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摘 要:19492009 年广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广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广东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与法律保障、政策支持和自身灵活的机制紧密相联的.关键词:广东;非公经济;发展变迁;影响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名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统计局最新调查统计成果,1试就广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19492009)作些论述.一、发展变迁我们
2、可以把广东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改造时期(1949 年共同纲领的颁布到 1956 年)1952 年 11 月,中财委制定私营企业统一分类办法(草案),规定生产性业主,其本人或家庭成员参加主要生产劳动,雇佣工人不超过 3 个人,就是个体工业户;雇佣3 人以上,或几人合伙办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 6 人者,就是私营企业。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 ”和和平赎买的政策 ,到 1956 年 1月底,私营工商业集中的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 50 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
3、6 年 3 月底,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基本上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到 1956 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 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此后 20 多年间,中国的私营经济基本消失.2、恢复时期(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2 年)这一时期主要成分是个体工商户,创业者主要是农民和城市待业者。1978 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1980 年 8 月,中央宣布: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一切守法的个体劳动者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广东省个体工商户由 1979 年底的 1.56 万户发展到 1982
4、年底的 25.16 万户。容志仁是广州最早的个体户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位成名的个体户,曾经受到胡耀邦总书记和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的接见和表扬。这一时期的个体经济具有强烈的试验色彩,扮演“边际的、填补空白的角色”.3、稳定时期(1983 年到 1991 年)这一阶段民营经济主要成分是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1984 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和宪法修正案,为我国私营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空间。到 1988 年底,全国城乡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发展到 1454.9 万户,从业人员 2304.9 万人。注册的私营企业有 40638 家,雇工人数
5、723782 人。广东省对个体私营经济实施分类指导,引导其向生产型、外向型发展,在沿海地区推广发展“三来一补 ”企业的经验 ,在山区推广利用山区资源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经验。到 1988 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到 99.27 万多户。1989?1991 年广东省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分别达到 16226 户、21736户和 25763 户.4、发展时期(1992 年到 2000 年)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东风吹来满眼春.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个体、私营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地位提升到“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1992 年,“美的” 被广东
6、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广东省首批 8 个内部股份制改造企业试点单位之一,在全国首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原广东美的电器企业集团基础上经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 8 月,“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成立。1993 年 11 月 12 日,“美的 ”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使“美的”成为中国第一家经国家证监会批准,由乡镇企业改组的股份制上市公司。2000 年,“美的”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销售收入达 105 亿元,成为顺德市首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2005 年更是达到 450 亿元。美的集团是 1968 年靠 5000 元集资创业,而发展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达几百亿元的大型非公有制企
7、业,它清晰地反映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变迁。1968 年 4 月底,在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的倡议下,23 位北滘街道居民集资 5000 元创办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 开始了“美的”的创业史。 1981 年 8 月,“ 美的”牌商标正式注册。1986 年,“美的”风扇出口香港,“美的” 产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根据评估,“美的”品牌价值 272.15 亿元,位居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七位。21992?1997 年,广东省私营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户数由 1992 年的 3.28 万户增长到1997 年的 12.03 万户,年平均增长接近 25%,居全国之首。各地以不同形式出台了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的
8、政策和措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经营资格、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广东省民营经济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好.1998 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被认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律程序写入了国家根本大法.1999 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省人大也通过了广东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制度环境继续得到改善,1999 年广东全省私营企业达 25.01 万户,注册资本 3060 万元。但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民营经济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恶化。广东省私营企业户数增速由 1998 年的 17.5%滑落为 1999 年的
9、14.0%,首次下降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最低点。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进入短暂的调整阶段.5、壮大时期(2001 年到 2009 年)2001 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实行民营经济上水平战略。2003 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成为全面推动广东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与之配套出台了12 个配套的政策性文件,这 12 个文件包括广东省关于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广东省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广东省关于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实施办法、广东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用地政策的实施办法、广东省关
10、于扶持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广东省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实施办法、广东民营经济统计试行办法、广东省关于为民营企业人员循因公渠道办理出国手续的试行办法和广东省关于设立省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的实施办法.在经营领域、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人才吸纳、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对外交流、做强做大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2005 年 2 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还有一些刻着时代符号的关键词,也成了今天人们对非公经济发展历史的最好解读:如
11、“必要的补充”;“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 ”;“五老火锅宴”;“中关村”;“四通”;“傻子瓜子”;“步鑫生”;“饲料大王刘永好”;“ 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个体经济入宪”;“鼓励私营经济发展 私营经济入宪”;“温州模式”;“股票市场”;“乡镇企业”;“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市场经济入宪”;“陈卖光”;“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蓝眼睛胡润”;“光彩事业”;“股份制”;“ 重要组成部分 ”;“摘掉红帽子”;“苏南模式”;“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两个毫不动摇 ”;“保护私人财产”;“保护私产”;“私营企业主能当劳模”;“非公经济 36 条”;“ 历史发展的阶段”;“新社会阶层”等等这些特定词,都是伴随
12、中国非公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反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过程.二、主要影响从民营企业的数量增长上看,1979 年广东省只有 1.56 万户个体工商户,到 2002 年个体工商户数达到 175.3 万户,2007 年则发展到 280.72 万户,是 1979年的 180 倍,2002?2007 年年平均增长约 10%;1989 年底广东省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数为 1.6 万户,1992 年为 3.28 万户,1997 年则增长到12.03 万户,1992?1997 年年平均增长接近 25%,居全国之首; 到 2003 年底,广东省私营企业 32.3 万户,居全国第二(江苏 34.37 万户), 增长 2
13、4.9%;注册资金 4522.8 亿元,增长 33.8%;个体工商户达 185.5 万户。到 2003年 10 月的数据显示,广东每天新诞生 200 多家私营企业、1000 多户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 11.3%和 27.8%。3 到 2004 年底,广东全省私营企业 38.9 万户,同比增长 20.64%,企业户数比 2002 年增加了 12 万多户.2007 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单位达 347.49 万个,同比增长 13.6%其中,私营企业 62.27 万个,增长 12.9%;个体工商户 280.72 万户,增长14.2%.2008 年上半年,个体私营企业达到 353.5 万户。尽管受金融海啸
14、的冲击,2009 年一季度,私营企业户数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09 年 3 月末,私营企业约 74.94 万户,同比增长 19.5%。2009 年第一季度注销私营企业约 0.51 万户,新注册约 2.4 万户,净增约 1.89 万户。42009 年一季度 ,广东省民营经济缴纳税金 501.25 亿元.从促进广东GDP 高速增长上看,从 1998 年至 2007 年这 10 年间,广东 GDP 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的增幅,2004 年增幅高达 19.1%。10 年间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 14.5%。2007 年民营经济出口总额为 667.12 亿美元,工业总产值 19385.75
15、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3545.51 亿元,上缴税金 1775.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6.1%、18.5%、16.3%和 25.6%。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从 1990 年14.5%上升到 2007 年的 36%,工业总产值比重也由 1995 年的 3.3%上升到 2007 年的 30.9%。据测算,2003 年民营企业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的百分比为 29.7%。截至 2007 年上半年,广东私营企业注册资本8981.28 亿元,户均 154.6 万元,注册资本在亿元以上的公司制私营企业有 631 户。2009 年一季度,广东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约 3277.
16、75亿元,同比增长 5.5%.从吸纳就业人口来看,改革开放之初的 1980 年广东民营经济吸纳的从业人口仅为 1.91%.1985?2001 年广东公有经济吸纳从业人口比重从 94.2%下降到 46.8%,而同期外资经济吸纳从业人口的比重从 1.0%上升到 12.7%,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口比重从 4.8%上升至 40.5%。2007 年,广东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 1964.71 万人,其中私营企业 62.27 万户,从业人员 829.2 万人;个体工商户 280.72 万户,从业人数为 834.01 万人。2009 年一季度,广东省民营经济中从业人数约 2029 万人,同比增长 4.7%。4
17、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出口比重来看,已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性甚至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2007 年,广东民营企业的出口总额 667.12 亿美元,约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的三分之一,比全省外贸出口增速高 13.9 个百分点,约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18.1%,比 2003 年、2004 年、2005 年和2006 年上升 10.7、8.3、5.5 和 1.9 个百分点,比重逐年明显提高。2007 年深圳华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值超过 930.14 亿元,广东美的集团和格兰仕集团也分别达到 676.86 亿元和 234.87 亿元。其他如陶瓷业的金舵、蒙娜丽莎等,铝型材产业的亚洲铝厂
18、、兴发铝材等,都是本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据广州海关统计,2009 年 1-4 月份,广东私营企业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成为广东外贸出口中唯一实现增长的企业类型,其出口总额为 197.7 亿美元,与 2008 年同期相比增长 3.2%,占广东外贸出口总额的 20.1%。2009 年 4 月份广东私营企业出口总额为 59.6 亿美元,增长 9.3%,占广东外贸出口总额的 21.5%。其中一般贸易出口 43.6 亿美元,增长 7.9%,占同期私营企业出口总额的73.1%。4 月份,广东私营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 8.8 亿美元,增长 11.5%,出口机电产品 2.8 亿美元,下降 0.5%,两者占私营企
19、业出口总额的 68%。此外,2009 年 4 月份,广东私营企业出口服装 8.0 亿美元,增长 35.6%,出口箱包、鞋类、塑料制品、农产品等传统商品的金额分别达到 2.4亿美元、2.3 亿美元、1.8 亿美元、1.3 亿美元,出口增幅均超过 20 个百分点。5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来看,已涌现了一批科技型的民营企业。2007 年,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达 8100 多家,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 7800 亿元,工业总产值 7300 亿元。技工贸总收入百万以上民营科技企业的科研发展经费投入达 200 亿元,同比增长 27.0%;全省科研发展经费投入占企业全年技工贸总收入的 2.5%;全省民营科技企业
20、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约 21 万人,占企业总员工的 14.0%.据统计,在2007 年广东民营科技企业生产的 1.28 万件主要产品中,属高新技术类型产品 1.12 万件,占全年产品生产总数的 87.9%;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以上的产品 0.85 万件,占全年生产总数的 53.6%。在开发区和科技园区中八成以上都是民营科技企业从发展特色经济来看,在广东全省 1550 多个市辖镇中产值超过 10 亿元的有 300 多个,超过 20 亿元的有 120 多个,大的达到 100 亿?150 亿元.这些镇域经济,聚集产业关联度大的众多民营企业,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民营企业群落。如阳江的刀具、虎门的服装、小榄
21、的五金、石湾和南庄的陶瓷、恩平的麦克风、盐步的内衣、大沥的铝型材、乐从和龙江的家具、古镇的灯饰、官窖的玩具、西樵的纺织、惠东吉隆的时尚女装鞋、开平水口的水龙头等。6三、原因分析( 一)法律的保障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改造时期看,1949 年 9 月 29 日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以公私兼营、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的方针。由于实行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制度,调动了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中国国民经济在极其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得
22、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4 年 9 月 20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改善经营。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7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恢复时期看,1982 年 12 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把发展和保护个体经济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
23、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稳定时期看,1988 年第二次修宪,党中央明确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此时全国的私营企业数已达 1452.7 万户,从业人员 2305 万人,比 1982 年分别增长 4.58 和 6.02 倍。1989 年政治风波之后,有的报刊把私营企业与资本主义私有化相混淆,不少民营企业戴上“集体” 的红帽子作掩护 ,有的还被迫关、停、并、转 ,民营企业出现了 10 年来第一次户数和从业人员锐减的现象。之后,中央采取坚决措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到 1991 年,我国民营经济和从业人员已经有较大的回升,但与 1989 年以前的增
24、长速度相比,依然发展缓慢,仍未走出徘徊的困境.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看,1997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制度。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进一步从法律意义上确认了我国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壮大时期看,2004 年 3 月 5 日至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
25、治地位。第一次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宪法修正案还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二)政策的支持 1983 年 1 月 2 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允许剥削制度存在。”同时又指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生产力水平
26、还比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之间换工、请零工,合作经济之间请季节工、专业工、技术工,都应当允许。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种养业的能手,可请帮工、带徒弟,但雇请较多帮工的要实行“三不 ”原则,即:“不提倡、不宣传、不抵制。 ”1984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农村工作的 1 号文件,指出对当前雇请工人超过法定人数的,可不按资本主义的雇工经营看待.1993 年 11 月,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党中央确立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 年 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
27、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若干意见要求,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2003 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
28、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及 12个配套文件的出台,广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三)机制的灵活非公有制经济在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包括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与个人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科学求实的管理机制、稳中求变的发展机制,市场经济的特征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国营企业在计划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机构臃肿、官僚作风、对市场缺乏快速反应能力,对政府“等靠要” 等种种弊端, 在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中不多见。以美的为例,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美的创始人何享健说:2005年美的整体销售收入 35
29、0 亿元,2007 年 750 亿元,到 2010 年预计达到1000 亿元,但 2008 年我们就可能提前实现 1000 亿元的目标,因此我们做了调整,到 2010 年美的将实现 1200 亿元的销售目标,以此规模,美的将跻身世界 500 强企业之列。美的集团灵活的管理机制体现了它的特征:务实的管理机制、敏捷的决策机制、以能力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以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机制、以物质利益为主的直接激励、健全的约束管理机制,“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的创新机制 ,这种变与不变的灵活机制是美的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是国民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它的健康稳定发展,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