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上好一堂课 一堂课引起的思考xx 年 4 月,学校举行教学大赛,我参加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教学前就有老师说这一内容不好上,有难度,但我觉得,要上就上有一定难度的,即使上不好也要尝试,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教学中我设计了谈话导入,从逛超市入手,揭示课题,引出人民币。接着我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向学生展示, 着重认识 1 元以内的人民币,介绍上面的国徽、图案,并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等,再把 1 元以内的人民币分一分(按面值,或按硬币、纸币),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我仍结合逛超市,出示放大的情境图,让学生来学习付款,并让学生模拟购物付款,学会找钱、换钱。一节课下来,
2、效果良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一、抓住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数学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教学中我通过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什么啊?”引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这样的问话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从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换钱等游戏活动加深学生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 从中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充分产生参与的欲望和提高学习的兴
3、趣。 这堂课一开始,我通过爸爸妈妈上街逛超市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并初步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在认识所有面值的人民币后, 让学生观察国徽形状, 对学生进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并且强调保护人民币就是对祖国尊敬。接下来又设计了“ 1 张 5 角可以换几个 1 角?还有其他的换法吗?” 的问题情境,通过师生合作交流,体验换成 5 角钱的不同方法。接下来又设计购物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高潮,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钱、付钱、找钱,体验 1 元钱的价值,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树立学好数学
4、的信心。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来解决问题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应当根据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来进行教学。 重点是教学的内容要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 因此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前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了解到什么程度 , 有哪些购物经验可以借鉴,并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学习认识人民币。 教学后发现这样的安排是基本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 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 学生学习十分积极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认识人民币这节课重点就是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
5、单位; 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体验。教学中,我试着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认识人民币。 对于人民币学生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这在平时买零食中早有接触。 因此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来介绍是怎样认识人民币的。 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有的早就已经知道1 元钱怎样换成 1 角的小毛票了。这样我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课本上的“ 1 元”纸质的人民币(红色),学生见到的相对较少,学生认识的大多是
6、硬币1 元,于是我先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解,再着重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在介绍人民币时大多数都能从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看出它的面值,甚至有的还能说出人民币上的图案和颜色呢!让学生自己介绍,虽然有时语言不畅甚至有的与教学无关,但是内容很丰富, 有的内容甚至是我都不了解的。 不管学生介绍得怎样我都充分肯定,这样就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三、放飞思想、合作交流在教学开始,我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于是我设计环节, 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尽管方法各不相同,意见不同,但只要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我都给予了肯定。整个过程为学生创
7、造了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掌握了人民币的认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区分不同的人民币,学会购物中的付款,这些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认识。 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购物经验, 让学生之间充分合作与交流, 以达到认识在 1 元以内的几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意愿, 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的图像、汉字、数字、颜色等特征,以达到掌握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的目的,由直观到抽象。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买 1 元的尺子、 4 角的铅笔、 5 角的小刀、 8 角的橡皮等,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充分地激发, 各个活动小组出现不同的付款方式, 这样深刻理解了 1 元=10 角的进率,为以后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深入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数学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充分利用现实中的实例, 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自主地合作与交流,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责编袁 妮)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