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 7: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 请 书学 校 名 称 : 五 邑 大 学 中 心 名 称 : 五 邑 大 学 电 子 电 工 实 验 中 心 中 心 网 址 : 221.4.190.253 中 心 联 系 电 话 : 0750-3299340、3299110 中 心 通 讯 地 址 : 五邑大学电子电工实验中心 529020申 报 日 期 : 二 00 六 年 六 月 广东省教育厅 制2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五邑大学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所属学科名称 电子科学技术 主管部门(学校 或学院) 设备处 成立时间 2002 年 1 月中心基本情况中心建设发展历程五邑大学电子
2、电工实验中心是在原电子与信息工程中心实验室基础上,整合资源组建的校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于 2002 年正式成立,其前身是 1986年经省高教厅批准成立的电工基础实验室与信息工程实验室,1995 年通过广东省高教厅组织的高等学校基础实验室合格评估。2004 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电子电工实验中心设有基础电路、模拟电路、数字 电路、 单片机、高频电路实验、EDA、电子实习基地和在建的 DSP 与嵌入式系 统等 8 个实验室,分别设置在黎耀球楼、伍舜德楼三楼和吕志和科技馆四楼内,面积 2120 平方米, 设备资产 893 台套、345 万元,在建投入 135 万元。
3、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所依托的信息学院是五邑大学最大的工科院系,本专科生、成人教育及研究生总数超 过 3000 人, 拥有通信与 电子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计算机与网络工程三个系 7 个本科专业及 5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通信工程为省名牌专业。电子电工实验中心面向信息学院、机电工程系、土木建筑系、化学与 环境工程系、纺织服装系等 5 个院系,承担了 12 个本科及 继续教育学院相应专业的电类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是信息学院各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学生电子类科研 课题, “挑战杯” 、电子设计竞赛 等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实践基地。中心共承担电类实验课程 8 门,非 电类实验课程 3
4、 门, 电子实习2 门,电类专业实验项目 65 项,非 电类专业实验项 目 24 项。中心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相 对稳定、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目前中心有人员 19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高级工程 师、高级实验师 8 人。其中博士 5 人,在读博士 1 人,硕士 3 人,这支结构合理的建制 队伍具有很强的学科优势,在实验教学及学 术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中形成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在大学生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第八届(2005 年)“挑战杯”广东竞赛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7 项。 第七届(2003 年) “挑战杯”广东竞赛三等奖 6 项。电子设计竞赛广
5、东赛区 2005 年一等奖 1 项,2003 年三等奖 1 项。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专业方向的拓宽和提高,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 面向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实验室全力推进“ 由多科型向综合型,由半开放方式向开放式” 的转变,在保证基础实验的台套数量和保 质保量开出实现全天候开放的基础上,将单片机 应用技术、 EDA 技术等先进、实用的数字电子技术类实验,拓宽到机电及其他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以配合学校培养“ 复合型”人才的战略。3中心把握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扩展实验内容,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学习和追踪学科前沿、 产业领域最新应用潮流的实验条件。实验中心在建的“嵌入式系 统实验与开 发
6、” 实验室,将 执本领域应用开发之牛耳的最新技术引入学生实验,力图使同学在 毕业之前就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业界的最新技术潮流,充分体现本校“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重点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的人才培养目 标。姓 名 樊可清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8.11 民族 汉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通讯地址 五邑大学信息学院 邮 编 529020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0750-3299340主要职责制订和修改电子电工实验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改革的主体思路,主管仪 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订购规划及这些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调配。
7、督 导上述发展 规划、教学大 纲和教学改革的实施。中心主任教学科研主要经历1985 年 5 月-1988 年 8 月 在河北经贸大学计算中心任教,助教;1991 年 7 月-1994 年 8 月 在石家庄铁道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副教授;1998 年 7 月-2001 年 3 月 在石家庄铁道学院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系副主任;2001 年 3 月-2002.6 在五邑大学电子系任教,副教授;2002 年 6 月-至今 在五邑大学信息学院任教,校电子电工实验中心主任,副教授、教授。4教学科研主要成果 主要项目:1.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System
8、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Instrumented Bridges in Hong Kong,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 CERG 项目,2004 年立 项,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主持(在研)。2. 2缆索张力无损检测传感技术研究与传感器开发,广东省教育厅,2004年立项,主持。已结题(2005.12)。3. 江阴长江大桥状态监测与健康评价系统升级改造,扬子路桥有限公司,参加(2004 年立项,香港理工大学、江苏省交通科学院研究院联合总负责,本人主持并承担网络化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信号在线、离线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等工作)。已结题、 验收(2006.5) 。
9、4. 桥梁状态动态测试与分析系统研究与开发,香港理工大学 PTeC,2003 年立项,主持。已结题、验收(2004.5,已经用于钱塘江 4 桥状态监测系统)。5. 苏通大桥状态监测与健康评价系统研究与设计,江苏省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参加 (2003 年立项,香港理工大学、江 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持,本人主持网络化数据采集设计及传感系统设计工作) 已结题、验收(2005.4)。6. 郑州黄河大桥振动远程监测和预报系统研究,铁道部 B 类,参加, (2001年立项,石家庄铁道学院主持,本人主持网络化数据采集设计实现工作) 已结题、验收(2004.12)。7. 芜湖长江大桥长期监测、安全评估及报
10、警系统研究,铁道部 B 类,参加(2000 年立项,石家庄铁道学院主持,本人主持网络化数据采集设计实现工作)已结题、验收(2005.10)。5发表的主要论文:1. 樊可清,王玲,陈保平:基于小波分析的工程信号调制解调方法及其应用,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1.8(EI 收录)2. 樊可清,倪一清,高赞明,基于 SVM 的桥梁状态异常监测方法,公路交通科技,Vol.21, No.1, 2004: 7-113. 樊可清,倪一清,高赞明,基于 频域系统辩识和核方法的 桥梁状态监测方法研究中的应用,工程力学,2004.12,(EI 收录)4. 樊可清,倪一清,高赞明,温度 变化对大跨度桥 梁模态频率的影响
11、及其消除方法,中国公路学报, 2006.45. 樊可清,倪一清,高赞明,改 进随机子空间系统辩识方法及其在桥梁状态监测中的应用,中国公路学报, 2004.126. Y. Q. Ni, K. Q. Fan, G. Zheng, T. H. T. Chan, J. M. Ko “Automatic modal identification of cable-supported bridges instrumented with a long-term monitoring system” Proc. SPIE Vol. 5057, p. 329-339, Smart Systems and Non
12、destructive Evaluation for Civil Infrastructures; Shih-Chi Liu; Ed, SPIEs Smart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Conference 2003: 2-6 March 2003 San Diego, California USA (EI 收录)。7. Ko, J.M., Fan, K.Q., Ni, Y.Q. and Hua, X.G. (2003), “Statistical regression modeling of uncertainty in bridge modal properties
13、 by using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 to appear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idge Maintenance, Safety and Management, October 19-22, 2004, Kyoto, Japan.8. Ni, Y.Q., Fan, K.Q.,.Zheng, Gang and Ko, J.M (2005), “Automatic modal identification and variability in measured m
14、odal vectors of a cable-stayed bridge” Structure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Vol.19, No.2, 2005, (EI、SCI 收录)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其它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它 总人 数 平均年龄人数 3 6 1 8 2专职人员占总人数比例 30% 60% 10% 80% 20%10 44教学简况 实验课程数 实验项目数 面 向 专 业 数 实验学生数/年 实验生时数 /年612 65 12 2288 9229010 万元以上设备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2)设备台件数 设备总值 (万元) 设备完 好率台件数 总
15、值(万元)环境条件2120 893 台(套) 344.596 100%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 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 实验教材获奖数量 (种)教材建设3 11经费投入为:207.78 万元设备购置费 实验教学维持费设备维修、实验室改建费人 员 培 训、行政费170.6 18.9(每年 6.3) 13.6(每年 1.2) 4.68(含每年1.56)近三年经费投入数 额来 源主要投向专项设备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专项维持、 实习费,实验教学运行、正常损耗专项维修、改建费,设备维修、实验室改造等专项经费,中心人员 培 训 、交流,行政办公运行费用中心基本情况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中心人员始终
16、坚持教学、科研、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中心人员积极开展教改工作,得到广东省教育厅、学校教务处、 设备处资助立项项目及成果 18 项。其中获得多项教改及教学成果奖;2、中心人员在国内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 12 篇;3、 中心人员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课题、科研项目及成果 35 项,其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发明专利 1 项, 实用新型专利 2 项。7中心基本情况中心成员简表序号 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 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职务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1 樊可清 男 58.11 博
17、教 授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 5 主任 全面负责中心工作 否 信息学院2 廖惜春 男 54.11 本 副 教 授 电子科学与技术 5副主任负责中心实验教学 是3 谢子常 男 49.12 本 高 级 实 验师 电子信息工程 5 数字电路室 是4 王宏 女 61.6 专 高工 测控技术与仪器 1 单片机室 是5 张少平 男 50.7 本 工程师 电子信息工程 5 基础电路室 是6 许文芳 女 54.11 本 讲师 电子信息工程 5 模拟电路室 是7 曾卓斌 男 69.3 本 实验师 电子信息工程 5 电子实习基地 是8 黄培先 男 77.6 本 实验师 电子科学与技术 5 EDA 技 术实验室 是
18、9 赵顺喜 女 69.11 本 实验师 电子信息工程 5 高频电路室 是10 李烨 男 78.7 本 工程师 电子信息工程 5 DSP 与嵌入式系统 是11 罗雪飞 女 58.5 专 助工 电子信息工程 5 设备管理 是12 甘俊英 女 64.10 博 教 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5 电子设计大赛 否 信息学院13 李霆 男 63.4 博 教 授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 DSP 与嵌入式系统 否 信息学院14 黄险峰 男 64.4 博 副 教 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 数字电路实验教学 否 信息学院15 张歆奕 男 65.3 博 副 教 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5 EDA 技 术实验教学 否 信息学
19、院16 董超俊 男 67.1 硕 副 教 授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否 信息学院17 何文丰 男 61.8 本 副 教 授 电子信息工程 5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 否 信息学院18 徐秀平 女 64.11 硕 副 教 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5 电子实习指导 否 信息学院19 胡异丁 男 74.3 硕 讲师 通信与信息系统 2 基础电路实验教学 否 信息学院82实验教学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2-1-1 学校实验 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相关政策1我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重点强调实践能力的
20、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实 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突出强调实验教学在我校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也是培养特色的体现。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现有实验室管理体制,推进校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的建立,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构建校系两 级实验教学平台, 并逐步 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开 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 实验教学考核制度改革。3进一步激活第二课堂,大力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制作活动。要 创造条件和疏通渠道,建立学生科研和“ 挑战杯”项目立项,逐步做到部分学生参加教 师的科研工作。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加强实践能力、科研开发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4随着学校整体人事
21、分配制度改革的进行,也 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进行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改革中,实验教学工作量也按实验教学规律进 行计算,并折算成理 论教学工作量,使得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可以互相兼任,实现两类教师与教学的融会贯通。鼓励广大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室管理工作量一样计算。 实验室管理工作量除去一小部分按资产台套数计算的基本工作量外,大部分按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人时数、机时数)进行计算,管理工作量和仪器 设备利用率挂钩,鼓励教师和实验人员想方设法开放实验室,开 设综合型、设计 型、研究型实验(增加工作量比例系数),增 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机时。实验 室管理工作
22、量还与学校每年的实验室评估、示范中心建设相结合,按 评估建设标准搞好日常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95实验中心实行中心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的管理体制改革。中心主任实行公开招聘, 竞争上岗,任期目标考核,学校任免。中心人 员由主任根据中心 岗位设置和要求,公开招聘,双向 选择,签订岗 位聘任责任书。6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的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实验中心的面貌大为改观,中心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各负 其责,工作量 饱满。各实验 中心室面向师生,向全校开放, 积极进行推介,开设讲座,使学生大胆使用仪器设备,提高其使用率,使学校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 用型人才”落到实处。而且
23、 还面向地方,服务社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拓展对外联系,广泛宣传,在实验、培 训、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2-1-2 学校实验 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1配合校重点课程群建设, 结合各院系教学实际和学科发展方向,逐步建立校系两 级实验教学平台。注意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建立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科技发展状况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机制。开发 更多的实验项目,补充、完善 实验指导书,正式出版新实验教材。注重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2课内(教学计划内)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压缩验证性实验,增加 设计性、研究性的内容,按
24、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 次开展实验教学。将原来分散于各门课程之间的验证型实验项目集中起来逐步改为设计型、综合型(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变成独立设课的实践环节。3课外设置全校性实践教学公选课、限 选课,开展大型精密、典型仪器设备讲座,现场介绍和演示其用途和简单操作,开拓学生们的视野,了解当今科技发展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4全天候开放实验中心(室),改变了以往计划安排的实验,使得学生全天侯(含晚上周日)不限次数地到实验中心自主进行实验,完成课内、自选实验,极大地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0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5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使 实验中心成
25、为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学生科研课题、 “挑战杯”、 电子设计、计算机 绘图、物理实验设计等多种科技竞赛,以及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等课外科技制作、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实践基地。 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6改革实验教学考核制度,改变以往只看实验报告的传统。采取 实验内容开卷、闭卷、笔试、实际操作考试、实际制作、课题研究、撰写 论文等多种考核形式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7结合教学水平评估,全校所有实验室均要建立网站,学生可根据教学 计划和自身需求,进入实验中心网站了解仪器设备,进行实验预习,充分利用网络,使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 实验
26、技术 手段。可从网上 查阅各实验中心(室)资源情况(开出的实验或仪器设备)和使用情况,从网上选择实验项目或自主设计实验、预约时间到实验中心(室),通过一卡通进 行身份鉴别确认是否预约,或还有实验空位临时确认, 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8加强创建省级示范实验中心,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特别是实验中心采取的主任任期目标责任管理的体制改革,既调动 了教师、 实验人员的积 极性,又保 证了实验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提高办学效益。9配合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制定积极、有效的方法(和工作量挂 钩)鼓励实验人员想方设法提高所管仪器设备的使用机时,提高利用率。进 一步推进仪器设备专管共用, 资源共享管理制度。2-1-3 电子电 工实验中心确立“强能力、宽适应、重创新”的实验教学定位电子电工实验中心面向我校电类和非电类各专业实施开放性实验,根据我校“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重点强调学生实 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心的实验教学