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议论文阅读复习(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695893 上传时间:2020-1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阅读复习(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议论文阅读复习(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议论文阅读复习(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议论文阅读复习(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议论文阅读复习(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议论文阅读复习(一)教学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并掌握相关的常识, 训练他们的舆论文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及在阅读过程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一)以开展知识竞赛的形式,把学生按男、女分成两组。复习以前学过的议论文知识,使学生议论文知识系统化。活动目的:复习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做到温故知新。活动要求:每组互派一名记分员,让男同学给女生组记分,女同学给男生组记分。活动步骤:竞赛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第一轮必答题第二轮抢答题第三轮风险题。其中必答题答错不扣分,也不得分,抢答题、风险题答错反扣分。第一轮:男生组请答题,题目共5 道,答对一题得 10 分。举出两篇

2、你学过的议论文。什么是论点 ?对论点有什么要求 ?论据有几种 ?分别是什么 ?从议论文论证方式看,可以分为哪两种?论证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 1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吴汉何尝杀妻等。2论点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必须正确,鲜明。正确,就是符合实际,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鲜明,就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决不能含含糊糊。3有两种,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作论据的事实,可以是事例、史实、统计数宇等,都必须真实而有代表性,这样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作论据的道理,必须正确,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人们公认的,可以是革命导师或某些名家的正确论述,可以是正确的科学原理或实验结果,也可

3、以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格言、谚语等,在引用时一定要完整、准确,切忌断章取义。4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5论证方法有 :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女生组请答题,题目共5 道,答对一题得10 分1议论文三要素是什么 ?一篇议论文,一般情况下有几个论点?什么叫论据 ?什么叫论证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什么?对议论文的语言有什么要求?答案: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之间,有并列关系和主次关系。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

4、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引论,有引起全文的作用;本论,是文章的主体,对论点进行分析;结论是对全文的综合概括。议论文语言,要准确,概括性强,切忌含糊不清或夸张铺排。第二轮,抢答题,共3 道,抢对一题得10 分,答错一个扣10 分。议论文中可不可以有记叙的语言?可以有,议论文中有时有记叙性的语言,它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其目的是要讲道理,因此应该是精练的概括的。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是什么?( 一) 写作目的不同,记叙文是通过具体的人或事,使读者受到教育,议论文是通过阐述观点使读者受到教育。 ( 二) 表达方式不同, 记叙文以记叙、 描写为主要

5、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记叙为议论服务。 ( 三 ) 语言特点不同,记叙文语言力求生动、形象,议论文则应是准确、严密、逻辑性强。阅读议论文大体步骤是什么?( 一) 先从分析文章的结构人手,理解作者的思路,初步把握思想内容。( 二 )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 三) 找出事实或道理论据,明确论证方法。( 四) 搞清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的结构。 ( 五 ) 对含义较深的句子,仔细琢磨、推敲,体会在文章中的作用。第三轮,风险题, 题目分为 3 套,男生、女生两组各选派1 名代表来个“石头、剪刀、布”,胜者优先挑选1 套题目。每套题中各有5 小题, A 每题 20 分, B 每题 15分

6、, C 每题 10 分。答对得分,答错反扣相应的分数。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以下几个问题:A 组题说“巧”2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巧”总是热烈向往,怀有感情的。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文章有“精巧的构思”,工作有“巧妙的安排”,连学生学习也要有个巧劲。巧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是啊,谁不渴望自己有一双巧手,成为一个巧人呢?然而,巧从何来?有人说“巧”是天生的,有人说是梦里飞来的,还有人说是向巧娘娘求来的。其实人们也未必真相信“梦笔生花”、“向天乞巧”的神话传说。这不过反映了人们对“巧”的热烈追求罢了。“巧”自然不是梦来的,也不是乞求来的,当然更不是天生

7、的。它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勤学苦练得来的。 古今中外著名的能工巧匠, 有许多当初并不怎么 “巧”,而是后来下许多“笨拙”功夫,才逐渐聪明起来的。俗话说“勤能补拙”、 “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科学史上的巨人牛顿小时候为猫开洞,竟然开了大小两个,让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一时被人引为笑谈。这不是“笨”得出奇吗?被誉为“世界上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的梅派艺术开创者梅兰芳,在回忆自己的舞台生涯时也说:“我是一个笨拙的学艺者。 ”他八岁从师学戏, 几句老腔,学了多时还不能上口。 老师嫌他太笨,骂了一顿,赌气不再教他了。然而,他不灰心,几十年如一日,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勤学苦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8、,他的艺术技巧终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可算得上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巧匠”了,可是他高超的绘画“技艺”的获得,实在是经过长年累月地画圆圈一个模样的鸡蛋相当笨拙的阶段的。还是俗话说得对:“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这里,“功夫”是重要的。如果想练就一双巧手, 却又不肯下 “笨拙” 的功夫,希图偷懒取巧, 那只能是 “弄巧成拙”罢了。一个“巧”字,谈何容易。那可是时间、毅力、汗水的结晶啊!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巧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勤学苦练得来的。2本文第三段中的理论论据是什么?答案: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等俗话、成语。3概述本文第三段中的事实论

9、据。答案:牛顿幼时为大猫小猫各开一洞。梅兰芳幼时学戏多时不能上口,老师嫌他笨,不教他。达芬奇长年累月练习画蛋。4本文第三段中的几个事实论据,不是从勤奋的角度而是从()的角度举例,所以这些事例虽常见,但给人以新意。3答案:笨拙。5除了本文中列举的事实论据外,请你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德摩斯蒂尼,古希腊雄辩家,幼时口吃,但他勤学苦练,敢于在他人面前表演,就算遭人嘲笑也不气馁,最终成为古希腊著名的雄辩家。B 组题我们每读一本书,每见一件事,都应该多动脑筋、多思考。这样才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上发现新的东西,由此锻炼出我们敏锐而正确的观察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知识的学习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此丰富我们的

10、头脑。苹果落地了,这是多么熟悉的事情,大家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里边还有什么研究的话题。一天,牛顿注意了这一现象,并且提出“它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他又思考,又探究,结果发现了其中包含着的“万有引力”定律。壶水开沸,这也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瓦特却把它当成了一个大问题来研究,并且根据其原理,发明了蒸汽机,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缺少知识,就无法思考,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这个格言说出了思考在知识的学习、运用、积累中是十分重要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很多知识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接受一些前人留下的知识,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懂得的有限知识,多动脑,多思考。思考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

11、发现问题,有了疑问,就会促使我们去探讨、去解决。“观察疑问解决问题”是获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思考”,即动脑子。不动脑子也就不会提出什么疑问,没有疑问也就没什么需要探讨、解决的东西,因而也就没有新知识的获得。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我们每读一本书,每见一件事,都应该多动脑筋、多思考。2文章第、两段证明了动脑的好处是什么?(用原文作答)答案:这样才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上发现新的东西,由此锻炼出我们敏锐而正确的观察判断能力。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段的事实材料。(30 个字以内)答案: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4第段画线句子中的“这个

12、过程”是指什么?答案:观察疑问解决问题。5作者在第、 第段中用了两个事实论据论证观点,请你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答案:例 1:阿基米德洗澡时从浴盆水溢出的现象中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例 2:鲁班上山爬坡时,手被茅草划破,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4C 组题A 勤学知识是思维的动力,一般地说,学习愈勤奋,知识愈丰富,思维就愈敏捷。B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C 郭沫若先生一语道破了学习上的这条重要规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又被多少文人学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头悬梁,锥刺股”的古训也值得借鉴。1. 最符合上文的标题是 () 答案

13、: AA勤奋促思维 B聪明在于学习C勤奋出天才2. 本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勤学知识是思维的动力,一般地说,学习愈勤奋,知识愈丰富,思维就愈敏捷。3.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放在 ABC 何处 ?答案: C。4. 把画线的句子改为主动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又被多少文人学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答案:又有多少文人学士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5. 请写出有关勤奋的一个成语或一句格言。( 不能从上文中选,只要是有关勤奋的成语或格言都算对)(二)小结(三)作业(板书设计)议论文阅读复习(一)1、议论文三要素2、找论点3、论证方法4、论证方式5、论证结构6、议论文的语言7、表达方式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