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含答案解析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 南京理工教授制出了一种新的全氮阴离子盐AgN5,目前已经合成出钠、锰、铁、钴、镍、镁等几种金属的全氮阴离子盐。(1)基态 Mn 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银与铜位于同一族,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区。(2)Mg(H 2 O)6 2+(N5)2(H2O)42-的晶体的部分结构如图1 所示:N、 O、 Mg 元素的前3 级电离能如下表所示:元素I1 /kJ?mol-1I2/kJ?mol-1I3/kJ?mol-1X737.71450.77732.7Y1313.93388.35300.
2、5Z1402.32856.04578.1X、 Y、 Z 中为 N 元素的是 _,判断理由是 _。从作用力类型看, Mg2+与 H252O 之间是 _。O 之间是 _、 N 与 HN5-为平面正五边形, N 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_。科学家预测将来还会制出含N4-、 N6-等平面环状结构离子的盐,这一类离子中都存在大键,可用符号mn 表示,其中 m 代表参与形成大 键的原子数, n 代表参与形成大键的电子数 (如苯分子中的大 键可表示为64-中的大 键应表示为 _ 。6 ),则 N(3)AgN5 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2 所示, Ag+周围距离最近的Ag+有 _个。若晶体中紧邻的 N5-与 Ag+的平均
3、距离为a nm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AgN5 的密度可表示为_g?cm-3(用含 a、 NA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3d5ds Z X最外层为 2 个电子, X 为镁; N 的 2p 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I1 大, Z 氮元素sp258.91022其失去第一个 子 ,配位 氢键412a3NA【解析】【分析】(1)根据构造原理 写出25 号 Mn 元素的原子核外 子排布式,Mn 原子失去最外 2个 子得到 Mn 2+;根据原子 构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确定Ag 在周期表所属区域;(2)根据元素的 离能大小 合原子 构确定X、 Y、 Z 三种元素,然后判断哪种元素是N元素;根
4、据 示,判断晶体中阳离子、阴离子中含有的作用力 型; 合 N5- 平面正五 形 构, 合原子 化 型与微粒构型关系分析判断, 合微粒的原子 构分析大 的形成;(3)根据晶胞中离子的相 位置判断Ag+的配位数,利用均 方法 算1 个晶胞中含有的mAgN5 的个数, 合= 算密度大小。V【 解】(1)Mn 是 25 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得Mn 原子的核外 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54s2, Mn原子失去最外 2 个 子得到Mn 2+,其价 子排布式 3d5;Ag、 Cu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IB, 生 化的 子有最外 的s 子和次外 的d 子,属于ds 区元素;(2) X 的第一
5、、第二 离能比 小且很接近, 明X 原子最外 有 2 个 子,容易失去,则 X 为 Mg 元素, Z 的第一 离能在三种元素中最大, 合N 原子 2p 道 于半充 的 定状 ,其失去第一个 子 ,I1 大,可推知Z 为 N 元素, Y 是 O 元素;在 晶体中阳离子 Mg(H2O)62+的中心离子 Mg2+含有空 道,而配位体 H的 O 原子上2 O含有孤 子 ,在 合 ,Mg 2+提供空 道, H2O 的 O 原子提供孤 子 ,二者形成配位 ;在阴离子 (N 5)2(H2O)42-上 N5-与 H2O 的 H 原子之 通 合在一起,形成NH-O,故二者之 作用力 ;若原子采用sp3 化,形成
6、的物 构 四面体形;若原子采用sp2 化,形成的物 构 平面形;若原子采用sp 化, 形成的 直 型 构。N5- 平面正五 形, 明N原子的 化 型 sp2 化;在 N5- 中,每个 N 原子的 sp2 化 道形成 2 个 , N 原子上 有 1 个孤 子 及1 个垂直于 N 原子形成平面的 p 道, p 道 形成大 , N5-为4 个 N 原子得到1 个 子形成 有1 个 位 荷的阴离子,所以含有的 子数 5个,其中大 是由4 个原子、 5 个 子形成,可表示 54 ;(3)根据 AgN5 的晶胞 构示意 可知,假 以晶胞 点Ag+ 研究 象,在晶胞中与 Ag+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g+在晶胞面
7、心上,通 点Ag+可形成 8 个晶胞,每个面心上的Ag+被重复使用了 2 次,所以与 Ag+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g+的数目 3 8=12 个;在一个晶胞中2+11-1-7 38含有 Ag 的数目 +6 =4,含有 N5 的数目 1+12 =4,晶胞体 V=(2a 10)8244178?g / mol3mN A/mol8.910223。cm ,则 =2a 10 7 3 cm3a3g/cmVN A【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涉及电离能的应用、作用力类型的判断、大 的分析、晶胞计算,掌握物质结构知识和晶体密度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要注意电离能变化规律及特殊性,利用均摊方法分析判断晶胞中含有微粒数目,结合
8、密度计算公式解答。2 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单质硅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完成下列填空:I.某些硅酸盐具有筛选分子的功能,一种硅酸盐的组成为:M2OR2O32SiO2nH2O,已知元素M、 R 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 周期。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4。(1)该硅酸盐中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 ;(2)写出 M 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的电子排布式:_;(3)常温下,不能与R 单质发生反应的是_(选填序号);a CuCl2 溶液bFe2O3c浓硫酸d Na2CO3 溶液(4)写出 M、 R 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II.氮化硅( Si3N4
9、)陶瓷材料硬度大、熔点高。可由下列反应制得:SiO2+C+N2高温Si3N4+CO(5) Si3N4晶体中只有极性共价键,则氮原子的化合价为_,被还原的元素为_。(6) C3N4 的结构与 Si3N4 相似。请比较二者熔点高低。并说明理由:_。(7)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_(8)如果上述反应在 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气体密度增加了2.8g/L ,则制得的 Si3N4 质量为 _。【答案】 Na AlSi1-+H 2O-3 N2 中氮元素 两者均为3s bd Al OH 3 +OH=A lO2原子晶体,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因此C3N4 中碳
10、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较34中硅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小,键能较大,熔点较高Si N35g【解析】【分析】【详解】I( 1)化合物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因此 M 呈+1价, R 呈+3价, M、 R 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3 周期,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4,则 M 为 Na,R 为 Al,该硅酸盐中 Na、Al、 Si 为同周期元素,元素序数越大,其半径越小,因此半径大小关系为:Na AlSi;(2) M 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位于第三能层,第三能层上只有1 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 3s1;(3)常温下, Al 与 CuCl2 溶液反应能将铜置换出来;Al 与 Fe2O3 在高
11、温反应; Al 与浓硫酸发生钝化; Al 与 Na2CO3 溶液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故答案为: bd;(4) Na、 Al 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 Al(OH)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 OH 3 +OH- =A lO 2- +H 2O ;II( 5)非金属性 NSi,因此 Si N中 N 元素化合价为 -3价;该反应中N 元素化合价从 034价降低至 -3 价, N 元素被还原;(6) Si3 4陶瓷材料硬度大、熔点高,晶体中只有极性共价键,说明34为原子晶体,NSi NC3N4 的结构与 Si3 N4 相似,说明 C3N4 为原子晶体,两者均为原子晶体
12、,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因此 C3 43 4中硅原子与氮原子形成N 中碳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较Si N的共价键键长小,键能较大,熔点较高;(7)该反应中 Si 元素化合价不变,N 元素化合价从0 价降低至 -3价, C 元素化合价从 0 价升高至 +2 价,根据得失电子关系以及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以及单线桥为:;(8)气体密度增加了 2.8g/L ,说明气体质量增加了2.8g/L10L=28g,高温3SiO 2 +6C +2N 2= Si 3 N 4 +6CO 气体质量变化m140g112g28g因此生成的 Si3N4 质量为 140g28g112g =35g。3 同一周期 (短周期
13、 )各元素形成单质的沸点变化如下图所示(按原子序数连续递增顺序排列)。该周期部分元素氟化物的熔点见下表。氟化物AFBF24DF熔点 /K12661534183(1)A 原子核外共有 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2)元素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为_ ;(3)解释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_;(4)在 E、G、 H 三种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大的是_(填化学式)。 A、B、 C 三种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填离子符号)。【答案】 11 4 AlO-+3+-2+H +H2OAl(OH)3Al+3OH NaF与 MgF2 为离子晶体,离
14、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离子键是强烈的作用力,所以熔点高;Mg 2+的半径比 Na+的半径小,离子电荷比Na+多,故 MgF2 的熔点比NaF 高; SiF4 为分子晶体,分子之间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故+2+3+SiF4 的熔点低 HCl NaMgAl【解析】【分析】图中曲线表示8 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递增顺序连续排列)和单质沸点的关系, H、 I 的沸点低于 0,根据气体的沸点都低于0,可推断 H、I 为气体,气体元素单质为非气体,故为第三周期元素,则A 为 Na, B 为 Mg , C 为 Al,D 为 Si, E为 P、 G 为 S, H 为 Cl, I 为Ar。(1)原子中没有运动状
15、态相同的电子,由几个电子就具有几种运动状态;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判断占有的能级;(2)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有酸式电离与碱式电离;(3)根据晶体类型不同,以及同种晶体类型影响微粒之间作用力的因素解答;(4)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据此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 Na, B 为 Mg, C 为 Al, D 为 Si, E 为 P、 G 为 S, H 为 Cl, I 为 Ar。(1)A 为 Na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1,故共有 11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1,可见有4
16、种不同能级的电子;(2)Al(OH)3 为两性氢氧化物,在溶液中存在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两种形式的电离作用,电离方程式为: AlO2-+H+H2OAl(OH)3Al3+3OH-;(3)NaF 与 MgF2 为离子晶体,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以强烈的离子键结合,断裂化学键需消耗较高的能量,因此它们的熔沸点较高;由于Mg 2+的半径比Na+的半径小,带有的电荷比Na+多,所以MgF2 的熔点比 NaF 高;而 SiF4 为分子晶体,分子之间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消耗的能量较少,故SiF4 的熔点低;(4)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
17、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简单氢化物就越稳定,故HCl 最稳定性, Na+、 Mg 2+、 Al3+核外电子排布都是 2 、8,电子层结构相同,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a+Mg2+Al3+。【点睛】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律等的应用,根据图象信息判断出元素是解题关键,突破口为二、三周期含有气体单质数目。4 我国科学家受中医启发,发现As2O3(俗称砒霜)对白血病有疗效。氮、磷、砷(As)是 VA 族、第二至第四周期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完成下列填空:(1) As 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
18、式为_;砷蒸气的分子式: As4,其分子结构与白磷( P44)相似,也是正四面体,则As 中砷砷键的键角是 _ 。(2) P 的非金属性比 As 强,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推测砷的单质或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_(写出两条即可)(3) NH4NO3 可做化肥,但易爆,300发生爆炸: 2NH4 NO32N 2+O2+4H2O。每生成2molN 2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mol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_。(4)发电厂常用氨气吸收烟气中的CO2。常温下,当 CO2 不断通入 pH=11 的氨水中时会产生微量的新离子:-。NH2COO-(i )写出 NH
19、2COO 的电子式 _ 。(ii )计算原氨水中c(NH4+)=_mol / L。【答案】60oP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As 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P 的原子半径 As, P 吸引电子的能力更强,所以P 的非金属性更强砷是半导体,砷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砷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等1015: 7- 3- 11- 3)10 - 10(或 10【解析】【分析】【详解】( 1) As 的最外层有5 个电子, As 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As4 分子结构与白磷( P4) 相似,也是正四面体,键角为60o;( 2) 由于为 P 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As 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20、,P 的原子半径小于As,P吸引电子的能力更强,所以P 的非金属性更强;由位置可知,砷是半导体,则砷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砷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3) 该反应 2NH4NO3 2N2+O2+4H2O 中 N 元素化合价由 - 3 价、 +5 价变为 0 价, O 元素的化合价由 - 2 价升高为0,则氮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氧气为氧化产物,转移电子个数为 10,则每生成2molN 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10mol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 32+28): 28=15: 7。( 4) NH2COO- 的电子式为; pH=11 的氨水中, c( H+)=10
21、- 11mol/ L, c( OH- )=10- 3mol/ L,由电荷守恒可知,+c H+)=c(OH-),解得c NH+10- 310- 11molL10- 3c NH4)+ (4)=(-)/或 =molL(/。5A、 B、 C、 D、 E、 F、 X、 Y、 Z 九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 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正盐;盐EYC与 AY的浓溶液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EYC的溶液; X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 D、 Y、Z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E、 F、4X 三种元素对
22、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_,X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周期第 _族。(2) 这九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3) EYC中化学键类型: _,其电子式为 _ 。(4)ABCD形成的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用化学式表与 、 、示),这些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用化学式表示)。(5)DEF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填离子符号),F和镁条用导线连、 、接插入 NaOH 溶液中,镁条作_(填“正极”或“负极”)。【答案】三 VIA K或钾F 或氟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键
23、)HFH2 O NH3HF H2ONH3-+3+F Na Al正极【解析】【分析】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则B 为氮元素;盐 EYC与 AY 的浓溶液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为氯气,氯气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次氯酸钠溶液,则E 为钠元素, Y 为氯元素, C为氧元素, A 氢元素,因此D 是F; X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则 X 为硫元素; D、 Y、Z 元素的最外4层电子数之和为15,则 Z 为钾元素; E、 F、 X 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则F 为铝元素。【详解】(1) B 为氮元素
24、,原子结构示意图是;X 为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 VIA 族,故答案为:三;VIA;( 2)由分析和元素周期律可知,这九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钾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元素,故答案为: K 或钾; F 或氟;( 3)次氯酸钠为离子化合物,次氯酸根中有极性共价键,所以次氯酸钠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或极性键),次氯酸钠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键);(4)根据非金属性F O N,可知氨气、水、氟化氢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H2 O NH3,键能大小关系为HF H2O NH3,则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 H2ONH3,故答案为: HFH2O NH
25、3; HFH2 O NH3;(5)氟离子、钠离子、铝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原子序数小的半径大,即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 Na+ Al3+,铝和镁条用导线连接插入NaOH 溶液中,因为镁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而铝与氢氧化钠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镁条作正极,故答案为:F- Na+ Al3+;正极。【点睛】在原电池判断负极时,要注意一般活泼性不同的两个金属电极,活泼的金属电极作负极,但要考虑负极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在镁、铝、氢氧化钠形成的原电池中,铝作负极,镁作正极。6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ae5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族 A AA A
26、A A A0周期2a3bcde( 1) a 的元素符号是 _。( 2)金属性 b 强于 c,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_,失电子能力 b 大于 c。(3) d、 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的是_。( 4)已知硒 ( Se) 与 d 同主族,且位于 d 下一个周期,根据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硒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_。其单质在常温下呈固态SeO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O3非金属性比e 元素的强【答案】 C电子层数 b 与 c 相同,核电荷数b 小于 c,原子半径b 大于 cHClO4【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可知,a 是
27、C, b 是 Na,c 是 Al,d 是 S,e 是 Cl,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可知,a 是 C, b 是 Na,c 是 Al,d 是 S,e 是 Cl。(1)a是碳元素,元素符号为CC,故答案为: ;(2) b 是钠, c 是铝,由于电子层数b 与 c 相同,核电荷数 b 小于 c,原子半径 b 大于 c,失电子能力 b 大于 c,因此金属性b 强于 c,故答案为:电子层数b 与 c 相同,核电荷数b 小于 c,原子半径b 大于 c;( 3) d 的非金属性小于e,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的是高氯酸,故答案为: HClO4;( 4) 硒 (
28、 Se) 与 S 同主族,且位于 S 下一个周期,非金属性比 S 弱。常温下硫为固体,同一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升高,因此硒单质在常温下呈固态,故正确; SeO2中 Se 的化合价为 +4 价,介于 - 2+6 之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正确;Se6H24的最高价为 + 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SeO ,故错误;硒 ( Se) 与 S 同主族,且位于 S 下一个周期,非金属性比S 弱,故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 ( 4) ,要注意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的判断要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7 有关物质存在如图
29、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 C、 G、 H 为中学常见的单质,其中呈紫黑色, C、H 在通常状况下为气体,实验室常用 E 在 B 的催化加热下制单质G 固态时H。(1)写出 B 物质的名称_ ;(2)写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3)写出的离子方程式_ ;(4)在 D 溶液中通入 C 后的溶液中,分离出G 的操作名称是 _。【答案】二氧化锰MnO2222-3-+2-2+4HCl(浓 ) =MnCl +Cl +2H O6I +ClO +6H = 3I +Cl +3H O 萃取【解析】【分析】G 为紫黑色固体单质,且是常见单质,则G 是碘单质;实验室常用E 在 B 的催化加热下制单质 H,实验室需要催化剂
30、制取的气体单质只有氧气,所以H 为 O2 ,常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所以B 为 MnO 2,E 是 KClO3;浓 A 溶液与 B(二氧化锰)加热可以生成气体单质C,则 A 为 HCl,气体 C 为 Cl2,氯气可以与D(含 I-溶液 )反应生成碘单质,且D 与 HCl、 KClO3 反应生成碘单质,根据元素守恒可知F 为 KCl 溶液,则D 为 KI 溶液。【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 B 为二氧化锰,故答案为:二氧化锰;( 2)该反应为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的反应,故答案为:MnO 2+4HCl(浓)=MnCl2 +Cl2 +2HO;(3)该反应为KI 在酸性环
31、境中与KClO3 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单质的反应,故答案为:6I-+ClO3-+6H+ = 3I2+Cl-+3H2O;( 4)通过萃取可将碘单质从溶液中分离,故答案为:萃取。【点睛】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有 : 1、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式为: 2KMnO 4=()K2MnO 4+MnO 2+O2;2、用催化剂 MnO并加热氯酸钾,化学式为 :2KClOMnO 22KCl+3O ;2323、双氧水在催化剂MnO 2(或红砖粉末,土豆,水泥,铁锈等)中,生成O2 和 H2O,化学MnO 2式为 : 2H2O22H2O+O2;8 有 X、 Y、Z 三种短周期元素,已知 X 原子 L 层电子比 M 层电子多
32、 2 个, Y3+离子电子层结构与 Ne 相同; Z 与 X 处于同一周期,其气态单质是双原子分子,两原子共用对电子。试回答:(1)写出元素X 名称 : _ ;( 2)写出 Y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_ ;( 3)画出元素 Z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 ;(4) Z 元素所在主族的元素形成的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_;( 5) X 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_;( 6)写出 Y 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_;(7)标准状况下,2.24LZ 单质与足量氢氧化钙完全反应时,电子转移总数为_mol 。【答案】硫第 3 周期第A 族HClO42Al+2NaOH+2H 2O=2NaAlO 2 +3
33、H 20.1【解析】【分析】已知X 原子L 层电子比M 层电子多2 个,则X 为 S; Y3+离子电子层结构与Ne 相同,则Y为 Al; Z 与X 处于同一周期,其气态单质是双原子分子,两原子共用1 对电子,则Z 为Cl,以此答题。【详解】经分析,X 为S, Y 为Al,Z 为Cl;(1)元素 X 名称为硫;(2) Y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3 周期第A 族;(3)元素Z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4) Z 元素所在主族的元素形成的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HClO4;(5) X 的氢化物为H2S 其电子式为:;(6) Y 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 +3H 2;(7)标准状况下,2.24L Z 单质与足量氢氧化钙完全反应 : 2Cl 22Ca OH 2 =CaCl2Ca ClO 2 2H 2O ,电子转移总数N=nNA =VVm1N A =2.24L22.4L/mol1N A =0.1N A。9 短周期元素A、 B、 C、D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Y、 Z、 W 分别是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Y 为淡黄色固体,W 为常见液体;甲为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