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供水状况调研思考区域供水状况调研思考为了合理解决水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问题,*开我省之先河,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起点,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区域供水实践。*自来水公司作为区域供水的实践主体,在十几年区域供水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也尝试性地对区域供水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和思考。一、*实施区域供水的概况 1、实施起源与背景 *的区域供水源起于“西水东调” 。*东片地区为沙地平原,是百余年来江水和海潮相互作用形成的沉积沙地。这一区域内虽水量丰富,但水质差,含盐、碱量较高,味呈咸苦涩,令人难以下咽。80 年代初期,当地人又以麻绳制作为主要的农副业收入,更是将大量的地表水变成
2、了腐臭的烂麻水。80 年代末期,印染业又成为该地区的新兴产业,当地人民由此而迅速致富,但它排放的大量化学污水,却使当地的河道和地下水质进一步恶化。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本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地人民迫切要求解决用水问题的呼声十分强烈。 1989 年 10 月,*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一期日供水 6 万吨工程建设投产。它在解决城区用水供需紧张矛盾的同时,也使*自来水公司首次有了日均 45 万吨的剩余供水能力,而且,如需求增加,再化少量投资即可再增加日供水 6 万吨的能力,这给以城市供水解决东片农村用水提供了可能。至此,*由城市向农村供水的基本条件已初步成熟。当时的*市委、市政
3、府十分重视,将这项工程正式确立为“西水东调”工程,并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群众吃水难问题。省、*市领导对此也十分关心,省爱卫会将*市列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市) ”之一,使*有机会争取世界银行的无息和低息贷款,这为“西水东调”的实施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证。 2、实践的起步与发展 1990 年 5 月 13 日, “西水东调”首期工程正式启动,当年 9 月底,钱江农场成为*区域供水历史上第一个受益的农村地区。一期工程历时整整 3 年,共铺设 dn300 以上供水干管近 30 公里,供水范围涉及宁围、新街、赭山、南阳、光明等近十个乡镇、农场,受益面积 60 余平方公里,受益人口 22
4、 万。 1993 年和 1996 年,自来水公司又连接不断地实施了“西水东调”的二期和三期工程,2000 年,又紧接着实施了南线工程,完成了东片地区管理的联网供水。至此,由城市向东片农村供水的范围已几乎辐射到了东片的所有镇乡。综合整个“西水东调”工程,铺设各类口径的供水主管道总共达 120 多公里,总投资 8000 多万元,惠及东片 40 多万人口,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有了“西水东调”的实践基础,*自来水公司又先后将供水范围向西北延伸至了城北、西兴等农村地区,并跨区域地实现了向滨江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供水。2001 年,又开始着手实施南片供水工程,至 2002 年底,基本完成水厂至各镇的总
5、管道埋设,由此,*的供水管网已覆盖*区内全部行政镇,率先在浙江省内实现了全区域供水,集中供水面积之广、供水干管之长,在全国也是十分少见的。 二、*区域供水实践的效果评价 1、极大地提高了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发展。 *长达十余年的区域供水工程,是*建设史上重彩浓墨的大手笔,它的实施,使*东部地区人民长期以来只能饮用苦咸水和污染水的历史划上句号,使南部山区人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状况得到了缓解,许多人家都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由于清洁水的使用,*一些区域内由污染水导致的肠道、肝炎等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大为降低,较好地提高了人民的卫生和健康水平。
6、同时,用水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工业产品结构和产品品质的提高,改善了投资环境,为*的招商引资和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2、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益。 *境内虽然水系发达,但一方面分布上存在不平衡性,一些南部山区缺水情况不容乐观,干旱季节尤为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问题也十分突出,许多地区已难以在就近找到合格的、足量的饮用水源。是区域供水,使*境内有限的饮用水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和调配,为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共享创造了基础条件。目前*整个区域供水的源水都来自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界的闻堰小砾山取水口,不但水质较优,而且水量充沛,是实现全区域安全、足量供水的有力保障。 资源共享的另一方面,是体现在技术和管理上。*在未实现全区域供水前,好些镇都各自建有水厂,但由于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绝大多数都不能按标准工艺组织生产,只是简易地对源水进行一些净化处理,这既不符合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卫生和健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