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上语文诗歌鉴赏.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555927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语文诗歌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上语文诗歌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上语文诗歌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上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卖炭翁 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一、文学、文化常识:1.本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是一首叙事诗。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歌语言质朴通俗。初中我们学过他的诗歌钱塘湖春行、放言五首(其三)。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翩翩: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2

2、.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宫内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3.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4.直:通“值”,价格。5.宫市:“宫市”二字出自本诗的题注,宫即皇宫,市是买的意思。宫市是指唐代皇室派太监以皇宫所需为名,到集市上公开掠夺物品的行为。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全诗按情节可分为三部分(烧炭运炭炭被夺)。开头至“心忧炭贱愿天寒”为第一部分,表现了卖炭翁烧炭的辛劳与生活的极度贫苦。“满面十指黑”以肖像描写表现劳作的艰苦。“卖炭口中食”以设问交代了卖炭仅为维持生存的基本所需。“可怜愿天寒”中运用心理描写,通过“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深刻表现了卖炭翁极其困苦的生活处境。“可怜”二字是作者

3、情感的直接流露,表达了对人物的深切同情。 “夜来泥中歇”为第二部分,写卖炭翁运炭进城。“一尺雪”和“辗冰辙”既表现了路途的艰险,又可与前文的“衣正单”联系起来体现人物的生存多艰。从“晓驾”到“日已高”则写出路途之远,历时之长。 “翩翩两骑来是谁”至结尾为第三部分,写炭被抢夺的经过。“手把牵向北”、“系向牛头充炭直”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宫使的蛮横。宫使与卖炭翁形象的对比,“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的对比,都表现出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的艰难,统治者及其爪牙掠夺的残酷。“惜不得”三字道出被压迫者内心的悲愤和辛酸。全诗以叙事结尾,未作直接的议论,却能引发读者深思,因其含蓄而更显有力。2诗歌通过卖

4、炭翁辛勤劳作所得、赖以生存的一车炭被宫使掠夺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统治者)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与压迫,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文学、文化常识:1、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多次遭贬。他又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60篇中还学过他的作品有陋室铭。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的七言律诗。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

5、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4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5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

6、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7怀旧:怀念故友。 8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0、长(zh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三、重要语句

7、理解及主旨:1、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颔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颈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听君一曲”后,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作为对赠诗的酬答。在这首诗中,诗人借酬答抒发了长期被贬的愤懑,也表达了坚持理想,寄希望于未来的信念。2、文章表达了诗人常年被贬的愤懑之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

8、襟、对未来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友人关怀的感谢。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文学、文化常识: 常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禅房:僧侣们的住所。2、潭影空人心:指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3、万籁:此指自然界一切声音。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出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表现诗人对其向往之情,描写初日与高林,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和幽静肃穆之意; 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出了禅院的幽雅宁静;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通过写鸟乐表现了诗人对佛地的喜爱之情和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声写静,描绘了山寺万籁俱静的宁静气氛。 主旨:诗人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表达了诗人游览佛地的喜悦和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