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笔记:行为心理学2017/3/301. 行为心理学主要思想是什么?行为心理学一反传统心理学采用内省的方法,背离转瞬即逝的“意识”的研究方向,主张采用对客观行为观察的实验方法,针对能够直接反应人意识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特征,即对人的行为本身进行研究。由刺激所激起的反应和引起既定反应的刺激源的数据源,构建类似于神经网络的刺激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希冀可以对社会及个人的行为进行预测,甚至诱发社会的发展。2. 行为心理学的几个主要论点行为心理学通过实验论证其数个论点,进而佐证了以人、动物的外在行为表现为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并有力的驳斥了以“内省”为研究手段的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和非科学性
2、。该书围绕“刺激反应”,通过简单的实例或者比喻阐述了作者的基本思想,否认了人类本能的存在,将记忆视为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固化反应;将人类的情绪,诸如自卑、自负、受虐倾向、甚至于人格的铸就特点归结为环境刺激的最终结果。在论及人格的养成方面,作者对于单独的个人而言,指出了个人人格存在的局限性,并简单解释了突破自身局限的有效方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突破刺激源的局限性】:由于个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造成了他们接触到的生活圈和人际关系都有限。因此接受刺激源(换进刺激)具有同样的局限性,很多人的性情只能被固守的环境影响,所以他们呈现出的行为反应也往往带着狭隘、固守、偏执的特征。在一些健康的集会里,如教会、读书
3、群、音乐群等有着共同信仰或者爱好的团队里,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之前在家里沉默自闭、脾气暴躁的人。然而这些人因为精神上的纽带而与其他性情各异的人产生了联系,不再固守以前的生活圈和性情。而受到新环境、人际关系影响的他,也能渐渐成为一个富有涵养和智慧的人。在论及性格弱点的方面,作者将其归咎于孩童时代的习惯系统的养成:人格的弱点为一种习惯系统,它们被我们从婴儿时期和青年时期,一直保留至我们的成人生活。在这些系统中,大多数系统都缺乏言语的关联和替代,也就是说,它们具有不能用言语描述的标志【因此对于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各人容易产生诸如“本能”的反应,即不加以思考,便付诸行为反应】。例如:孩子受到表扬就会沾沾自喜
4、,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就会愤懑异常,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种早期的影响如影随形,进而成为嫉妒的滋生地。经常对孩子进行殴打,进而有可能导致该个体成人后对不愉快刺激形成一种病态反应,即“受虐狂 ”心理状态。进而,作者指出对于孩童时期的习惯,我们要像蜕皮一样,应该每年抛弃一些。通过猫的例子,作者阐述了反应的可替代性,例子如下:看到猫(视觉刺激)以后,一个孩子会觉得开心(行为反应),然而如果猫抓破过孩子的手,再次看到这只猫(视觉刺激),孩子却会产生恐惧(行为反应)。在“猫”所带来的视觉刺激没有改变时,人做出的反应却改变了,这就是反应替代的例子。并引申了反应的可替代性对人类生活的积极意义:生活环境所施加的刺
5、激往往是持久作用的,我们被这些几乎固定不变的生活情境包围着,比如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然而由于反应的可替代性的存在,即我们能够在不改变客观环境(刺激源)的前提下,改变我们对这些刺激的反应(反应替代)。3. 如何应用到自身的学习?作者指出,每一个人在理解自己的行为时,都会依据一个主要的原则,而行为心理学为理解这一原则做了准备,以及我们该如何应用行为心理学使自己获得进步。首先,正如没有人会在学砌砖头的时候拿自己的房子做训练一样,在用心理学改变自己的生活之初,需要不断地、日复一日地对他人的行为心理进行观察、分析,并以此作为对人的把握和对自己的参考。【例如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的学习态度】其
6、次,要更进一步的话,就需要系统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行动力,通过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系统地归类、累积,并用内隐的语言表述出来,进而形成深刻的认识,并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印象。4. 思维启发: 对于外界刺激,要尽可能的通过调整自己的反应去适应,从而摆脱刺激的干扰; 要承认并谨记自身的局限性,进而敦促自己上进;与此同时,要明白每个人均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避免以自身惯性思维看待、评价他人的行为。 对于自身的陋习,要勤于克制,要像蛇蜕皮一样,逐渐克服; 要仔细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以此作为对人的把握和对自己的参考【一日三省】。5. 书评:适用性: 可读性: 启发性: (对于部分关键问题仅给出解决的可能性,但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式)语言流畅性: (可能因为译本的原因)论文结构: (偏冗杂)推荐指数: (非爱好,则不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