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初中化学pH 的变化图像1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 3 的稀盐酸C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关系式为Zn +H 2SO4 = ZnSO4 + H2,652Fe+H 2SO4 = FeSO4 + H 2,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A 不正确;562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
2、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 值的变化是从大于 7 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但不可能小于3,故 B 不正确;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C 正确;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但不可能为0,故 D不正确。故选C。2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 OH) 3 治胃酸过多B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是,胃液
3、pH 的变化情合加强热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况A AB BC CD D【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 Al( OH) 3 治胃酸过多,胃液 pH 不断变大,氢氧化铝不溶于水,胃液的 pH 不能增大到 7,更不能超过 7,故 A 错误。B、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强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断减少,故B 错误。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变小,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 C 错误。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
4、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无沉淀产生,然后氢氧化钾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沉淀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量达到最大值,故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pH铜 银,当把铁粉加入到 AgNO和 Cu3(NO3) 2 的混合溶液中,首先置换出银,银被置换完才继续置换铜。铁过量时,得固体为铁、银、铜,所得滤液所含溶质只为生成的Fe( NO3 20的时候,溶质只有) ,加铁粉为AgNO3 和 Cu( NO3) 2 两种,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
5、化关系,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pH7,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至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4 下列四个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 pH=4 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
6、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 向 pH=4 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溶液的pH 会不断趋近于 14,但不会大于14,不符合题意;B.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的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C.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该过程不会产生沉淀,氯化铁再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沉淀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D.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
7、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 2H 2, Fe2HCl=FeCl 2H 2,。当盐酸少量时,因为加入盐酸的质量相等,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当盐酸过量时,根据方程式可知,每 65 份质量的锌产生2 份质量的氢气,每56 份质量的铁产生2 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铁产生的氢气多,图像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5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8、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应由酸性变为碱性,图像不符,错误。pH逐渐变大,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刚开始盐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氢气质量相同图像应该重合,图像不符,错误。C、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氧气多少,生成氧气质量应相等,图像不符,错误。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镁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根据质量守恒反应的镁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生成氧化镁质量,图像符合,正确。故选: D。6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Na2CO3,还可能含有Ba(NO3)2、 N
9、a2SO4 、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固体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B bc段对应的溶液pH 逐渐减小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D c 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HNO3、 Ba(NO3)2【答案】 C【解析】【分析】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从固体质量变化图示可知,固体部分溶于硝酸,说明溶于水后产生的沉淀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钡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详解】A、 ab段对应的是碳酸钡与硝酸
10、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A 正确;B、 bc段对应的是加入硝酸,硫酸钡不与硝酸反应,溶液的硝酸越来越多,溶液呈酸性,且酸性增强,溶液 pH 逐渐减小, B 正确;C、无法证明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C 错误;D、 c 点对应的是碳酸钡已溶解,碳酸钠已与硝酸反应完,硝酸过量,故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 HNO3、 Ba(NO3)2, D 正确。故选 C。7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往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D将等质量金属分别与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
11、的稀硫酸反应【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 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稀释氢氧化钾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 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减小到小于 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随着硝酸钾的溶解,硝酸钾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溶解,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镁比铁活泼,和稀硫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的时间短,等质量的镁铁和足量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镁生成的气体多,
12、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 C。8 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 pH=14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
13、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两个反应同时进行,故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pH 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 总是大于7,不会小于 7 ,故选项错误。故选 A。【点睛】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9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B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
14、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D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 错误;B、每 100 份质量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溶液会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 正确;C、稀硫酸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无论如何加水稀释都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pH不会大于和大于7,故C错误;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弱,
15、每54 份质量的铝和足量的酸反应会生成6 份质量的氢气,每24 份质量的镁会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2 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的反应速率快,铝生成的氢气多,故D 错误。故选B。10 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 pH=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 因为是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酸会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酸中的氢元素
16、,与铁片和铝片反应的酸的溶质质量(HCl)相等,所以生成氢气质量就相等。又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的反应速率比铁快,反应完所用的时间比铁短。即出现拐点时间短。故A 符合题意;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会挥发走,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而图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B 不符合题意;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一开始加入稀硫酸就会产生硫酸钡沉淀。故C 不符合题意;D. 向 pH=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但是水无论加入多少,都还是氢氧化钠溶液,会显碱性,p
17、H 总是会大于7,但是不可能pH 小于 7。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11 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水B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C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水,稀释稀盐酸,酸的pH 随着水的加入无限接近中性,但是不可能变成碱性溶液,pH7。故 A 不符合题意;高温B.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发生CaCO3CaO+CO2反应,生成的氧化钙是固体,所以图像上反应结束不可能固体质量变为0。故 B 不符合题意;,发生反应 2H 2 O2M nO2C. 用
18、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 2O+O 2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图像的起点纵坐标不为0,反应生成水,所以水的质量增加,当反应结束后,水的质量不变。故C 符合题意;D. 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冷却后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但是瓶内还有不反应的氮气等其他空气中的气体,所以压强不能减少为0。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2 下列四个坐标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C等质量、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19、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钙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之后沉淀先增加后不变,不符合题意;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pH 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 7,不符合题意;C、等质量、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加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不符合题意;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但是氯化钠的质量始终不变,符合题意。故选
20、 D。13 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B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D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A 不正确;B、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开始时不产生沉淀,故B 不正确;C、向氢氧
21、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pH 降低,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7,继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显酸性,pH 小于7,故C 正确;D、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生成氯化铜的质量增大,当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氯化铜的质量不再增大,故 D 不正确。故选 C。14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B将一定量的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C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向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氧
22、化钙能与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溶剂减少,则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会减小,故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时铝反应的速度比铁快,而该图象反映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由于氢气来自酸中的氢元素,反应的酸相同,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性减弱,溶液的pH 会变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故错误;故选 C。15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在一定量AgNO3 和 Zn(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
23、分数的稀盐酸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故在一定量 AgNO3 和 Zn(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开始时有两种溶质,加入少量铁时溶质为硝酸银、硝酸锌及生成的硝酸亚铁三种,加入足量铁时,硝酸银完全反应,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两种,选项A 错误;B开始加盐酸时,盐酸完全反应,氯化氢的质量相等,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开始一段直线重合,等质量的锌和铁,锌消耗的盐酸少于铁,故金属锌完
24、全反应后还有部分铁继续反应生成氢气,由此可知,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当金属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盐酸,反应不再继续,氢气不再增多,图像是一段水平线,选项 B 正确;C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逐渐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达到饱和后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增加,选项C 正确;D开始时,溶液是稀盐酸,pH 小于7,逐渐加入NaOH 溶液( pH 大于7),溶液pH 逐渐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当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选项D 正确。故选A。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6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冬季路面积雪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抛撒融雪剂是融雪的常用方法。融雪剂的种类繁多
25、,其中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氯盐融雪剂价格低廉、融雪快,但其中的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CMA 类(乙酸钙镁盐)融雪剂除冰效果好、腐蚀性小,但价格高,多用于机场道路等重要场所。此外,乙酸钾(CH3COOK)、磷酸二氢钾(KH2PO4)、碳酸氢钾(KHCO3)等物质也常用于融雪。研究人员配制出A、 B 两组融雪剂(如图),并与CMA 类和NaCl 融雪剂进行性能比对(见下表)。不同融雪剂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项目技术标准A 组B 组CMA 类NaCpH6.59.07.27.49.07冰点 / -20.0-23.2-21.0-21.0-18.融雪化冰能力 /mL 712.510.710.311溶解速
26、度 /s 190132167152106混凝土质量腐蚀 /% 1.01.120.400.131.10(本文中冰点指加入融雪剂后雪水的凝固温度)研究发现,将不同融雪剂混合使用,部分性能指标优于其他两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性能更好的融雪剂。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MgCl2 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_。(2) A、 B 组融雪剂均属于 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A 组比 B 组腐蚀性强的原因是 _。( 3) CMA 类融雪剂的溶液呈 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填序号)。A 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
27、成冰B CMA 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最强C 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答案】 24:71 混合物 A 组比 B 组氯离子含量高 碱性 AC 【解析】【详解】(1) MgCl2 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24:( 35.5 2) =24:71。(2)根据图示可知,A、B 组融雪剂均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根据题意,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A 组中含有14%的氯化钙、36%的氯化镁,B 组只含有15%的氯化钙,A 组比 B 组氯离子含量高,故A 组比 B 组腐蚀性强。( 3) CMA 类融雪剂的溶液 pH=9.0,大于 7 ,故呈碱性。( 4) 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
28、,使其难以形成冰,故选项正确;B、 CMA 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对应的数字最小,能力最弱,故选项错误;C、根据表格, B 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故选项正确。故选AC。1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草木灰( 主要成分 K2CO3) 等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原料中还可加入少量硫酸锌改变皮蛋的品质。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 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
29、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荼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凉拌松花蛋,由于松花蛋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但专家提醒松花蛋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 ( 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 ,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
30、吸收,导致铅中毒;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 1 至 2 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食用松花蛋时加入 _调料可以除去松花蛋中碱涩味。A油辣子B食盐C酱油D醋(2) 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了强碱NaOH和 KOH,KOH中的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_ 。(3) 原料中的少量硫酸锌可为人体补充了锌这种 _元素 ( 选填“常量”、“微量” ) 。(4) 制作松花蛋的鸡蛋、鸭蛋富含的营养素有_( 填字母序号,下同 ) 。A蛋白质B脂肪C维生素(5) 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_。A松花
31、蛋中蛋清和蛋黄颜色的形成与氨气有关B松花蛋中“松花”的形成与料泥产生的强碱有关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D剥开皮的松花蛋隔夜放置后依然可以放心食用【答案】 D草木灰微量ABC【解析】松花蛋的料泥是由生石灰、 碱、食 、草木灰( 主要成分23K CO) 等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原料中 可加入少量硫酸 改 皮蛋的品 。(1)食用松花蛋 加入醋 料可以除去松花蛋中碱 味,醋可以与 碱反 生成醋酸 ,二氧化碳和水。故 D。 (2) 料泥制作 程中会生成了 碱 NaOH和 KOH,KOH中的 元素来自于原料中草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 。 (3) 原料中的少量硫酸 可 人体
32、充了 种微量元素, 是人体所必 的微粒元素。 (4) 制作松花蛋的 蛋、 蛋富含的 养素有蛋白 。故 A。(5) A 、松花蛋中蛋清和蛋黄 色的形成与氨气无关,硫化 气体 与蛋清和蛋黄中的 物 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 色 生改 ,蛋清呈特殊的荼褐色、蛋黄 呈墨 色,故A ;B、松花蛋中“松花”的形成与料泥 生的 碱有关,渗入的碱 会与蛋白 分解出的氨基酸 一步 生中和反 ,生成的 的晶体沉 在凝胶 的蛋清中,便出 了 “松花”,故 B 正确;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 ,儿童不宜食用,故 C 正确; D、剥开皮的松花蛋隔夜放置后不可以再食用,若 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 氏
33、杆菌,沙 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 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 象,故 D 。点睛松花蛋又称皮蛋、 蛋、灰包蛋等,是一种我国 味食品,松花蛋少吃无妨,却不能 多食用。市售松花蛋 可能含 ,微量 很容易被儿童吸收, 致 中毒。18 二氧化碳是人 生存不可缺少的物 。早在公元三世 ,我国西晋 期的 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 白石作白灰既 ”的 ,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 生成 CO2。随着人 社会的 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 增加, 放的2越来越CO多当大气中CO2 等气体的含量升高 ,会增 大气 太阳光中 外 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 量向外散 ,从而 致温室效 增 ,全球气候 暖。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
34、CO2分离回收、循 利用和再生 化成 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 与2 生化CO学反 来吸收分离CO2 的方法,常 的吸收 有 氧化 、 氧化 、碳酸 溶液以及各 胺溶液等。 CO2 和 H2 在催化 的作用下会 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 等的一系列反 , 再生 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 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 合成出了ZnGa2 4O介孔光催化材料和 晶 米 ,并将其用于CO2的光 原,成功地 了将2CO 化 碳 化合物燃料。 回答:(1)博物志中所 “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_;( 2)温室效 加 境的影响有_(写一条即可);( 3) ZnGa2O4 中 Ga 元素的化合价 _;(4)用碳酸 溶液吸收CO2 , 物是KHCO3 , 反 的化学方程式 _;( 5)一定条件下, CO2 和 H2 反 生成 CH4 和 H2O 在以下框 中将 反 的微 粒子 充完整。 _【答案】 CaO全球气候变暖+3K 2 CO3 +CO 2 +H 2O=2KHCO 3【解析】【分析】(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3)有关化合价的计算要准确;( 4)碳酸钾溶液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