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685295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启东市鹤城中学“152010”课时教案个人自备稿第三章(课)第 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 课时 总第 8 个教案审稿人: 杨文运 _学习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3、通过学习本文,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教学难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教学方法及教具学具:朗读法讨论法教学环节温故群学预习测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中国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处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 不在其位而谋 “仁政”,展现出他以

2、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的方法。二、预习交流1、了解孟子及孟子的政治主张。孟子 ( 公元前 372 公元前 289) ,名轲,思想 学生介绍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 ,并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 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主张仁义、仁政,民贵君轻,2、读课文,注意合理停顿。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学生朗读,合理句读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展示交流质疑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3、之: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学生根据文下注释自主翻译3、根据文下注释翻译全文。三、把握文意,理清字词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学生自学句。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训(1)通假字:练寡助之至, 戚畔之 ( 畔通 “叛”,背叛 )点拨 (2) 古今异 提委而幸之 (离开。今 :往、到 )高学生自主 并整理 戚畔之 ( 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 。)池非不深也 ( 城河。今指水塘。 )(3) 一 多 ;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以天下之所顺(用)之:三里之城(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4) 活

4、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 用作 ,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 (形容 用作 ,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形容 用作 , 威 )学生翻 并背 (5) 翻 重要句子天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天下之所 ,攻 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 必 矣。四、合作探究,小组活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3)本文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展(4)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政治?为什么?示教师最后明确:交流( 1)中心论点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2)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质 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疑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训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练论点。(3)“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点(4)借战争谈政治,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拨谈他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国君施行仁政, 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提高学生小 组内 讨论 并明确五、当堂反馈伴你学 51 5211-17题当堂检测详见附录反馈矫正说说“人和”的事例。课堂小结人和决定着战争胜负,决定国家繁荣昌盛。课后作业详见附录伴你学 56 57 9-12题下节课详见附录预习作业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