会;图二:仿效西方国家,改革
18、内政,振兴天国,发展资本主义。(2) 从社会经济主张而言。 天朝田亩制度 规定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制和绝对平均主义,所以违背了经济规律; 资政新篇主张维护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适应了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但是,两个文件都不存在实施的社会基础和条件。3、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性质: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探究二1、他学习的内容是太平天国运动。理由: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还颁布了 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近代化色彩的文献。同时,太平天国运动转战大半个中国,长达14 年,破坏了南
19、方某些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天朝田亩制度中的一些内容是历史的倒退。由此可见,最符合笔记评价内容的历史事件应当是太平天国运动。2、(1)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由于深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 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历史作用。(2) 农民阶级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它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 ( 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革命理论作指导 ) 、政治上 ( 提不出彻
20、底的革命纲领、 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 ) 、组织上 ( 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始终保持内部团结 ) 的致命弱点。第 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1. 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1)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_野心膨胀。(2) 导火线:朝鲜 _ 起义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过程(1)爆发: 1894年 7月,在丰岛海面偷袭 _运兵船。(2)决战: 1894年 9月,中日在 _决战。3、结果: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21、马关条约(1) 内容割辽东半岛、_ 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 亿两白银。开放 _等地为新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2) 干涉还辽:在列强的干涉下,交还中国的辽东半岛。4、影响(1)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 _。(2) 外国 _挤压,阻碍中国 _ 发展。(3) 巨额 _ 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4) 拉开了列强 _的序幕。(5)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了 _ 。(6) 各阶层展开了 _ 的斗争。思考 1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 原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
22、猖獗。(2)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3) 活动提出“ _ ”口号,势力遍及_地区。阻击八国联军进攻_。进攻北京 _使馆和 _教堂。思考 2 如何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4) 结果: _发布“剿匪谕旨”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5) 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_ 的斗争精神。打击了 _ 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_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1) 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2)爆发: 1900年 6月, _ 率领八国联军进犯 _。(3)结果: 1901年 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_。赔偿各国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 _、盐税作抵押。设使馆区,允许外国 _保
23、护。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 _ ”等。思考 3 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是怎样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影响: _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税收被列强控制,_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思考 4 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探究一中日甲午战争1、材料“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问题此诗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试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慈禧太后2、材料 1894 年 11 月 7 日,日军攻陷大连的当天,迎来了慈禧的六十大寿。慈禧在颐和园受贺,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问题依据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
24、哪些?3、材料问题观察上图,试判断漫画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现象?对中国政局有何影响?探究二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1、材料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问题列强 “向中国开战” 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画了这幅漫画扯线木偶。问题你从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是什么?3、材料下文是出自 和 运 期 中外日 上的一篇文章:“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其 辱国, 款割地,盖无 不 ,无 不 ,其故 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雪耻,以 思 怨,其 也 , 曰非宜,其抗志 气,殆非无取。 ” 作者是如何 价 和 的? 种
25、 价客 ? 什么?典型例 八国 侵 同两次 片 争相比,其相同点有()威 到清朝 治的中心京津地区以 中国人民革命斗争 其直接原因遭到中国 民的英勇抵抗 以武力 其侵略目 A、B、C、D、思 流程审题判断 两次 片 争的直接原因分 是虎 烟和修 要求遭到拒 。信息 八国 侵 与两次 片 争的相同点。结论 排除,正确答案 B。答案 B解 技巧比 型 的一般解法:比 式 一般冠以“相同点”、“不同点”“相似之 ”等限制 或者是“A 与 B 相比,其突出的” 、“ A与 B 相比,最重要的” 。解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要确立比 ,找准比 的角度。按照确立的比 分 比 , 出它 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依据
26、 目要求 正确答案。 式 某檄文写道: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 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 弃吾台民哉!有 臣焉,大学士李 章也又将关系七省 之台湾全 之倭奴。” 檄文与以下哪次列 的侵 争的 局有关()A、 片 争B、第二次 片 争C、中日甲午 争D、八国 侵 争【答案解析】 前准 区【一】 1.(1)侵略 (2) 学党2、 (1) 清 (2) 黄海 3、(1) 台湾全 重 4、 (1)腹地 (2) 本民族 本主 (3) 争 款 (4) 瓜分中国 (5) 事改革 (6) 救亡 存【二】 1.(3) 扶清 洋京津北京 交民巷西什 (4) 慈禧 (5) 反侵略帝国主 改革 2、(2) 西摩
27、北京 (3) 辛丑条 关税 兵首 臣(4) 巨 款使 区思考1、 (1) 原因:日本侵 是蓄 已久;解决本国 本主 展中的矛盾, 嫁危机。(2) 影响:中 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清政府 挽救 治危机, 行了 事改革。中国的知 界和各 民众 挽救民族危亡 行了各种形式的救亡 存的斗争。2、(1) 具有 国性 , 反映了当 帝国主 与中 民族的矛盾成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 有局限性: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 清政府的警惕;“ 洋”能 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 有盲目、 的排外性 。3、 (1) 果: 1901 年 9 月,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
28、、荷 、西班牙 11 国 辱国的辛丑条 。(2) 影响:辛丑条 是帝国主 加 中国的 重的不平等条 。巨 的 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 , 在北京 立的使 区成 列 侵 的大本 。 列 重新确定了以慈禧太后 首的清政府 充当其在 的代理人,从此清政府 底成 帝国主 治中国的工具。4、(1) 列 侵 破坏了中国的主 和 土完整, 中国 来了深重的灾 。具体表 :剥 了无数中国人的基本生存 , 狂掠 中国人民的 和国家 富;政治上, 通 一系列不平等条 , 破坏了中国的 土、 海和司法等主 的完整; 上,通 一系列不平等条 ,列 控制了中国的 命脉。(2) 列 侵 的同 ,在客 上也促 了中国 向近代
29、化的 程。中国的自然 在其影响下加速瓦解, 洋 运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等都是列 侵 的客 影响。 堂活 区探究一1、中日甲午 争。原因:明治 新后,日本 外侵略 是其根本原因;朝 学党起 爆 日本提供了借口。2、(1) 客 上:日本蓄 已久,准 充分, 事 力 于中国;列 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日本。 (2) 主 上:清政府 治腐 ,没有 真准 ,一味妥 退 ;慈禧太后不 国家危 ,大搞万寿 典;有些清 将 生怕死,腐 无能。3、中日甲午 争以后的 象。影响:(1) 日本的“ 利”刺激了西方列 ,他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 民族危机空前 重。 (2) 激 了中国各 救亡 存的
30、情;清政府也开始 革 事。探究二1、根本目的:是把中国 列 的殖民地。影响:辛丑条 的 使中国完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 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2、清政府就像列 手中的扯 木偶一 ,逐步成 侵略者 治中国的工具。3、 和 的斗争方式不正确,但肯定了 和 的反抗精神, 种 价是基本客 的。 和 运 盲目排外及被 治 利用, 有明 的不足之 , 但其抗 外国侵略具有重大意 。解 方法探究 式 C 从材料中的“台民” “台湾全 之倭奴”等信息,可以判定此 争 中日甲午 争,根据 关条 ,台湾被日本割占。 第 15 课辛亥革命 程 准 1. 述辛亥革命的主要 程。 2. 推
31、翻君主 制制度、 建立中 民国的 史意 。【一】清末民主革命 潮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_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清政府试图通过_来挽救统治危机。3 、 以 孙 中 山 为 首 的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党 人 决 心 推 翻 _ 的 统 治 , 建 立_ 。(1)1894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2)1905 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 。思考 1 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3) 纲领:“驱除鞑虏, _ ,创立民国, _ ”,被孙中山概括为 “_ ”。(4) 机关刊物:_。(5)_ :与康有为、梁启超等_ 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6) 多次发
32、动武装起义: 1911 年的 _ 起义最著名,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思考 2 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如何?【二】武昌首义1、时间: 1911 年 10 月 10 日。2、首义人:熊秉坤、金兆龙。3、结果:成立_,国号“ _”,政体为“ _”。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统治土崩瓦解。【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1) 成立 1912 年 1 月 1 日,在 _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 _为国旗。(2)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_;人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信仰等自由;规定内阁制和_的国家组织原那么。评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_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思考
33、3 辛亥革命的意义有哪些?2、结局(1) 失败标志:袁世凯窃权。经过A、 1912 年 2 月, _ 下诏退位。B、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 _就任临时大总统。思考 4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2) 功绩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 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 多年的 _ 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_观念深入人心。思考 5 辛亥革命有哪些经验教训?探究一辛亥革命的 程1、材料“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 ,各自号召, 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革命党人 改 上述 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 是什么?有何意 ?2. 材料下 是辛亥革命 期的三幅漫画。 一 二 三 从中你能得
34、到什么信息? 些 象与辛亥革命的爆 有何关系?3、材料下 上海南京路上 挂五色国旗, 祝南京 政府成立的 景。 你从 中可以 出哪些 史信息?4、材料 中山 : “袁世 尽管不好,我 要希望他好,要用 的 告, 密的 ,感 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问题(1) 合所学知 分析, 革命派是如何“ 密 ”袁世 的?(2) 有人认为孙中山等人的妥协退让是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根本原因,请谈谈你的看法。探究二辛亥革命的影响1、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研究了以下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材料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丙:其实,
35、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问题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就三位同学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2、材料 1913 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 “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问题你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史料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那么。临时政府根据“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的原那么,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各种权利。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信息中华民国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