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化学化学键的专项培优练习题.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35876 上传时间:2020-1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化学键的专项培优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化学键的专项培优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化学键的专项培优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化学键的专项培优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化学键的专项培优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学 化学键的专项培优练习题一、化学键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海水是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完成下列填空:( 1)氯离子原子核外有 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 _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2)溴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 3)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递变规律,请说明下列递变规律的原因。 熔点按 F2、 Cl2、Br2、 I2 的顺序依次升高,原因是_。 还原性按 Cl、 Br、 I的顺序依次增大,原因是_。( 4)已知 X2 ( g) + H2 ( g) 2HX ( g) + Q(X2 表示 Cl2、 Br2),如图表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 K 与温度 T 的关系

2、。 Q 表示 X2 ( g)与 H2 ( g)反应的反应热,Q_0(填 “ 、”“ K=()氮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氮原子吸c Br2c H2引电子的能力比碳原子强,氮和碳之间共用电子对偏向氮原子,氮显负价【解析】【详解】1 氯离子原子核外有18 个电子,为不同的运动状态,处于5 种不同的轨道,故答案为:18; 5;2 溴与氯在同一主族,核电荷数为35,在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A,故答案为:第四周期、 A;3 F2 、 Cl 2 、 Br2 、 I 2 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且都属于分子晶体,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熔点越高,故答案为:F2 、 Cl 2 、 Br2 、 I 2 都是分子晶体,

3、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非金属性ClBrI , Cl、Br、 I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还原性依次增大,故答案为:从Cl、Br、 I 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还原性依次增大;4 由图象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Q0 ,故答案为:; 同一温度时, a 曲线的 K 值最大,说明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最强,Cl222、 Br中 Cl的氧化性最强,所以最易与氢气化合的是氯气,所以b 曲线表示 Br2 与 H2 反应时 K 与 t 的2关系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与反应

4、物的浓度幂之积,c( HBr ),故答案为:K=()c Br2 c H22c( HBr );()c Br2 c H25 N 的非金属性较 C 强,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碳原子强,氮和碳之间共用电子对偏向氮原子,氮显负价,电子式为,故答案为:氮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碳原子强,氮和碳之间共用电子对偏向氮原子,氮显负价;。2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234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 Fe O、 KClO、 NaHCO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1) NaN3 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 和 Na, N2的电子式为 _ 。(2) F

5、e2O3 是主氧化剂,与 Na 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_(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3) KClO4 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 Na 作用生成 KCl和 Na2 O。 KClO4 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 K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答案】:N?N:Fe离子键和共价键【解析】【分析】(1)N2 分子中 N 原子之间形成3 对共用电子对,据此书写其电子式;(2)Fe2O3 是氧化剂,与Na 发生置换反应,据此分析;(3)KClO4 由钾离子与高氯酸根离子构成,据此分析其所含的化学键; K 原子质子数为 19 原子核外有 4 个电子层,据此分析。【详解】(1)由 8 电子结构可知,故答案: :N?N:

6、;N2 分子中N 原子之间形成3 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N?N:;(2)Fe2O3 是主氧化剂,与答案: Fe;Na 发生置换反应,Fe 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则还原产物为Fe,故(3)KClO4 由钾离子与高氯酸根离子构成,高氯酸根离子中Cl 原子与O 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即该物质含有离子键、共价键;K 原子质子数为19,原子核外有4 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 2、 8、8、 1;故答案:离子键和共价键;。3有 X、 Y、 Z、 W、 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2X、 Y、 Z、 W同周期, Z、 M同主族; X与 M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2; Y 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

7、要的半ZW导体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Y 元素的名称 _;(2)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周期第 _族;(3)X 2M2 中存在的化学键有 _、 _;(4)Z 、 W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_。(用化学式表示)【答案】硅三 A 离子键共价键HCl H2S【解析】【分析】Y 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则Y 是 Si 元素,又因为X、 Y、 Z、 W 同周期,所以 X、 Y、 Z、 W 属于第三周期,由离子半径:Z2- W-、 X+与 M2-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可知 X、 Z、 W 分别为 Na、 S、 Cl 元素,又因为Z、 M 同主族且X、 Y、 Z、 W、

8、M 均为短周期元素,则M 为第二周期的O 元素 。【详解】(1) Y 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则Y 是 Si 元素,元素名称为:硅。(2) W 为 Cl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A。(3) X 为 Na 元素, M 为 O 元素,所以2 22 22 2+与 O22-之间存在离子X M为 Na O , Na O中 Na键, O22-中两个 O 原子间存在共价键,故Na2O2 中存在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4) Z 为 S, W 为 Cl,非金属性 W( Cl) Z(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 HCl H

9、2S。【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首先运用元素周期表工具,结合同周期、同主族规律,位、构、性关系推断出X、 Y、 Z、 W、 M 分别是什么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进一步解答,注意本题分析的要点或关键词为:短周期元素、同周期、同主族、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大小、单质晶体熔点硬度、半导体材料等 ,找到突破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现有短周期元素性质的部分数据如下表,其中x 的值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若x 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x 值相对较大的元素在所形成的分子中化合价为负。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元素编

10、号元素性质x3.442.550.983.162.193.980.933.041.91常见化最高价+4+1+1+4合价最低价-2-1-3-1-3( 1)根据以上条件,推断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 _。( 2)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固体属于 _晶体,空间构型 _。( 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原子相互结合成的化合物电子式: : _, 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1 的化合物: _。(4)写出 与 所形成仅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和 与 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答案】 Li Cl P 分子直线形Na2O 2HO=2Na H2【解析】【分析】【详解】最低价为 2,是 O 或者 S。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核外电

11、子总数相同,则只有H 满足,最外层电子数是1,电子层数也是 1。和的最高价均为 4,同为 A 族,的非金属性比强,则为C,为 Si;和的最高价均为1,同为 A 族,的金属性强,则为 Na,为 Li。和的最低价均为 1,为 A 族,非金属性强,则为F,为 Cl,和最低价均为3,为 A 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则为N,为 P。如果是 S,则的非金属性比Cl 低,但是的非金属性比Cl 高,则为 O。【点睛】根据上述的分析,为O,为 C,为 Li,为 Cl,为 P,为 F,为 Na,为 N,为 Si,为 H。(1)根据分析,分别为Li、Cl、 P;(2)的最高价氧化物是CO ,形成的晶体由CO 分子构

12、成,属于分子晶体;CO 价层电子对222数为 2+ 4-2 2 =2 ,没有孤对电子对,则CO2 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2(3)构成的物质为;NaOH,由 Na 和 OH 构成,其电子式为形成 1 :1 的化合物为H2O2,其电子式为;(4)和形成仅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Na2O,和形成的化合物为HCl,其离子方程式为 Na2O2H =2Na H2O。5(1)请用下列10 种物质的序号填空:O2 H2 NH4NO3 K2O2 Ba( OH) 2 CH4 CO2 NaF NH3 I2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_。(2) X、 Y 两种主族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已知2个

13、电子,若2XY 中共有 38XY 为常见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若 XY2 为共价化合物时,其结构式为: _。(3)氯化铝的物理性质非常特殊,如:氯化铝的熔点为190202103( .Pa180) ,但在就开始升华,据此判断,氯化铝是_( 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正确的实验依据是_ 。(4)现有 a g 7 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元素的原子间反应最容易形成离子键的是_( 填序号,下同 ) ,容易形成共价键的是 _ ;A c 和 fBb 和 g C d 和 g D b 和 e写出 a g 7 种元素形成的所有原子都

14、满足最外层为8 电子结构的任意一种分子的分子式_。【答案】S=C=S 共价化合物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B C CCl43( 或 PCl )【解析】【分析】【详解】(1) O2 中只有非极性键;H2 中只有非极性键; NH4NO3 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K2 2Ba( OH)2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4O 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CH 中只有极性键; CO2中只有极性键;NaF 中只有离子键;NH3 中只有极性键; I2 中只有非极性键;则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2) XY2 型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所以X 元素显 +2 价, Y 显 - 1 价,化合物中共有 3

15、8 个电子,所以为氟化钙,电子式为:,XY2 为共价化合物,则 X为+4 价, Y 为- 2 价,为二硫化碳,结构式为:S=C=S。( 3)氯化铝能升华,说明是共价化合物。能证明的实验依据为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 4) a g 7 种短周期元素依次为氢、钠、镁、碳、氮、磷、氯。金属性强和非金属性强的元素之间最容易形成离子键,钠是周期表中最左边的元素金属性强,氯是最右边的元素非金属性强,所以是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所以选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的物质有6bg 最容易形成离子键,选B;非金属元素之CCl4( 或 PCl3) 。已知: W、 X、 Y、 Z、 T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

16、子半径依次增大。请填空:(1) W 、 Z 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写出Z 的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_。(2)化合物 YW 3 溶于水能使酚酞变红,用方程式表示酚酞变红的原因_。(3)元素 T 的原子中电子占据7 根轨道,则 T 在元素周期表 _周期 _族; T 的化合物 TY 熔融时不导电,常用作砂轮与耐高温材料,由此推知,它属于_。a 离子晶体b 原子晶体c 分子晶体d 无法判断(4) YX 3与YW3具有相同的分子空间构型,YX3“” “”属于 _(填 极性 、 非极性 )分子,其中 Y 的化合价为 _。【答案】NH3+H2O?NH3?H2O NH4+OH-三IIIA b极性+3?

17、【解析】【详解】(1) W、 Z 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烃,则W 是 H 元素、 Z 是 C 元素;原子核外有6 个电子,分别位于1s、 2s、 2p 轨道,其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答案为:;( 2)化合物 YW3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该物质为 NH3,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而导致溶液呈碱性,碱遇酚酞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323 24+-;NH +H O? NH ?H O? NH +OH(3)元素 T 的原子中电子共占据了7 个轨道,则 T 为 Al 元素, Al 原子核外有3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 3,所以位于第三周期

18、第IIA 族; Al 的化合物 AIN 熔融时不导电,常用作砂轮及耐高温材料,说明该物质属于原子晶体,故选b;故答案为:三; IIIA; b;(4) NX3 与 NH3 具有相同的分子空间构型,X 为第 VIIA 族元素,其原子半径小于N 元素,则 X 为 F 元素,氨气分子为三角锥形结构,则NF3 也是三角锥形结构,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NF3中 N 元素电负性小于F 元素,所以 N 元素显 +3 价、 F 元素显 -1 价,故答案为:极性;+3。7甲烷的氯化反应式为:CH4+Cl2hvCH3Cl+HCl。对于该反应机理 ( 反应过程 ) 的详细描述如下 :链引发 Cl2hv

19、2Cl链增长 CH4+Cl 3 H=+ 7.5 kJ/molCH +HClCH +ClCH Cl + Cl H= -112.9 kJ/mol323链终止 Cl+Cl 2ClCH +CHH CCH3333CH +Cl H CCl33(1)在链增长的第二步反应中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在反应机理的三个阶段破坏或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均为 _。(2)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元素与其相邻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 用元素符号表示 ) ;与氯元素同周期且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周期,第 _族。(3)链引发的反应为_“ ” “”_反反应 ( 选填 吸热 或 放热 ,下同 ) ,链终止的反应为应。

20、(4)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递变顺序正确的是_。(选填字母编号)a.相同条件下卤化银的溶解度按AgCl、 AgBr、 AgI 的顺序依次增大b.卤化氢溶入水的酸性按HF、 HCl、 HBr、HI 的顺序依次减弱c.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 HCl、 HBr、 HI 的顺序依次减弱d.卤素单质氧化性按F2、 Cl2、 Br2 、I2 的顺序依次减弱【答案】共价键SClF 三、A吸热放热d【解析】【分析】(1)在链增长的第二步反应中形成的化合物为CH3Cl,碳原子与氯原子周围分别有8 个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共价键;(2)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元素与其相邻元素有F、

21、S,根据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判断半径大小;同一周期碱金属的金属性最强;(3)旧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的生成要放出能量;(4)第 A 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氢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单质的沸点逐渐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单质与氢气化合逐渐困难、氢化物的沸点逐渐增大(HF 除外 )、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卤化银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据此解答。【详解】(1)在链增长的第二步反应中形成的化合物为CH3Cl, CH3Cl 分子中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能形成4 个共价键达到稳定结构,每个氢原子或氯原子能形成一个共价键达到稳定结构,电子式:,非金属

22、元素原子间形成共价键,则在反应机理的三个阶段破坏或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均为共价键;(2)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元素与其相邻元素有F、 S, Cl、 S 含有三个电子层,F 有两个电子层,则三种元素中F 的原子半径最小,Cl、 S 在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半径:SCl,所以原子半径:SClF;同一周期元素中,碱金属的金属性最强,则与氯元素同周期且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Na,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A族;(3)链引发 Cl2hv2Cl,有旧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Cl+Cl? 2Cl,CH3+?CH3H3CCH3, CH3+Cl? H3CCl,反应中有新化学键的

23、生成要放出能量,为放热反应;(4)a.相同条件下卤化银的溶解度按AgCl、AgBr、 AgI 的顺序依次减小,a 错误;b. 卤化氢溶入水的酸性按HF、 HCl、HBr、 HI 的顺序依次增强,b 错误;c.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其阴离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HF、HCl、 HBr、 HI 的还原性按 HF、 HCl、 HBr、 HI 的顺序依次增强, c错误;d.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单质2222F、Cl、Br 、 I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掌握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是解答的关

24、键,注意把握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8Q、 R、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短周期的所有元素中Q 的原子半径与 Z 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不包括稀有气体), R、 X、 Y 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中R 的一种单质的熔点最高,Y 与 Q、R、 X、 Z 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1)周期表中的位置:_,其原子核外有_种不同形状的电子云。这五种元素中,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_(用元素符号表示)。(2)Q 分别与X、 Y 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_(用分子式表示)(3)Q 与 R 两元素组成的分子构型可能是_(填写序号 )。a直

25、线型b平面形c三角锥形d正四面体(4)元素 X、 Y 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化合物Cu2 X 和 Cu2 Y 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D 是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非金属 X_Y(填 “或”“”),请用事实说明该结论:_。【答案】第二周期第VA族2 C O HNH3 abd【解析】【分析】Q、 R、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短周期的所有元素中Q 的原子半径与 Z 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不包括稀有气体 ),则 Q 的原子半径最小,Z 的原子半径最大,所以Q 是 H 元素, Z 是 Na 元素; R、 X、 Y 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这三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同一周

26、期中R 的一种单质的熔点最高,金刚石的熔点最高,所以R 是C 元素,Y 与Q、 R、 X、 Z 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则Y 是O 元素,所以X 是 N元素。【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Q 是H, R 是C, X 是N, Y 是O, Z 是Na 元素。(1)X 是N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 5,所以其处于第二周期第VA 族,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 2p3,有 s、 p 两种轨道,故有两种不同形状的电子云,这五种元素中,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C 和O 元素;(2)Q 分别与X、 Y 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是NH3 、H2 O,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O 的非金属

27、性大于N 元素,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3)Q 与 R 两元素组成的分子可能是甲烷、乙烯、乙炔、苯等烃类物质,其中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乙炔为直线形结构,故合理选项是abd;(4)X 是 N, Y 是 O,二者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活动性强的可以把活动性弱的置换出来,所以可根据置换反应: 2H2S+O2=2H2O+S,比较出元素的非金属性: NO。【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正确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判断方法。

28、9研究水体中碘的存在形态及其转化是近年的科研热点。I-与 I2 在水体和大气中的部分转化如下图所示。(1) I2 的电子式为 _。(2)水体中的 I-在非酸性条件下难于被空气中的O 2 氧化。原因是2H 2O4I -O2 ?2I 24OH的反应速率慢,反应程度小。 I-在酸性条件下与 O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在酸性条件下 I-易被 O2 氧化的可能的原因是_ 。(3)有资料显示:水体中若含有Fe2 ,会对 O3 氧化 I-产生影响。为检验这一结论,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分别将等量的O3 通入到 20mL 下列试剂中,一段时间后,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己知:每 1molO 3 参与反应,生成

29、 1molO 2 。序号试剂组成反应前溶液的反应后溶液的Fe(OH) 3 的生pHpHI 的转化率成量甲3 10 2 mol L 1NaI5.311.0约 10%amol L 1 NaCl3 10 2 mol L 1NaI乙1.510 2 mol L1FeCl25.14.1约 100%大量丙1.510 2 mol L1FeCl25.23.5少量 a_ 。甲中反应为可逆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_ 。比较甲、乙、丙实验,说明Fe2在实验乙中的作用并解释 _ 。【答案】4H4IO22I 22H 2O c(H + ) 增大, c(OH) 减小,使平衡2H 2O 4IO2 ? 2I 24OH正向移动,反应易

30、于进行等其他合理答案3 10 2H 2 O2IO3 ? I2 2OHO2 Fe2 或 Fe2 的氧化产物 Fe3 与 I - 和 O3 反应产生的OH结合,促使该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I- 的转化率等其他合理答案【解析】【分析】( 1)根据成键方式书写电子式;(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书写反应方程式,并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数据及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答。【详解】(1) I2 属于共价分子,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I-在酸性条件下被O 2 氧化生成 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H4I -O22I 22H2O ; 根据提给信息中I-在非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的反

31、应方程式分析知,在酸性条件下I-易被 O2氧化的可能的原因是c(H + ) 增大, c(OH ) 减小,使平衡2H 2O4IO2 ? 2I 24OH 正向移动,反应易于进行,故答案为:4H4I -O22I 22H2O ; c(H + ) 增大, c(OH ) 减小,使平衡2H 2O4IO2 ? 2I 24OH 正向移动,反应易于进行等;(3)验证 Fe2+对 O3氧化 I-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排除其它干扰因素,所以A、 B 组对照实验中 c( Cl-) 要相同,即c( NaCl) =2c( FeCl2) =2 1.510-2mol/L=3 10-2mol/L ,故答案为:310-2 ;O3 氧化 I-时溶液显碱性,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或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 2 O 2I O3 ? I22OH O2 ,故答案为: H 2O 2IO3 ? I 2 2OH O2 ;Fe2+具有强还原性,易被O3 氧化生成 Fe3+, Fe2+或 Fe3+结合OH-生成弱碱,促使反应H 2 O 2IO3 ? I22OH O2 正向进行,提高 I-转化率,故答案为:Fe2 或 Fe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