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校名 推荐2017 届一轮复习羁旅诗教案(全国)教学目标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参考教学参考书授课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辅助手段多 媒 体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内容。二、手法方面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2、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 ,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 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3、的。三、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杜鹃、猿啼、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鸿雁、浮云重点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望月怀远”, “鸿雁传书; “折柳送别”, “杜鹃啼血”。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四、鉴赏示例一:读旅夜书怀,思考、回答:1、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明确:“旅”是旅居之意。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 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 、渝州(重庆) 、忠州(忠县) ,于九月
4、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2. 通过“夜”字察实景第二个关键词是“夜”。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明确: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体味一下作者这二 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明确:共有两组: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 凄1名校名 推荐冷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
5、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 雄浑阔大 ) 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3. 通过“书怀”悟实情“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把诗中“书怀”部分朗读一遍。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6)、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明确: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五、总结: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课外作业完成练习教 学 小 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