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出师表说课稿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六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下的出师表,我重点陈说的为第三课时,第一、二课时学生已扫清了字词障碍,能通读全篇, 掌握了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准确的翻译并理解精妙语句。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陈述第三课时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一、说教材(一)本课在教材中和地位和作用出师表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文言文,本文意蕴深广极富感染力, 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 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也是一次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再积累、再巩固的尝试。对今后的文言学习大有裨益, 本课从情感内容和能力培养上是对整个单元的延续和深
2、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教学目标:(课件)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点,又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我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能梳理整篇文章的脉络;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知识原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使学生融入到以身许国的赤胆忠心的氛围中,得到人生的启示。确立依据:新课标提出“九年级学段的教学更重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欣赏文学作品能联系自己的情感, 从而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出师表正是承载这种理念的代表性佳作。(三)教学重点:(课件)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诸葛亮在字里行间渗透的真挚情感。确立依据:语文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在
3、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更应注意语文课程中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我把本课的“情”作为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课件)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即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确立依据: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而学生大多对表达方式有模糊的意识却很难清晰的辨认和把握,本课学习“寓情于议,寓情于叙,让学生结合文本更有感触的理解委婉的表达方式二、说教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 (课件)理论依据:这是一篇经典的美文, 所以我准备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采用情景感染法,感悟作者的情真意切,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4、和写法的把握 , 我让学生课前找资料作好准备基础上用分组讨论方式来实现 ,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再由教师点拨, 把握教学航向,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方法很适合本文的课堂教学。(一)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 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 而且经过以往的阅读积淀, 很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 但因本文属较长的背诵篇目, 激发学习兴趣成为必要。 学生大多都喜欢三国演义, 尤其对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三国故事的兴趣, 把他们引导到阅读课文上来, 从而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和适当的鼓励,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会更有信心。(二
5、)学法指导以及学生活动的开展1、具体指导(1)课前布置搜集相关故事诗句, 通过课上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2)立足课文,讨论交流,掌握重点。( 3)互助学习,合作探究,突破难点。2 、学生活动( 1)师生共同完成 4 项活动:合作探究:理顺文章的脉络;创设情境:体会字里行间蕴含作者的深情;讨论小结:领会文章写作特点;拓展延伸:作者的忠君思想的现实意义,获得启迪。(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理论依据: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方式,让学生自己进入文本、感知课文,并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与启迪。(三)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效果预测在创设情境的基础
6、上,提出重点问题;在学生合作研讨后,进行交流展示;在分析总结后, 进行延伸拓展。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心灵对话的引导者。只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种洋溢着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一定很好。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不但才华卓著,而且文采斐然,他创作的千古名文出师表脍炙人口,传诵不衰,为后人所敬仰,那么后世怎样颂扬这篇表文的呢?课前预习已经布置让学生搜索评价出师表的诗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件)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
7、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 病起书怀 )创设意图:创设诗情画意的情境,调动学习热情,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二)诱思导学,梳理内容要求学生诵读课文, 品味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并自主地进行研讨。理清全文的脉络,具体设置以下两道合作探究题:1、分析形势以后诸葛亮对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重点强调的哪一条?2、提出三条建议后,每段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归纳: (课件)(板书):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可迅速地概括出诸葛亮的三条建议, 但为什么作者强调亲贤远佞,大多数学生阅历有限,不一定思考得很清楚,需要教师引导:(结合课前准备的
8、明君得贤臣的故事,从得人才者得天下”加以指点解读)根据合并同类归纳,学生明确文章脉络:(课件)(板书)前 5 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第 6 段:自叙本志及先帝的三顾茅庐之恩。第 7 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第 8 段:归结各方面的责任。第 9 段:表文结束语。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获得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质疑。接下来,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合作、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强调归纳总结,合并同类的方法,以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深入研析,合作探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认知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让学生准备了有关他的故事或者诗句,
9、学生整理的小故事教师归纳(课件)三气周瑜借东风舌战群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空城计学生整理的诗句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此时的学生跃跃欲试、 争先恐后,教师把握契机让学生在更贴近作者,自主探究并深入讨论二个问题:1、结合学生整理的诸葛亮的小故事,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真挚感情?2、本文有哪些表达方式?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讨论并归纳明确:(课件)并(板书)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叙;第三部分抒发情感。学情提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凭借着阅读分析能力,能研讨出表达方式,但对贯穿于文中的抒情线索未必能清晰明了。 教师应从诸葛亮与刘禅的特殊关系(即
10、臣对君、长辈对晚辈)入手,理解诸葛亮此次劝诫的良苦用心。设置意图:学生即将出现疲劳期时加入诸葛亮的小故事,可立刻激活课堂,学生在激越的心态下接受知识,易于挖掘其潜能; “热情”能给学生的心理带成种轻松感,同时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尝试使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更能深层次体会诸葛亮贯穿文章始末的 “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四)辐射发散,拓展延伸请学生讨论后畅谈进行拓展设题: (课件)诸葛亮感恩图报对刘备父子赤胆忠心,在当今社会是否有现实意义?设置意图:到此,也许学生会产生疑惑:作者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值得学习和赞赏;那面对刘禅这样的昏君,诸葛亮的效忠有价值吗?所以此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恰到好处, 让学生学
11、会应该多角度多方面去评价一位人物、对于他的“忠” ,我们应当辨证的看待,并赋予它积极的内容。 真正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人民服务的新义,同时,争论过程中的各抒己见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课件)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设置意图:体会完毕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深厚情感后, 再把自己对人物的看法通过作文的形式,形成书面文字,让学生学以致用,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六)板书设计出 师 表部分要点表达方式广开言路一严明赏罚中肯建议寓情于议亲贤远佞设置意图:这一板书揭示出文章的脉络和写法,既能体现上课流叙述经历:三顾茅庐程,又着重揭示了本文的重
12、二点与难点。寓情于叙效忠心愿:托孤之事说课结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抒也发是感情一三归结责任,结束全篇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期盼每一节课都能为学生点亮一盏智慧的心灯,照耀着他们人生的旅程!谢谢大家!出 师 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来设定。1、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梳理整篇文章的脉络;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知识原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使学生融入到以身许国的赤胆忠心的氛围中,并得到人生的启示。教学重点 :1、结合诸葛亮给刘禅提出的三个建议,帮助学生理清文
13、章的层次。2 、体会诸葛亮的真挚情感。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教学突破 :加强和文本的对话,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对文章条分缕析,利用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从而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理念 :1、以学生阅读分析后的讨论疑惑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点,但因文章意蕴深沉,语言凝练真切,教师以几个核心问题的研讨为中心,切实让学生有一些阅读分析的收获。2、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背景,在广阔的阅读视野中解读诸葛亮,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导向的教育。教学准备:1、搜集古人对出师表赞颂的名句;2、准备与诸葛亮相关的小故事及诗句;3、搜集古代明君得贤臣辅佐的故事。教学步骤:
14、(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对联导入新课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 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 病起书怀 )学情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由于学生对文章教师 让学生在感知学生思维非常积极,有 了 最 初 的 印课文的前提下, 将学由于准备充分,和老象,为激发学生生搜 集的信息集中师配合密切。的兴趣和搜索信整理与总结。(教师息的能力,学生出示课件)会在课前得心应手地搜索出赞颂出师表的名句。二、诱思导学,梳理内容学情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对文章请学生自由朗读课1、自由朗读,感知内容准确理解的文,再次感悟
15、全篇文意,文意。基础上,十分快并提出热点问题,让学2、以小组为单位,捷地概括出诸葛生自主地进行研讨。探讨关于三条建议的文亮的三条建议,1、文章分析形势以后诸章内容。但为什么作者强葛亮对刘禅提出了哪三3、学生思考后回答:调亲贤远佞,大条建议?重点强调的哪三条建议为:(1)广开言多数学生阅历有一条?(结合课前准备路;限,不一定会思的明君贤臣的故事,点(2)严明考得很清楚,需拨:从“得人才者得天赏罚;要 教 师 点 拨 引下”加以引导解读)(3)亲贤导。2、提出三条建议后, 每远佞。段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反复重点强调学生讨论后,教师解读的是第三条建议:亲贤远本文的整体思路:佞。前 5 段从形势分析
16、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4、学生的回答概括得不全面的地方,由教师引导点拨。第 6 段自叙本志及先帝的三顾茅庐之恩。第 7 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第 8 段归结各方面的责任。第 9 段表文结束语。(教师出示课件)三、深入研析,合作探究学情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为体会诸葛亮的让学生在理解全文1、学生整理的小故事感情,学生拿出了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有:备的故事和诗句,此二个问题,进行深三气周瑜时的学生跃跃欲试、入讨论:借东风争先恐后,在此,教1、结合学生整理的舌战群儒师把握契机,总结诸诸葛亮的小故事,六出祁山葛亮的思想感情。并思考本文表达了七擒孟获2
17、、15 段在谈论形作者怎样的真挚感草船借箭势、方针、政策和历情?空城计史经验教训时运用2、本文有哪些表达2 、学生整理的诗句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方式?以哪种表达有:学生凭借着阅读分方式为主?“出师未捷身先死,析能力,能准确地找学生在整理故事和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但对贯穿于中的诗句的基础上,对“功盖三分国,名成抒情线索未必能清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八阵图”晰明了,作为教师应有了更清晰深入的3、学生经讨论明确:从诸葛亮与刘禅的了解,会水到渠成, 本文的表达方式以议特殊关系(即臣对理解作者的“报先论为主,兼以叙事和君、长辈对晚辈)入帝,忠陛下”的思抒情。手,理解诸葛亮此次想感情。劝诫的良苦用心。(教师出示课
18、件)四、辐射发散、拓展延伸学情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于诸葛亮感请学生讨论拓1、学生各抒己见,争恩图报,效忠刘备父展:论热烈。子的精神在当今社1、诸葛亮感恩图报2、在教师的点拨分析会是否还有现实意对刘备父子赤胆忠后,学生理解了应该辩义,学生理解定会有心,在当今社会是证地看待诸葛亮这个分歧,有的认为他的否有现实意义?人物形象。鞠躬尽瘁的精神值作为教师应从得学习和赞赏;有的多角度多方面去评认为面对刘禅这样价,诸葛亮效忠刘的昏君,诸葛亮的愚备父子,也是他实忠是不值得的。需要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教师点拨。一个方式,另外从他的人品来看,知恩图报,一诺千金也是做人的美德。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19、。(教师出示课件)五、本课总结教学中我们按照 “情境导入诱思导学深入研析辐射发散”四大板块进行。 “情境导入”通过古诗搜集、谈对出师表的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诱思导学”中,先让学生 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再通过“深入研析” ,诸葛亮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通过“辐射发散”让学生体悟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 ,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真正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民服务的新义。六、教学探讨与反思本文情词恳切,感人至深,九年级的学生宜鼓励他们自己分析,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逐步引导 、逐层深入的启发方式,让学生理解、体会诸葛亮的赤胆忠诚,最后再把自己对人物的看法通过作文的形式,形成书面文字,让学生学以致用,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七、板书设计:部分出 师 表要点表达方式广开言路一严明赏罚中肯建议寓情于议二三亲贤远佞叙述经历:三顾草庐效忠心愿:托孤之事归结责任,结束全篇寓情于叙抒发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